【戰疫情】這裡,滿是鬥志昂揚

“明天早上我想喝碗湯,再加個包子或者花捲都可以。”2月4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隔離病發ICU的住院病人林力(化名)正在向他的管床護士楊海龍點餐。這是他住進病房的第13天,今天他感覺自己狀態好多了,胃口也不錯。

1月22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被列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江西省省級定點醫院,並把試運營中的象湖院區用於收治患者。


比病情嚴重更可怕的是信心缺失

林力是在1月23日確診並送來象湖院區的感染患者,因為情況較為危重,他被安排在了隔離病房ICU。“患者剛送來時,比他病情更令人堪憂的是他的精神狀態。”重症醫學科科主任錢克儉介紹,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中一個臨床症狀是呼吸困難,患者很容易有瀕死感,再加上對新型疾病的恐懼,絕望和放棄的情緒時刻籠罩著他們。林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喜歡說話,也不配合治療,總覺得自己得了這個病即將“命不久矣”。為此,隔離病房ICU的醫護人員花了不少力氣來做他的思想工作。


【戰疫情】這裡,滿是鬥志昂揚


“我們除了要護理病人的疾病,很多時候還要對他們的日常生理及心理進行護理。”護士長江榕說,患者存在身體上的不適,又沒有家人陪護照顧,甚至為了避免感染,連手機都沒有,他們存在恐懼心理很正常。所以江榕對她的護理團隊反覆交代,對患者的心理撫慰很重要,要抽空陪患者聊聊天、拉拉家常,給他們加油打氣,為他們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雖然我們在病房很忙,但是病人非常依賴我們,我們也就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們。”90後的護士楊海龍是個心思細膩的男生,他的一個病人以前有過抑鬱病史,面對治療總是不配合且灰心喪氣。楊海龍在自己的日誌裡寫道“厚厚的雙層外科手套有些冰冷,我不知道手心的溫度能不能傳遞給他(患者),只是想讓他知道,全國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都在拼盡全力,只為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我們在努力,你們也要加油!”而醫院也關注到了這些情況,專門抽調心身醫學科醫生和護理人員組成心理干預組,深入各個病房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隨著治療的深入和病情的好轉,林力不再像之前那樣沉默寡言了,他精神好轉、胃口大開,對治療也積極配合。甚至在隔離病房的工作手機裡,他和護士們一起錄製了一段大喊“加油、加油”的視頻給家人。


比疫情蔓延更迅速的是各方支援


醫護人員把家紮在了象湖,各種後方支援也源源不斷向這裡湧來。

從大年初三就在象湖院區的江明金是藥學部的一名博士,也是醫院精準扶貧的駐村幹部,他和同事每天推著小推車在象湖院區來回運送包括醫患餐食在內的各種物資,成為為臨床一線提供後勤服務保障的一員。像他這樣,加入後勤服務的醫院志願者有76人。他們雖然不在一線直接服務患者,但卻不可或缺。


【戰疫情】這裡,滿是鬥志昂揚

為確保象湖院區醫務人員上下班交通、食宿等問題,醫院緊急調配人力、物資,改造值班房、安排班車、協調宿舍,雖然是過年期間但所有工作人員隨叫隨到。

春寒料峭,夜裡常常只有7-8度,醫院緊急採購長款羽絨服和貼身薄羽絨,並逐一配送到奮戰在一線的每位醫護人員手中,只為增添一份溫暖。

投入抗“疫”一線,家裡存在困難怎麼辦?醫院通過電話慰問象湖一線醫護家屬,當得知一位職工孩子才5個月大且只有丈夫一人帶孩子時,便按照需要提供“送菜上門”等服務。

受疫情影響,大眾擔心,紛紛湧來醫院問診,發熱門診壓力大怎麼辦?醫院開通免費網絡諮詢平臺,醫護人員紛紛加入,既為問診人群提供專業建議,也幫發熱門診減輕部分壓力。

不僅如此,這些日子,有自發捐款的普通市民、有捐贈水果的個體商戶、有送來電暖氣的愛心企業、有不遠萬里寄來防護用品的陌生人……所有的所有,都是為了應戰“疫情”這個大家共同的敵人。

此時此刻,全院一盤棋,全省一條心,全國一家親,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早日戰勝疫情。


2月4日立春,微博的熱搜是“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2月5日的南昌,陽光晴好,溫暖如春。在最前線的醫療陣地,這裡,滿是鬥志昂揚。


來 源:黨委宣傳部 葉萌

編 輯:朱怡芯

審 核:葉 萌

終 審: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