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地區適合種植藥材貝母嗎?

放羊二少爺


平貝母別名平貝、燈籠花。莖塊供藥用,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效。貝母的生長初期耐寒,早春雪未融化時已萌芽出土,受融化雪水滋潤,它的地上生長期為50~60天。夏、秋、冬休眠,地下莖塊在休眠期發育生長,喜歡乾爽溫暖的氣候,所以張家口地區種植貝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那麼,貝母怎麼進行栽培和管理呢?二哥給你做一個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一,建園。

最好是平坦土地或10度以下緩坡地。要求水分充足,排灌方便,肥沃疏鬆的黑油沙土。沙土地、黃土地、鹽鹼地、低窪地易澇地不宜栽培。

二,整地。

貝母為苗床種植,床寬1米、床高15~20釐米,苗床長依地塊長度而定。施腐熟農家肥,但不能用炕洞土、草木灰、雞鴨鵝糞。基肥平攤6~10釐米厚,再回覆蓋3~5釐米熟土。

三,栽培方法。

挑選莖塊時按大中小分開,種植時間5月下旬或6月上旬進行。在做好的苗床上,把選好的健康的種莖塊按中、小順序,以株行距3釐米×3釐米擺好,莖塊的根部朝下,芽尖朝上。擺好後覆蓋4~5釐米熟土。覆土時要求床面中間高於兩側,呈魚脊形,可避免積水。再鋪一層腐熟的農家肥,俗稱蓋頭肥。厚度2~3釐米。每畝用種量中粒250~300公斤,小粒150~200公斤。


四,田間管理。

1,施肥:分底肥和蓋頭肥,底肥是做苗床時,平攤苗床底層,多施為好。蓋頭是貝母鱗莖栽後鋪蓋在覆土上面的農家肥。蓋頭肥施用時間有采收地與不採收地之分。一般對當年採收的貝母地,多在採收後,普遍施一層蓋頭肥,厚度2~3釐米。施蓋頭肥可減少表土水分蒸發,防止地溫過高,利用留下的小鱗莖安全度過夏季休眠期。秋末冬初施蓋頭肥,必須在下雪前,對貝母有覆蓋保溫作用,同時能滿足次年春季苗期所需營養。蓋頭肥的施用必須合理,所用農家肥必須腐熟,倒細,鋪蓋要均勻一致,不能有堆積斷條現象。

2,早春管理:要夾好護欄,專人管理,防止野生動物進去傷苗造成減產。

3,休眠期管理:6月初(小滿~芒種)地上部位枯萎,氣溫升高,地下莖進入休眠期,此時間段怕烈日高溫,地溫影響下一年的生長繁殖和產量,因此應間作一些農作物進行遮陰。

4,澆水、排澇:春天干旱及時澆水,防止土壤板結及時鬆土。雨季要及時排澇,避免貝母腐爛。

5,夏鋤:原則上是早鋤、淺鋤,及時滅雜草。夏鋤後還要進行一次冬鏟,時間為秋末冬初趁地初凍,要趁凍鏟,鋤能入土但不能過深,能剷除雜草越冬芽為宜,對貝母越冬芽則無影響,這樣可減輕來年草荒。

五,病蟲害防治。

1,病害:鏽病,發病期為五月上旬,多發生於雜草多的苗床。症狀:葉背與莖下部位有金黃色長圓形的孢子群,成熟後隨風傳播迅速。孢子群生長部位出現孔洞,莖葉枯萎死亡。這是夏孢子,冬孢子五月下旬出現,莖葉出現圓形黑褐色孢子群。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雜草和貝母殘株;生育期田間無雜草可減輕鏽病發生。

2,灰黴病:發病為五月中、下旬。發病原因是種植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高溫多溼的情況下嚴重發生,症狀為:葉緣和葉尖出現長圓形水浸狀病斑,後期枯萎死亡,蔓延較快成片發生。發病前可用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噴霧預防發生,7天一次,連續噴霧2~3次。

3,鱗莖黃腐病:貝母生育期和休眠期都可發病。發病原因為農家肥沒完全腐熟,地溫過高,土壤砂性過大。發病症狀為鱗莖的局部或者全部有褐色病斑出現,(俗稱紅眼圈),後期貝母塊莖腐爛變質,整個鱗莖爛掉。解決方案:施用腐熟農家肥、正確選地建園、及時搭建遮陰物、防止地溫過高。

4,鱗莖黑腐病。連作貝母的老園子、低窪地易澇地易發生此病。發病後鱗莖變黑不腐爛,最初期零散發病,若條件適宜,病區順水流通方向迅速擴大,可連續發病2~3年。

輪作,及時排水,合理密植可預防此病發生。

5,蟲害主要為地下蟲,入金針蟲、蠐螬、螻蛄等,蠐螬危害較重。發生原因是施用未腐熟農家肥所致。

防治方法:用敵百蟲粉劑1.5~2公斤/畝,整地時混入。農家肥完全腐熟再施用,結合播種與採收,用米糠和敵百蟲粉劑做誘餌施入苗床誘殺。


鄂硒農技


張家口可不可以以種植貝母還不確定,但是河北的武邑縣在近來來已經成功種植了浙貝母。所以張家口地區也可以嘗試。平貝母喜冷涼溼潤的環境條件,貝母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種植為好。

貝母種植技術如下:

1.選地種植

種植伊貝母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最好。用種子繁殖時,種子需拌溼沙層積處理並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蓋薄層細土,稍壓,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2.田間管理

出苗後及時鬆土除草,並結合追肥,並噴施藥材根大靈,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

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越冬前,在畦面上鋪越冬肥,確保安全越冬,以保證來年的豐產豐收。

3.選種要點

栽培鱗莖在6月上旬至中旬進行,先將鱗莖大、中、小分選,直徑大於0.8釐米的為大鱗莖,0.4-0.8釐米為中鱗莖,小於0.4釐米的為小鱗莖。選好後按大、中、小分別栽種,栽種方法均勻撒播,株距2-3釐米,每667平方米要大鱗莖300公斤,中鱗莖200公斤,小鱗莖100公斤。播後覆土3釐米,摟平床面,中部略高,以防積水,實際生產中基本上都栽種鱗莖,很少有播種種子的。

4.種植遮陰作物

平貝母喜冷涼溼潤的環境條件,6月上旬貝母成熟後,天氣進入高溫期,為防止入夏陽光直射地面,地溫增高,在新芽分化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在播種後或老貝母成熟後及時種植遮陰作物。選擇遮陰作物的原則是,遮陰作用強,根系少,對貝母生長髮育影響小,不是貝母病害的寄生,又能增強土壤肥力。產區選擇大豆和蘇子作物為遮陰作物。

5.除草

地溫2-4℃平貝母就能出苗,噴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禾苗茁壯成長。出苗比雜草早,雜草後期生長快,避免拔大草傷貝母影響貝母生長,植株成熟死亡後,可淺鏟1次,以不傷鱗莖為準,一般貝母生長期間拔2次草即可。

為了保證養分能滿足根部發育的生理需要,可以使用生根機密,攪拌溶解後葉面噴施,使地下營養運輸導管變粗,加大養分輸送量,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達到增產豐收的願望。追問效益怎樣?投資大嗎?


鄉村珠哥


貝母宜冷涼溼潤氣候,要求年均溫度0-6攝氏度,最冷月不低於0攝氏度,最熱月不高於15攝氏度,年降水量不少於700毫米,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達全年 20%以上的環境;以土層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種植為好。種子繁殖。7-8月採收由綠變黃的果實,剝取種子。以種子 容積4倍量腐殖土或鋸木屑與種子混勻,層積入設置在室內或林下、寬40cm、深20-30cm的平底溝或木箱內,積層厚10-20cm,蓋以1- 2cm厚的山草等,保持溼潤。積層厚度大於10cm,則隔週倒種1次。維持層積日均溫度4-10攝氏度,變溫期6-8周或更長。取胚形態發育成 熟的種子,於3-4月條播或撤播,每畝用種量3-4公斤。播前作畦,寬105-110cm,高10-15cm,畦間步道寬40cm,畦面撤施過磷酸鈣, 播後上覆厚1.5-2cm腐殖質土,再蓋上山草,以減少土壤水份蒸發。種子播種第一、二年需生長季枯苗後培土,第二生長季出苗時, 追施廄肥或堆肥,出苗6-7周和9-10周時,根外追施磷、鉀肥。在秋雨高溫季節,雜草萌生、貝母枯苗後鱗莖埋於地下時,耙除幾次雜 草芽,以減少除草次數。注意防旱、防澇、防濺泥汙染。亦可用完整鱗莖、分離鱗片或鱗片切塊繁殖。5月至枯苗前有鏽病危害,要清除 枯葉,必要時每隔2-3周,用粉鏽寧1000倍液噴灑。自腐病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區。川貝母雲南種植技術1、選地和整地選擇海拔2700—3000米冷涼溼溫,自然植被較好、有水源、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質的砂質土地。在冬末春初,翻地7—8寸深,拾去石塊,將挖起的樹根和雜草堆放在一起曬乾,待5月一起堆放在種植地上燒燬。然後再翻挖一次,並在每畝施過磷酸鈣50公斤,把挖起的土塊整碎,並整成寬4尺,高6—7寸的墒,在四周開排水溝。2、種植:可用種子和鱗莖兩種繁育方式。(1)種子繁殖:於6—7月份分批採收外表黃棕色的成熟果實,抖出種子,以10倍的細腐質土拌勻,立即條播,行距5寸,開0.5寸的淺溝。把混土的種子均勻播下,蓋細土約0.5寸,用掃帚輕拍,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然後在墒面鋪一層茅草,搭1米高的蔭棚。(2)鱗莖繁殖:在8月採集貝母時,選擇無病蟲害的鱗莖,按行距6寸、株距3寸、深0.5寸栽植,茅口朝上,蓋細土或灰肥1.5寸,稍壓緊。因6—10月正值雨季,播種和種鱗莖後都不必澆水。3、管理用種子播種,第二年三月中旬開始陸續出苗,選擇陰天或日落後分兩次除去蓋草。蔭棚透光度保持30%左右,如雜草少,可不必剷除。在拔草時要防止帶起幼苗,旱季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澇。鱗莖種下後,第二年3月出苗,要及時除草,旱季及時灌水。苗高3寸時施腐熟清糞水,並加草木灰作追肥。5月份是鱗莖生長期,此時施第二次追肥,促進鱗莖生產,提高產量。在管理過程中,要防止人畜踐踏和鼠、雀、病蟲等危害。春夏季預防冰雹襲擊,打落葉、花和果實,給產量造成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