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寶珍:疫情防控利多銀行

L先生:

董老師 最近銀行降息和中小企業的貸款扶持 可不可以理解為 階段性的 短空長多 因為短期需要降低企業成本和放水來恢復經濟 長期則在經濟復甦後加息 而貸款規模則可能繼續增加 這種是不是短空長多 而市場則把這種短空給放大了 認為這次的疫情成本由銀行系統扛掉大部分?所以銀行是這輪反彈裡表現最差的?

董寶珍:

不是這樣的,我明天一早列一個錄音會論述的,會錄完我發給你!

現在全中國人的情況是這個春節沒花錢,導致大部分消費停止,那些提供服務的企業,突然就沒有現金流入,於是這些企業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在這種危機下,員工工資發不出房租交不起,需要注入流動資金維持,到疫情過去以後恢復生產也需要資金。對於這些因為疫情突然失去現金流的服務業,原來大體上不需要流動性貸款,因為服務業的現金流非常充沛,突然因為疫情終止了好幾個月的現金流入,於是他需要融資來支撐存續下去,需要中短期的流動性貸款。這個流動性貸款是他原來不需要的,現在為了抗拒疫情必須增加至少半年甚至一年的流動性貸款,這個貸款實際上是增加了銀行的業務。

疫情期間真正發生的事情是消費和商業活動中斷了,在疫情恢復之後所有的商業活動自然恢復,不需要外部干預就能自然恢復,真正需要的支持是在疫情沒有消除前給受衝擊嚴重的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撐,不要讓經營者因為流動性中斷崩潰,這麼疫情帶來的經濟問題的本質。在自然的現金流恢復前,需要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和貸款,這個實際上是促進銀行的業務量。這是一個過去沒有的需求,當然這個需求也是階段性的,不是持久需求!

董寶珍:

第2個問題在疫情期間對經濟的真正的打擊是民間直接消費瞬間枯竭了,疫情對經濟的打擊主要是打擊了消費啊,除了消費突然歸零,其他環節和要素都沒有打擊,因此疫情過後必須擴大消費,必須把損失的消費補回來,疫情沒有傷害供給,而是打擊消費。因此辦法是擴大消費!而不是擴大供給!降低貸款利率不降低存款利息,是增加產能供給,不增加消費,增大了需求消費不足的矛盾。降低法定存款利率,降低無風險收益率會推動消費增加,只有把無風險收益率降下來,消費才能湧現。所以疫情過後根本不需要大規模大水漫灌高新四萬億刺激,只需要對流動性困難的企業增加流動性貸款支持,讓企業度過恢復期。真正長治久安的不是壓低貸款利率,是壓低無風險收益率壓低存款利率,在壓低存款利率的同時適當壓一下貸款,這樣一箭雙鵰,擴大了需求,又降低了企業負擔,同時維持銀行業的經營穩定,市場上的高人動不動就降低銀行息差,這是找死,讓中國銀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會導致比製造業困難還大的困難,因為中國80%的金融服務靠銀行,銀行出現風險遞補能下降會立竿見影傷害經濟。

董寶珍:

我特別強調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是消費不足,消費不足引發大量企業流動性突然消失,所以真正的治療手段是快速啟動消費,啟動消費前提是疫情快速過去,這一次我們看到全國上下幾乎以休克療法應對疫情,目的就是短痛避免長痛,如果不果斷的這麼做,拖拖拉拉一年半載那就麻煩了,現在讓全國都停下來一段時間,忍一下快速終結。之後在經濟政策上大力度刺激消費,刺激消費的辦法是降低存款利率,並適當擴張一下信貸的總投放量。因此處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從根本上對銀行有好處!市場上的說法根本就看清楚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讓需求消失,應該刺激需求,而不是增加投資擴大供給,如果在需求不足情況下大幅降息擴大供給會有嚴重問題。因為藥方和病症截然相反!

L先生:

不過我最近看養殖業相關信息 主要是豬和雞相關的生產活動都紊亂了 生活物資後面肯定會漲價 後面加息也是必然的。在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情況降息很難吧?

董寶珍:

我認為不應該加息,因為短期的物資紊亂,生產要素價格因為防疫導致的階段性的上漲,它不會長期化,忍一忍就自然會過去了,基本的金融政策應該是穩定的基礎,適當降低存款利率,同時向企業提供適當寬鬆的流動性支持。

董寶珍:

資本市場上所流行的那種觀點,說疫情過後要進行大規模金融擴張,然後降低貸款利率,它實際上走向了中國監管層多次說的不搞大水漫灌,要搞適度的流動性充足相反的一條路,一次疫情把中國宏觀戰略金融政策的方向改變了,我覺得不太可能。另外這個流行的觀點說,疫情之後要大規模進行信貸寬鬆投放,並且降低利率。他沒有看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是投資不足,他沒有看到疫情導致的是需求消失了,所以解決疫情之後的經濟課題不是大規模進行投資搞建設,而是讓現有的需求快速釋放出來,當然大規模搞一些基建也是創造需求,但是,真正的需求是直接的老百姓的消費突然丟掉了。主要矛盾應該是恢復民間直接消費。恢復民間直接消費跟降低銀行貸款利率關係不大,降低貸款利率是刺激投資,現在投資沒有因為疫情發生大的影響。

L先生:

是的 現在應該讓經濟轉起來 讓經濟轉起來的方式就是短期流動性擴張!謝謝董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