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德国真的很受欢迎吗?

空无2269


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输出,在海外建立了很多的孔子学院,然而这并没有为中国的孔圣人增加多少知名度,在海外人眼中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是老子,早在16世纪时期,西方人就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

古中国文明的高度文明源于《道德经》

老子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其实更重要的是道家阴阳两极万物平衡的哲学道理,在Google网站上,检索到的Taoism(天道思想)比“naturallaw”(自然法)条目还要多。在亚马逊的图书搜索一栏,输入Dao、Tao、Taoist等这些与“道”有关的英文单词,竟然会得到近8万个的搜索结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英文著作。老外痴迷中国道家文化的原因主要是: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高度文明,中国春秋战国时间百家争鸣建立了中国绚灿的东方文明,是人类社会很少有唯物主义文明,中国哲学中没有对神仙的崇拜,都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所谓中国的神灵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道德经》受到古代欧美哲学家的追捧,就连欧美流行文化都在为《道德经》做退光,20世纪60年代,欧美世界最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士将《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 Inner Light》。据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老子还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德国人把《道德经》称为中国的经典,也是世界的经典。“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因为迷恋老子思想,以至于德国媒体将其专机命名为“空中老子”。就连冰岛,也出版了两种版本的《道德经》译本。欧美著名的思想家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

阴阳学说

全世界,都给老子的思想所折服,天下的道理离不开阴阳的变换,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此消彼长,万物和谐,庄周之道,白天黑夜,万物的两极!现在的浮夸的中国社会,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道德经》这本书了,相比鹿晗等小鲜肉和肤浅的综艺节目,对于喜欢《道德经》的年轻人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世俗眼中就是无人问津的怪胎!

对于中国哲学家老子(有时也称为老子)知之甚少,他是道教(也称为道教)的指导人物,道教仍然是一种流行的精神实践。据说,他是公元前6世纪中国中央周代宫廷的档案管理员,同时也是孔子的老一辈。这可能是真的,但他也可能完全是神话人物——很像西方文化中的荷马。当然,很可能(正如一些传说所说的)他是在母亲看到一颗坠落的星星时怀上的,或者出生时是一个耳垂很长的老人,或者活了990岁。

老子作为神,从7世纪或8世纪开始雕刻

据说老子厌倦了周朝的生活,因为它越来越道德败坏。于是他离开,骑着水牛去了中国帝国的西部边境。尽管他打扮成农民,边境官员还是认出了他,并要求他写下他的智慧。根据这个传说,老子写的东西成为了名为《道德经》的神圣文本。写完这篇文章后,据说老子已经越过了边境,从历史中消失了,也许成为了一名隐士。事实上,《道德经》很可能是许多作家作品的长期汇编。但是关于老子和《道德经》的故事已经在中国不同的哲学流派流传了两千多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变得奇妙的修饰,老子骑着水牛离开了这个王国。

今天,世界上至少有2000万道教信徒,甚至可能有5亿,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他们练习冥想,诵经,并在牧师经营的寺庙里崇拜各种各样的神和女神。道教还去中国东部的五座圣山朝圣,以便在寺庙祈祷,并从这些被认为由神仙统治的圣地吸收精神能量。

道教朝圣者参观了泰山上的一座寺庙,泰山是道教五大圣山之一

道教与其他思想分支,如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紧密相连。孔子常被认为是老子的学生。同样,有些人认为,当老子消失后,他去了印度和尼泊尔,或者教书,或者成为佛陀。迄今为止,儒家实践不仅尊重老子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还试图遵循他的许多教义。

12世纪的一幅名为“儒、道、佛合一”的宋代绘画是这三种哲学长期融合的艺术证据,通常被认为是完全兼容的。

有一个关于三位伟大的亚洲精神领袖(老子、孔子和佛陀)的故事。所有人都应该尝过醋。孔子发现它是酸的,就像他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堕落的人,佛陀发现它是苦的,就像他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但是老子发现这个世界很甜蜜。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老子的哲学倾向于观察世界上明显的不和谐,并看到一种被称为“道”的内在和谐。道德经有点像《圣经》:它给出了如何过上好生活的指示(有时含糊不清,通常会有多种解释)。它讨论了世界的“道”或“道”,这也是通往美德、幸福和和谐的道路。这种“方式”本身并不混乱或困难。老子写道:“伟大的刀很平,但是人们喜欢绕道而行。“在老子看来,美德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困难的或者不自然的,而在于我们抵制可能让我们最满意的非常简单的途径。为了跟随道,我们需要超越简单的阅读和思考。相反,我们必须学习武威(“流畅”或“毫不费力的动作”),这是一种有目的地接受道的方式,并与道和谐相处。这看起来很崇高,也很奇怪,但是老子的大多数建议其实都很简单。





爱好象棋小跃少


是的,《道德经》在德国非常受欢迎,从首相到平民,从哲学家到科学家到各行业,《道德经》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深入的研究。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2016年底,《道德经》销量超过了《圣经》,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道德经》的外文译本超过500种,仅在“德国就有300种之多,研究老子的专著高达700余种。

德国有两大特点,一是精工制作,一是善于思索,因此被誉为精密制造之国,“哲学之国”,就像中国是礼仪之邦一样,我们耳熟能详的德国哲学家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海德格尔、尼采等等,哪一个都是世界重量级的大哲学家,就连马克思、恩格斯也是德国人,可见德国在哲学领域的世界地位和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德国各界对《道德经》的评价,就知道德国人为什么喜爱《道德经》了。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任时期间曾六度访华,德国《时代》周报曾刊发罗德《为什么我们需要北京》的长文,文中说:担任联邦总理时,我每年都要到中国一次。退休以来,我每年都要到中国三四次。

他曾针对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发表电视讲话说:每个德国家庭都要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总理如此说,不是出于他一己之好,而是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哲学背景的,因为在德国,从十六世纪以来,随着《道德经》在西方世界的流行,老子的“自然无为”、尚阴守拙、贵柔守弱等思想为西方广泛接受,各个时期的哲学家都对《道德经》给以高度评价。

比如200年前哲学大师黑格尔就说:老子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谢林则说: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学说。

黑格尔是站在唯心主义哲学顶峰的大师,他的整体国家观直接导致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理论的垮塌,并对19世纪、20世纪的新自由主义产生深远影响。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了《黑格尔哲学批判》一文,通过对黑格尔学的批判,揭示了国家与社会的真实关系,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列宁评价说,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转变的分水岭。

哲学的唯物和唯心两大阵营的划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贡献。实际上,两大阵营一直存在,一直斗争,但也一直互融互化,如同阴阳互根。

实际上,一个黑格尔思想,一个费尔巴哈思想,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平台。

费尔巴哈稍后的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说起尼采,我们会联想到他的文学成就,世界著名文学家,比如大名鼎鼎的肖伯纳、黑塞、里尔克以及中国的鲁迅等,都深受其影响。但他的主要成就还不在文学领域,而是哲学。尼采用他的哲学,几乎 颠覆了西方世界的旧秩序、旧的道德和传统价值,他以后的西方不少哲学家都深受其思想影响,比如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杰克·伦敦、福柯和德里达、弗洛伊德等等。

德国当代哲学家,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在《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意义》中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

我们知道,西方世界有一种“欧洲中心论”,就像我国古代的“中国论”思想一样,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一律视为“蛮夷戎狄”。欧洲中心主义将世界的一切,都置之于其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地域环境等等假定的优越感之上,并以此解释世界,对于欧洲以外的文化,一律视为非主流而加以排斥。但唯独对《道德经》情有独钟。可见,《道德经》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限于篇幅,不再列举。总之,例子俯拾皆是,涵盖各行业各领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搜一下。


问道黄老


道德经是一部通用科学巨著。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往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的巨著。所以无论其他民族或国家喜欢不喜欢,做为中国人作为道德经著作的发源地必须真心热爱和喜欢这部著作。如果德国喜欢的程度超过我们本民族或理解认识程度超越我们本族的水平那真的该反省我们的道德观念了。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中国的文化历史长久,孔子,老子的著作应已广泛流传,西方国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传阅也不出奇,在历史文化交流基础上了解和释解各自国家的传奇人物和思想杰出的巨人,也是中为洋用和洋为中用的反版!


周敏康801


没去过德国,不知道情况!


影弟1


道国和德国并没有道德经。啥也没有。


明镜静圆


全球受欢迎


无为小关


这得委托调查公司作一番调查,获得具体数据才能确定。仅凭几个人的说词再加想象不能定义,违背″以实事为依据″的求是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