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夫妻百事哀”人盡皆知,讀完全詩的卻很少,顛覆你的認知

在中國詩歌史上,不乏有一些詩在流傳的過程中,隨著時代的更迭,其本來的意思會被人們淡忘,然後人們根據生活中的現象賦予它一些新的意義。如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是指戰友之間情深意重,如今卻被誤用為男女愛情,再如蘇軾的“天涯何處無芳草”本指對春光逝去的惋惜,以及對前路依然美好的嚮往,現在卻用來安慰失戀的人“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棵草。”

“貧賤夫妻百事哀”人盡皆知,讀完全詩的卻很少,顛覆你的認知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也是這樣一句被誤用的詩句,這句詩是“貧賤夫妻百事哀”

現在一般認為這句詩的意思是兩個貧窮的人婚後生活非常悲慘,婚姻的前提是物質條件,貧窮的夫妻是不會幸福的。

然而這句詩的本意卻並非如此,不僅不薄情,而且非常深情。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悲懷》,《遣悲懷》共有三首,這是第二首。元稹這個詩人大家都非常熟悉,著名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他的手筆,是非常著名的情詩。

《遣悲懷》是一組悼亡詩,是元稹為懷念去世的妻子韋從而作的。

“貧賤夫妻百事哀”人盡皆知,讀完全詩的卻很少,顛覆你的認知


韋叢是名門閨秀,她的父親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而元稹只是一個科舉落榜的書生,但是韋夏卿欣賞元稹的才華,覺得他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所以將女兒嫁給元稹。韋從嫁給元稹是名副其實的下嫁,而且兩人沒有絲毫感情基礎,兩人的婚姻實在是利益關係,元稹也藉助這次婚姻得到了向上爬的機會。然而,這樣的利益聯姻,卻讓元稹寫出了悽惻動人的悼亡詩,可以看出來他們婚後的生活還是很幸福。

韋叢應該是賢惠端莊,溫柔體貼的,元稹開始或許是為了仕途晉升而娶韋從,卻沒想到會娶到一個溫柔體貼的嬌妻。她能夠在元稹不得志的時候下嫁,並且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安於清貧。也許正是清貧與操勞,韋從才在年輕的時候離開人世,難怪元稹多年後還會寫詩懷念她,記念這位患難妻子。

“貧賤夫妻百事哀”人盡皆知,讀完全詩的卻很少,顛覆你的認知


來看《遣悲懷》這首詩究竟有多麼深情,全詩如下:

遣悲懷·其二

唐代:元稹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首詩主要寫妻子死後的“百事哀”。首句“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寫得是妻子還在世時的場景:身後意指的是關於死後的設想。往昔我們曾經戲言身後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說的展現在眼前。曾經的戲言成真,開篇就是痛徹心扉。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這幾句描寫了引起哀思的幾件事:妻子穿過的衣裳,妻子做過的針線,妻子身邊的婢僕,物還在,使用它們的妻子卻已不在。看到這些,怎能不心痛呢?為了避免睹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捨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苦了一輩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便在夢中送去錢財,似乎荒唐,卻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貧賤夫妻百事哀”人盡皆知,讀完全詩的卻很少,顛覆你的認知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這裡的恨是“遺憾”的意思,指的是夫妻死別這件事,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別,是更為悲哀的。

貧賤夫妻百事哀”真實的意思是指對亡妻的眷戀與思念。

雖然元稹的人品受到人們的質疑,雖然他娶韋叢有借裙帶關係升官的嫌疑,雖然他尋花問柳,和薛濤的風月故事人盡皆知,但他對亡妻韋叢也是真心實意的思念吧,不然怎麼能寫出這麼動人的詩歌呢。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