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滿語“abka””,清朝皇帝“年號”的興起之路

“年號,滿語“abka””,清朝皇帝“年號”的興起之路

以宋朝,清朝為例解釋皇帝改年號的原因

年號中摻雜了統治者的思想和意識,與一個朝代的政治也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宋朝獨特的時代特徵也賦予了其所使用的年號獨有的內涵和意義。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兩宋時期皇帝所使用的年號進行分析,希望從中能總結出古代封建帝王使用年號的一般規律, 從而窺探宋代年號使用的一些獨有特點。

1.因政局變動而改元

政局變動本文特指前任皇帝去世、“北狩”及禪讓而新皇帝即位由此帶來的政局變動一,以下就政局變動的三種情況而改元分別加以論述徽宗、高宗、孝宗即位後的第一個年號分別為“建中靖國”、“建炎“、“隆興”為例元符三年正月乙卯,哲宗崩太后垂簾聽證謂宰臣曰:“家國不幸行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吋 “皇太后曰:“皆神宗子反難如此分別,於次端王當立,”

上即位之明年改元建中靖國,蓋垂簾之際,上述三條史料可知哲宗駕崩後無子繼承皇位,而端王以神宗子和哲宗弟的身份繼承大統為徽宗,徽宗即位後的第二年改元“建中靖北遷’五月庚寅朔,帝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遺謝二帝,即位於府治,改元建炎一。

可以看出高宗由於二帝“北狩”以徽宗第九子和欽宗弟的身份繼承皇位即位後改元。材料可知,孝宗因高宗禪讓而登上皇位並於即位後的第二年改元“隆興”由上述三個例子可以說明因皇帝去世。

2.因災異祥瑞而改元

災異祥瑞主要指皇帝在其統治期間遇到彗星出沒、太白晝見、皇室成員去世、干支紀年再現等自然和社會現象'因自然和社會現象而改元反映了帝王敬天和彰述德美的心理。

“年號,滿語“abka””,清朝皇帝“年號”的興起之路

3.清朝皇帝年號制定原因

清代有12位皇帝,共有13個年號。清朝年號除了具有以往朝代的年號制度,如新帝即位改換年號、在位期間可根據需要改換年號等制度以外,還具有一些其他特點。如清朝年號多為一個皇帝一個年號;歷來年號可採用二字、三字、四字、六字,清朝年號均為二字。其最特別之處在於清朝年號具有滿語、漢語兩套年號,下面通過分析滿語年號的含義,發掘清朝年號隱藏的歷史信息。

清朝皇帝的年號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年號的滿漢語意義變化反映出漢族文化與滿族文化的結合過程。清朝統治者吸收、借鑑了漢文化,同時也將漢語和漢文字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年號在漢語使用的過程中吸收了漢族文化,並自然地與本民族文化結合起來,從而帶上了滿族特色。

入關前和清朝早期皇帝的年號無論是滿語還是漢語都比較簡單,屬於敘述的性質,如天聰“聰明的汗”,天命“天生有福”;

接受漢文化影響之後的年號不再是簡單敘述,而是充滿了寓意性,並且注重將社會安定有序,人民過上豐收富足生活的美好願望和吉祥順利的心願寄予在年號之中。

而隨著接受了漢語漢文化的影響之後,滿語年號的對譯也重視了漢字的意義,可以說這是乾隆皇帝吸收了漢文化,引用漢文古典文獻,並注重漢字意義的結果。

“年號,滿語“abka””,清朝皇帝“年號”的興起之路

年號是一面鏡子,清朝皇帝年號充分反映了滿族歷史文化內涵,無論是整體縱向的年號變遷還是每一個年號的具體含義,都透露給我們許多歷史文化信息。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一論斷再一次在清朝皇帝年號中得到了論證。

清代皇帝年號考察

1.天命(清太祖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生在建州女真的貴族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他率領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逐漸統一了建州女真的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征戰30多年,為滿族共同體 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少數民族政權想要取得 “大一統”困難重重,努爾哈赤的年號“天命”,實際是為將來入主中原予以君權神授的必然性。

2.天聰、崇德(清太宗皇太極)

這兩個年號都是皇太極定製的,崇德的年號是得到傳國玉璽後變更的。從天聰的滿語年號可以看岀滿族政權在入關前的帝位制度尚為汗位,這兩個年號驗證了天聰汗權向崇德皇權轉變。

汗權的年號天聰即“聰明的汗”,可以說是皇太極本人文韜武略的真實描述。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改稱帝號,將族名改為 “滿洲”,建立了滿清帝國。皇權年號崇德,是希望擁有“崇高的才德”。皇太極本人也向著這個目標努力,他崇尚漢族的文化,博覽群書, 在軍事和政治上均有建樹,如年號崇德一樣,具有了八方稱道的德行。

3.順治(清世祖福臨)

“年號,滿語“abka””,清朝皇帝“年號”的興起之路

順治皇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滿族入關初,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定年號為順治,希望14歲親政的福臨皇帝能順利地治理朝廷,祈願政權穩固,統治的基業能夠 長治久安。福臨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 重視整飭吏治,實現了 “順利的統治”。

4.康熙(清聖祖玄煙)

康熙年號由孝莊太后所取,是對當時的歷 史環境寄予了期望。當時的歷史背景是三藩叛 亂,鰲拜專權等一系列不穩定因素,所以定年號為康熙,喻為平安、太平的盛世。作為中國 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是一位出色的皇帝,平定三藩和準嘻爾,收復臺灣,選人 才,表清官,修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通過這些政治軍事行動,確實實現了天下“安康、 太平、熙盛”。

5.乾隆(清高宗弘曆)

這是對天神崇拜的一種體現。乾隆皇帝確實受到了 “天”的諸多庇佑。康熙、雍正兩帝打下了 “康乾盛世”的基礎,

國庫充裕,“康 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乾隆帝即位之後,在一些平定叛亂、停止捐納等活動中,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如同他的年號,真正是一個受到“天的護佑”的幸運皇帝。

6.同治(清穆宗載淳)

同治皇帝最初的年號是由顧命八大臣擬定的取吉祥之意的“祺祥”。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逮捕八大臣。隨後慈禧採納周祖培奏議,廢除了祺祥年號,改為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實質上慈禧通過“共同治政”最終實現了 “垂簾聽政”。由此可見,年號是一種政治鬥爭的工具。

7.光緒(清德宗載瀦)

“年號,滿語“abka””,清朝皇帝“年號”的興起之路

光緒的年號可以說是一種政治指導原則,一種思想,即開展禮道,以禮治天下。從中可以看出清朝統治者受到了漢文化儒家思想的薰陶。光緒皇帝勇於接受新思想,教化民眾以禮治天下。積極推進戊戌變法,然而最終仍未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禁錮,改變清王朝衰敗命運的希望終被扼殺。

8.宣統(溥儀)

光緒末年的局勢已經十分緊張: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反清武裝在各地起義、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廣泛傳播。種種事件表明清王朝已經處於覆滅邊緣。因此溥儀即位後,以“光明之道路”為年號,是想繼續清朝曾經的輝煌,繼續光明的大國之路。這也是通過年號表明一種美好的心願,然而這同時也是 一種妄想,清王朝的敗亡已成無法逆轉的定局。

9.嘉慶(清仁宗顓琰)

嘉慶登基前為嘉親王,登基後年號為嘉慶。乾隆皇帝後期重用貪官和珅,晩年國庫財用耗 竭,由於弊政導致農民起義層出不窮。嘉慶帝看出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所以他登基後, 改號嘉慶,希望天下得到幸福和福祉。

嘉慶帝雖然親政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已經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日趨衰弱的趨勢。

10.道光(清宣宗旻寧)

該年號是祈望治政的道路光輝軒昂。滿語“doro”為“禮道”,這表明了道光帝遵循禮道,然而道光帝過於遵守禮道以至於治政恪守舊禮而不知變通。道光帝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儘管道光年號是對美好事物的一種祈求,然而事與願違,30年事必躬親的執政生涯,由於道光皇帝的守道不知變通,導致內政外務均無起色。

“年號,滿語“abka””,清朝皇帝“年號”的興起之路

11.總結

對清朝年號的整體分析可以看出滿族人的天崇拜觀念,這也是一種原始宗教的痕跡。滿族入關前的年號為天命,天聰,入關後乾隆年號的滿語“abka”也為“天”,這反映了滿族統治者認為自己是天神代言人治理人間的理念,同時也祈求“天”保佑人間太平。

滿族先世的天崇拜是一種原始宗教的殘留,天神在滿族先民的心目中地位是相當高的。滿族先民崇信天地萬物有靈,最崇敬天,認為天神能夠主宰一切,各種自然現象,事情成敗都是天神之意,因此在年號中出現abka “天”,以此來祈求天神護佑。

總結

整體來看,清朝年號透漏了以下文化信息。由於年號是王權政治專制性的反映, 並由統治階級隨心所欲地自行確定名稱,因此年號映射了帝王心理、政治策略。反過來,帝王心理可以通過年號來進行忖度。

作為統治者確定年號時,其心態一般都是想要將自己的

政治理念,心理願望、政治才幹等表現在年號之中,有時也會在非意識狀態下將本人的宗教信滲透到年號中,更多的情形是想借助吉祥的年號祈求上天庇佑能夠風調雨順、社會安定、長治久安。例如光緒年號體現一種治國思想,道光年號體現了一種政治理念,同治年號是一種政治手段,咸豐年號為祈望豐收的美好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