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得了天下,漢獻帝如果還活著,劉備會擁立他嗎?

kurenai


這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但豹眼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毫無歷史常識的問題。

第一,在幾千年歷史上,有幾個人經過生死打拼取得了王位、帝位後,把它讓給了別人?唐玄宗李隆基算一個。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迫使李重茂禪讓,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

為何李隆基不直接登基而是讓李旦復位呢?

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就立她生的第三子李顯為皇帝,是為中宗。後來被廢,武則天又立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

武則天廢掉了睿宗,自立為帝,幹了幾年後,玩膩了就想還政於李氏,就讓李顯重新做了皇帝。

武則天、唐中宗李顯死後,韋后就立李顯第四子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韋氏垂簾聽政。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廢掉了李重茂,讓睿宗李旦復位。

太平公主是睿宗李旦的妹妹,李隆基是李旦的兒子,他們暫時是一夥的。

太平公主也是很有野心的,其參與政變的目的就是要以其母武則天為榜樣,干預朝政,在之後就逐步暴露了其野心。

睿宗即位後,與大臣們議立太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該成器實在是不成器,堅決不幹,也算是明智。參與政變剷除韋黨的功臣,都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

但是李隆基太能幹了,引起了太平公主的不滿,就想另立太子。

但李隆基也不含糊,先是讓其父親禪位於他,接著就把太平公主給做掉了。

從這個過程的血腥殘酷來看,劉備如果得到了天下,他會把皇帝位置讓給劉協嗎?

就算劉備給了劉協,劉協也不敢要啊。

李隆基發動政變沒有直接稱帝,是因為他父親曾經是皇帝,還活著,而且他的親姑母太平公主,在政變中是出了大力的。沒有太平公主的參與,李隆基不一定能搬到韋氏集團。在這個情況下,李隆基不可能直接得到帝位,從後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爭鬥來看,李隆基是採取了妥協的。

父子之間都搞得這麼血腥,劉備咋會讓給劉協呢?

02

劉氏子孫的爭鬥,其血腥也不次於李唐。

皇室的爭鬥就不說了,說一下劉秀是咋上位的吧。

劉秀那可是劉備一生的偶像,有樣學樣,自然差不多吧。

王莽篡漢後,引起了天下大亂。

公元23年,綠林軍領導者王匡、王鳳就發動了起義,為了名正言順,也在號稱匡扶漢室,就推舉了劉玄為帝,恢復漢朝國號,建立更始政權,自稱玄漢王朝。

劉玄自稱是“漢朝皇裔,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

劉發這個名稱和套路是不是很熟悉哦,沒錯,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親祖宗長沙王劉發,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親祖宗中山靖王劉勝的親兄弟劉發。

與此同時,劉秀與其兄長劉縯也在南陽郡舂陵鄉起兵,號稱舂陵軍。

更始元年(23年),劉玄被綠林軍推舉為帝,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但勢力沒有人家綠林軍大,也沒有辦法,只能暫且作罷。

劉玄封劉縯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三年(25年),平陵人方望立西漢末帝孺子嬰(劉嬰)為天子。

劉嬰可是正統的漢朝皇太子,王莽篡位前,年僅兩歲就確定了其太子位。他一生做了三年的皇太子,四歲開始就被囚禁了,禁止與人說話。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簡直就是一個傻子。

更始帝劉玄直接派兵滅掉方望,殺死了這個傻子天子劉嬰。

在綠林軍起義的同時,琅琊人樊崇也在山東莒縣起義,號稱赤眉軍。

更始三年(25年),樊崇、徐宣分別率軍進攻關中,擁立劉盆子為帝。赤眉軍攻入長安,殺死了劉玄。

劉盆子也是漢室宗親,是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後。其父劉萌嗣在王莽篡位後被殺,他與其兄劉恭、劉茂被赤眉軍俘獲,從事放牧。由於政治需要就被赤眉軍領袖樊崇立為皇帝,史稱劉盆子為建世皇帝。

更始帝劉玄旗下的綠林軍在昆陽大戰中擊敗王莽,劉秀立下了首功。但其兄大司馬劉縯卻被劉玄殺死,不得已劉秀交出兵權,韜光養晦以求自保。

出於戰事需要,劉玄又起用劉秀代行大司馬,經營河北。在劉秀取得河北之後,劉玄又想解除劉秀的兵權。這次劉秀不幹了,最終與劉玄徹底翻臉。

公元25年,帶甲百萬的劉秀被眾將擁立為帝,建都鄗城(今河北邢臺柏鄉縣)的千秋亭,建元建武,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後漢,後定都洛陽。

此時的長安,劉盆子的赤眉軍與劉玄的更始軍正展開大戰,劉玄大敗,向劉盆子請降,被封為長沙王,後被赤眉軍殺死。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秀戰敗赤眉軍,劉盆子投降劉秀,被任命為劉秀叔父趙王劉良的郎中。後來劉盆子雙目失明,劉秀下令以滎陽官田租稅奉養劉盆子終身。

從這個過程來看,劉氏子孫也都在想恢復祖宗劉邦的基業。這與劉備跟劉表、劉璋的故事何其相像。

劉秀取得天下,也沒有去想誰才是劉邦最近的皇室宗親,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做帝王,以繼承劉邦的正統基業。即便是祖宗留下的基業,最終還是誰搶到算誰的,哪有讓給別人的說法。

從劉玄、劉盆子、劉秀爭奪天下來看,劉備真的得到了天下,他會再讓給劉協嗎?

03

劉備沒有取得天下,已經宣佈劉協已死,豈能讓他再復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降獻帝為山陽公。

劉備聽說後,心急火燎地在成都給獻帝召開了一個隆重的追悼會,不管劉協是死是活,就宣佈他已經死亡。

次年(221年),劉備就急急忙忙稱帝了,建立蜀漢。

唐朝李家爺們為了帝位,進行血腥的自相殘殺;東漢時期,劉氏子孫為了帝位爭得頭破血流。劉備為了取得天下,他一樣會殺掉所有與他作對的劉氏子孫,如果劉協還活著,劉備恐怕也不會放過他。

如果你拿出錢來準備給你父母時,還需要考慮一下的話,那就不用去考慮劉備這檔子事了,他絕對不會把皇位交給劉協。


豹眼看歷史


如果劉備得了天下,在漢獻帝有用時才會被劉備擁護,在妨礙劉備時就漢獻帝應該會在適當的時候病逝。



劉備的野心

劉備的野心最好的體現就在於劉封、劉禪得名字,封禪。如果在劉備還沒有取得天下的時候漢獻帝若是在劉備手中,那麼劉備必然會非常的擁戴漢獻帝,但是漢獻帝的處境及待遇肯定不如在曹操處。

劉備從發展開始一直就沒想過要救漢獻帝,而且一路走來劉備只在意自己的生死,並不在乎他人是否存活。幾次的拋妻棄子、扔下部將自己逃命而走。


漢獻帝若是在劉備手中,漢獻帝活不到統一

漢獻帝在三國時期就是一個招牌,在一些人才都迷茫不知道怎麼選擇主君時把漢獻帝的名號往前一擺,那麼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效忠。再者就是還有一些地方的小股勢力是支持漢獻帝的,這些人一旦歸宿了劉備那麼劉備實力就是一種壯大。

三分天下,若是劉備打敗了曹操並且收編了曹魏的兵力及領地,那麼這時就是漢獻帝病逝的時候了。因為曹魏一滅東吳就再不是隱患了,如果漢獻帝活到了統一那麼劉備心裡不甘,手下的武將謀士也不會同意。



總結:劉備統一了必然不會擁立漢獻帝。雖然漢獻帝和劉備是同宗同源,但是劉備在一統天下時必然不會心慈手軟。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在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還沒有死,事實上漢獻帝是和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去世的。問題中的“劉備如果得了天下”應該是劉備像自己的老祖宗劉邦一樣建立一個統一的王朝。想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結合歷史上的情況,看看劉備如何對待漢獻帝。

先來分析一下,劉備對待待漢獻帝的幾種可能方式:

其一,參照劉秀對待建始帝劉盆子。劉秀和劉盆子同為漢室宗族又代表不同的政權,在劉盆子投降劉秀後,劉秀並沒有殺了他,而是讓他出來做官,在其失明後,照顧他一輩子。劉備與漢獻帝劉協也是同族,但劉協不同於劉盆子,雖然兩個人都是傀儡,劉盆子只不過是起義軍擁立的皇帝,劉協是得到承認的大漢天子,有一定的正統性,劉備不敢這樣留他。

其二,類似於後面的朱元璋對待明王。朱元璋原來是名義上依附在明王手下的,打著明王的旗號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明王沒有用了,就想設計一次事故除掉。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劉備可以自己先不稱帝,讓劉協繼續做皇帝,自己做新版的“曹操”,待劉協沒有用了,在設計除掉。但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歷史上劉協是有兒子的,劉協去世,也應該傳位給劉協的兒子或者近支,而劉備和劉協共同的祖先要追溯到漢景帝,血緣太遠了,不太可能。

其三,由劉協禪讓皇位給劉備,類似於曹丕給劉協的待遇。劉備最想接受的結果,這個是最代表正統的,但可能性是零,中國歷史上並未出現過皇室成員內部禪讓,皇家宗廟還是劉家的,不存在禪讓的情況。

其四,尊劉協為太上皇,並保持對他的監視。這個也是劉備想要的結果,但是也不能,這個有可能,而且是劉備可能考慮的情況,雖然雙方差出了許多輩(劉協輩分高),但這是符合禮法的,唯一的問題還是劉備如何繼承正統,也就是劉備是接續誰的皇位,比如劉秀尊漢元帝為後,在其後面還有西漢幾位皇帝,而劉備完全可以在劉協死後,選擇重新議定自己怎麼在宗廟裡排序,雖然麻煩,但是會有一幫大臣棒他自圓其說。

綜上分析,劉備獲得天下後不太可能會擁立他,更大的可能是殺害或者監視起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討論。


行走在馬班陳範間


肯定的回答是不會,因為劉備在南方稱帝的時候就沒想過漢獻帝,那時候漢獻帝就還活著,公元220年的時候,曹丕逼迫漢獻帝下臺,給漢獻帝封了山羊公,自己做了皇帝,對外則宣稱漢獻帝已死,隨後身處南方的劉備,得到漢獻帝去世之後,便宣佈稱帝,其實,漢獻帝死沒死,就劉備心裡很清楚,但是他還是稱帝,而且是漢獻帝活著的時候,

所以劉備得了天下,漢獻帝活著並不會擁立。

為何劉備不會擁立漢獻帝呢?

劉備光復漢室的心其實一直沒變,從劉備建立的國家名字就能看的出來,蜀漢,這麼一看劉備對於漢朝是很忠心的。

這麼忠心的劉備,為何不會擁立漢獻帝呢?

雖然劉備說了光復漢室,但是劉備並沒有說擁立誰來當這個皇帝,劉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受盡委屈了,也受盡了各種白人,寄人籬下的感覺,如今當了皇帝,過得了權利,不在受別人的屈辱,所以這個皇帝之位劉備是不會容易相讓的。


即便劉備同意,手下人我不會同意,其實就跟曹丕一樣,其實曹丕內心有當皇帝的心思,但是又不敢,因為他老爹曹操,就沒有當皇帝,而手下大臣已經升無可升了,不升到最後還是個將軍。沒啥可以留給後輩的,所以在大臣的慫恿下曹丕把漢獻帝擠了下去。

到了劉備這裡也是同樣的,劉備的手下都是跟著劉備出生入死的兄弟,他們目的肯定是等劉備大業成了自己能夠封侯啥的,如果劉備將皇位推給了漢獻帝,那這些出生入死的人,封侯的夢想也就破滅了,頂多是個將軍之類的,所以即便劉備同意大臣也不會同意。

當然了,劉備讓給漢獻帝,漢獻帝也許不會坐,對於漢獻帝來說皇位對他已經沒有誘惑力了,從被董卓掌控的那天起,他的皇帝的名號已經名存實亡了,從董卓手中逃脫之後又落到了曹操手裡,然後又落到了曹丕手裡。


漢獻帝的這一生可以說是一點自由都沒有,所以他可不想當什麼皇帝了,更想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小民,當山陽公的這段時間裡,是漢獻帝最幸福的日子,所以劉備讓給他,他也不會去坐,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


歷史黔


一個人的變化是隨著自己的境遇而變化,權利是個魔鬼,有時形勢比人強,由不得自己。

一、從備哥哥本身來說,初期出場時是個徹底的保皇黨,他能發跡起家也是因為他的保皇理念(一直致力於為什麼保皇、保皇的理論依據深厚)深得人心。所以說劉備即使革命成功可能也會交於漢獻帝,自己高官封侯。

二、從其它方面來說,在起家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小弟,小弟們的意見加上枕邊風等等客觀因素可能也會左右他的想法,如再加上有個外部的催化。

所以結果很難預料,不過本人更覺得出現第二種情況的比較大,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不外乎玄武門、陳橋而已,再不濟還有個朱元璋去迎接韓林兒卻溺水長江的橋段。

當然了漢獻帝雖然沒做過一天真正的皇帝,但是不是笨人,他也可以參考一下自己祖先漢明帝劉莊是怎麼得到皇位的,那是因為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的兒子(無可爭議的皇長子)把自己的太子之位讓給劉莊的,也讓自己一輩子沒出意外。成為史上最有眼力勁的太子。


球史砸壇


顯然是不可能的,劉備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匡復漢室,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這樣可以使他名當言順的招兵買馬,也落下一個好名聲。

1.

天下勢力的分裂

從大大小小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的三方勢利,分為魏、蜀、吳。

雖然這時候劉備勢力已經初具規模,可以說是一方土皇帝。其手下大將更是多的數不過來,加之諸葛亮的輔佐。

一切都是順風順水,他為漢獻帝所辦的那個場“喪禮”。不過就是為了博取名聲,讓手下的人為他洗白。而且他那所謂的皇室血脈,也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自古皇帝后宮佳麗三千,誕下的子孫後代更是數不勝數。劉備最多算是支脈中的一脈,而且還不知道是多少代以後。他所做的這一切,只是讓他言歸正傳的坐上這個位置。

而且劉備其手下,勸說劉備稱帝,以匡復漢室。可惜有一個不識時務者,反對其劉備稱帝。並說當初離開許都,是因為曹操父子篡權,現在反賊還沒消滅,就想要稱帝,其居心何在?話沒說完,就讓旁邊的手下踹飛而去,並且免去了職位,至此後面無人再反對。

從一開始,劉備就處心積慮,為他登上皇位打下基礎。哪怕是一開始招兵買馬,或者是阿諛奉承曹操。都不難看出其心思縝密,以退為進。讓所有人都小看於他,這樣才不會讓那麼多人針對,才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勢力。


伯樂說歷史


這是個假設的問題。假如劉備的蜀國打敗了魏、吳兩國並統一了天下,那他會不會擁立漢獻帝或其它皇族人員當皇帝呢?

要注意的是,蜀備已經建立蜀國了。如果他要擁立漢獻帝,在程序上,劉備必須向漢獻帝進行禪讓。但這一做法可能行不通,因為,他的部下,包括諸葛亮等人是不會同意的。而對於沒有實權的漢獻帝來說,就算劉備把皇位讓給他,他也是不敢接受的。畢竟,他還有基本的判斷力,他知道,他同意禪位之日,就是他的死期。

再者,劉備本來就是漢室宗親,他可以自己當皇帝的,何必又大費周章讓位給漢獻帝呢?所以,劉備如果得了天下,而漢獻帝如果還活著,劉備是不會擁立他的。


揚生解史


引言:漢獻帝曾對曹操說:"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你要是願意輔佐我,就優厚的對待我;你要是不願意,就請將我捨棄吧!如果按照這樣的一個漢獻帝的劇本,劉備是不會擁立漢獻帝的。原因有三:

一、血緣關係淡薄

漢獻帝劉協,字伯和,河南洛陽人。東漢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為靈懷皇后王榮。

劉備,涿郡涿縣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曾以織蓆販履為生。

劉備和劉協,一個是皇室正統,一個是傳說中的皇室後裔。他們的血緣關係幾近為零,更何況,劉備可能只是假借漢室名義。無論是哪種情況,劉備也不會擁立劉協為帝。

二、漢獻帝的政治作用就會終結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可在所有人的心裡依舊是漢室天下?所以曹操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政治輿論。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劉備,起於微末,曾以織蓆販履為業。劉備心懷壯志,以鎮壓黃巾起義而聞名。劉備能夠在亂世中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在戰鬥。如果天下一統,漢獻帝便沒有了任何的政治作用。劉備怎麼會給自己找個爹呢?

三、劉備集團是不會允許劉備這樣做的

首先,劉備手下的勢力是以地域劃分的。

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三大部分,劉備如果讓位給漢獻帝,這三大勢力集團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如果劉備一統天下,那麼這三個勢力集團的官員就會成為開國元勳。

劉備的兒子雖然稀少,但尚有三子(劉禪,劉理,劉永),劉備恐怕不會做這樣自絕墳墓的事情的。


普通的歷史愛好者


不會。

首先,漢獻帝沒有大才,不值得立。

漢獻帝名叫劉協,是漢靈帝劉宏的小兒子,東漢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他聰明睿智但是性格軟弱,在亂世中無能為力。他做過幾家梟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隱忍偷生,最後為兩漢王朝送終。

其次,漢王朝氣數已盡。

從西漢歷史讀到東漢歷史,你會明顯感覺這個王朝已經搖搖欲墜、危如累卵。個人覺得,王朝蓬勃興盛最忌諱皇帝年少,一不留神就會導致外戚、宦官專權,最終是小人得志,良臣蒙冤。東漢時期經常皇帝無子或子嗣極少,年幼上位做傀儡。王朝興盛還要有明君,皇帝是傀儡,何來明君!

最後,劉備不會讓。

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名義。這樣出師有名,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擁護,壯大自己的勢利。

經過三國混戰,世人對漢王朝氣數已盡是心知肚明,剩下很少的人在堅持恢復漢室。

皇帝位,那是至高無上的,人人都想得到,尤其是劉備歷經一生坎坷,絕不可能真正拱手讓人。


方程原理


個人認為,如果劉備真的統一天下,而漢獻帝還在的話,劉備不會也不能交回權柄,擁立漢獻帝。

一、劉備有野心,自己不願意

劉備是志在天下的梟雄,小時候就曾經說過“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這樣的話。劉備一直以“匡扶漢室”為政治口號,但真到了那麼一天,他絕不會像周公一樣,還政於天子。歷史的事實也證明,漢獻帝禪讓之後,劉備即便三分天下只得其一,也很快稱帝了。指望這樣的人擁立漢獻帝,是不大可能的。

二、宗親身份,輿論壓力小

劉備的宗親身份是一個絕好的護身符。雖然當時散落在各地的劉氏子弟多了去了,漢室宗親這個稱號在前期沒什麼含金量,但如果劉備真能統一天下,那這個身份就完全不一樣了。

畢竟當時人心還是向漢的,如果是曹操、曹丕這樣的權臣篡漢,那麼朝野輿論的反對聲音會相當大。而如果是宗親,那就是皇家內部的事情,加上劉備平定亂世的威望,真要走出那一步,各方面壓力都會小很多。

三、劉備手下臣子不同意

即便劉備本人同意擁立漢獻帝,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們也不會答應。那些重臣們,不僅僅是代表個人,還代表著他們背後的家族與利益集團。如果劉備交還權柄,那麼這些勢力多年的投資幾乎都是打了水漂,這是不可接受的。在歷史上,劉備無論是進位漢中王,還是建立蜀漢,背後都有這些利益集團推動的影子。

由此可見,如果劉備真的得到天下,無論從他的個人野心,還是從他手下各方勢力的利益訴求來說,劉備都不可能再去擁立漢獻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