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蛮王”孟获究竟是何人?史学家:民间地位很高


在《三国演义》这篇名著当中曾记载了许多三国时期脍炙人口的故事,更是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角色,令人阅读之后印象深刻。而在这其中便包括了三国后期诸葛亮对蜀国南方征战时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但在真正的历史当中,这个被擒的南蛮首领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孟获是哪里的人

根据《三国演义》中所记载,孟获是三国时期蜀国南部少数民族的统领,在蜀国开国皇帝刘备驾崩之后开始带领少数民族起兵造反,而在之后诸葛亮亲自南征将其七擒七纵,最终归降于蜀国。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蛮王”孟获究竟是何人?史学家:民间地位很高

然而在真正的史书记载中,这个小说中所描写的故事便像是从未存在过一般,有胜于无。因为在现存的史书中,有关于这件事的史实对孟获的事迹也仅仅是稍微提了一下,而记载与这件事无关的史书中更是连孟获的名字都不会提起来。假设在历史中真的存在过这件事,详细的情节流传到后人中的也是十分之少。假若我们没有找到相关的历史史实去证实这一事件,甚至可以说这件事仅仅是罗贯中为了显示出诸葛亮南征时的壮举所特意虚构出来的。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蛮王”孟获究竟是何人?史学家:民间地位很高

对于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这个人,在史学界上其实一直饱受争议。有史学家认为,即便是孟获的生卒事件由于时代过于久远且缺乏相关资料所以无从考究,但是在当时三国时期确实是有此人。并提出他的姓名籍贯以及身世,应该与当时的南中大姓有很大关系。而之所以提出如此观点,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之后清朝光绪年间的昭通县城以南十里的白泥井中曾出土过著名的汉代石碑"孟孝琚碑",在其之上记载着汉代孟姓曾是南中最著名的两大姓其中之一。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蛮王”孟获究竟是何人?史学家:民间地位很高

而关于孟获的个人事例在现存的历史史书当中记载的也非常之简便,在《汉晋春秋》当中对孟获的记载仅仅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而对于此人到底属于汉人还是彝人,即便到了今天也依然存在着两方争议。

其中的一派史学家的对于此事的观点是:孟获属于汉族。持这一观点的史学家的依据是,在南中的历史上,根据现存的史书中曾记载有一些大姓在南中定居,但即便是大姓到了当地也依然属于少数人,而随着迁到南中之后的年代逐渐增加,大姓也与当地的民族融合。而在我国历史当中这样的现象曾出现过许多次,这类现象的大姓人自然而然被列为当地的原住民。

与其相反的另一派史学家则认为孟获属于少数民族彝族,甚至认为孟获是少数民族的史学家更是不在少数。元代张道宗曾在《纪古滇说集》中说到"时孟获僭为蛮王,诱扇诸夷,牂牁、越嶲皆应。孟获其人,素为夷、汉所服,占据昆明、东川、武定……其中数万。"而明代的诸葛元声在《滇史》当中所记载的则更为详细:"雍闿者,益州大姓也,为郡耆帅,恩信颇著。其部下有孟获者,建宁蛮也,素有勇略,闿恃之。"

时至今日,孟获的族属也依然没有一个确定的观点来证实,或许要等到考古的进一步发掘才可能发现新的依据。

蛮王孟获的真实身份

在《汉晋春秋》中对其的相关记载曾经写道:蜀国开国皇帝驾崩之后,孟获曾跟随着益州郡内的大姓雍闿意图起义,更说服了夷人加入他。而在之后诸葛亮亲自南征并且一路顺风顺水时听闻了孟获这一号人物在当地的百姓中威望很高,于是决定派兵攻打孟获并将其擒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蛮王”孟获究竟是何人?史学家:民间地位很高

之后便是像《三国演义》中所说的,诸葛亮听取了身边的参军马谡的意见,决定通过赦免孟获来赢得蜀国南方老百姓的民心。随着之后的南中平定,孟获也跟随诸葛亮一起返回成都,还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这一官职。在此以后直到诸葛亮去世,蜀国南方都未曾出现过叛乱。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蛮王”孟获究竟是何人?史学家:民间地位很高

而在当今的一些考古当中曾经发现有关于孟获的祭祀像。最早的朝代在唐代和宋代,发现在古代建造的寺庙当中有许多都设了孟获像作祭祀用,其中便包括西昌县的石柱子土主庙、青龙寺以及五显庙。最熟知的例子就是在民间所供的五显埴神,在其中画轴的左侧第三层排列当中就有一个雕像是孟获像,

而孟获像也被民间称作是"扫坛蛮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