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房間不許家長進去?說是隱私。我們家長該怎麼辦?

賽老師初中數學


沒那一說,慣的毛病太多了。孩子是應該有隱私,但是隱私範圍僅限於個人日記,因為未成年孩子心智不健全,行為能力也不完全,必須由法定監護人-父母來教育指導監督孩子的言行,孩子也必須接受,這是法定的責任義務,沒有可商量的餘地,房子是父母孩子共同的家,不可能分出哪個房間是哪個人的私有領地,說這樣話的孩子應該先揍一頓再給他講道理。


山間小溪1979


我有一個很好的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是很成功的,他們的性格開朗,成績優秀。特別是跟他們的溝通一點兒障礙都沒有,孩子既尊重我們,我們和孩子相處的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諸如孩子的青春期裡,他們遇到的許多困惑,都很順利的解決了,沒有像許多人家那樣,弄的無從下手,苦不堪言。

我是這樣做的:孩子在家中的環境無非就是吃,學,睡三個地方。我看到無論是同學們,同事們,還有親戚們,朋友們,都是千篇一律的給孩子單獨弄一個空間,裡面是臥室,學習,電腦一體化,大人覺的這是為孩子著想,讓他在裡面安靜的學習 ,可是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是像大人們想象的那麼自律,其實是給他們開闢了一個自由的,學而兼玩兒的一個密閉空間,久而久之,他們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很恰當的藉口,“請不要隨便進我的房間,我有隱私權”,大人們也只好望而卻步,抓耳撓腮。他究竟在裡面做什麼你真得無從得知,無法干預,這是大人們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屏障,怪不得孩子。

我是把孩子的這三個環境分開的,學習桌放在客廳的一角,孩子學習的時候,電視關掉,手機關掉,大人們看書。孩子用的電腦也放在公共場合,免得了他在電腦上看一些負面的東西。他們的臥室就是一張床,睡覺,這樣他們的睡眠質量又好。這樣長大的孩子真的非常讓大人們省心,還特別的優異。


夏日綠茵冬日暖陽


相信大家都對2019年大火的高考題材的《小歡喜》有多瞭解。劇中英子的媽媽宋倩給女兒房間安裝透明玻璃的行為,就是是不尊重女兒隱私的表現。這樣的行為非常讓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反感厭惡和憎恨,只會讓孩子心理上抗拒和父母拉進距離。

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讓我們每天寫一篇日記,那時侯我寄宿在我小姨家,因為媽媽生了弟弟把我留在了小姨家生活上學,我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那時候我還是孩子啊,不懂事不懂得感恩小姨對我的養育之恩,只知道小姨特別喜歡進我的房間翻看我的日記本,到現在我都29歲了,20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候日記本被我小姨翻閱之後心中的委屈和難過。我曾經一度厭惡小姨對我的監控和管制,直到後來上了高中,我才開始理解了小姨的這種做法。

父母雖然對子女有生養之恩,但是在孩子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之後,子女就是完全獨立的人,他們有權利選擇過怎樣的生活,有權利擁有自己的隱私。

所以當孩子不讓你進他的房間時,我們做家長的要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生活中已經侵犯了孩子的隱私了。我們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在進門前敲門,徵得孩子允許之後再進入孩子的房間。

在孩子面前,我們不能強勢地要求孩子必須跟我們講所有關於他的一切,保護好孩子的小秘密,就算知道了一些事情也要裝作不知道,這樣子做不只是在保護孩子的隱私也在保護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多和孩子聊天溝通,以朋友的姿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命令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孩子往往更願意主動和你分享他的生活他的小秘密!

多陪陪孩子,真正瞭解他的需要和心理活動,不要過度忙於工作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體驗一些拉進彼此距離的親子活動。這樣孩子就會心理上更加信任和依賴自己的父母,願意讓父母參與到自己的生活世界裡面。

總結起來,家長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尊重孩子私人空間,不讓進房間就少進

2.多和孩子聊天溝通,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他的心理需要,不好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對待孩子。

3.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孩子,拉進彼此距離

4.多陪陪孩子,帶他們做做親子活動,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增進彼此的感情。

5.如果不小心進了孩子房間看到了孩子的隱私要學會假裝不知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希望我的回答你們喜歡!








洋蔥媽媽的生活錄


你好嗯,跟你分享一下我的育兒經驗。

其實我跟我女兒的關係是非常好的,我跟她的關係就是朋友的這種關係。

他經常叫我,高媽媽,我經常叫他臭寶寶,我們這樣的話,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她基本上如果有小秘密的話,也會告訴我,如果她不想告訴我的話,也沒關係,尊重她。

但是呢,你要保護好自己,作為家長的話,你要時時刻刻要知道孩子的一個情緒的變化。孩子的一些想法,你要很敏銳的能觀察到她的一個想法,還有就是要理解孩子,關心她,跟她多溝通,多交流。跟她成為朋友,那麼的話,她是沒有什麼秘密不告訴你的。

希望我的下面幾幅圖可以幫助你,幫助你跟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和和交流。






琳琅姐姐創業


理解、瞭解、懂孩子比愛孩子更加重要,先走進孩子的心,再走進孩子的房。我們先看一個預言故事: 有一天,狗請羊去他家吃飯,狗想著一定要好好的款待小羊,所以它就準備了一堆大魚大肉大骨頭。小羊來了,它們開始吃飯了,大家都知道羊是吃草的,所以小羊沒吃幾口就滿臉不高興的走了。回到家裡,心裡有好幾天,一直罵小狗狗太小氣,不夠哥們,不真心待自己。不過過了幾天,善良的小羊就想,狗狗請自己吃了飯,無論如何我也要回請它吃頓飯。這回我可不會像他那麼小氣,我要準備豐盛點招待他,讓他看看我小羊對朋友是多麼真心大方。所以小羊花了幾天的功夫準備了很多鮮美的青青草和嫩樹葉。小狗來了,它也是裝模作樣的吃了幾口,就一心不高興的走了。其原因不言自明,因為狗狗是吃肉啃骨頭的,所以它不喜歡吃青草嫩葉。

因為狗狗和小羊互相不瞭解對方,所以越是真心真愛,對方越是不高興,不接受。

如果小羊是媽媽,狗狗是孩子,那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會怎麼會樣啊?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好他們才是本事,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長具有育人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春節防控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就有一位家長髮微信求教說:“防控疫情居家隔離,整天與孩子在一起煩死啦。放假至今,幾乎每天都有大吵小鬧,好像吃了火藥似的。平時在學校住宿,挺好的。現在放假時間長了,就開始嫌棄老媽了,房間都不讓進,還敢頂嘴。真是氣死了!”待她傾訴完,詢問原因才知道,初二青春期的女孩,無非都是些小事。媽媽這也看不慣那也愛嘮叨。結果女兒毫不給領情,說不上三幾句話就開始頂起來了,常常哐當關門自成兩個世界。

在校千日好,回家半朝難。孩子放假回家被父母從期待到嫌棄,這一幕幾乎千千萬萬家庭都在上演的。實乃“兒在學校母擔憂,兒呆家中母憂憂”也。說白了,其實就是做父母的我們沒有好好學習該怎樣做父親/母親,不懂得怎樣去教孩子,不知道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長特點,瞎教瞎嘮叨,該教的不會教,不該說的亂說。這就與孩子對著幹了,孩子當然不遠家長接近自己。

是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為孩子好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的內心,要懂孩子,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去教,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對自己是理解,瞭解,懂自己的人,這時的愛和用心教誨才有用,否則就只能“狗給羊吃草,羊給狗啃骨”了。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學習。不學,怎麼懂教?不學,就沒有資格去教!

疫情肆虐橫行,防控難熬。面對漫長的寒假以及嚴峻的疫情要宅家,是每一個家長最需要好好思考,投身學習齊家之道的最佳時機。

與其雞犬不寧地親子吵鬧,不如多一點反省自身教育方法的不當。

首先是與孩子拉進平等距離,想其所想,愛其所愛,放下家長的威嚴,先做朋友,後做家長。美滿家庭是孕育幸福人生的子宮。齊家的智慧從父母好好學習開始!


大嘴英語


孩子不許家長進房間,想要擁有獨立空間,是在提出隱私被尊重的需求。這無可厚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他們想要一個獨立的能夠包容接納自己秘密的空間,這些秘密可能是羞與人言的、不願分享的,所以需要被保護。這意味著孩子正在形成獨立的人格,是成長的階段,應當給予尊重。

而家長對此需求不能接納甚至是理解,也是出於想要充分了解、關心孩子的需求。一方面,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及生活進行指導,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比如做了些觸犯道德法律的事情,及時的發現可以讓問題儘早化解。但,這畢竟是少數。更多家長不希望孩子關門,是他們的情感需求。在他們眼裡,關上門這件事可能被賦予了濃厚的感情色彩,意味著拒絕交流、代表著不可緩衝的隔閡,所以會特別牴觸孩子關門這件事。

所以說,雙方的需求其實說開來都可以互相理解並通過妥當的方式得到實現。

建議措施:

1.特別小的孩子,應進行適當干涉,獨自在房間容易有安全問題,小孩子的安全重於隱私。

2.已經可以分房獨立睡眠的孩子,考慮到孩子的隱私和安全問題,家長應該進房間敲門:如果我們要經過孩子允許才能進入孩子房間,那麼鎖門就不是必要的了,只需要關門即可。

3.與孩子達成固定的交流時間,開放、包容地溝通。

西方人特別重視晚餐時間就在於此,他們認為這是一家人一天當中最能交流、建立情感的時間。我們也應當如此,給孩子以安全的交流氛圍。

4.以上都是在滿足孩子和家長的基本需求上的做法。但也有一些極端情況,有些孩子不論任何情況都不許父母進入臥室,說明她對父母沒有安全感甚至很排斥,父母應該反思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再去溝通軟化。


大臉貓愛吃魚min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不讓進他睡覺或學習的房間的時候, 個人認為:10歲以下的孩子不應當不充許,以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還沒有這意識阻撓家長進他房間,反之孩子更粘家長陪他入睡或學習。 而真正到了孩子不許家長進入他的房間時,孩子大多都己到十三四歲的青春判逆期了吧?有的孩子還將面臨中考緊張學習時間,這時就會發現孩子會把自己關起來悶聲學習,給父母交流的話也少了,房間的門會上鎖等狀況。 是不是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緊張起來,去責問去阻撓呢?我覺得應該先靜靜觀察幾天,用排除法先去學校問問老師,同桌同學是否學習壓力或某次成績沒考好?同學交往關係等是否與這有關聯。再有是否與社會里的人和事有關相牴觸,害怕某人某事發生在自已和家人身上。以及早戀厭學,打遊戲沉迷網遊等情況去逐一瞭解。然後逐步一一解決掉而不是與孩子發生衝突責罵,去強行阻撓是不對不正確的方式。 這些溝通淡心理清後,孩子此時告訴父母要獨立隱私空間,進門敲門,房問物品不要亂翻等。孩子長大了,有自已的想法和認識,我相信大家會感到心慰。



明港大視窗


為什麼我們一方面在社會上抵制不公,另一方面卻在家裡創造弱勢群體?

有些孩子喜歡關臥室門,有些孩子不喜歡關臥室門。但歸根到底,他們想要的,只是關或者不關門的權力和自由而已。但發放這種自由的主動權在父母手中,放還是不放,放多還是放少,是父母的自由,是不是在窗外不時冒出幾句訓誡,是否在房門燈光還亮著時自顧自推門進來“探視”,是不是翻開孩子放在桌上,還沒收進抽屜的書信……這都是父母的自由。

希望家長千萬不要把侵佔孩子可憐的隱私視為樂趣,還包裹著“我關心你”的糖衣。

附上紀伯倫的《論孩子》,與所有家長共勉: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這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也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1、我個人的看法,孩子應該有自己的隱私權,但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要儘可能多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不能因孩子一句隱私權就放任孩子自由發展,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2、我們都可以想一想,孩子到16歲才有了一半的行為能力,到了18歲才成人,就算到了成年,還有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隱私,但我們想象一下,父母有沒有自己的隱私,爺爺奶奶有沒有自己的隱私,難道父母的房間不許孩子進去,爺爺奶奶的孩子不許父母進去?那還叫一個家庭嗎?

4、所以,孩子的房間家長是有權利進去的,最起碼你還是個監護人呢。可以尊重孩子的隱私,該敲門要敲門,但是絕對不能不允許父母進去,這不合理,對孩子也不好。

5、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溝通好,彼此信任,並一起向大家成為朋友的方向去努力,這樣的話,孩子也不見得就不接受父母進入自己的房間。

6、個人認為,孩子這樣做一是有自己的秘密,二是這個秘密或者自己的生活不想讓父母知道;三是可能說明相互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孩子的要求代表著隱私,但同時也代表著隔閡和不信任,要謹慎處理這個事情,並在平時真的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問題,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要搞好。


豆子也是醉了


孩子房間不許家長進去,說是隱私,那我們就不進唄。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我們的親子關係。

能有此舉措的孩子大部分屬於青少年時期,孩子的行為幼稚,但我們家長不能弱智,有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息事寧人,退一步的時候是在尊重孩子的成長敏感期。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無論是思想還是身體的成熟,都處於成人與孩子之間,他們渴望成熟但又沒有足夠的閱歷、經驗、以及思想的深度,同時外表也是稚嫩的,所以穿著老氣、古怪,想模仿別人又達不到滿意的效果,所以有時候就會出現讓人又憐又愛又恨的局面,那就隨他去吧,讓他去盡力折騰吧,畢竟我們也曾幼稚過無聊過懵懂過,誰的青春不迷惘?誰不需要磕磕碰碰經歷了事走過了坎坷,才知道成長的代價。

隱私只是噱頭,想要獨處的空間才是真正的目的。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哪有那麼多的隱私,無非就是有個早戀、玩個遊戲、看個日漫、或者聽幾首自認為感動涕流的歌曲,學著大部分青春期孩子與家人隔絕的方式,過著悠哉悠哉的生活,只是想暫時的隱居,暫時的不被關注,暫時的被忘記,過著自己所認為的陶淵明式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如果你破門而進,除了發現屋子髒亂差之外,我估計今後必定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反之你不管不問,其實你已經忍無可忍牙已經癢癢,手已經摩拳擦掌,但是你剋制住了自己的衝動,我們彼此打的是心理仗是時間仗,假以時日,他不但會打開房間的門,也許會自動向你敞開心扉的門,有時候父母的嘮叨只會惹是生非,少說多做才是修行的境界。

不管不問不進孩子房間不是放縱他,而是有時候的愛不是父母做了什麼,而是通過時間讓他知道父母才是對他不離不棄的人。

小時候孩子是父母的跟屁蟲,有父母的地方就有孩子的影子,而當孩子日益長大,除了吃飯需在公共場合,其他時間我想都會躲在自己的天地中獨享其樂,作家麥家也會有如此煩惱,我們一起讀讀他給孩子的信。


兒子:

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里之外,我則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們太小了,但我們不甘於小,我們要超過地球,所以你出發了。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註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遠。

手稿圖:麥家給兒子的信

我沒有到過費城,但可以想象,那邊的月亮不會比杭州的大,或者小;那邊的房樓一定也是鋼筋水泥的;那邊的街弄照樣是人來車往的;那邊的人雖然膚色貌相跟我們有別,但心照樣是要疼痛的,情照樣是要圓缺的,生活照樣是有苦有樂、喜憂參半的。世界很大,卻是大同小異。

也許最不同的是你,你從此沒有了免費的廚師、採購員、保潔員、鬧鐘、司機、心理醫生,你的父母變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機、一份思念,今後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勞,餓了要自己下廚,乏累了要自己放鬆,流淚了要自己擦乾,生病了要自己去尋醫生。

這一下,你是那麼的不一樣,你成了自己的父親、母親、長輩。這一天,是那麼的神奇,彷彿你一下就長大了。

但這,只是彷彿,不是真實。真實的你只是在長大的路上,如果不是吉星高照,這條路必定是漫漫長長的,坎坎坷坷的,風風雨雨的。

我愛你,真想變作一顆吉星,高懸在你頭頂,幫你化掉風雨,讓和風麗日一直伴你前行。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對不起,兒子,我也不會這麼做。

為什麼?因為我愛你,因為那樣的話,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蒼白的、弱小的,至多不過是一條缸裡的魚,盆裡的花,掛著鈴鐺叮噹響的寵物。這樣的話我會感到羞愧的,因為你真正失敗了。

你可以失敗,但決不能這樣失敗,竟然是被太陽曬死的,是被海水鹹死的,是被寒風凍死的。作為男人,這也許是莫大的恥和辱!

好了,就讓風雨與你同舟吧,就讓荊棘陪你前行吧。既然有風雨,有荊棘,風雨中不免夾著雷電,荊棘中不免埋著陷阱,作為父親,我愛你的方式就是提醒你,你要小心哦,你要守護好自己哦。

說到守護,你首先要守護好你的生命,要愛惜身體,要冷暖自知,勞逸結合,更要遠離一切形式的衝突,言語的,肢體的,個別的,群體的。

青春是尖銳的,莽撞的,任何衝突都可能發生裂變,而生命是嬌嫩的……這一點我只想一言蔽之,生命是最大的,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氣壯地放下任何一切,別無選擇。

其次,你要儘量守護好你的心。這心不是心臟的心,而是心靈的心。它應該是善良的,寬敞的,亮堂的,乾淨的,充實的,博愛的,審美的。善是良之本,寬是容之器,亮了,才能堂堂正正,不鬼祟,不魍魎。

心若黑了,髒了,人間就是地獄,天堂也是地獄;心若空了,陷阱無處不在,黃金也是陷阱。關於愛,你必須做它的主人,你要愛自己,更要愛他人,愛你不喜歡的人,愛你的對手。

愛親人朋友是人之常情,是天理,也是本能,是平凡的;愛你不喜歡的人,甚至仇人敵人,才是道德,才是修養,才是不凡的。兒子,請一定記住,愛是翻越任何關隘的通行證,愛他人是最大的愛自己。

然後我們來說說美吧,如果說愛是陽光,那麼美是月光。月光似乎是虛的,沒用的,沒有月光,萬物照樣漫生漫長,開花結果。但你想像一下,倘若沒有月光,我們人類會丟失多少情意,多少相思,多少詩歌,多少音樂。美是虛的,又是實的,它實在你心田,它讓你的生命變得有滋有味,有情有意,色香俱全的,飽滿生動的。

麥家在兒子出國的行李裡放了一本筆記本,夾著信和2000美金。

圖為麥家在筆記本扉頁給兒子的留言

呵呵,兒子,你的父親真饒舌是不?好吧,到此為止,我不想你,也希望你別想家。如果實在想了,那就讀本書吧。

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讀書就是回家,書這一張紙比鈔票更值錢!請容我最後饒舌一句,剛才我說的似乎都是戰略性的東西,讓書帶你回家,讓書安你的心,讓書練你的翅膀,這也許就是戰術吧。

愛你的父親

2016.8.21

總之,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和天性,無論在成長的過程中是一帆風順還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我們都不能放棄孩子的成長,與其打罵、冷戰、說教,不如各自互相冷靜反思,叛逆中的孩子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還有家庭的原因以及父母教育方法不當的原因,比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不協調;父母的苛責;父母的強勢;父母對教育的生搬硬套不懂裝懂;父母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的吼叫等等,如此這些都是增加矛盾、產生代溝的源泉,父母能明事理,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強自我學習,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