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忠于汉室,为何不投奔刘备,而是辅佐曹操呢?

史事春秋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三国演义》是把曹操给黑化了。曹操未晋位魏王的时候,确实是一心都是在匡扶汉室的,荀彧也是看的很清楚的,所以前期一直极力辅佐曹丞相的。

曹操当时只是一个丞相,对汉献帝也不错,君臣礼仪都是做的很好的,从来都没有想着僭越。只是在晋位魏王以后,就开始有些僭越了,此后,荀彧也就远离曹操了,最后被曹操赐死。

至于荀彧为何不辅佐刘备。因为荀彧知道刘备这个皇叔是假的,刘备也不是一个真心匡扶汉室的,他只是打着仁义的旗子到处招摇撞骗而已,最后,他也是第一个称帝的。

刘备在三国演义里过于被美化,他的才能和魄力是远不如曹操的。而且前期还太弱小,荀彧根本看不上刘备,刘备当时都是寄人篱下的,跟了刘备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谢谢!





俗人壹枚小张


1、先说荀彧为什么忠于汉室。在汉代,文人学士因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般不会轻易易主,因为易主就相当于失节,汉代的文人们宁愿丢掉姓名也不会走失节的路。即使东汉到了汉献帝时代,那也是文人心目中的正统的皇帝,荀彧的理想就是忠于汉室,这个理想他也不会轻易改变。

2、荀彧为什么没有投奔刘备。那个时候,刘备只是号称自己是汉代宗室,至于真假,没有回去验证,刘备当时既无兵,也无拉起匡扶汉室军队的财力,只是一只不入流的自称汉室宗亲的远方亲戚而已,刘备更多的是打着皇叔的旗号,根本结交不到上层人物,没有谋士,战略意图也不明显,在聪明的荀彧看来根本成不了大事,所以荀彧不会投奔刘备。

3、荀彧为什么辅佐曹操。出身名门的曹操更有威望,而且曹操身居要职,升迁也快,想法比其他军阀比如袁绍的理想大的多。有后台当然也更容易实现匡扶汉室的梦想。曹操前期向董卓献七星宝刀,就是为了杀董贼匡扶汉室的,荀彧的理想正是匡扶汉室,所以这一点与曹操不谋而合,这才决定辅佐曹操。





上善似水


荀彧的毕生志愿就是恢复汉室,只可惜曹操还是想自己称王,所以荀彧从一开始理念就和曹操不同。不过要是这样的话,刘备打的旗号就是要匡扶汉室,为什么荀彧不去跟着刘备呢。难道是怕曹操会报复?按照曹操的性格,自己得不到的人肯定也不会给被人,而且是荀彧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自然是不愿意放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荀彧和曹操的决裂,是因为曹操称王,而荀彧是忠于汉室的,不愿意曹操这样做,所以最后也导致荀彧的死。有人可能会问,荀彧这么忠于汉室,而且有那么聪明,曹操在慢慢掌握权力时,多少肯定会流露出不忠于汉室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不一早就直接投奔一开始就打着恢复汉室江山的刘备,而是继续坚持跟着曹操,直到最后和曹操决裂呢?今天,我们就来来聊一聊,荀彧为什么只跟着曹操,而不跟刘备。

一、曹操的正统身份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里时有正宗的大汉天子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而且荀彧家族是世代在汉朝做官,是有声望的。如果要做官,肯定是跟着有正统地位的曹操走,而不会跟着冒牌皇叔走。光在名声上,刘备就输给了曹操。

二、世族利益

在东汉末年,还没有形成魏晋时期的门阀实力,但已经有雏形了,就是世族势力。当时的世家大族们,拥有最好的生活条件,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拥有最好的政治资源、军事资源等。为了能够延续家族 的生命,很多人从小就被赋予延续家族生命为使命。

荀彧跟着曹操,除了曹操是正统身份外,更有可能的是像诸葛家族中的诸葛亮跟着刘备打天下一样,是属于投资型的。换句话说,是荀氏家族更加看好曹操,荀彧是作为荀氏家族的利益代表人来投资曹操集团。后来荀彧也介绍了好些人才,比如荀攸之类,就是自己宗族势力的一份子。在家族未来面前,不管个人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得坚持下去。想到这里,有些心疼荀彧了。真不容易啊,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整个家族的荣光



i小献


曹操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废除天子,自立为王,以曹操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废除天子,自己当皇帝了,但是他没有,说明他心中还是忠于汉室的。而刘备打着皇叔的旗号,却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荀彧看来刘备根本就算不得是正统的汉室族人。所以荀彧情愿侍奉曹操这个以汉朝丞相自称的真小人,也不远投奔刘备这个以皇帝皇叔自称的伪君子。


老陈杂谈



荀彧忠诚的是“汉朝”而不是“刘氏皇族”。

东汉王朝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就是相比西汉,东汉皇权更加扩张了,具体表现在刘秀罢郡国兵以及架空外朝,重用尚书台。

尚书台其实就是清朝的军机处,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废除了丞相制度,改丞相为三公,紧接着又架空三公,把真正权力放在了尚书台。

但是尚书台不是常驻机构,而且也没有常驻官员,录尚书事的本意是借调到尚书台,帮皇帝管理起草文件。

虽然只是“借调”,但是由于没有级别限制,皇帝看好的人就可以直接提拔为“录尚书事”。

也就是说在东汉,只要皇帝看好的人,皇帝就可以让他“录尚书事”,这个大臣马上就可以参与国家大事;但也因为“录尚书事”不是正式职务,所以皇帝一句话也可以免除一个大臣“录尚书事”的权力。

所以,相比西汉,东汉皇权更加扩张,更加没有制约。

东汉第二个特点就是地方士族坐大。

东汉虽然皇权扩张,但是皇权是在“朝廷”范围内扩张;而东汉“朝廷”并没有像明清朝廷一样扩张自己权力边界,东汉许多地方事务是地方士族与豪族在协助处理,这就给了士族与豪族坐大的机会。

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东汉皇帝可以任性的宣布“禁锢党人”,随意让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名士终身在家待业;另一方面,这些名士的家族在当地根深蒂固,皇帝可以禁锢某一个名士,但是很难禁锢一个家族。


具体到荀彧,荀彧出身于颍川荀氏,相传是荀子后人。

颍川荀氏一方面是颍川大族,高官显宦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颍川荀氏又是东汉皇权扩大的受害者,荀彧的祖辈、叔辈都有人因为“党锢”被杀,或者终身待业。

因此,对于荀彧来说,一方面他觉得他的家族在东汉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觉得东汉对待自己家族还是很不错的;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刘氏皇族权力扩大使得朝廷内奸臣、奸宦横行,导致士族出身的正臣,好人受到打击和压迫,他本人家族就是受害者之一。

这就造成荀彧对于东汉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愿意忠于东汉朝廷,一方面他又觉得应该限制皇帝的权力。


荀彧心目中理想的汉朝是“祭归刘氏,政归贤人”模式,所以荀彧愿意辅佐曹操“匡扶汉室”的同时,也愿意看到曹操肆意架空汉献帝。

在荀彧看来,皇帝最好只是朝廷的象征,具体行政事务国家大事,应该有他和曹操、陈群、司马懿这样的士族贤人来处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刘备越有能力,荀彧越不会去辅佐他,因为荀彧可不愿意辅佐出一个汉武帝出来。

另外,从宗法继承制度而言,汉献帝是东汉皇室最正统的继承人,而刘备则是偏远的远支宗室,作为汉朝忠臣的荀彧怎么可能在汉献帝还活着的时候跑去辅佐远支刘备?

这和袁绍准备拥立刘虞有什么两样?

要知道荀彧最开始借住在冀州,就是因为看不惯袁绍想废汉献帝立远支刘虞,才从冀州又跑回颍川的。


兰台


王佐之才荀彧一心忠于汉室江山,可惜他却辅佐错了人,很朋友都会想为什么他不选择刘备而选择了曹操。我分析以下几个原因。1;荀彧看不上刘备,觉得刘备只是欺世盗名而已,刘备自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可知道中山靖王儿子多的连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根本无非考究他到底是不是刘姓氏宗亲就凭刘备一面之词可信度太低。所以他不可能去辅佐一个身世不明不白的人来光复汉室。2;曹操洛阳救驾初期对汉献帝还是很恭敬的,恪守君臣之道自己也是以朝廷丞相自居毫无半点僭越之意。反观天下其它各路诸侯,袁绍,袁术 孙权等辈要不就是有帝王之志,还有就是绣花枕头,不堪一击,而刘备嘴巴说除贼扶汉也是嘴巴说说而已在笼络人心。他在那样的环境下选择辅佐曹操也是无奈之举。3;汉献帝已经落入曹操之手,皇帝在哪,哪里就是朝廷中枢。荀彧幻想着也只有在曹操身边辅佐他打败各路诸侯,天下一统之时曹操会交出兵权还政于刘协。可惜他没想到人会随着自己的权利变大会逐渐膨胀。等曹操进位魏王的时候荀彧才彻底看透了曹操的狼子野心,但这一切都太迟了,曹操也知道只要荀彧在,他的子嗣是没实力称帝,所以最后不得不杀了他,为自己的儿子做皇帝搬开这块绊脚石。可怜的荀彧带这无尽遗憾离开人世。






80影院在线


谁告诉你荀彧忠于汉室的?就拿《三国志·荀彧传》的一句话说事?

从初平二年191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身死,荀彧给曹操打工长达21年,更别说担任十几年的尚书令。说句夸张的话,曹操管军,荀彧管民也不为过。

曹操为了躲避汉献帝,直接领了冀州牧跑到邺城,根本不拿皇帝当回事,荀彧得多天真还想着曹操会归权于献帝?

至于终于汉室,早在外戚专权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当时才是世家大族的理想政治氛围——弱势的皇帝,外戚和世家分权!

汉桓帝为何用宦官?还不是世家同外戚同流合污不值得信用!桓灵二帝卖官,不光是因为爱财,而是穷疯了,钱都被世家拿走了。皇帝只能纵容些宦官去抢钱。

其实说世家忠于汉室也对,可不是忠于皇帝——皇帝当个傀儡就好,至于管理天下交给世家子弟就好。

东晋的王马共天下,真以为是突然出现的?没有东汉世家的发展壮大,怎么又会形成士族?

曹魏被司马师篡权,跳出来几个人?王陵、毌丘俭、诸葛诞,这仨有俩是野心家。好吧,你说曹魏时间短。

再看看董卓,一帮人拉起人们溜一圈,该干嘛干嘛去了,还是让王允用反间计除掉董卓。汉室的忠臣呢?

哪怕曹操一开始确实想着归权给刘协,可十年后还可行吗?更别说发生衣带诏那样的事情。荀彧得多天真,还想着曹操和刘协俩人和好?

诸葛亮终于汉室,可这个汉是蜀汉、季汉,可不是所谓的东汉。

刘备兴复汉室跟东汉更没关系,曹丕一登基,刘备就宣布刘协死了,然后自己也当了皇帝。张飞、关羽、赵云、魏延更别提忠于什么汉室了。


卧牛说历史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

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荀文若)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织席贩履)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谁投奔谁呀???《三国志·先主传》原文:“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公明淏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在曹操的重用下,荀彧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更是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张良)”。不过,对于忠于汉室的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于公元212年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心匡扶汉室的荀彧,为什么不像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一样投奔刘备,而不是一直跟随在曹操左右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虽然荀彧忠于东汉王朝,这和跟随曹操之间不是一定对立的。究其原因,在于曹操不是一开始就有篡权多位的野心。对于出生于东汉末年的曹操,早年不仅参与到东汉朝廷平定黄巾起义的行动中,而且袁绍等人一起讨伐篡权的董卓。在汉献帝刘协陷入到险境的时候,也是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昌。对于这一时期的曹操,不管内心是否真的忠于东汉王朝,至少从行动上来看,曹操是要比袁绍、袁术、吕布等诸侯要忠于汉室的。而这,自然是和荀彧志同道合的,所以,荀彧也愿意辅佐曹操这个诸侯。 其次,东汉末年,诸侯并起,这显然是不利于汉室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单单依靠汉献帝刘协等皇帝是不够的,需要一位有实力的诸侯来解决诸侯割据的问题。而就东汉末年,荀彧比较看好曹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所以,荀彧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为曹操稳定后方。促使曹操得以击败吕布、张绣、袁术、袁绍等多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在此基础上,荀彧希望曹操可以像周公一样将权力交还给汉献帝。不过,在一步一步掌握大权后,曹操自然不愿意放弃权力。当然,这一矛盾产生时,荀彧已经四五十岁了。

对于这个时候的荀彧,想要从曹操阵营中转投刘备,显然是非常容易的。一方面,对于想要匡扶汉室的荀彧,曹操不会一点监视都没有。另一方面,荀彧如果是自己悄悄地去投奔刘备,还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是,荀彧出生于颍川荀氏这一世家大族,如果自己背叛曹操、投奔刘备,很可能会连累自己的家人。同时,在笔者看来,荀彧之所以没有跟随刘备,也跟刘备的实力弱小,难以拯救汉室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东汉末年,刘备颠沛流离,始终没有获得一块扎实的地盘。

最后,即便是荀彧去世的公元212年,刘备仅仅拥有荆州的数个郡,而且正在和益州刘璋展开较量,并且胜败未知。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则占据了各方面都领先的中原地区。对此,在笔者看来,即便当时的荀彧投奔刘备,也很难改变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实力差距。相对于曹操,弱小的刘备缺乏匡扶汉室的实力,这应该也是荀彧没有投奔刘备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因为曹操一开始也是忠于汉室,并且拥有匡扶汉室的实力,而刘备即便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却缺乏消灭群雄的实力,所以,荀彧一直在辅佐曹操,而不是刘备。当然,因为理念上的不同,荀彧和曹操最终分道扬镳,留下了一个令人叹息的结局。对此,你怎么看呢?


多尔衮爱新觉罗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原因就是曹操救了皇帝,又控制了皇帝。

救了皇帝,荀彧感谢曹操,有感情在里面。

控制皇帝,荀彧想寻找机会救,但他知道在当前的环境下,这个时间跨度肯定很长。

而他又要守在皇帝身边,所以不得不表面忠于曹操,尽心尽责,才能不引起曹操的猜忌。

只是后来为了阻止曹操逐渐膨胀的野心,不得不站出来反对,才被曹操所杀。

但他的反对的确是延缓了曹氏家族篡汉的步伐,不是他,曹操还真可能在有生之年就篡汉了。

至于刘备,荀彧是不会考虑的。一是荀彧出身世家,不屑与刘备那种织席贩履的人同流合污。二是刘备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关键要靠近皇帝身边,都要看曹操的脸色。

而曹操是汉朝大家,祖父曹腾,父亲曹嵩,那都是汉朝的顶级大员,跟着他符合荀彧的身份。

所以,不难理解,荀彧跟曹操而不选择刘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