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這幾天市場風格一會價值、一會兒週期、一會兒重回科技成長主線。

昨天口罩、消毒液概念股聞訊大跌,低估週期股異動,帶領滬指7連陽,創業板收綠。部分炒作的醫藥股也開始下挫,這反應市場對疫情有緩和預期。昨日家用電器和白酒板塊漲幅靠前。

這其實符合咱們之前說的三步走

1)疫情高峰期:不確定情緒下,市場遭受階段性調整壓力。醫藥生物等表現出抗跌性和防禦性,而休閒服務、商業貿易等可選消費及交通運輸等直接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下行壓力最大。

2)疫情緩和期:隨著新增病例下降信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信號出現,市場恐慌情緒逐步緩解,風險偏好迎來修復。帶領反彈的是TMT行業,電子、計算機、傳媒等行業,以及超跌的可選消費行業。而前面的醫藥就該熄火。

3)疫情後期:行業表現有望重回業績景氣主線,這個時候就該兩手抓,一手成長、一手週期。隨著疫情過去,逆週期調節力度和政策開始強化,該經濟將在“挖坑”後迎來修復,週期性行業龍頭就該表演了。

不過,現在還未到第三階段,只是湖北之外出現緩和跡象,湖北地區情況還未見拐點、還有返工潮的考驗,先不要盲目樂觀。別忘了累計病例已經4萬多。需要繼續觀察返程高峰情況,目前客運還不是返回高峰。

幾連陽後,市場短調壓力近在咫尺了。

鍾南山先生也說了拐點是不好預測的。市場風格成長、價值週期切換,很多人跟我說想賣掉上證50換成科技等等,我覺得這個時候最好的策略,還是左手積極成長(科技、新能源汽車)、右手低估價值。進退皆宜,攻守兼備。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這也是為啥我沒有調整之前的關注基金,列表裡一直放著跌慘的金融地產。低估價值,我放的是金融地產主動基金,還可以配置跟蹤上證50、基本面50這樣的指數基金。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新能源汽車指數方面,最近平安的新能車ETF上市了,它跟蹤的與匯添富家一樣都是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數(930997),最大優勢是管理費率0.15%,上市3天資金大幅流入。我回頭再更新一下我們的 列表。




今天再說幾句港股方向的選擇,為什麼選擇跟蹤恆生國企指數的H股ETF。

已經在12月底《行情來了,港股幾大指數基金選擇對比》中分析過看好港股填坑的機會。沒想到1月底疫情事件,再給股市砸了一個坑。


因為交易日原因,節前港股比我們跌得很,不過2月3日我們大跌時,先跌到位的港股開始一波企穩反彈。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目前看疫情嚴重後的港股跳空缺口幾乎快補完了。

大家一直都在看北上資金抄底,但南向資金其實也不弱,多日連續淨流向港股買買買。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港股估值在低位,2019年跑輸的,今年還是大概率有正回報。AH股溢價指數,昨天是124.19。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最近3年多,出現過3次AH股溢價指數高於125的情況,每次持續了幾個月。出現之後的一年時間裡,都是H股的收益高於同期的A股。

例如2016年H股收益高於A股,2018年H股收益也高於A股。


但對於個人投資者,沒有漲跌停板、無處不在的做空機構、老千股等,投資難度比A股大、風險高。香港市場的判斷難度更大,情況更復雜,大部分內地企業,業績增長前景與A股類似,但流動性又更易受到海外市場影響,美股漲它可能不漲、美股跌它大概率跟。

機構佔比高,個人小散很難跑贏,藉助基金性價比比較高。先說指數基金。


投資港股基金標的指數,類型上分為大盤寬基、中小盤、基本面、股息、多因子、價差、滬港通、銀行。概覽圖如下: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喜歡穩,今天主要梳理大盤寬基類標的。主要是這3只恆生指數、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恆生香港25


恆生指數是50只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香港上市公司表現,香港本地股佔比較高;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和恆生香港25指數則只鎖定內地在港上市企業,以H股為主,不含香港本地股。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從市值分佈來看,成分股市值基本在1000億以上,都是大盤風格。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雖然從歷史表現來看,2016年震盪市以來恆生指數和恆生中國25表現最好,而重配金融板塊的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的最弱,但波動性也小。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但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有大的調整,伴隨成分股調整,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中科技和電訊行業的個股權重將逐步提升,預計指數也將更具成長性。


目前,恆生國企指數成分股一共有50家,主要分佈在金融(權重48.8%)、能源、電訊、地產等行業: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分析市場就兩條:

1. 首先看估值。

2. 看業績增長,業績增長速度和空間。

且H股主營業務在大陸,到疫情後期隨著週期股業績修復,恆生國企指數估值修復的彈性可能更大。而種種原因,你懂的,香港本地股則需要再看業績修復情況,並且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指數估值上,金融板塊高佔比拉低恆生中國企業估值。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歷史分位也在低位: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橫向比,恆生國企指數和美股、A股比也是相對便宜的: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0.2.11

最近3年(2017年-2019年),恆生國企指數的股息率分別為3.98%、3.3%和3.0%;滬深300的股息率分別為2.63%、2.5%和2.35%。

產品方面,市場上主要的開放申贖、跟蹤港股三大指數產品如下圖: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其中跟蹤恆生國企的產品中,易方達家的規模優勢非常明顯。從持有人結構來看,其中易方達H股ETF的機構持倉佔比也非常高。

拐點跡象,最佳基金投資策略:左手科技成長,右手低估價值


而另一隻指數恆生中國25,現有的產品規模太小。加上ETF形式費率和交易比較方便,我就選了跟蹤恆生國企指數的H股ETF。


當然,前面也說了港股市場判斷難度更大,要注意看今年美國那邊開始選舉後美股的動向,美股畢竟在高位。分散擇時風險的方法就是定投。


我的總體思路還是那句話:左右積極成長,右手低估價值,走遍天下都不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