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遇到戰友受傷,是先救人還是先殺敵?

建軍1712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就想笑,我覺得能提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被影視劇給耽誤了。

我們在電影中,尤其是在國產戰爭片中,不管陣地前有多少敵人,看到自己的戰友受傷,我們的戰士就會走過去急救,老電影中常見的辦法,就是掏出水壺給傷員喝口水,而且正常的套路是,只要喝過水壺裡的水,再重的傷員都會清醒過來,然後說了一句:“同志們,別管我,趕緊消滅敵人!”或者是:“同志們,我沒事,一定要保住陣地!”

通常說這種話的人,馬上都會安排成為烈士。

而之前不管戰鬥再猛烈,只要是我方戰友受傷,戰友前去營救的時候,敵人的炮彈和子彈,絕對不會擊中前去營救的戰士,因為我們的戰士後面還有臺詞,他一定會說:“同志們,為某某報仇,給我狠狠的打!”

好像戰友不犧牲,不受傷,他們之前就沒狠狠打似的。

再有一個鏡頭,就是一個人掩護另一個人撤退,掩護的人已經深受重傷,肯定要犧牲的,而且敵人已經圍上來了,撤退的人這時絕對不會走,一定要回頭喊兩聲。

身負重傷掩護的人,一定會對他吼道:“走呀,快走呀,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不煽情的電影,這時撤退的人會含著熱淚離開,狗血的導演,一定會讓撤退的人再矯情一句:“不,我們一塊走吧!”

一群敵人圍過來,你能跑得掉就不錯,還能揹著一個重傷員一起走?

更狗血的導演,會讓被撤離的,親眼看見掩護著被打死,或者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的導火索,才會絕望的離去。

有點扯遠了是嗎?

其實理由很簡單,別說是你戰友受傷,就是你爸爸受傷,只要危險還沒消除,你只能是先把危險消滅,再去救治你爸爸。


已知天命本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戰場的慣例是,如果激戰中戰友受傷,必須堅持到打死或者打跑面前的敵人,然後才能去救人。

這是戰場的基本法則,原因也很簡單。

面前的敵人沒有被打死或者打跑,你卻直接去救人,非常有可能救不了戰友,還搭上自己。

大家看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吧,那個大個子卡帕佐被狙擊手射中以後,其他戰友距離他近在咫尺,但沒有人敢於上去救。

軍醫韋德試圖衝上去救人,被米勒上尉阻止。

你上去救人,自己先吃槍子,多死或者多傷一個而已。

最終,美軍狙擊手找了很久,才擊斃了德軍狙擊手。

此時,大個子士兵已經已經失血過多死了!

這不是美軍沒有戰友情,實在是沒辦法。

我軍也是一樣。

抗戰中,桂軍在廣西攻打日軍控制的一個山頭。

一個排長回憶,他和副排長是多年的戰友,還有親戚關係,副排長娶了他的表妹。

但他們衝上山頭時,山上幾十名日軍和他們激烈近戰。

雙方激烈對射,投擲手榴彈,不斷有人倒下。

一串子彈射過來,他身邊不到1米的副排長哼了一聲,仰天跌倒。

當時戰鬥緊急,他根本來不及看一眼,仍然堅持射擊、投彈。

十多分鐘後才擊潰日軍,國軍徹底佔領主陣地。

此時他的身上也被手榴彈炸傷兩處,血流不止,好在都是輕傷。

排長不顧自己傷勢,去救副排長,發現他早已死了。

副排長全身是血,根本不知道哪裡中彈了。

根據他的姿勢,他死前是試圖自行包紮傷口,但因傷勢過重沒有成功,直接死去了。

如果有人給他包紮一下,他說不定能活。

戰爭就是這樣。

如果不能擊敗近在咫尺的敵人,誰也不可能去救戰友。


薩沙


在炮火連天、彈雨如飛的戰場上,什麼樣的險情都會時刻發生,包括身旁的戰友不幸犧牲以及戰友中彈負傷等。

作為一名革命戰士,倘若戰場情形稍緩,還是應該向戰友伸出援助之手,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用上陣時所學的戰地救護知識,儘快幫戰友及時止血,並立刻呼喚軍醫的到來,這點也非常重要。

倘若戰場情形非常危險,敵我雙方處於戰鬥膠著狀態,在手榴彈投擲的範圍,即將刺刀見紅的關鍵時刻,肯定來不及先救負傷的戰友,阻止敵人的進攻才是首要任務,所以只能守住保護陣地要緊。

因為不假思考地對負傷的戰友施以援手,從而耽誤了殺敵的寶貴時機,造成己方重大的損失,那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在堅持戰鬥還是先救負傷的戰友之間,每位臨戰在場的戰士,心中都有一杆秤,他會掂量輕重緩急,從而作出自己的決定。

在最危險的時刻,是繼續戰鬥,還是搶救負傷的戰友,就成了二選一的課題,也只能先完成戰鬥任務,然後才去救負傷的戰友,貌迷很殘酷,但戰場就是這麼殘酷,畢竟先戰勝敵人,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

當然,最理想的狀況,就是邊阻止敵人進攻,邊及時營救負傷的戰友,但往往戰時,這樣的機會不多,反倒是殘酷二選一卻非常常見。

美軍有一交戰法則,貌似非常殘酷,但同時卻又非常有人性,實際上是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在戰場上,美軍規定了隊伍中有戰友被敵人的狙擊手擊中,中彈者,無論死活,其他的戰友都不得施救,因為敵人的狙擊手就專侯其他人去救,可以很從容地開槍。


國平軍史


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更是‘不人性的’,經歷了戰爭的戰友,那才是真正的生死弟兄…

我軍的戰鬥原則,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不能保存自己,怎麼才能更好的消滅敵人?真正的戰場上,各有分工。戰鬥人員的職責就是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進而更好的消滅敵人。

一般的情況下,遇到戰友受傷,都是以先完成當前的任務為前提,在不影響完成任務而又沒有危險時,當然要救護自己的戰友。當戰鬥非常激烈緊急的情況下,傷員都是要堅持戰鬥或自救的,等戰鬥結束時其他戰鬥人員才能協助救護傷員。

至於戰友受傷,誰來救護,不同的情況救治方法不同,大致有這麼幾種救治情況:一是自救;二是隨隊擔任救治的人員任務的人來救治;三是被收容人員收容救治;四是戰鬥人員在不影響自己戰鬥完成任務的情況下救治。

生命誠可貴,任務價更高,戰友戰中傷,殺敵來回報…

這樣的回答,不知提問題的人看到是否滿意?戰爭沒有兒女情長;戰爭就是殺掠;戰爭就是有受傷和死人的;戰爭就是若不首先殺死對方而兒女情長時,你可能瞬間就會被對方置於死地…




國之劍


在戰場上,遇到戰友受傷;是救人還是先殺敵?為什麼?

我是一位86年的老兵,我雖未經過殘酷的戰爭;但我深知在戰場上首先保存實力(有生力量),深知戰友兄弟情;生命高於一切,團結一心勇敢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有以下幾種情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處理:

①:假如在戰場上發現身邊戰友負傷,我會視戰場情況危急情況而處置;先緊急用急救包進行處理後,繼續投入戰鬥;並呼救衛生員處置。

②:在敵情較近而且十分危急時,我會用手中槍炮阻擊敵人的反攻;先保存自己也守護受傷的戰友,視後期敵情,再對受傷戰友的救治;我決不會蠢到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而去救受傷戰友;讓敵人做活靶子,雙雙掛彩!

③:假如我和受傷戰友已被敵人包圍,我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備好身邊的手榴彈,帶著受傷的戰友拉響導火索與敵人同歸如盡。在戰場上殺紅了眼,千萬別相信《日內瓦公約》優待俘虜的政策;決不投降!到最後,幹一個扯平,幹倒兩個就賺一個;帶著受傷戰友見馬克思,在下好有個伴。



戰友情,兄弟情!只有經過軍營磨練的軍人,只有經過戰場洗禮的鋼鐵戰士,才知道生命來之不易;革命戰友之情純火純青,生死相隨,堅不可摧!

這就是我的觀念,謝謝閱評!


樹下酒仙


出這種問題的人一般都是外行,是沒有軍旅生活的人在發問。作戰,各戰術單位從單兵(組)到班、排、連、營、(團)、旅(師),各級都有自己非常明確的戰鬥任務,只要戰鬥打響,各戰術單位都要圍繞自己的當前任務進行作戰,一切以打贏戰鬥完成任務為核心,殺敵是第一位的工作,一切以殲滅敵人為中心,一切以奪取勝利為中心。既然是戰鬥,那麼必然免不了傷亡。在戰鬥過程中發生傷亡怎麼辦?

首先,部隊訓練中設有專門的自救互救科目,止血、包紮、固定、特殊傷情的處理等戰場急救措施,每個戰鬥員都是必須進行自救互救訓練,目的就是教會每個戰鬥員在戰場上遇到了負傷情況,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傷情,降低負傷損害減少傷死率;

其次,作戰過程中發生傷亡情況時,第一時間是自救互救,輕傷以自救為主,重傷以互救為主,互救也僅是由他人進行一下緊急處理,包紮或固定好受傷位置後,做好明顯標記,以利專業救護人員及時發現傷員,作到這一步後,互救戰鬥員要馬上投入戰鬥;

再次,我軍在連以上單位都配置有專業衛生人員,作戰發生傷員時,連隊衛生員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傷員負傷地點對其進行處理,輕傷員基本能做到負傷後馬上撤離,重傷員由連隊衛生員對其進行簡單的急救後撤離,營一般會將上級加強的和本級勤雜人員組成的單架隊配置在第一線,發生傷員立即抬回,無特殊情況一般戰士負傷後30分鐘內可以撤離戰場;

其四,我軍營級單位設有衛生所(衛生排),作戰時可能獲得上級衛勤力量加強,其任務主要有三,一是對重傷員進行較專業的急救,降低傷死率;二是進行傷情分類,確定後送秩序;三是留治輕傷員。這一級一般起中轉作用,分類是否準確,後送是否及時,關係到重傷員的生存機率;

其五,由營裡上送的傷員到了旅(團)級衛生連(隊)後,主要工作是分類後送、緊急手術和留治,旅級衛生機構開設有野戰手術檯,對一些需要救命的重傷員進行緊急處理,最大限度保證傷員的生命;

其六,旅(團)級分類後送的傷員集中送到指定的野戰醫院,由野戰醫院進行各類專門處置,一般情況下從負傷至送到野戰醫院一天可完成;

其七,由野戰醫院處置後,分類送後方專業醫院。

所以,戰士在戰場負傷後,首先是自救互救,自救互救又是以自救為主。互救時,互救人員也只能對傷員進行簡單的處理,做好傷員所在地標記,而後必須馬上投入戰鬥。戰場上,戰鬥(勝利)是第一位的,救人是第二位的!


塵垚4


這個不能簡單的說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不同的兵種在戰場上有不同的分工。

負責機槍的射手,就老老實實的在機槍陣地待著,沒有命令是不能離開的;同樣,負責不同陣位的人都得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陣位上,打死也不能後退一步;同樣,負責進攻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要保持進攻隊形保持進攻狀態,傷兵不是他應該負責的。

負責救治傷員的是衛生兵,理論上別人不能救人,除非有命令。

如果可以救人,一切都會亂,不願打仗的人都會圍繞傷兵轉,仗就沒法打了。

即使衛生兵也不是看見傷員就會救治的,比如進攻的時候要隨進攻部隊一起上去,不能因為救治傷員而不上去甚至脫離部隊。他所負責的都是簡單處理就能繼續進攻的戰士,不能上去的衛生兵不會管,他們會留給後面的收容部隊。防守的時候也是撿輕傷員簡單包紮一下,確保戰鬥力,重傷員要在戰鬥間隙的時候才管。


觀上靈雲


問這話的人是一點戰經驗全無。正常情況下給予急救包紮,召呼衛生員按排。緊急情況下只能殺敵,以脫險境後方能救他。在特殊情況下只能交一隻己打開保險蓋的手榴彈並幫他將拉環套在他的小拇指上。因為那時我的手榴彈保險蓋己全都打開了。戰鬥中就那麼回事。固然有戰友情,更有要為犧牲了戰友復仇的心情。在哪時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多殺敵人。保證戰鬥的勝利!個人生死顧不上了。一位七九,八四,八七。零三年四上戰場的老兵。(零三年中緬邊境中美小戰鬥,殲滅美陸戰隊216人,我團亡14人,傷22人)。


雙雁16


保護受傷的戰友前提是隻有先殺死敵人,別無選擇並且這是軍人必須做到的。


無塵五柳先生


看到提問不知道你的智商在不在線?這要看怎麼個情況?假如敵人逼的太近了,當然是先消滅敵人了,不然別說救人了恐怕你和傷員一起讓人家給滅了。在條件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還是找救人。這個不難分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