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中医的阳气是什么?

三月森林


说简单一点,中医的阳气就是人体在生命生理活动过程中,维持各种生命生理功能的活动以及抵御外来的致病物质和维持自身体内的生命活动。阴气是滋润阳气及共同参与生命生理活动过程,阴阳是互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华夏海鸥子


古人认为天地起初一片混沌,轻清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

故曰,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在天之四方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卦分阴阳。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又是一个缩微统一的小宇宙。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来源一为先天性之源为先天所得。二为后天之源从水谷精气转化。

阳气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的原动力。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

“它有温养组织、维护脏腑的作用。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是中医养生重要原则。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以下作用: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宣化气血、津液(输送、散布);卫外防御和抵御疾病。

阴气与阳气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故曰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阳具有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

阴阳结合五脏六腑便派生出阳虚阳亢,真虚假虚症状…

阴具有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

道理貌似简单。实际有时候临床上

有的病人很难辩清,真假虚实,寒热表里,寒中有热,热里存寒,错综复杂,如云如雾。

希望这些基础知识能帮助初学者。



爱江山更爱开玩笑


阳气就是温度,一个人如果有温度那还有生命。阳气散尽身体冰冷也就没有生命迹象也。


天山17040


阳气这种东西,是中医中到处可见的玄学成分,当不得真。

阳气、阴气、湿气、寒气等等都是一样的,是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因为对人体功能和机理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西方传统医学也有类似的理论,这是传统医学试图对人体功能和机理进行解释的结果。

文艺复兴之后,解剖学出现,开始了对人体的探索,之后现代医学开始出现,一点一点地由浅入深地了解人体。到了今天,对人体的宏观功能和机理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阳气这类东西早就应该没有市场了。

可是,由于在中国,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官方的中西医结合、民间的中巫医结合的怪现象,使得各种不着边际的东西横行于道,成为影响全民健康的负能量。

不要去想什么是阳气,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阳气。

医学不是传统文化或者传统艺术,医学是实用性的科学,你对医学的理解最终会落实到你和你家人的健康上,因此不可含糊,否则必受其害。


京虎子


我看了很多个回答。都是从阴阳五行上来解释阳气。没毛病,但这只是中医的角度,现在很多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有这个困惑,即使因为他不理解这个理论。

那我用一个现代的解剖医学,来回答一下。中医的阳气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笼统的说,就是支持你能自主呼吸,自主心跳,胃肠自主蠕动吸收,维持你整个生命体征,那股能量。就叫阳气。所以所以中医说亡阳了,就是你这个人快挂了。作为过去的中医很难能救回来了。但是现在的西医有很大的发展。这时候就会把你送进ICU。但中医和西医都不是万能的。ICU也救不回来的时候,什么大夫也都救不回来了。

今天看金匱心有所感。

人身之元阴元阳,可以理解为核反应堆,落实在细胞上应该是线粒体。

五运六气,应该是脏腑机能。弱不可,亢亦,不可取。


我曹本是沧桑客


谁能告诉我,中医的阳气是什么?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血、精属阴,气属阳;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足属阴,头属阳;胸属阴,背属阳。

左肾属水属阴,右肾属火属阳(命门)。一个人肾藏足了精,命门火才会燃烧起来(其理如同灯需灯油才能点燃),身受到来自命门火之热而温,阳气才会实足,血液循环才会快速,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怕冷!由此看来,人体阳气,主要来自肾中之阳(即命门火)!将命门视为一台锅炉的话,煤就是它的燃料;把命门看成是一辆汽车发动机的话,汽油就是它的燃料;同样道理,把人体命门看成是右肾产生阳气(热气)的话,精就是它的燃烧燃料!

大自然中,天属阳,地属阴;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东南方向属阳,西北方向属阴;太阳属阳,月亮属阴;白天属阳,夜晚属阴……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可以将老子的“冲”理解为阴阳相克相冲;也可以把老子的“和”理解为阴阳相生相合相处和谐。

十天干中有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是一阴一阳配合为夫妻,所以甲阳己阴(甲男己女,甲的妻子就是己土。但是甲男八字中既出现了己土又呈现了戊土的话,命中就会有一妻一妾了):乙阴庚阳(乙女庚男,乙的丈夫就是庚金了。但是乙女八字中如果出现了两个庚金合乙木的话,命中一生就会有两个丈夫了);丙阳辛阴(丙男辛女,丙的妻子就是辛金了,假如丙男八字中出现了两个辛金的话,命中就有两个妻子了);丁阴壬阳(丁女壬男,丁的丈夫就是壬水,但是如果丁女八字中既出现壬水又呈现了癸水的话,命中就有正夫偏夫了)……


在人命八字中,有的女子是纯阳八字,也有的男子是纯阴八字。纯阴纯阳,都不在荣华富贵命之中!


甲子56737060608


坐拥数万名中医认证的上医仁家,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所说的“阳气”,是属于中医阴阳气机运行理论中的,最早来源自《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学独特的核心理论。中医中的气,是指存在于人体中无形的精微物质或能量。


什么是阳气?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是人体具有的能量。

阳气的来源?


首先为先天性,来自于父母;其次为后天性,主要是在食物内汲取水谷精气转化而成,机体运作、性生活、情绪变化、工作等,均需要阳气支持。

俗话说“得阳者生,失阳者亡”,是说人体正常存活也是需要阳气支持的,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体就会生病;阳气耗尽,人就会死亡。


阳气的功能

1. 抵御外界侵袭,《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 调理机体相关功能,确保内外环境统一。

3. 具有温养效果。

导致阳损的因素


1. 先天不足

妊娠恶阻不能吃东西、孕妇情绪不佳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胎儿阳气的先天不足。

2. 嗜食生冷寒凉


3. 误用苦寒

滥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容易攻伐阳气、伤伐生机


4. 房事过频

5. 非时作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作息时间,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在晚上应该收敛阳气的时候强行熬夜,导致阳气不能归位,会慢慢耗损。

6. 长期抑郁

长期的心情不佳、郁闷忧愁也会耗损阳气。


本回答整理自上医仁家认证医生,上医仁家是专业的中医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如有更多疑问请关注上医仁家,后台留言咨询。


上医仁家


中医中的阳气,是卫气;中医中的阴质,是营血和荣血。

《黄帝内经》云:

天食人以六气,地食人以五味。

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

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营血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曰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阴虚,故目不瞑。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俯,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

壮者之气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传,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

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其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易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便人薄厥。

以上是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中告诉世人,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产出整个全程。阴阳二气的理论根据,产出过程,它们的各自功效及运行的状况。

阳气在天是六气,六气内都含太阳的热能。它被雨水抱回大地,此即“右间”、“神机”、“抱阳”、“根中”、“器”。水中之阳气又被太阳召回天空,同时携带气化的水汽一块上升,水汽中还存在有溶解的阴质。此即“左间”、“气立”、“负阴”、“根外”、“道”。

在人体内是卫气是天气中的氮气携带水谷之汽;营血是水谷之精微的津液;荣血是天气中的氧气与营血中的铁元素化合变赤而成。卫气和荣血中都有水谷之精微(营血),都有天之气,所以它们都称真气。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

人体内两种真气,由于并入的天之气不同而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真气的区别是由天之气的阴阳属性决定的,天空气交之中所存的气体中,主要有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组成。其二者相比对,氮气容重比氧气轻,上浮力比氧气大;氮气常温下不易与其它元素化合始终保持上浮的功能,氧气常温下极易与其它元素化合生成沉淀物下降。所以氮气是阳性,氧气是阴性。那么卫气就是阳气,荣血就是阴气。阳性卫气产出于阳明大肠经,阴性荣产出于太阴肺经。卫气流溢在(膜片)络脉,荣血流淌在(血管)经脉。卫气通过络脉完成天之气在体内的降升;荣血通过经脉完成地之水在体内的入出。

中医中的气的概念,不是单纯的极精微的物质,是一种阳能和阴质阳化为气态后的复合性无形的微观的质能合体。中医中的形的概念,也不是单纯的有形物质,是一种宏观的质与阴能之气的复合体。所以万物皆负阴抱阳,阳外有阴,阴中有阳。所以一气分阴阳。中医中的阴阳是质与能或形与气(阴成形,阳化气)的精与气(荣、营血为精,卫气为气)或五运六气(五运是五行之气,六气是天能之气)。不是时之序岀现的寒暑气候,寒暑表达的是阳能的大小程度产出的气温。不是认知中的水火,水火是五行中元素,水的功能性是润下,火的功能性是上炎。知其要,一言终底;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汤谷冲霄


我们都知道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其中经历过许多的变迁,对于中医有最多歧义的就是现代社会。

现代医学的冲击让一部分人将中医置于一种封建迷信或者荒唐可笑的境地。

但是追溯根源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不能一言蔽之。

对于这个问题的疑惑,影响很大的是白话文的使用。

白话文简化的不仅仅是文字,也是文化,思想。

阳气,现代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几个标题。此处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看。

阳气是什么?这在以前的读书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它可以是太阳,可以是人呼出来的一口气,可以是世间的许许多多的东西。

文言文涵盖的思想不是简单的,直接的,也不是条条框框的几个意思告诉你。

所以通常现代人用简单直接的意思去理解古书,就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

就是字都认识,组合在一起似乎是那么个意思。

比如:阳气者,若天于日,失其所,则阳寿而不彰。

这句话里面的阳气一词是比较早的,这里只是形象的表达了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再比如: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

这句话短短的十个字,涵盖了许多知识。如果用白话文,就一个意思。很多意思体会不到。

只说阳气一词,表达的是阳气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和重要。

有人说那还是没有说阳气是什么。

是的,中医说的阳气是什么呢?

中医,是面对数之不尽的得病的身体,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物体的总称。

所以当医者在面临患者身体状况的时候,才会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明。而这样,能真真正正的做到一人一方,把每一个人的身体病理病机病因弄清楚,对症下药。只是现在好中医较少,这是对于社会最遗憾的。

额,扯远了。

看个例子。

比如在小孩阳气旺盛,就像夏天,热情活泼,吃得多饿的快,多动易出汗。老人阳气衰弱,就像冬天,相对喜静,吃得相对少饿的慢,怕冷不易出汗。

基于身体正常的情况就应该是这样。

这个阳气就是一个大的方向,说的是人身体里一种维持人活动的后天之气,由脾运化而得,当然就和呼吸之气一样,摸不到看不到。能不能求证的到,就要看以后有没有研究这些的人了。

不过现代证实的猜想和推测是越来越多,也许有那么一天。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更多不了解人,对于这些是很难明白的。

也有些看了几页医书的人,觉得这些已经是自己的认知了,就各种否定。

甘草夫子觉得,世界上每天都在吵架,而不管内容是什么,吵架都是各有一词。

就像中医常说的阴阳,不管内容是什么,阴阳就是各有一面。


陶子醉美


阳气到底是什么?

阳气并不是具体的某一种物质,也不是电视剧里面妖精喜欢做得“采阳补阴”,它实际上是中医学中一种描绘人体状态的词。比如说,一个人他身体不舒服,无精打采,浑身无力软绵绵,眼神浑浊,做事情不专注也做不好等等,这样生理和心理状态极差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阳气不足”。

其实阳气就是我们所了解的“能量”,身体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充足,才能精神饱满地去做事。

阳气充足的人是怎样的?

阳气充足的人代表他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处于一个极佳的水平,具体表现为:

·在生理上面色红润有血色,而不是面黄肌瘦;

·头发茂盛,而不是头发稀疏,有谢顶的危险;

·眼神光彩有力,而不是眼神浑浊阴郁飘离;

·舌苔是正常颜色,而不是舌苔发白发苦;

·肩背挺拔紧实,而不是驼背耸肩;

·手心红润,而不是手心苍白;

·走路步伐沉稳笃定,而不是拖拖踏踏走摆不定。

·在心理上做事专注而不是容易分心;性格乐观向上而不是低沉阴郁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