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2月1日,根據省、市安排部署,文水縣確定北張永泰怡和醫院為集中隔離場所並第一時間開展標準化改造。隔離點主要對文水縣內曾與新型肺炎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但未達到醫院收治條件且不具備在家或醫院進行隔離觀察條件的人員,進行集中醫療觀察和服務,盡最大努力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2月4日,集中隔離場所正式運行。2月6日,工作人員全部到位24小時值守,醫護人員負責為留觀人員進行體溫和症狀檢測、護理和情緒疏導。隔離人員原則上單間住宿,一日三餐按時提供。隔離期滿嚴格把關,接到正式發文名單才能解除隔離。為了保證隔離點安全,在密切接觸者轉運過程中,嚴格按照專人專車、一人一車、一運一消毒的程序進行。安保人員入駐隔離點,負責做好安保及維穩工作……在隔離點,為確保疫情防控需要,工作人員和入住觀察者將從不同的通道進入各層,路線不交叉。

2月7日,18名留觀者入住。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2月8日元宵節,文水縣委書記梁寶明,縣委常委、副縣長範發賓等領導到集中隔離點看望了醫護和安保等工作人員,叮囑大家一定要加強自我防護,既要保障隔離點人員的健康,更要保障自身安全,給這個臨時的“家”送上黨和政府的溫暖。

這是一個在特殊時期組成的臨時的“家”,家裡有年近花甲的老者,也有年富力強的中年,還有20多歲的後生,這個“家”設在文水縣北張村永泰怡和醫院。家庭成員有來自疾控中心的武慶祥;有醫護人員9人,其中來自文水人民醫院的有胡志勇、任超亞、馬文花和王芳琴,來自文水中醫院的趙振華、溫婷和孟然,來自北張衛生院的馬麗邦、要豔華;有山西久洲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的安保人員4人,他們是張毅、郭開敏、馬裕明和高鵬;還有廚師2人,消殺、保潔2人。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筆者來到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探訪,相對冷冰冰的“隔離區”“緩衝區”等字眼,這裡難得充滿了“家”一樣的氛圍,醫護人員樂觀,臉上堆滿笑容,堅定的笑;即使是手持防護工具、全身裝束威嚴的安保人員也透露著自信的笑,從容的笑……讓人想到了耳熟能詳的標語:“團結,緊張,嚴肅,活潑”……58歲的武慶祥是文水縣疾控中心派駐這裡的專家。他是這個“家裡”最年長的成員。他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參與過2009年的甲流,“依法、科學、準確、聯防聯治”是他的口頭禪。每天,他都要分析這裡上報的數據,經判斷評估後形成報告為領導決策做依據。並向留觀者家屬傳遞信息:放心,這裡比家裡安全!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見到武慶祥時,他正在隔離區指導醫護人員規範流程,並做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表面看著孩子們樂觀,可要真正接觸這些病人,心理就起伏不定了,我得做好安慰。他們都懂防護,可是還得時時刻刻提醒注意。在這裡,我的責任就是首先保證每位人員不出問題,千萬不能出現任何差池。”“大家都記住,把戰時當平時,不要慌、不要怕、不能急、不能燥,科學應對、冷靜思考,要牢記穿脫隔離衣的流程,特別是在脫衣、脫帽、脫面罩、脫口罩、脫手套、脫鞋套等方面要更加註意細緻規範流程,來不得一點點疏忽。”“只要武伯在,我們心裡就踏實。”有的年輕人乾脆不再稱呼職務,親切地叫起了家人一樣的“伯伯”。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大夫任超亞是文水人民醫院的團支書,疫情出現後是第一批在請願書上按手印的志願者。負責隔離點的副院長鬍志勇忙得兩頭跑,超亞就幫著照應這裡的情況。他的父母都在醫院上班,是名副其實的“醫二代”。家裡有5個月大的孩子,為方便工作把妻子孩子送給岳母照顧。閒空時,還不時打開視頻逗逗孩子,不忘和父母聊幾句心裡話,每每這時,父親便說:“你是大夫,要做好記錄,報準數據,看好你們的團隊,家裡不用你操心。”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馬文花是這個臨時“家”裡最活潑開朗的成員,“我看到36枚鮮紅手印的報道了,我也是36人之一。”“花姐是嫌報道中沒點到她吧……哈哈哈。”同事們都叫她“花姐”,花姐快人快語,說到那天的事卻降低了聲音。大家最忙的是2月7日,這裡一下入住16人,忙得都喘不過氣起來。下午,馬文花的爸爸媽媽不放心,大老遠給送來水果,卻只能遠遠地將水果放在路邊,媽媽不捨,馬文花只好隔著玻璃,扯著嗓子,邊搖手邊喊話:爸,爸,快快不用來——,媽,媽——你們趕緊回家,我沒事……任超亞用手機鏡頭記錄下“花姐”這溫馨的一幕……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王芳琴2017年考入文水醫院,她家在交口,兩地生活,孩子5歲了,由婆婆和老公照顧……“本想年前調班,正月初五回家,結果遇上這事兒……”身在異鄉的她從年前到現在一次都沒有回過家,每天晚上不忙時都偷偷和孩子視頻,孩子哭著問:“媽媽你怎麼還不回家?”她不能當著孩子面掉淚,打起精神笑著告訴孩子:聽爸爸的話不許亂跑,等媽媽回去給你講故事,這裡的爺爺,叔叔、阿姨有好多好多的故事……趙振華來自中醫院,採訪時正在隔離區工作,只能通過手機發來的照片看到她。她的孃家在平遙,嫁到孝義市,工作在文水。“孃家平遙的疫情很重,婆家孝義也有確診人數,兩地的家都重要,我暫時回不了家,隔離點這個臨時的家更需要我。特殊時期更要做好本職工作,希望病人平平安安到家,我也平平安安回家。”這位黨員的話堅定有力。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溫婷和孟然也來自中醫院,她倆都是接近00後的年輕人,溫婷剛訂婚不久,對象在太原搞建築工程,“他能理解我,元宵節給我送來好多東西。”令她倆最高興的是,許多同學和同齡人的羨慕問候,她們回覆:好好呆在家裡,不出門就是對我們的支持。 還有北張衛生院的馬麗邦、要豔華,他們負責這裡的後勤,保管財產,看護留觀者不能隨意進出。“在北張我們就是東道主,更應該像家人一樣盡地主之誼。”

我們愛小“家”更愛大家 隔離點就是我們臨時的“家”:訪文水縣北張永泰怡和醫院集中隔離點

這裡不能不提另一群“家庭成員”,來自山西久洲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的4名安保人員。負責選派工作的薛利光說:“疫情發生後,公司及時抽調人員、裝備和車輛組建抗擊疫情先鋒隊,在得知永泰怡和醫院被定為集中觀察點後,公司發出號召為我縣公益事業盡一份力量,4名同志主動請纓,都是第一時間志願要進駐觀察點的。”筆者見到他們時,個個全副武裝,最顯眼的就是白白的口罩。他們正勸離留觀人員的家屬:“大叔,千萬不能進去,大家都忍上幾天。這裡比在家裡方便,醫生都很上心,不用擔心。”領隊張毅和隊員郭開敏說:“接到任務,我們都沒有告訴父母,只是告了下妻子……”27歲的馬裕明比較靦腆,不善言語,但站在出入口,寒風中的他就像一顆挺拔的松樹。高鵬才24歲,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這個臨時的“家”年齡最小,他代表大家說出心聲:我們就是要把守好“家”門,讓我們這個特殊的“家”安安穩穩!

“我們吃、住都很好,隔離的這幾天,每天都感覺暖暖的,服務很貼心。”隔離期間的宋先生告訴筆者。解決被隔離人員的後顧之憂,讓每一名被隔離人員都感受到“家”的關懷,這也是這個臨時的“家”庭每個成員最大的心願。截至2月11日,文水北張隔離點已經解除隔離17人, 大家都不希望每天還有陸續來的。等待疫情結束後,隔離點才能解除,人員才能撤退,到時候,相信這個臨時的“家”將永久留在大家的心裡……(文水縣新聞辦 馬智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