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兒科門診時來了一位小患者:孩子的耳後可以摸到了一個小小的凸起,一家人檢查後發現是一個皮下的小疙瘩,不痛不癢,心想過段時間也許就消失了。

但是一連數月,小疙瘩並沒有消失,父母心裡越來越擔憂:這該不會是個小瘤吧?還長在頭上!

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這個奇怪的“小疙瘩”大約黃豆大小,無痛,質地中等偏軟,在皮下隨著手指的推動可以來回活動,在臨床上它叫做良性增生的淋巴結。

什麼是淋巴結?

淋巴結是人體淋巴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能夠抵禦人體遭遇的各種細菌入侵,而且有過濾微生物的功能,如果細菌在其中,就會發炎腫大。

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寶寶有淋巴結正常嗎?

大約50%的兒童可以摸到淋巴結,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摸到了,也不要緊張,嬰幼兒時期淋巴系統發育最旺盛,隨著免疫系統的不斷增強,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的淋巴結也會緩慢增生。

通常來說,淋巴結的增生會持續到孩子10-12歲左右,青春期後就比較少見了。

頭頸部位、腋下部位的皮膚較薄,淋巴結分佈較多,是最容易摸到“小疙瘩”的地方。

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什麼樣的淋巴結是正常現象?

大小:不超過黃豆大小。

觸感:摸起來較軟,非堅硬狀,容易滑動。

痛感:沒有痛感。

併發症:無併發症,寶寶精神狀態好

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幼兒,淋巴系統發育旺盛,其皮膚和淺表淋巴結周圍組織很嬌嫩、柔軟,正常情況下,比較暴露的部位,如頸部、耳後及頜下等部位的皮膚下,可以摸到幾個散在的淋巴結,如果和上述情況一樣,屬於正常現象,那麼無需治療。

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淋巴結增大呢?

通常,任何引起機體免疫機能變化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淋巴結增大。

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如果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體內的淋巴結會在炎症的刺激下加快增生,後腦勺、脖子、耳朵後面這些部位相對暴露更容易被發現。

接種疫苗:疫苗注射後,機體會有一定的反應,特別是免疫系統,也有可能會刺激淋巴結的增生。

大多數淋巴結增生都不需要吃藥,更不需要靜脈輸液治療,原發病因祛除後,經過休息,調理以後都有望恢復正常。

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什麼樣的淋巴結需警惕?

寶寶長淋巴結的現象比較常見,較多的都是良性的淋巴結,屬於為生理性淋巴結腫大,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那就要需要爸媽警惕了,有可能是病理性淋巴結腫大,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1、淋巴結相互粘連,如同串珠,或者融合成團

2、寶寶發熱,體溫達38.5°以上,精神不好,食慾明顯不好,乏力

3、淋巴結腫大超過黃豆大小、質地堅硬、活動度差,在短時間內(1-2周)迅速增大,且有痛感。

這種淋巴結腫大很可能是炎症引起的,白血病也會引起淋巴結腫大,因此如果出現,最好去醫院確診。

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如果孩子正在感冒發燒,要等病好了再觀察淋巴結有無消退,如果持續不退,那就需要小心,最好找醫生檢查一下排除惡性的疾病。

大多數情況下,頸部淋巴結腫大不是啥嚴重問題,寶寶頸部摸到個小疙瘩,不用特別擔心,不要一直焦慮地老是摸它。一般隨著原發病痊癒後,幾週會消失的。

-END-

☻ 策劃/龍貓藥師

插畫/小景

你可能還想看:







孩子頭頸部不痛不癢的“小疙瘩”,到底要不要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