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裡的水銀如江河大海,古代是怎麼做出那麼多水銀的呢?又是怎麼存放的呢?

aVZ服飾琦琦


雖然說水銀來自自然界,但不代表秦始皇陵就減少了些許的稀奇古怪,不管秦始皇陵內部的水銀是不是就是文字材料記述的星辰大海,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根據考古學家用現代測量儀器測量的結果,秦始皇陵周圍的確存在水銀,而且數量還很大。

有多大?其實具體數字除了當時開鑿墓穴的工匠師傅,後人已經很難再有確切的數字了,除非秦始皇陵發掘出來的東西能夠自證“清白”。

但是並不是無跡可尋,以秦始皇陵的規模,不說外牆垣,秦始皇陵內牆垣,也就是挨著陵墓的那一圈圍牆,有3870米,在這3公里還要多的距離範圍上,都要用水銀填充成江河湖海。


的確讓人產生疑惑,哪裡來的這麼多水銀?就秦始皇陵的規模,至少得成百上千噸,即使有這樣的礦藏,運輸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且就水銀的保存來說,在自然界,水銀多以銅礦為礦床保存,因為水銀在自然界就是以液態存在,其他礦床根本無法保存,更進一步,只要在僻靜的山洞裡,水銀揮發性也很小,也就是說,只要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水銀保存起來並不是難事。

難點在哪呢?難點在於如此多的水銀,如何才能彙集到一塊,發掘運輸都是一個大工程,而秦朝本身就是一個短命王朝。

因此就有了一種潛在的可能,秦始皇陵本身就是建在銅礦礦體之上的,不但如此,在這個銅礦礦體上,還有以他為礦床伴生的水銀。


歷史三日談

秦始皇皇陵裡的水銀多如江河大海之說沒有得到證實,也就是說只是猜測。當國家挖掘秦皇陵之後,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

不過通過高科技手段勘測,秦陵裡確實有許多水銀,這也是為什麼古代許多盜墓賊不敢盜秦陵的原因,水銀蒸發的毒氣瀰漫在整個墓穴裡,盜賊踏入必死無疑。


史書記載秦陵裡確實有許多水銀,《漢書》《史記》裡都有類似的文字。 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圖形顯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正好暗合陸地的大河向東流,西高東低的地形。

問題是這些水銀怎麼來的呢?

中國是利用水銀和發現水銀最早的國家,水銀之所以被最早利用,不是工業利用而是用它提煉長生不老藥,帝王們發現用水銀能保持人的屍身千年不腐,於是道家就想用水銀來提煉仙丹,據說吃了能夠長生不老,秦始皇就讓道士徐福提煉仙丹。明朝的明光宗就是吃“紅丸”長生不老的。吃死了,可不就是永遠不老了。哈哈。

秦始皇稱帝后害怕死,總想長生不老,練仙丹需要大量的水銀,於是他就和提供水銀的四川大商人,寡婦巴清勾搭上了,據說巴青是四川乃至世界水銀提供商,她年生產水銀100噸以上,有錢,據說富可敵國,不過丈夫早死,秦始皇剛稱帝不久,巴青為他提供了很多資金,二人在長期打交道中,心有靈犀,王八看綠豆 ――對眼了。秦始皇沒皇后,巴青沒老公,秦始皇需要資金,巴青需要權勢,兩廂一拍即合。成了長期的情人。



秦始皇比巴青年輕10歲,認識巴青時,巴青40歲。在古代也算老女人了,秦始皇看中巴青主要是她的家族都是生產水銀的,要不秦始皇怎麼能看上她呢?並且對她呵護備至。說白了就是相互利用罷了。秦始皇墓中的水銀都是四川寡婦巴青為他提供的。

撰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古代的水銀都是用丹砂通過加熱後再冷卻還原出來的汞即水銀。丹砂的含汞量達到了80%多,是提煉汞的唯一礦物質。



中國古代開採丹砂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就已經用丹砂作顏料。“塗朱骨甲”就是對丹砂最早的應用,古人利用丹砂不易褪色的優點塗在甲骨上面使文字變得醒目。

後來皇帝批閱奏摺所謂的“硃批”就是用丹砂做成的墨水來批閱,狀元及第後也是用丹砂墨水來登紅榜。還有當時帝王一心想要尋找的長生不老藥,其中丹砂就是一味主要原料。可以這麼說丹砂在古代既能用也能吃。

下面進入正題,秦始皇陵裡面如果真的有水銀做的江河湖海,那得需要多少丹砂呢?我們就按照最保守的數據來算,假設秦始皇的陵墓裡面有100噸水銀,丹砂的含汞量80%全部轉化出來,這樣需要125噸丹砂才能達到秦始皇的要求,這個量也就是那種號稱“百噸王”的大貨車一車的重量,這樣一看也不是很多嘛。

這些水銀應該都是用丹砂煉製而成的,那這麼多丹砂是怎麼來的呢?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在歷史上非常神秘的女商人巴寡婦清她的確是一位寡婦,但就是這位寡婦得到了秦始皇獨一無二的寵愛,生前秦始皇允許她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看家護院、押運看護,死後又為她建立“懷清檯”紀念她,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都難得一見的景象。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倆之間的關係。



巴寡婦清在當時就是一位專門從事丹砂生意的商人,放到現在來說那就是礦主,秦始皇所用的丹砂都是由她提供的,她不但提供丹砂還出錢資助修建長城。有人說正是因為她出錢又出物才獲得了秦始皇的獨家照顧。

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巴寡婦清和范蠡、子貢、白圭、猗頓、郭縱、烏氏倮這七位都是屬於最頂尖的富豪。在當時女性社會地位極低的情況下能有如此成就不得不讓人佩服。

總結來說秦始皇陵墓內如果真有水銀做的河流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因為我們老祖宗玩丹砂實在是太早了,而且秦始皇陵一修就是30多年什麼事情幹不出來。真相或許只能等到陵墓打開的那一天一切就都清楚了。


一門土炮

古代人其實是發現了硃砂礦,這些辰砂類礦物本身就是汞的化合物,比如硫化汞等等。



提煉的話很簡單,使用火煅烤硃砂礦,硃砂遇火後,硫的成分被氧化成二氧化硫,繼而留下了被還原的金屬汞的成分,這就是水銀了。

一般製法就兩種

其一在封口的容器中加入硃砂和碳酸鈉,也就是鹼燒灼,通過管路將汞蒸汽導入到水箱中冷卻凝固,可以得到金屬汞。

其二是直接在開口的容器中灼燒硃砂,得到金屬汞。這種方法危險性很大,容易中毒。



《天工開物》記載了詳細的“升煉水銀”之法,原文如下:

凡升水銀,或用嫩白次砂,或用缸中跌出浮面二朱,水和搓成大盤條,每三十斤入一釜內昇汞,其下炭質亦用三十斤。凡昇汞,上蓋一釜,釜當中留一小孔,釜旁鹽泥緊固。釜上用鐵打成一曲弓溜管,其管用麻繩密纏通梢,仍用鹽泥塗固。煅火之時,曲溜一頭插入釜中通氣,一頭以中罐注水兩瓶,插曲溜尾於內,釜中之氣達於罐中之水而止。共煅五個時辰,其中砂末盡化成汞,佈於滿釜。冷定一日,取出掃下。此最妙玄化,全部天機也。

《本草綱目》也引用記載了相關的製取法和貯存法。

胡演《丹藥秘訣》雲︰取砂汞法︰用瓷瓶盛硃砂,不拘多少,以紙封口,香湯煮一伏時,取入水火鼎內,炭塞口,鐵盤蓋定。鑿地一孔,放碗一個盛水,連盤覆鼎於碗上,鹽泥固縫,周遭加火之,待冷取出,汞自流入碗矣。邕州溪峒燒取極易,以百兩為一銚,銚之制似豬脬,外糊濃紙數重,貯之即不走漏。若撒失在地,但以川椒末或茶末收之,或以真金及石引之即上。




中國本身就是辰砂礦的最大礦床之一,這方面的資源數不勝數。先民也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開始將辰砂當做紅色顏料使用,多個公元前幾千年的遺址裡都發現了辰砂的使用。對這個東西,中國人並不陌生,雞血石也是這一類。它同時還是我們用了上萬年的顏料,皇帝御筆硃批的紅墨水、道士鬼畫符的紅顏料、漆器的紅顏色、婦女額頭的妝容等等。



秦始皇的辰砂礦,來自於《尋秦記》中那位美麗的“寡婦清”。這個女人被太史公記敘在《史記》中。

她“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禮抗萬乘,名顯天下”。

大致意思是,這個女人因為之前搞到一個丹砂礦井,靠這個東西發了大財,最後富可敵國,天下聞名。

這套路與今天挖到石油一樣,眨眼間遊艇妹子勞斯萊斯都有了,國家還非常待見你。寡婦清就很被秦始皇尊重。



古人保存水銀的方法很簡單,像泡菜那樣,用水密封即可。量大的話整個罈子封閉後沉入水中或比較陰冷恆溫的地窖。因為汞需要一定溫度揮發,故而保持低溫就能有效控制和保存水銀。

古人在這方面的智慧非常值得欽佩。幾千年的發展,對水銀的認識也在不斷加強。



《抱朴子》曰︰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遠矣,故能令人長生。金汞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況服食乎?

葛洪那時候已經懂得燒水銀了,而且掌握了水銀結合硫磺變回硃砂的辦法。但他認為水銀是好東西,是吃了能長生的神藥。

待進化到《本草》,李時珍毫不猶豫的批判了《抱朴子》中的說法,認為水銀“得人氣燻蒸,則入骨鑽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



不光中醫得到進步,化學也發生了進步,古人很早就明白如何用硃砂製造水銀,又如何用硫磺與水銀一起製造硃砂,這本質也是一種水銀的保存方法。

不過秦始皇陵裡水銀形成江河這事兒還有待考據和研究,一切水落石出之前,都是做不得準的。不過,還是別小看古人為好。

您以為呢?


王司徒老百科

看題主的問題主要疑問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古代怎麼做出那麼多水銀的?

其二是水銀怎麼存放?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並不難。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先秦時期,我們國家的勞動人民就已經知道如何開採水銀礦了。

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而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

這個丹穴指的就是水銀礦,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擅其利數世,數世就代表這個水銀礦開採了很多很多年。那開採的數量可就相當多了。再者以秦帝國的實力,既然能夠一統天下,那麼調集人手繼續擴大勘探,再增加水銀產量滿足秦始皇陵裡的水銀需求,也必然不是難事。

再者,從水銀礦源頭上講。

巴寡婦清,這個,指的就是巴郡。古代的巴郡對應的地理位置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四川重慶一帶。再翻翻現在中國的水銀礦分佈,大家會發現在這個地區分佈著已探明的佔中國水銀礦總量三分之一強的礦脈。這也從源頭上保障了水銀的來源。

另外說技術手段。

要知道水銀的熔點只有-38.87℃,沸點只有356.6℃。而普通的柴火堆外焰溫度差不多有500度。所以在古代人們只要將辰砂——或者叫硃砂,放在容器中煅燒,再收集蒸發的水銀蒸氣,冷凝後即可得到水銀了。

可以說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只是在古代缺乏對於水銀蒸氣毒性的瞭解,難免在提煉水銀時造成死亡事件。

而規模製造提取水銀的話,堆人工就行了。秦始皇都一統天下,可以驅使幾十萬人造阿房宮了,再發動點人去開採水銀不叫事兒的。

最後說說水銀怎麼保存?

大家要明確的的一點是:水銀,或者說它的學名汞,實際是一種金屬。如果我們保持零下40度的溫度,那麼水銀就會是固態。但是讓古人制造零下四十度的環境實在強人所難了。

不過水銀還有一種特性就是內聚性,也就是可以“滾水珠”。把幾顆水銀珠滾在一起,他們會形成大水銀珠。這樣用大容器密封存起來,只要不加入雜質,不接觸流動空氣蒸發就可以保證水銀的保存啦!

同理,大家完全可以把秦始皇陵看作一個大的密封的、不流通空氣的容器。這些水銀在這個容器裡不停蒸發、冷凝、沉聚,這樣形成了一套內部循環。從而實現了水銀的保存。


王斌兔斯基

秦皇陵裡有萬里江山的縮寫版,其中河流用水銀來表達,星辰日月用珍珠表達,山則用隕鐵構建;秦始皇又用陶俑做成萬千兵馬,用來拱衛大秦江山。秦始皇陵充分展現了嬴政皇帝的豐功偉業,也表達了他希望華夏萬年一統的心願!

水銀就是汞,是一種液態金屬,呈銀白色閃亮的重質液體,化學性質穩定,不溶於酸也不溶於鹼。汞常溫下即可蒸發,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劇毒(慢性)。我國在先秦時代就掌握了汞的提煉方法,可以大量生產水銀,秦皇陵的水銀就是著名的女商人寡婦清提供的。



寡婦清就是巴蜀地區的女商人,主業就是生產與販賣丹砂。丹砂就是硫化汞,將其煅燒後就可以提煉出水銀。寡婦清很聰明,她採用封閉煅燒法提煉水銀(即在空氣中煅燒,收集蒸發的汞蒸氣並冷凝既得金屬汞。),然後裝在陶瓷容器中密封保存。秦始皇向寡婦清採購了很多水銀,因此寡婦清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提煉水銀與保管水銀的方法並不是現代高科技,古人早就掌握了其方法於技巧。水銀由丹砂煉化而來,因此十分貴重,一般只有貴族死後才用得起。水銀有毒,放在墓穴裡可以毒死盜墓賊;也可以延長屍體的腐敗時間。只有秦始皇用水銀構建大河,足見嬴政皇帝的與眾不同!


大秦鐵鷹劍士

古代煉製水銀的技術已經十分高超了。

其實水銀的發現很有意思,古代的道士似乎很喜歡發明創新,他們喜歡拿各種東西來進行煉製,或為養生,或為追求長生不老,比如說仙丹的煉製。但是,道士並不懂物理和化學,這就導致了煉製出來的東西常常害死人。

但是,道士也常常有意外的發現,比如說,他們把礦石和汞化合物混合在一起,得到了水銀。把硫,硝和碳混合在一起的得到了火藥。所以說,道士其實在古代很多時候扮演了發明家的角色。

水銀儲存很簡單,放置在陰冷的地方密封即可。只不過這玩兒有毒,當人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社會犯罪率也隨之提高。在國家層面也用於防禦作用,比如秦始皇就把水銀放在自己的陵墓。


圍爐煮酒話春秋

水銀,化學稱汞,由自然界丹砂礦,HgO2,HgO,HgS提煉而出。古代對水銀的需求主要是用於兵器製造的介質,是低溫鍊銅鍊鐵的中間介質,四川商人寡婦清男人大概冒死實驗出了丹砂蒸餾制水銀,用密閉蒸餾用陶罐收集。寡婦清繼承改進了工藝,並大量供應秦國,用於鍊銅鐵礦石,秦國憑藉水銀建立了強大的鐵器工業,掃平六國,

汞齊,在金屬冷煉工藝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