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風采錄

當生活的節奏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當春節假期意外地變得枯燥而漫長,當你每天看過那些增長的數字後放下手機嘆一口氣,當熙熙攘攘的街頭變得空空蕩蕩,偶爾出現的幾個身影還戴著白色口罩神色匆忙。

整個世界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同一時空下,有一群人的生活卻被按下了快進鍵。

他們是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環保人,讓我們一起來聽他們講講這些天他們的故事。

胡國華 武漢市漢陽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

“您有多少天沒見到家人了?”

此時,胡國華正坐在前往檢查醫院的路上。聽到“家人”二字,他的鼻子一酸,眼眶發燙。放下手機,他靠在車座上,閉上眼睛,回憶起這些天的工作:

從大年初三到今天,我一直沒有停下工作。武漢是疫情的中心,包括我在內所有武漢的環境工作人員很多天都處在緊繃狀態。

我們每天的任務,是檢查醫院和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和汙水。最初隊伍中有6個人參與醫療廢棄物的檢查工作,負責區內15家醫療機構。但不久,有一位隊員家人感染冠狀病毒肺炎,還有一位隊員身患重感冒,參與工作的人數減少到4個人。

但這時,需要檢查的定點醫療機構和隔離點卻從15家陡增到30多家。我們4個人負責這30多家醫療機構和隔離點的醫廢檢查,已經有十餘天。

令我欣慰的是,單位的張金、蔡宏主動請戰,加入了我們。

面對武漢疫情的防控,我們處在高負荷運轉狀態。不光是我,所有隊員都感到身心疲憊。隊員張常亮、劉勇、李斌已經好幾天沒有回家了。另外幾個隊員家裡有老有小,不回家不行,回家又擔心傳染給家人。有幾個隊員回了家也要單獨在房間吃飯睡覺,不和家裡人接觸。

我一再和隊員們說,保重、保重、再保重。

這十幾天,我忙得連抽空給家裡打個電話報平安的時間都沒有。家人每天都要微信或者打電話詢問我,叮嚀我注意身體。有時候忙碌的間隙我會抽空回覆一兩句,更多的時候連回復的時間都沒有。

“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每天,姐姐都要通過微信傳來這樣的囑咐。

那一天,我剛換好防塵服準備工作。因為不方便用手機回覆,只好把手機放在桌上。臨行前我回頭望了一眼,桌上的手機還亮著,那句話還停留在屏幕上。

我忍住心頭翻湧,轉過身,和隊員們前往下一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醫廢檢查。

路上,我看了看身旁的隊員,朝他們點點頭。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只要工作需要,一聲令下,我們就義無反顧,當好人民的保護傘。

我惦念家鄉的母親,惦念姐姐,但我更惦念的是醫療廢物有沒有被消毒處置、做到萬無一失,不能讓病毒通過醫療廢物和汙水繼續傳播。

我想,疫情結束後,我會給家人一個大大的擁抱。對他們說,戰役結束了,讓你們擔心了。未來美好的日子,我們要珍惜、珍惜、再珍惜。

战“疫”风采录

忙碌中的胡國華(左一)

聞超 武漢市礄口區生態環境分局辦公室黨務負責人

聞超每天要帶著機關幹部到對口社區參與防疫幫扶的工作,幫助社區籌集防護物資、做好分級分類診療宣傳、登記發熱人員情況、幫助孤寡老人運送送貨物資和測量體溫等等。晚上回家以後,還要更新社區每日新增發熱人員的統計和一些文字材料。完成一天的工作,已是深夜,聞超合上電腦,揉了揉眼睛:

從大年初二到今天,我還沒有休息過一天。

“不去行不行?武漢疫情這麼重,你還要去接觸那些發熱人群,多危險啊……”我記得剛接到任務時,我的愛人對我說。

我一時不知該怎樣安撫她的情緒。這幾個月,我一直在忙主題教育工作,準備年底績效考核,加班很多,對家庭的關心也就少了很多。我知道,她對我有氣,更有擔心。

畢竟在這樣危險的時日,誰不想偏安一隅,安穩地等疫情退去?

可是我不能。

我頓了頓,對她說:“我年輕,身體好,又是黨員,平時和社區接觸的多,沒人比我清楚社區的情況,我必須得去。”

我是黨員,入黨時對著黨旗宣誓過。所以當黨需要我,武漢需要我的時候,就算有千萬種擔憂和顧慮,我都必須要衝上去。

慶幸的是,我還有並肩戰鬥的同伴。我們監察大隊的黃海濤,在我的詢問下才說出他家鄉的母親染上肺炎的事。武漢封城,作為獨子的他沒辦法回家照料老人,每天只能通過電話詢問老人的情況,一到晚上就擔心得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即便這樣,他依然堅持在一線參與轄區醫療廢物和廢水的處置管理工作,沒有和單位提過一項要求,沒說過一句怨言。環評科的熊璘,丈夫早她幾天就參加了隔離點包保工作,家裡的孩子和老人都靠她一人照顧。即便如此,我通知她來上班時,她還開玩笑地說“出來也好,在家都憋狠了”。

我們每一個人背後,都是一個承擔風險、默默奉獻的家庭。我也有家人,我何嘗不知道這時候背對他們走上一線,是多麼艱難卻又必然的決定。

誰沒有多說一句,但是都不約而同地奔赴防疫前線,我想,這應該就是所有共產黨員不言自明的默契吧。

我之前在家看著手機上各種信息,心裡也很害怕。可是當我同戰友深入一線,瞭解疫區居民的生活狀態時,這種害怕又消失了。我愈發感覺到,當黨員和人民站在一起時,那股力量是戰無不勝的。

今天社區發熱人員的統計工作完成了。我看了看錶,已經深夜了。窗外的武漢萬籟俱寂。

幾個小時後,新一天的戰鬥又要開始了。而我,雖然疲憊,卻一天更比一天堅信,這場戰鬥,我們一定會贏。

战“疫”风采录

聞超在給社區居民測量體溫

邰晨

武漢市洪山區生態環境分局監察大隊負責人

邰晨,2010年從空降兵部隊轉業到地方,成為武漢市生態環境系統中的一員。對於邰晨而言,今年的春節有著特別的意義。自2015年以後,邰晨就沒有回過江蘇老家過春節。那年,兒子才初中二年級。今年,兒子要上大學了,邰晨和愛人原本計劃著帶兒子回江蘇,和家鄉的親人一起分享這份喜悅。但武漢爆發的肺炎疫情,讓邰晨決定留在武漢:

昨天,愛人因疑似感染新冠肺炎被送往隔離點,我也不得不開始居家隔離辦公的日子。

從1月20日武漢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開始,不到一週的時間,形勢就非常嚴峻。我們從大年初三開始正式上班,剛開始的幾天相對輕鬆,我們前往監查的定點醫療機構只有2家。

後來疫情愈發嚴重,我們去的定點醫療機構從2家增加到了7家,其中還包括2家新建的方艙醫院。與此同時,區裡還在不斷設置臨時集中隔離觀察點,到目前為止共設置了14家。這些臨時集中隔離觀察點基本都是酒店和賓館,沒有汙水處理設施,令我們的工作遇到了難題。

幾經周折,多方聯繫,我們才找到了一家環保公司來承接隔離點(方艙醫院)的汙水消毒工作。之後,我們每天都要同環保公司的人員一同前往隔離點勘察安裝投藥裝置的點位,測算排水量進行投放消毒劑,組織人員對全區醫療機構的汙水處理、醫廢處理進行監管並協調清運。

我的愛人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去社區處理防疫方面的事情。我倆忙,只能讓兒子一個人在家。擔心他一個人在家吃不上飯,我給他買了一整箱的方便麵和十幾袋速凍水餃。

愛人2月9日疑似新冠肺炎感染,我回到了家裡,在家隔離辦公。雖然居家,但是手頭的工作不能停,這兩天我還在不斷通過電話、微信等工具,協調督辦防疫的事情。

偶爾放下電話,窗外安靜的城市,會讓我回憶起這些天工作的一些片段。

我記得剛上班的那幾天,食堂沒有開,也不能去外面吃飯。輻危中心的胡主任每天在家自己下廚,送飯到單位,讓我們能吃上一口熱菜熱湯;剛上班時,我們執勤沒有任何防護裝備,市生態環境局領導聞訊後組織協調,向我們發放了口罩、防護服,讓我們多了一重保障。

回想起這些,我的心裡還是暖暖的。

手機震動把我的思緒打斷了。我以為是工作上的事情,趕忙過去拿起手機,卻看到家鄉的親人發來的關心問候。

這麼多天的忙碌,他們的心也一直都懸著。前些日子忙,沒得空回覆,看著他們擔心的字句,我的手指在輕輕顫抖,我回複道:“還好,你們放心。”

窗外的武漢雖然靜悄悄的,實則正上演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那些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日夜不眠挽救生命,而我們環境人能做的,就是通過嚴格的消毒,切斷一條病毒傳播的渠道。

雖然辛苦一點,但我覺得能為這場舉國戰役奉上一己之力,很值得。

战“疫”风采录

邰晨(左一)到定點醫療機構檢查汙水處理、醫廢暫存、處置情況

這,就是他們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武漢環保人的剪影。

他們很平凡,他們和我們一樣,想要團圓,和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共度佳節。他們又那麼不平凡,疫情當前、群眾有難,他們毅然頂上,奮戰一線。

日復一日的堅守,他們為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傾盡全力,目的只有一個:讓人們都能從這場災難中挺過去,都能最終平安。這樸素的願望中,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有著強烈的敬業精神。(於天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