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錄」張興華巧手串珠 串出殘疾人多彩生活

在鐵路東村街道東村社區的活動室裡,有一面牆上的展示架擺放著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串珠手工藝品。這是該社區專門為幫殘疾人就業而設置的串珠手工藝品義賣區,而這些義賣品中一大半出自殘疾人張興華之手。張興華不但克服重重困難,自己學會了串珠,而且還手把手教出了周邊不少殘疾人,帶動了東村社區殘疾人就業的積極性。

3月2日,在東村社區活動室裡,記者看到正在忙活的張興華,她在製作一個紙巾盒,因為串珠走線來不得一絲馬虎,看到記者進來她只是抬頭一笑,便又投入到認真的工作中。

透明的魚線和彩色珠子在張興華手中游走著,手法嫻熟,記者仔細看了串珠的過程,但仍然沒領悟其中訣竅。串一會兒手就會被魚線勒得生疼,在休息的間歇,張興華說,這個僅看幾分鐘是學不會的,她學了三個多月才完全掌握。因為串珠時需要把魚線勒得很緊,所以她雙手的大拇指上都已經留下深深的勒痕。

記者瞭解到,張興華年幼時因發生意外致腰椎殘疾、行動不便,屬四級殘疾。今年49歲的她一直與年邁的母親生活。四年前東村社區邀請串珠工藝老師來給轄區殘疾人免費教授串珠技術,張興華便積極報名。現在她自己也成為社區串珠老師和能手,只要有人願意學她便樂意教。

因行動不便,一度閉塞的她,在學會串珠後,成了社區裡出名的手藝人,生活也因這些五彩的珠子而豐富多彩起來。

「风采录」张兴华巧手串珠 串出残疾人多彩生活

圖為張興華正在串珠

對話張興華

記者:學會串珠後對你的生活有怎樣的改變?

張興華:我就是想自力更生,多種手藝多條出路,也想通過自身努力影響周圍的殘疾人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現在只要走出家門,小區就有人和我打招呼,這都是因為讓串珠大家認識了我,喜歡我製作的工藝品。讓我有了自信,更喜歡與人交流了。

記者:經你指導,目前學會串珠的人多嗎?

張興華:有,但不是很多,因為這門手藝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而且特別費工夫,但只要有人願意找我學,我就會耐心去教。

記者:串珠成品義賣的情況怎麼樣?

張興華:實話說不太理想,因為這些工藝品都是手工,耗時少則一週,多則數個月才能完成一件,所以價格在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不是很便宜,有些市民難以接受。社區也在幫我們想辦法,儘量開拓銷售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