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錄」榮衛民:自強不息做新時代工人

47歲的榮衛民,是中國大唐集團蘭州西固熱電公司的一名員工。有著28年工齡的他,無論是最初在班組從事技術員崗位,還是現如今在公司信息中心從事信息管理崗位,“做有知識、技術精的新一代員工”是榮衛民的追求。

記者採訪瞭解到,他通過克服自身殘疾所帶來的種種困難,並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計算機硬件、網絡維護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先後於2004年被西固區授予“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2007年被甘肅省殘疾人工作聯合委員會授予“甘肅青年五四獎章”,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09年被甘肅省授予“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稱號。

然而,這些令人羨慕的榮譽,卻是他克服痛苦和挫折,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後獲得的。

「风采录」荣卫民:自强不息做新时代工人

1983年的一次意外火災,不僅帶走了他至愛的親人,也使當時12歲的榮衛民面部重度燒傷,雙手嚴重殘疾,導致他手指殘缺,手掌比常人小許多,永遠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雖然驟然改變的命運讓榮衛民很難接受,但他並沒有因此失去生活的熱情。從受傷那天起,他在醫院搶救了半年,出院後繼續堅持學業,並用殘留的指根重新艱難地握起了筆。

「风采录」荣卫民:自强不息做新时代工人

榮衛民接收採訪

“剛開始,寫一個簡單的筆畫都特別困難!”他說,“不僅如此,每逢假期,別的孩子都能盡情玩爽,但是我還要在母親的陪護下,住院治療燒傷的皮膚和雙手。”由小學到初中,他先後住院手術20多次,也正是由於他這種執著的韌勁,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蘭州電力學校。1990年電力學校畢業後,榮衛民被分配到了蘭州西固熱電公司汽機分場檢修班,從事設備檢修。

“剛參加工作時,總覺得自己有很多事做不了,很灰心。”榮衛民說,面對龐然大物般的設備,他常常感覺無從下手,不說扳手、榔頭,連螺絲刀都拿不穩,更別說檢修好設備。“這些年,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親人的開導,朋友的幫助,同事的鼓勵,使我增加了不少信心。”

「风采录」荣卫民:自强不息做新时代工人

榮衛民進行技術操作演示

電力設備檢修工藝技術要求非常高,體力消耗也非常大。為了能夠儘快適應工作,掌握設備檢修技能,他以頑強的毅力,勤學苦練,常常不是磨破了手,就是傷了腳:“一項任務,別人一個小時能完成,但是我得需要一天的時間,所以我就經常在下班的時間多做點。”慢慢的,他對各種檢修工具,摸索出了一套獨有的使用技巧,且很快能夠承擔一些輔助性檢修工作。可是,他並不滿足於幹些“小”活:“我覺得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而且我要做的更好”。正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支撐著他,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覆鑽研,熟悉設備系統及工作原理,在師傅們的幫助下,他很快掌握了各項檢修工藝要求,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就能夠獨立開展工作了。

“做一個有知識、技術精的新一代工人”是榮衛民一直以來的追求。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西固熱電公司就加大了設備改造力度,大搞技術攻關和工藝革新。此時已是技術骨幹的榮衛民深感自己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還十分欠缺,因此,他毅然走向了自學成才的道路。

1994年,為了能更專業、系統地學習,榮衛民通過參加全國成人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被重慶電力職工大學錄取,脫產學習熱能動力工程專業。回到工作崗位後,他如魚得水,憑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1999年,憑著在平凡崗位上積極進取和優秀的工作業績,榮衛民在年輕人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汽機分場研磨專業技術員。

熱電廠汽輪機組是一個管線繁多、參數複雜的系統,系統是用管道及閥門連接起來的,閥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針對公司長期困擾汽輪機潤滑油系統上閥門滲油的難題,榮衛民組織技術骨幹成立攻關小組,反覆研究和實驗,有效地解決了閥門滲油的問題,保障了機組安全經濟運行。

榮衛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玩”計算機是他最大的業餘愛好。從1994年開始用殘指操作鍵盤、點擊鼠標、實際操作,逐漸到一般的系統維護、組裝、網頁設計,再到編程、網絡佈線,他無不涉及。十餘年堅持不輟的自學和鑽研,終結碩果。“我覺得,一份工作你要做好它,你首先得喜歡它,然後去進行深入的研究,最後才會在遇到困難時,想辦法去解決。”面對鏡頭,榮衛民靦腆的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