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風采錄——記西安鄠邑區第一書記

就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時刻戰鬥在鄠邑區的“第一線”,不管是脫貧攻堅還是疫情防控,群眾需要時,他們永遠“第一時間”出現,正因為他們處處“第一”的表現,正是因為他們的默默無私的奉獻,讓我們相信,這個春天並不遙遠。

她是內柔外剛的“女漢子”

戰“疫”風采錄——記西安鄠邑區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來了,我們就放心了”。大年初三一大早看見區行政審批局駐史家莊村第一書記楊莉出現在面前,村幹部情不自禁的感慨。別看她年齡不大還是女同志,點子可多著呢。一到村裡楊莉就動筆起草了《告全體村民書》,用宣傳動員打頭陣,利用喇叭廣播、全村微信群廣泛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在村內顯著位置懸掛橫幅、張貼倡議書。不斷指導引導村民進行自主防護,瞭解實情後的村民們都自覺地減少了具體外出,通過宣傳,盡最大所能防止疫情出現。元宵節當天,楊莉的手機響起,家裡發來視頻,視頻那邊傳來一歲兒子的啼哭聲,瞬間讓這個堅強的“女漢子”溼了眼眶……她是一歲大孩子的母親,更是4000多村民的第一書記。

他是事無鉅細的 “守門員”

戰“疫”風采錄——記西安鄠邑區第一書記

“同志你好,剛從哪來?要到哪去?車子近期有沒有去過外地,之前有沒有與湖北返鄉人士接觸過……”接著熟練地測量體溫,為車子消毒,這樣的話語和動作每天不知道要被燕林重複多少遍。呂家堡村是澇店鎮設立的鎮級防疫點,人流量大,過往車多,需要24小時守點防疫,鄠邑區醫療保障局駐呂家堡村第一書記燕林堅守抗疫一線,有時一忙就是一整天,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一連幾天,頓頓泡麵,吃的人直反胃。村裡的老黨員看了,實在心疼,中午晚上喊他去家裡吃飯。“燕書記從大年初三設點開始就帶著我們村上黨員幹部一起值守,為了我們村,太不容易了”。

他是心繫百姓的“貼心人”

戰“疫”風采錄——記西安鄠邑區第一書記

“農村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尤其是我們村春節回鄉的外地務工人員很多,我實在放心不下村裡的鄉親們”。大年初三,區信訪局駐保安灘村第一書記高鈺瑋,一到村裡就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面對巨大的防疫壓力,做好人員摸排是重中之重,他和村黨員幹部一起,每天入戶進行人員排查,對外地返鄉人員果斷實施隔離觀察。“叔,咱屋裡有沒有從外地返回的人員啊?近期有沒有和外地人接觸過?”排查每家每戶時,他都很詳細地詢問,同時還會囑咐大家做好防疫措施,他想著村子,盯著村民,為保安灘村構築起了保障安全的嚴密防線。

他是運籌帷幄的“智多星”

戰“疫”風采錄——記西安鄠邑區第一書記

“劉書記,你看咱村上的防疫工作咋個開展呀?”大年初三一大早,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駐北馬營村第一書記劉利斌剛趕回村子,就被村幹部圍個水洩不通。劉利斌根據村子實際,第一時間組織村黨員幹部、駐村工作隊及熱心群眾成立了北馬營村黨群志願隊,志願隊參與24小時護村值班,全天候值守在進出村口通道,對進出村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管控和登記,入村人員逐個測體溫和詢問。在村內通過喇叭等方式進行“硬核”宣傳,對村民耐心勸導解釋,掐斷了病毒進入的源頭,穩定了村民居家的情緒。

他是本色不改的“排頭兵”

戰“疫”風采錄——記西安鄠邑區第一書記

“我們是咱村裡人,就要跟咱全村老少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防控,我心裡踏實”。不是什麼豪言壯語,卻同樣打動人心。區秦嶺保護局駐皇甫村第一書記劉江鋒不僅是一名黨員幹部,還是一位退伍軍人,行事作風依然保持著軍人的本色。 防控是他筆直地站在交通卡口管控車輛,防控是他默默地拿起消毒用具清理乾淨;防控是他安靜地觀盯著村內監控疏散人群。防控工作開展至今,皇甫村防控工作井然有序。而這些,都離不開駐村第一書記劉江鋒背後的付出與努力。守好澇店“南大門”,劉江鋒和皇甫村黨員幹部一直在站崗。

他是拉動群眾的“孺子牛”

戰“疫”風采錄——記西安鄠邑區第一書記

“肖書記,最近地裡沒活,讓我們跟著你一起給咱村搞防疫吧”。區人社局駐楊家灘村第一書記肖海峰在扶貧工作中和貧困戶走得很近,讓他在貧困戶中有相當不錯的人緣。疫情防控剛開始,貧困戶李科學、嚴蔣娃就來到村辦公室找到他,主動要求加入到楊家灘村防疫隊伍中,承擔給村內消毒的防疫任務。第二天,貧困戶嚴育彩也主動加入到防疫隊伍中,將防護手段、消毒常識等防疫知識給村民進行宣傳,貧困戶趙賢花一家帶著慰問品到檢查點慰問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的提議下,工作隊也湊出了1000元用於村內防疫工作。疫情阻擊戰,全民總動員。在第一書記肖海峰的帶領下,楊家灘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疫情防控之,為疫情防控貢獻著群眾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