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預測返程高峰20天后疫情有上升拐點,不可低估1.6億人對京津冀、珠三角等地衝擊

“我又要預測了,在下降拐點之後,還難以避免又出現一個疫情上升的拐點。”2月12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切不可以低估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對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衝擊作用。”

目前,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已經陸續復工,流動大軍無論乘坐火車、長途汽車還是飛機返程,都處在密閉的環境中,容易導致病毒傳播。返城後能否平安度過一個最長潛伏期,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曾光預測返程高峰20天后疫情有上升拐點,不可低估1.6億人對京津冀、珠三角等地衝擊

“我預測,按發病時間估計,拐點比返程高峰推遲一個潛伏期出現,如果按確診時間估計,還要在後延一週左右的時間。各地上升拐點是否真的出現?以及上升的幅度大小?直接考驗各地的防控工作是否紮實。”

“令我最擔心的是,由於疫情統計拖後於感染時間,近日內我們看到的依然是疫情的不斷下降,因此掩蓋了返程感染造成實際上升的趨勢,使人們放鬆了警惕。”

目前,我國內地依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形勢的不同,可以分為武漢市/湖北省的戰場,以及湖北以外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戰場。其中,湖北以外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每日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下降6天,下降的拐點在2月5日左右。

需指出,這是按確診病例數統計出的拐點,由於在每個患者確診前,都要經過暴露-感染-潛伏期-發病-就診-確診的全過程,實際拐點的出現應該比確診時間早得多。

不要簡單的把拐點理解為大局已定,要看到人口流動對人口密集區的影響。拐點之後也會有一些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