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中下游前属泸州后属遵义,源于古代汉彝僚复杂民族博弈历史

赤水河中下游地区,即贵州赤水市、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四川古蔺县、叙永县、贵州仁怀市所在的赤水河沿岸地区,已知最古老的居民是僚人,即今天仡佬族的祖先。赤水河的僚人,地处中央王朝的化外之地,极其落后,长期处于部落时期。

赤水河中下游前属泸州后属遵义,源于古代汉彝僚复杂民族博弈历史

汉朝时期的赤水河流域民族势力地图

从汉朝开始,北方汉族王朝的势力开始沿着赤水河南下,与此同时南面昭通乌蒙高原上的彝族顺着赤水河北上,僚人受到了汉、彝两大民族势力的挤压,成为赤水河流域势力最弱的一方。汉代中央王朝在赤水河汇入长江处,设立符县(今合江)作为据点,开始把周边的僚人纳入统治,赤水河下游的僚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变为熟僚(汉化程度较深的僚人)。而昭通北上的彝人来到落洪(今古蔺),以此为据点向赤水河中游地区扩张。彝人打败、驱赶了原来世居在此的僚人诸部落,而被俘和没有逃走的僚人则沦为彝人的奴隶。这一时期的赤水河流域在史籍上属于符县(今合江)南部地域,实际上中央王朝统治薄弱,实为彝人习部的势力范围。

赤水河中下游前属泸州后属遵义,源于古代汉彝僚复杂民族博弈历史

当时记载的赤水河僚人,居住山野,以草为屋,刀耕火种,时常进山捕猎,半农半猎。赤水河僚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汉族官府与强悍彝人的打压和征服,或归附于汉族王朝,成为供输租税和服役的熟僚(编户中的僚户);或臣服于扯勒习部彝人。有的僚人为彝、汉两属,既承担中央王朝的租税和劳役,又要向习彝纳赋交租,成为所谓“两界僚人”。只有极少数的僚人散居独处在赤水河两岸茫茫群山深处,彝、汉两不相依。

赤水河中下游前属泸州后属遵义,源于古代汉彝僚复杂民族博弈历史

宋朝时期的赤水河流域民族势力地图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宋王朝诱逼赤水河流域僚人“献土”,建立滋(治今贵州习水县土城镇)、纯(治今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打鼓镇古纯村)两州。其中滋州设仁怀县(治今贵州赤水市区)和承流县(治今贵州习水县土城镇);纯州设九支县和安溪县。这是赤水市、习水县、仁怀市三县市最早建置——仁怀县历史的开始。但是这个宋代仁怀县的建置很短,也不稳靠。赤水河僚人依然还是“两界僚人”,依附也按照当时的势力变化,而选择在强势一方的统治之下。

蒙元时期,播州杨氏土司崛起,赤水河流域分属播州和永宁两大土司。赤水河中游(赤水市、习水县、仁怀市)的土著开始倒向同为僚人的播州杨氏土司,成为其附属。这是赤水河三县市赤水市、习水县、仁怀市从原属泸州地域,划归遵义地域的开始。


赤水河中下游前属泸州后属遵义,源于古代汉彝僚复杂民族博弈历史

明朝时期,中央王朝在赤水河流域先后进行了剿灭播州土司和永宁土司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赤水河流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统治。在赤水河下游的留元坝重建仁怀县(包含今天的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地域)。两场土司歼灭战,也彻底改变了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的民族结构,从此这一带地域僚、彝几乎不见踪影,而成为后来汉族和苗族移民的居住地。

赤水河中下游前属泸州后属遵义,源于古代汉彝僚复杂民族博弈历史

清朝中叶的赤水河中下游地区

清朝中叶,仁怀县(包含今天的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地域)跟随播州(今遵义)从原属四川省划给贵州省。

回首过去上千年,赤水河中下游地区前属四川泸州,后属贵州遵义,都是沧桑的历史岁月。这些历史充满了战与火的洗礼。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又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即使如此,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的历史。各位你们说呢,欢迎留言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