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遺,瞭解利辛楊氏麵塑

在利辛縣永興鎮楊元村,

有種延續幾百年的民間藝術絕活——楊氏麵塑。

麵塑傳人楊攀峰自幼跟隨爺爺

學習麵塑製作技藝,

祖孫倆是遠近聞名的“捏面王”。

走近非遺,瞭解利辛楊氏麵塑

楊攀峰的麵塑作品曾榮獲

深圳市第七屆外來青工文體節綜合類銀獎、

中國工藝文化創意銅獎、

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

中國(廣州)民間工藝博覽會中國民間工藝精品獎等,

2015年,利辛楊氏麵塑列入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走近非遺,瞭解利辛楊氏麵塑

傳統的楊氏麵塑形象多是傳統戲曲、四大名著、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比如劉備、關羽、張飛、福祿壽、八仙、嫦娥、哪吒、唐僧師徒、楊家將、水滸英雄、十二釵等。後來,楊攀峰增加了一些卡通人物以及瓜果蔬菜等。從高不嬴寸的喜羊羊到身長六尺的足球明星C羅,無不塑造的惟妙惟肖,足可亂真。

走近非遺,瞭解利辛楊氏麵塑

麵塑源於民間習俗,比如淮北地區春節的時候,做成“蓮花”和“魚形”的麵塑, 表示“連年有餘”;正月十六閨女給孃家父母送的老雁。孩子滿月,外婆家送給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子”,祈求“圓滿”。楊攀峰爺爺捏的就是這類麵人,吹著自己用面做的嗩吶,走村串巷推銷麵塑產品。

走近非遺,瞭解利辛楊氏麵塑

楊攀峰的麵人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在傳統麵人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想象的元素和現代的元素,創造性發展了看型捏塑的技術。一個人物或者一張照片反覆看上幾眼,就能塑出人的模樣來,和真人的神情惟妙惟肖,達到神似。

走近非遺,瞭解利辛楊氏麵塑

楊氏麵塑採用的工具,主要是撥子、梳子、篦子和剪刀。製作手法基本還是傳統的捏製手法,採用了揉、捏、壓、搓、滾、碾、撥、切等多種技法。捏麵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麵摻和而成,並加適量的鹽、糖、添加劑等,這樣不容易腐裂。上鍋蒸制半小時左右,再揉勻、調色,製成各種彩色的面。面有粘性 , 在捏面之前要用黃蠟潤手。

走近非遺,瞭解利辛楊氏麵塑

楊氏麵塑藝術具有很好的審美價值,它造型略有誇張,注重神氣,淳樸敦厚、色彩豔麗,給人以親切,體現了創作者質樸的心境和保留的童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麵塑還具有很強的社會教育功能。麵塑藝術形象地傳達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從而在潛移默化之間發人想象、啟人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