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牽掛


特殊的牽掛

在全國防控疫情的關鍵期,各地都在採取更加科學嚴謹的防控措施,精準施策,保持戰時狀態,動員各級黨員骨幹身先士卒戰鬥在防控第一線。

今天,又接到通知,繼續採取分散辦公的辦法,防止人員密集接觸,做到萬無一失。這不僅讓我想起2003年的那次抗擊“非典”時期的特殊牽掛。

2003年,我還在部隊服役。3月份,為了抗擊“非典”,部隊採取了營區封閉措施,不讓任何人出入。我記得非常清楚,營區封閉的那一天是3月21日下午。

那一天,剛剛出生六個月的女兒正好感冒發燒,愛人給我打電話說孩子燒得厲害,需要去醫院。因孩子太小,她一個人照顧不了,讓我回家幫她帶孩子去醫院就醫。上午八點我請假回家(家在市區,比較近),上了2路公交車,看到車上人不算多,但都戴著口罩。

此時形勢雖然比較嚴峻,但是還沒有采取嚴控措施,人們還是可以隨意出動的。帶著孩子打車到醫院,還是掛的普通的門診,那時候發熱門診還沒有專門成立。好在孩子就是普通的感冒,醫生開了藥,便和愛人抱孩子回家,到家安頓好她們娘倆,我便返回營區。

剛返回營區不一會,部隊便採取了營區封閉措施。而這一封就是三個半月,一直到了7月10日才解除封閉。這三個多月,幾乎所有人都沒踏出營區半步,就連食堂的飯菜都是部隊基地供應,不從市場上採購。記著那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菠菜,那菠菜長得有一米多高,老得咬不動,但是沒辦法,因為基地的蔬菜,四五月份還沒有長成,只有這菠菜。

伙食上的困難並沒有影響一日三餐,當時最讓我難受的還是對女兒的牽掛。已經習慣於每個週末回家和女兒團聚生活,這一下子就封閉三個月,從心理上確實有點割捨不下,每天只能通過電話聽到女兒吱吱呀呀的聲音。

等解除封閉後,我回到家的時候,一進小區大門,便被看門的老大爺攔住了,問我是幹嗎的。因為之前門口並沒有門衛,這非典時期,為了控制人員的出入,加強了警衛。我 跟大爺解釋了一下,便讓我進院了。回到家裡,看到三個多月沒見的女兒長高了不少,趕緊把她抱在懷裡,親了又親,女兒發出咯咯的笑聲,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希望我這小棉襖將來能溫暖我。如今,女兒已經高三了,還有四個月就要參加高考,在這緊要關頭,又遇上這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學校通知寒假延遲,何時開學聽通知,期間在家採取網上授課學習的方法由學校統一組織。

這次對疫情的控制,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從措施都比非典時候要強很多。首先,心理上都能有預期,已經經歷過非典的那場疫情,對控制疫情還是有底的;其實,政府採取的措施更加及時和科學,並沒有造成任何的恐慌,社會比較安定,人們都能理性應對。

而我,也可以在家多多為女兒做好學習上的後勤保障,希望她能考一個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