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最大的戰略集團如何消失?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美國取得了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勝利,徹底“踹開”了日本所謂的“絕對國防圈”。如果說在前期的戰役中,日本海軍還有些反抗能力的話,現如今也徹底地消耗殆盡,太平洋上的主動權完全由美軍掌握。

但奪取塞班島還是讓尼米茲等人見識了日本人的“頑強”,決定繞開菲律賓,直攻臺灣和廈門。“好面子”的麥克阿瑟卻堅持進攻菲律賓,他要“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日本要重點保守的也是菲律賓,但已無法阻擋盟軍的腳步。

在菲律賓,日本部署了最大的一個戰略集團。

日本在戰爭初期,曾試想攻佔美國在亞洲最大的殖民地——菲律賓後,與其進行談判,迫使對方求和,繼而實現稱霸太平洋的野心。沒成想,美國人非但沒有求和的意思,反而在各個方向上採取攻勢,自不量力的日本人開始漸入頹勢,毫無招架之力。

菲律賓是日本從南太平洋獲取石油,及其他戰略物資的必經之路,一旦被掐斷,逃亡新加坡的聯合艦隊,就算是能夠安全返回本土,也將面臨斷油的危險。艦隊司令豐田副武建議放手一搏。於是,日軍投入了太平洋戰爭中最大的戰略集團。

首先,擴充防禦兵力。將駐守菲律賓的第14軍升格為第14方面軍,並從關東軍和中國戰場上抽調了7個師團加強防守,第14方面軍已達40萬人。連同其他空軍、海軍的部隊,總兵力達63萬人。最後一搏,也是最大的一搏。

其次,海軍傾巢出動。丟失菲律賓對於海軍來說,就是死路一條,反正都是死,乾脆拼一把。豐田副武的想法是,以沒有艦載機的4艘航母做誘餌,其餘60艘各類水面艦艇與美國海軍進行一場“面對面”的廝殺,尤其是發揮戰列艦的作用。

更為關鍵的是,這麼大一支戰略集團由誰來指揮?日軍大本營想到了曾經橫掃東南亞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他因為在日本政壇的“二二六事件”中,幕後操縱,故意放縱手下參與刺殺,被小肚雞腸的東條英機貶往東北,擔任一閒職。

這一閒就是2年多,現在日軍節節敗退,前線吃緊,才想起他。換做誰,都會有一肚子怨氣,這分明是去當炮灰,儘管不願意、不情願,但命令難違,山下奉文只好接下這個“燙手山芋”。不管怎麼說,日軍的最後一搏還是挺“唬人”的。

沒有想到的是,日軍在接下來的作戰中,卻顯示不出多強的戰鬥力。

能夠爭取進攻菲律賓,對於愛出風頭、好面子的麥克阿瑟來說,是個“一雪前恥”的好機會。現在的美國西南太平洋艦隊,陸、海軍總兵力達50萬人,其中登陸部隊20萬人,海軍擁有包括35艘航母在內的近900艘各類艦艇,為登陸提供了保障。

在美軍登陸萊特島的戰役中,日本與美軍在萊特灣海域,進行了一場“一邊倒”的海戰。原本想當“誘餌”的4艘航母,還沒有誘惑成,就被炸入了海底,剩下的戰列艦等艦隻就像“待宰的羔羊”,美軍飛行員 “撒著歡” 似的進行攻擊。

在靈巧的飛機面前,失去戰機保護的日本海軍艦艇,顯得十分得笨拙,豐田副武眼看著自己的軍艦一艘接一艘被美軍擊沉,而代表聯合艦隊形象的“武藏號”戰列艦,竟被100多架戰機圍攻,很快沉入了海底。萊特灣海戰,日本海軍僅4天全軍覆沒。

如果說能給美軍造成損失的,也就是“神風特攻”了。面對這樣的慘狀,日軍大本營走投無路,想出了拼死一搏的打法。就是在飛機上裝上足夠的炸藥,發現對手艦艇時,連人帶機一同撞上去,破壞力非同小可。

第一次進攻,美軍就被擊沉了2艘航母,嚐到甜頭的日軍開始一發不可收拾,接連派出“神風特攻隊”。“打順手”的美國海軍,也確實被這種“變態不要命的打法”所震驚,一時竟然沒有對付的方法。但對局勢來說,日軍這種打法於事無補。

萊特灣海戰的慘敗,並未改變日軍堅守萊特島的決心,不斷地增援,島上日軍一度達到了7萬人,但在美軍的嚴密封鎖下,在50天的戰鬥中,日軍陣亡6.8萬人,美軍傷亡1.2萬人。這也是美軍第一次在一場戰役中,殲滅3個日軍師團。

此時的“馬來之虎”早沒有了“虎威”,倒成全了麥克阿瑟的“作秀”。

萊特島戰役的慘敗,駐守呂宋島的山下奉文手裡只剩下28萬人,不僅兵力分散在各島,而且裝備少得可憐。更讓人絕望的是,援軍遙遙無期、不知猴年馬月能到,再加上近2個月不分晝夜的狂轟濫炸,毫無鬥志的山下奉文收緊兵力,決定在陸地上與美軍較量。

這反倒成全了麥克阿瑟的“表現欲”。1945年1月9日,他組織了20萬人的登陸部隊,在一千多艘各類艦隻和一千架戰機的支援下,在呂宋島的仁牙灣登陸。奇怪的是,竟然沒有遇到太大的抵抗,登陸部隊長驅直入。

麥克阿瑟激動地站在他的旗艦上,看到千軍萬馬順利登陸的一幕,他迫不及待地要踏上菲律賓的土地,兌現其2年前的承諾:“我會回來的”。為了這一刻,他精心準備了一番,穿著筆挺的軍裝,嘴裡叼著玉米菸斗,踏上了他久違的土地。

更讓他洋洋得意的是,衣領上又多了一顆將星,成為五星上將,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巔峰。現在可謂是“榮歸故里”,在蜂擁而至的記者面前,麥克阿瑟大踏步地走在海水裡。這個場面,一時成為美國國內最具熱度的新聞,他的虛榮心再次得到了滿足。

然而,在日軍的頑強的抵抗下,美軍的進展很慢,一個多月後,才攻取了馬尼拉,剩餘的10萬日軍主力退入到山地叢林,繼續與美軍周旋。在當地游擊隊的配合下,清剿工作直到日本宣佈投降,山下奉文才率部停止了抵抗。

更令人稱奇的是,由於菲律賓群島日軍部署分散,許多日軍在消息閉塞的情況下,繼續負隅頑抗,直到1974年,最後一名日軍少尉在其老上級的命令下,下山投降,負隅頑抗了29年,可見“軍國主義思想”毒害之深。

至此,日本所謂的“絕對國防圈”防禦方案徹底破滅,日軍在整個菲律賓戰役中陣亡52萬人,其最後一個戰略集團灰飛煙滅,美軍開始向其“內防禦圈”進攻。然而,這樣的結局依然喚醒日軍高層的“良知”,繼續叫囂著戰爭。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