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人也是愛玩的主,從唐代的社會背景,談唐代旅遊業的發展

古代唐人也是愛玩的主,從唐代的社會背景,談唐代旅遊業的發展

談起中國古代歷史,唐朝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時期,是不得不提的。無論是從軍事、疆域、文化還是經濟任一方面來看,它都是各朝各代中的佼佼者,其影響力也跨越中國,遠達海外,也使中國人在國際上多了一個稱呼:唐人。如此強盛的王朝,其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自然也無比發達,如作為現代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旅遊業,在唐朝時便已經有所興盛。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社會背景,才推動了唐朝旅遊業的發展,而這種新興產業的發展,又對以農為本的封建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

一、唐朝旅遊業發展的時代及社會背景

1、穩定的社會環境創造前提條件

作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大一統王朝之一,早期唐朝的繁榮與安定可謂是載入史冊

。隋朝末期,由於楊廣好大喜功、剛愎自用,強行建設諸多工程,導致民不聊生,各路起義並起。在經過多年的爭鬥之後,李淵入主長安,並建立了唐朝。李世民即位後,不僅以身作則,做到“開直言之路,廣不諱之門,聞所未聞,日慎一日”,在人才的選拔與任用上,更是恪守“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的原則。同時,李世民緊跟時代,在《武德律》無法適應社會形勢的時候將其加以合理改善,編撰出《貞觀律》有效維護了社會秩序

在一眾能臣干將和皇帝的英明領導下,唐朝初期對外不僅解決了吐蕃的侵略,對內也使動亂了許久的社會穩定下來。人們普遍擁有了穩定的生活,犯罪率也大大降低,出行時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自然也不懼出行。得益於隋末建成的大運河,唐朝人的出行變得十分方便,形成了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交通路線。國家總體局面穩定下來後,社會各行各業也開始了固有的生產,交通、驛站、客棧等

各方面事業平穩發展,為人們的外出旅遊創造了前提條件。

古代唐人也是愛玩的主,從唐代的社會背景,談唐代旅遊業的發展

2、經濟繁榮提高旅遊慾望

受隋末戰亂的影響,大量無主土地產生,均田制得以有效推行,不僅確保了唐朝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極大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此外,為了鼓勵生產,提高農民們的勞作積極性,政府也曾頒佈過一系列如輕徭薄賦的惠民條例。在收取賦稅時,需要向政府繳納的絹布、麻等材料可以用銀兩代替的靈活政策,也間接推動了唐朝經濟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之後,西域再一次迴歸到中原王朝的管轄之下。唐朝在西域設置六大都護府,“撫慰諸藩,輯寧外寇”。雖然這些機構的設立以政治目的為主,但其卻依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原與西域地區的貿易。

陸上絲綢之路再度開通的同時,海上絲綢之路也在這時興起,各大港口城市如廣州、泉州、寧波等似雨後春筍般湧現,以至於政府需要專門設立“市舶使”來加以管理。

濟繁盛的結果,就是普通民眾生活水平與質量的提高。當然,旅遊在反方向也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市場的繁榮,同樣也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完善。經濟收入增加後,人們自然也不僅僅侷限於一隅之地,而是更多的想要去往遠方的世界,旅遊的慾望自然也就提高,推動了唐朝經濟的發展。

3、思想文化對旅遊業的推動

相比於其他朝代,唐朝在思想上顯得更加多元與豐富。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思想盛行,再加上李氏建國初期便推行著“三教共存,道先佛後”的政策,再加上這三種思想文化在經歷長時間的並存共行後,其內部本就已經有些許聯繫,這使得在唐朝形成了儒釋道三家並行的局面。此外,皇室李家負有少數民族血脈,祖上是鮮卑人,文臣武將當中少數民族人數的佔比也不小,如哥舒翰、高仙芝都身居高位。這些都使得在思想文化上,唐朝人並非如以往朝代那般傳統守舊,對新文化與新事物也表達出能接受的意願

古代唐人也是愛玩的主,從唐代的社會背景,談唐代旅遊業的發展

此外,唐朝大詩人對普通民眾的思想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詩人們大多在追求功名利祿的路上游山玩水,“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等經典詩句被創作出來並流傳於世。就如現在的景點如果在知名電影或者電視劇中出現時會引起粉絲的追捧一般,這些由

大詩人們創作的詩句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一個景點的宣傳詞,吸引著無數人的爭相到訪,鸛雀樓便是因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而更加聞名天下。

二、唐代旅遊業興盛造成的影響

1、推動了中國旅遊業的發展

在唐朝之前,旅遊業在中國古代的發展與進步可謂是微乎其微。其一是由於思想方面的影響,其他朝代在整體上都不如唐朝開放包容,旅遊這一與傳統“不遠遊”的思想相悖的行為,自然不被大範圍提倡。其二便是由於戰亂與社會動盪,魏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戰亂頻發、政治黑暗的時代,“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便可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總體特徵,“五胡亂華”更是令現在人看來都是膽戰心驚。普通民眾大多就連最基本的安穩生活在大多時候都得不到保障,更何況到處旅遊。

直至到了唐朝,社會才又進入了一個穩定和平的時期,如旅遊業等休閒娛樂產業才得到一個發展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時期的旅遊設施十分完備,旅遊六要素“食、住。行、遊、購。娛”絲毫不缺。甚至在對待外國人時也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前來做生意的商人們也設有商管加以招待。雖然受限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其從總體上來看卻還是十分完善的。這些都為中國後來的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借鑑及經驗,讓後人們有規可照。

古代唐人也是愛玩的主,從唐代的社會背景,談唐代旅遊業的發展

2、促進了世界文化的雙向交流

唐朝商人們在遠赴他鄉做生意的時候,也不可避免的將唐朝文化帶入了其他國家。造紙術、煉丹術、十進位計數法等當時領先於世界的技術對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它們的現代化。絲綢、瓷器等物品更是遠銷國際,成為當時歐洲社會上層人物的象徵,為唐朝贏得了一個個美譽,也提升了唐朝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在政治的交流上,唐朝皇室也是大開方便之門,“夫國家者,立教之本—今遠方納款,相率歸朝,慕我華風,孰先儒禮,由是執於幹羽,常不討而來賓;事於俎短庶幾知而往學”,奉行開放交流的政策。日本、南越、高句麗等國家因此經常性地派遣使節或學生到唐朝來學習交流,並最終帶入自己國家,推動了本國的發展。如日本孝德天皇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唐令》的基礎上編寫了《大寶令》,並仿照唐朝建立自己的科舉制度,另外,在城市規劃上也模仿長安以建設平安、平城兩座城市。現代更是流傳一句話:日本代表了中國的唐朝時期,可見當時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之深。

國外文化在這種交流自然也傳入了中國。西域文化的傳入對唐人絲綢及瓷器的雕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穿著上,當時的唐人普遍愛好胡服,上至天子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整個社會都掀起了一股出行穿胡服的熱潮。國外的食物也傳入唐朝,如胡餅、手抓飯在唐朝商鋪中隨處可見,大口吃肉大可喝酒的草原習俗雖不甚普遍,但依舊略有模仿。

古代唐人也是愛玩的主,從唐代的社會背景,談唐代旅遊業的發展

3、豐富了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分為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唐朝時期疆域廣闊,西域的大漠風光、南方的山水田園等都在當時顯得美輪美奐,洞庭湖、廬山、泰山、嶽麓山等自然美景吸引了無數人前往駐足觀看。這些詩句流傳至今,同樣也吸引了今人的目光,欲要感受當年詩人的那種豪壯風氣。在唐朝鼎盛國立的映襯下,人文景觀也十分值得觀看。不說其他,當時的京都長安城便繁華至極,從“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的詩句中便可見一斑。

此外,唐朝長安城還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各個宏偉的古建築如大明宮、大雁塔、青龍寺等也在唐朝時期建成,其遺址現在也是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供人們回望當時的繁華,為我國當代旅遊業繼續發光發熱。在建築興起的同時,各種休閒活動也是興起,蹴鞠、賽詩、鬥雞也就此產生,更加推動了唐朝旅遊發展。

古代唐人也是愛玩的主,從唐代的社會背景,談唐代旅遊業的發展

三、總結

唐朝旅遊業的發展與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發展總體形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一特點無論是放在古代國家還是現代社會,都是共通且一致的。而唐代旅遊業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也一致綿延至今,對現代旅遊業形式的形成及產生具有一定輔助作用

1、《興盛的唐朝旅遊活動及其歷史影響》

2、《唐朝時期獨特人文環境對旅遊業的影響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