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西安的土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門?老西安人都知道

西安的土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門?老西安人都知道

在西安城的西郊,有一個曾經繁華一時的商圈,土門。這個地方也承載了許多老西安人的記憶,這個聽上去土裡土氣的名字,卻有著久遠的歷史,在這萬千繁華的背後,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過往。土門到底有沒有門?這裡的門到底去了哪裡?

西安的土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門?老西安人都知道

開遠門,修建於隋朝,名字意在表明向西拓展領土,影響深遠的意思。開遠門作為隋唐時期長安城郭西門中最繁華的一座,見證過很多歷史上的大事件。唐朝時這裡是農村,可能當時有門樓一類的建築,當時的這類建築一般是用土壘起來的,所以稱為土門。

西安的土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門?老西安人都知道

據史料記載,唐長安城(外郭城)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中為明德門,東西分別為啟夏門和安化門;南北分別為延興門和通化門;西面正中為金光門,南北分別為延平門和開遠門,附近古蹟有唐長安城宮城北牆遺址。

因此,西安的土門以前確實有門,只是經過歷史的變遷,曾經的城門如今已經不知所蹤。

西安的土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門?老西安人都知道

歷史上的開遠門接近宮城和皇城,皇帝來去常經過這裡。公元643年,一代名臣魏徵去世,下葬的那天,唐太宗命令九品以上的所有官員護送魏徵的靈柩到達開遠門外,而唐太宗自己,登上開遠門遠遠觀望,嚎啕大哭,說出了那句“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經典語句。唐中宗曾在開遠門外迎接高僧實叉難陀。唐代宗令宰相及文武百官也曾經在開遠門前迎接平定了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再後來,開遠門損壞嚴重,被遺忘於荒野,逐漸演變成了村落,曾經宏偉的城門變成了一對夯土,所以,在清朝嘉慶年間,這裡被人們叫成了土門村。

1957年設土門街道,1960年改為土門公社土門分社,1962年分社改為土門公社,1978年復改街道。1996年,面積3平方千米,人口6.9萬人,轄10個居委會和鍋爐廠、遠東公司東區、五四四廠、西安熱處理廠、人民麵粉廠等36個家委會及顏家堡、周家圍牆、工農、新桃園、李家莊5個行政村。2002年,轄土門坊、慶安公司、遠東東區、漢城東路、周圍、惠民北坊、惠民南坊、顏家村、友誼、益民坊、工農、李家莊12個社區,工農、友誼、顏家堡、周圍、李家莊、新桃園6個行政村。

西安的土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門?老西安人都知道

如今,開遠門(土門)遺址已經被現代建築疊壓,位於西安西郊灃惠北路與大慶路交匯處。賈平凹小說《土門》即為此地。西安地鐵1號線在此設站,站名開遠門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