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風流豔后(四)十七歲的太上皇

現在17歲還是讀高中孩子,有些心智早熟的置學業、未來與不顧談戀愛搞對象,老師和家長都跟著著急上火。

可是在中國歷史上,一位17歲的皇帝不但早已為人父,而且主動的把皇位交出去,心安理得的做起了太上皇,他就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

歷史上的風流豔后(四)十七歲的太上皇


歷史上做過太上皇的人著實不少,李淵、李隆基、趙佶、趙構、弘曆等等,不是年老體弱,就是被逼無奈,像拓跋弘這樣年紀輕輕就主動退居二線的絕無僅有。

歷史上的風流豔后(四)十七歲的太上皇


史書記載拓跋弘退位的原因是他痴迷佛教,常有出家的念頭,而且傳位詔書上也寫得明白:“朕希心玄古,志存澹泊,不圖名利,只求悠閒自得,棲心浩然”。

可是拓跋弘退位以後,並沒有去做和尚,也沒有堅持參禪禮佛,而是離休不離崗,繼續發揮餘光餘熱。這份執著的工作熱情,足見拓跋弘退位另有隱情,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很多人低估了17歲太上皇的智慧,醉翁之意不在酒,拓跋弘退位也是以退為進,目的是要削弱他母親馮太后的權利。

拓跋弘兩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然後他的生母就被逼著做了一道選擇題,毒酒、白綾、尖刀三選一。

母以子貴在北魏王朝就是天方夜譚,因為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留有遺訓:“子貴母死,立子殺妻”。拓跋珪勇冠三軍,頭腦也清醒,漢武帝是他的偶像,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就逼死了他母親鉤弋夫人,因為漢武帝擔心“主少母壯”,從蹈呂后覆轍。

這條律令在漢代就被使用過一次。但在北魏王朝,前後七代君王,都嚴格執行這條不近人情的律令,以至於北魏後宮之中嬪妃們沒人想生太子。

小孩沒娘,說起來話長。兩歲時沒了孃的太子拓跋弘,就是當時只有12歲的馮太后一手拉扯大的。

馮太后的祖父馮文通是北燕的皇帝,可她出生時北魏已經統一了北方。皇族的身份沒有給她帶來的榮耀,在她6歲的時候,就以奴隸的身份被送進皇宮裡。天知道一個六歲的孩子在皇宮裡能做著什麼。

按理說小馮姑娘在那種環境中是不可能活下來的,好在她還有一個早年受家族株連被沒入宮裡做奴隸的姑姑,她被太武帝拓跋燾看中,冊封為了昭儀。

歷史上的風流豔后(四)十七歲的太上皇

同病相憐,馮昭儀姑姑十分同情年幼可憐的侄女,教她識文斷字,宮中的禮儀。小馮姑娘聰明伶俐,敏而好學,很快就從無數苦命的孩子中間脫穎而出。

是金子總要發光的,小馮姑娘9歲的時候,被12歲的太子拓跋濬看中,冊封為貴人,進太子宮服侍太子。九歲的馮貴人給太子帶來了好運,這一年(公元452年)拓跋燾被太監暗殺,本來該繼位的太子拓跋濬卻被放了鴿子,他的弟弟拓跋餘成了新皇帝。

北魏的皇帝親政都比較早,可能是拓跋餘太過頑劣,在皇位上屁股還沒有坐熱,又被太監給幹掉了。

好事多磨,一年中兩個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終於輪到13歲的太子拓跋濬登基。沒有記載證明馮貴人曾經幫助丈夫清除專權的太監,拓跋濬完全是憑自己的能力,終於坐穩了皇位。

拓跋濬登基兩年後,13歲的馮貴人被冊封為皇后。她被冊封為太后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兩年前她收養了兩歲的太子拓跋弘。但13歲的馮太后沒想到,這個被辛辛苦苦帶大孩子,差一點沒要了她的命。

馮太后23歲時文成帝拓跋濬駕崩,馮太后曾殉情跳入烈火堆,被搭救後撿回來一條命。此時沒人會想到,對拓跋濬忠貞不渝的馮太后不久後會穢亂宮闈,晚年時自覺死後沒有顏面去見先皇,自願放棄與拓跋濬合葬。

歷史上的風流豔后(四)十七歲的太上皇


獻文帝拓跋濬死後,11歲拓跋弘繼位。歷史上不乏欺負孤兒寡母的例證,從曹操、司馬懿到趙匡胤再到後來的袁世凱。

拓跋弘登基後也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傢伙叫乙渾,其跋扈程度不次於東漢末年的董卓。乙渾被任命為丞相,無攝政之名,卻有其實,朝中事物大小都由他決定。

由於北魏有禁止後宮干政的禁令,所以乙渾並沒有把年輕的馮太后放在眼裡。馮太后垂簾聽政八個月後,不動聲色的除掉了乙渾,讓滿朝文武對這個年輕的太后刮目相看。、

馮太后知人善任,賞罰嚴明,威信與日俱增,可她畢竟只有23歲,深閨寂寞,難免有思春之念。侍衛李奕出身望族,相貌堂堂,文武雙全,很難說李奕和馮太后之間誰先勾引的誰,反正兩個人的風流韻事鬧的天下皆知。

歷史上的風流豔后(四)十七歲的太上皇


就在馮太后忙著享受風花雪月的時候,15歲的拓跋弘已經完成了親政、立太子、殺妻子所有的既定程序,然後開始有計劃的收回養母手中的權力。

馮太后的作風問題,被拓跋弘認為是不可多得的突破口。小皇帝治國無方,搞陰謀詭計卻是個天才,他沒有膽量找馮太后興師問罪,李奕行為端正,一時半會兒也抓不到把柄。

天下事難不倒野心勃勃的拓跋弘,他給養母來了個釜底抽薪,既然從李奕身上找不到毛病,就雞蛋裡挑骨頭,找了個人誣陷李奕的大哥謀反,然後誅九族,順帶著把李奕也砍了腦袋。

眼看著情人被殺,馮太后恨得牙根兒癢癢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在處理政事時給拓跋弘更多的約束。

拓跋弘感覺自己受到束縛,做了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就自編自演了一場禪讓的鬧劇,讓5歲的太子拓跋宏繼位,他自己做了太上皇。

拓跋弘和拓跋宏是父子,為什麼名字會讀一個音,就不得而知了。

拓跋弘做太上皇的目的達到了。馮太后能干涉兒子的政務,現在五歲的太子繼位,28歲的馮太后就變成了太皇太后,就失去了干涉政務的資格。新皇帝政務不通,自然有17歲太上皇幫忙解決,太皇太后只有做旁觀者。

拓跋弘以超出他年齡的智慧和成熟,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一步步的把馮太后架空,遠離權力中樞。

從此朝廷事務無論鉅細都要經過太上皇處理,北方邊境出現戰爭,太上皇帶兵御駕親征。拓跋弘殺伐果斷,無論是對敵人還是自己人都殘暴無比。

可惜太上皇畢竟還是太年輕,對宮廷內部的鬥爭的殘酷性認知不足,既想大權獨攬,又不願落下弒母的惡名,做了太上皇以後,沒有對馮太后趕盡殺絕。

沽名釣譽的拓跋弘為自己僅存的一念之仁付出代價。公元476年6月,馮太后假借小皇帝之名發佈詔書,把忠於太上皇的御林軍調離京城,然後在朝堂上公開宣佈,23歲的太上皇駕崩了。

拓跋弘死的莫名其妙,史書上記載,早在數日前,拓跋弘就已經被毒死了。32歲的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經過幾年的磨練洗禮,她在處理政務時變得更加嫻熟,而且再也不用擔心有人干涉她糜爛的私生活。

馮太后有兩個男寵,一個勇武過人,另一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勤於政務。兩個人一文一武,皆是國家棟梁之材。

當然馮太后的男寵遠不止他們兩個,在一眾男寵們的幫助下,馮太后把北魏帝國管理的井井有條。使北魏從野蠻走向文明,從遊牧變為農耕。最重要的是她培養了一個德才兼備的繼承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個值得在歷史上濃墨重彩書寫的人。

歷史上的風流豔后(四)十七歲的太上皇


歷史上主少國疑,太后垂簾聽政的事情屢見不鮮,絕大大多是碌碌之輩,只有北魏在馮太后的治理下變得更加強大,歷史上無人能出其左右。

馮太后無愧於千古一後的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