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围炉夜话》是清朝咸丰年间王永斌撰写的一本随笔性劝世著作,与

《菜根谭》《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尽管其中的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整体来说依然对现代世人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围炉夜话》一书大量采用隐喻的手法,本书共有小品二百二十一则,其中采用比喻或者隐喻手法的有一百多处,占了全书的一半。

例如书中的“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等,都采用了比喻或隐喻的手法,非常具体形象地将本体要表达的意思阐释了出来,从而可以引起人们的认知共识,达到劝服的目的。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以书中第十四则为例,“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安然而日章也。

作者将有才能的奇人异士比喻为尚未经过炼制的金子、未经雕琢的玉石,意思就是说,做人应该像浑金璞玉,纯真而质朴,虽然天赋异禀,但却锋芒不露,不炫人耳目,然而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被伯乐发现,被重用。

自古以来,金子和玉石都被看作稀有的贵重的东西,尽管未经发现之前与土石无异,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因此将怀才之人比作浑金璞玉是有其认知理据的。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在第二十八则中,有这样一句话,“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很明显,在这里,作者是将乐于助人之人比喻为活菩萨。这则小品大意为,我们一定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性,如若遇到他人陷入困境,我们应竭尽全力帮助别人,有时候即使自己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也要义无反顾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对于人们来说,虽然菩萨是不可见的,但自古以来,当人们遇到苦难或是困境的时候,总是首先想到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这在中国的传统戏曲或小说传记中都有描述。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同理,如若世间的人们乐于救人于水火之中,那么对于那些被帮助之人,将其比喻为现世的观世音菩萨确是再恰当不过了。

书中第九十三则有这样一句话,“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在这则隐喻中,作者将“仁孝心”比喻为“百行之先”,将“淫”比喻为“万恶之首”。“仁孝”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思维。

在《论语》中,“仁”共计出现一百零九次,而且“仁孝”向来被儒家尊为理家治国的根本。可见“仁”的重要性在中国人的认知中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将其比喻为“百行之先”并不为过。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反之,淫乱却历来为人不齿,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思维中,都将“淫”作为道德甚至法律的对立面对其进行批判、谴责或是制裁。

一旦人们有了淫念,如果意志力不够的话,就会变为淫行,这就会对别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将“淫”比喻为“万恶之首”也是言之有据,并符合传统中国人的认知思维。

通过这种手法,作者将比较晦涩枯燥的哲理融入生动平实的隐喻表达中,使人容易为其所感染而产生共鸣。也正是因此,使得这部书能够成为一部“接地气”的作品,相比于传统的说教,更能让人接受,因而被人津津乐道。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这本《围炉夜话详解》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从立德、立身、立业三方面下笔,对《围炉夜话》原著中的200多条富含人生哲理和行为标准的言辞进行精编精译,以用来阐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持身立业、读书立志、安贫乐道、济世助人、持家教子等主题。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另外,该书还把鞭挞、指导、讽刺、劝勉等多种情感熔于一炉,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让人读来回味无穷,获益匪浅。

有着“处世三大奇书”之称的《围炉夜话》,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该书目前仅售36元,但印刷清晰,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书中所包含的哲理内涵,值得今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