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山东名将,谁能排第一?

历史知事


近代史上的山东省,名将辈出,北洋军阀宿将吴佩孚、孙传芳,国民党将领中的张自忠、宋哲元、王耀武、李延年、李仙洲等人都是不世出的名将。可是,比起共和国的三位山东籍开国将军来说,还是差点意思。

山东籍的三位开国将军有3位开国中将,86位开国少将,听历史知事给你介绍一下这三位开国中将。

1,孔庆德。

孔庆德是山东省曲阜市保宁村人,孔子73代后裔,和现在的“北大醉侠”孔庆东是同一辈。孔庆德,虽然是孔子后人,却从小家境贫寒,16岁就当兵入伍,成为国民党46师陈调元部战士。19岁加入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他从营长一直做到红四军独立师师长。

抗日战争中,孔庆德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1营营长,参加夜袭阳明堡和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

解放战争中,孔庆德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2月担任了58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0年孔庆德去世,终年100岁。

2,刘兴元。

刘兴元是山东临沂莒南县人,生于小康家庭的他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成年后做过工厂学徒,后参加了冯玉祥和孙传芳的军队。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中,刘兴元毅然加入红军,做红军一员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日战争中,刘兴元担任了第115师工兵营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汾离公路三战三捷和同蒲路破袭战。八路军东进山东后,刘兴元在鲁南根据地和山东军区担任主要领导,对鲁南地区的抗日活动贡献很大。

解放战争中,刘兴元曾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政治委员、第42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辽沈、平津、安新等战役。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3,孙继先。

孙继先是山东曹县人,他是我军中最强的“武功七大高手”之一,相比刘兴元和孔庆德两位山东老乡,他的经历更有传奇性。

孙继先在长征中,是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一营营长,在安顺场,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的战斗英雄。抗日战争中,孙继先担任了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参谋长,挺进山东后,孙继先建设了鲁南、鲁中等重要根据地。

解放战争中,孙继先担任华东野战军8纵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泰安、沙土集、洛阳、开封等战役,升任华野八纵司令员。1949年1月,孙任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孙继先建国后最大的贡献在于担任了二十基地的司令,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历史知事



我认为排第一的应该是于学忠,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山东蓬莱县于家庄人,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军著名将领,抗战中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立下赫赫功勋。 1933年2月第51军成立时,是一支三师甲种军。经过"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被分化,东北军第51军也在此形势下被缩编为两师制乙种军。西安事变发生前,驻军甘肃的第51军是拥护张学良最为坚决的部队之一。事变发生后,第51军又是率先在陕西境外对中央军采取武装缴械的部队。因此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事变结束后,蒋介石为了安抚东北军,尤其是于学忠这位在东北军中素有威望的高级将领,便任命他为江苏绥靖公署主任兼第51军军长,使这支部队能够拥有自己的地盘,继续得以维持。

陆军二级上将于学忠 一:于学忠将军轶事: 早年是吴佩孚部下,吴兵败后解甲归田回山东老家,因张作霖与其父故交,赏识于学忠的忠勇,顾而招为部下并委以重任,当成托孤之臣。1936年12月,在张学良准备发动“西安事变”时,于学忠曾问张学良:“你这样做,何以善其后?”张答道:“说干就干,何必顾虑那么多?”于说:“要干就得干到底,决不可半途而废。”但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半途而废”的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陪蒋上飞机前,张学良再一次把大部分东北军和自己的财产交给了于学忠掌管。 此后的于学忠,将知遇之恩置于首位,处处以张学良的利益作为自己取舍的标准,甚至为此不惜逆势而动。为此,他曾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4次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请求释放张学良,但一直没成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亲自点名让他做赴朝慰问团团长,他却拒绝了这次莫大的荣誉,因为他觉得自己“凡事低调,张学良的日子就会好过点。” 他曾对部下说:“张副司令叫我照顾东北难民、守住华北、坚决顶住日寇的进攻,我都做到了。我要等他自由了,将东北军交还给他。” 在张学良90岁寿辰时,他辗转听到这些话后不胜感慨,说:“我忘不了于学忠,他是我的左右手啊。” 解放后,于学忠曾请示周恩来,如何处理张学良留下的财产。周恩来说,还是你自己决定吧。于学忠于是通过法院,把财产妥善地分给了张学良在大陆的亲属,自己分文未动。 但面对蒋介石,于学忠曾很不给面子。当年吴佩孚兵败入川后,蒋介石马上派人送来委任状,委任他为川、鄂、豫、陕四省边区总司令。于学忠一把委任状撕碎:“他委任我?我还想委任他呢!我这脑袋瓜上今生不戴他国民党的帽花!” 但蒋介石对于学忠却颇为欣赏。蒋有一个习惯,喜欢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下对将领们的评论。对张学良,蒋的评语是“大事糊涂,小事精明。”但对于学忠却颇为欣赏,说他“两眼炯炯,对人忠诚,是一将才。”这也是蒋介石“灭了”杨城虎、软禁张学良、却对于学忠网开一面、让他“戴罪立功”的原因之一。 随着政局的变迁,尽管后来被迫戴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国民党帽花”,随着全面抗战爆发,于学忠却率领手下的东北军将士在战场上建立了丰功伟绩。


51军机枪连接受检阅 ,二:浴血台儿庄,誓死阻敌于淮河! 1938年1月,日寇调遣16个师团共计23万兵力,沿津浦铁路夹击战略重地徐州。于学忠率2个师2.5万人死守蚌埠,在临淮关顶住了日寇3个师团共4万人的疯狂进攻。这就是有名的淮河阻击战。成为安徽七年抗战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 51军下辖周光烈第113师、牟中珩第114师,共有四个旅八个团。该军于1938年1月11日一度调到蚌埠、临淮关、何集地区驻防,准备接替第31军防务,但只两天之后,又被战区长官李宗仁下令北开砀山,归入第3集团军指挥,只留114师继续防守临淮关,归桂系第31军军长刘士毅指挥。 日军杀向定远、明光后,刘士毅令51军114师340旅渡到淮河南岸增强防御,并以679团派出一个加强营进驻明光。但是后来战局不利,刘士毅军长未向114师通报就将明光附近守军全部撤离,导致679团加强营被日军突袭,几遭灭顶。第1连连长赵天威率部据险掩护全营撤退,与日军搏杀之中全部殉国。明光沦陷。李宗仁长官急饬于学忠上将率部移驻淮河左岸以填补第31军撤退后造成的缺口。于总司令此时正率第113师开往砀山,奉到战区命令之后马上折返淮河战线。 1月31日,日军先锋寇犯临淮关,为380团击退。次日,被桂系31军弃守的蚌埠、凤阳均沦陷。114师在淮河以南的部队与日军激战4个小时,终以众寡不敌撤回淮北。340旅旅长扈先梅下令炸毁淮河大桥。但是南岸民船百余艘未及撤走或破坏,以至为日军所用,险些破坏淮河防线大局。 2月3日一早,日军第26旅团两个大队由蚌埠以东出发,在战斗机掩护下强行渡淮,将守军第342旅击退,占领北岸一片登陆场,114师发起攻击作战失败。4日,51军军部及第113师赶回淮河北岸,下车后迅速投入战斗,将该部日军驱逐回南岸。但同日26旅团一部又在蚌埠以西出发渡淮得手,并攻取了怀远县城,前锋抵达涡河南岸。 已经到达固镇的于学忠军长得到战报后,命令113师加强安徽省保安第2团,负责涡河北岸经怀远至淮河北岸小蚌埠防御,第114师负责临淮关之北岸至西门渡一线防御,严防死守日军继续向北进攻。


炸毁淮河大桥 经过短暂的平静,2月8日,日军集中20架飞机和大量火炮,掩护第26旅团主力渡河成功,并攻克了小蚌埠。第113师师长周光烈趁日军立足未稳发起反击,339旅窦光殿旅长亲自督队奋战,终于9日凌晨1时收复小蚌埠。但到10日上午,日军再次反扑又将小蚌埠攻陷。几经争夺,113师部队残破不复堪战。11日,临淮关对岸日军也渡河突破北岸晏公庙114师阵地,将其占领。114师以340旅发起反击,一度夺回新庄、梅园子等几个村落,但伤亡达两千余人,无力再战,只得向沫河口、年家庙一线撤退。 国军战史描述道:“是时官兵不眼不食达两昼夜,与敌肉搏多在十次以上,士兵伤亡二千余员,官长伤亡七十余员。致各部队掌握困难。加以夜间反复白刃冲锋,遂成混战状态。”牟师长见克复渡口无望,官兵伤亡惨重,只好放弃攻势,撤回部队整顿。但日军以新渡河的生力军投入战场,在炮兵延伸射击之下逆袭,使后撤部队伤亡甚重。第六八四团第二连留后掩护,全连牺牲。下午三时,第114师全线后撤,退往沫河口。临淮关失守。 于学忠军长见原有阵线已经残破,下令将各师调整到固镇及淝河附近之何集、新马桥一线,并于12日夜向日军发动反攻,但血战半天,只将临淮关方面日军逼至淮河大堤下,小蚌埠则无力收复,双方阵线犬牙交错。但第51军伤亡已经到达五千多人,战事岌岌可危。正在这个时候张自忠这位曾经受到蒙蔽,令自己的人格备受蒙羞的将军出场了,淮河沿线,将成为他血洗耻辱的第一战。 由于张自忠在七七事变前后对日的暧昧态度和所做所为,社会各界多把他当做一个落水汉奸。后来他从日本人的魔掌中冒险逃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谅解他。他一手训练的第三十八师,已经扩充为陆军第五十九军,军长虚位以待,他却回不去,只能留在军政部做附员,形同软禁。当时西北军在南京的长官冯玉祥、张之江等人,纷纷上书为张自忠求情。李宗仁到南京后,也向西北军的将领们询问张自忠其人,所得到的回答,都说张是一员勇将,为人侠义,断不会做汉奸。李宗仁在面见蒋介石的时候,便为张求情。在众将推动之下,蒋介石终于松了口,批准张自忠回到部队。在第五战区的命令下,第五十九军尚未歇息,紧急开往淮河方向增援51军作战,于学忠见援军抵达,决定以第五十九军守固镇,掩护前线部队撤下紧急整补,随后接防阵地的59军向日军发起反击。日军抵抗甚烈,经过彻夜激战,成功将日军逐回淮河南岸。截止2月14日中午,除小蚌埠以外的日军据点均被清除。 此后先期放弃淮河正面的第三十一军正好位在日军侧翼,并在日军过兵后占领了淮河以南的新城口,考城。第59军与第51军则在固镇集结,而援军第六军团与第七军团均赶往淮河防线。2日9时40分,中国空军十二架战机轰炸临淮关、蚌埠车站,淮河中船只及岸上密集部队,日军损失颇大,津浦路两个车站被炸毁起火,并摧毁铁道叉道。十三日,空军再以四架战机轰炸蚌埠车站。十七日,空军以战机三架再炸蚌埠车站,炸毁车站路轨材料间,并炸沉淮河中日军船舶。两军趁势发起反击作战收复失地。2月17日,第五十九军奉命将淮河防线移交第五十一军,北运滕县集结和东北军另外一支部队57军333旅驰援临沂。


淮河阻击战纪念馆 在长达一周的反复争夺中,第五十一军的防线始终是沿淮河一线展开的单线配置,防线若被撕开一个缺口就会全线崩溃。所以军、师、旅长往往亲身督战稳定防线,但也导致旅团级将领伤亡甚大,这是早期血肉长城型防线的典型。唯藉淮河天险,为第五十一军取出纵深,才能在劣势兵力下苦为支撑。但该军的损耗已达最高。在连续8天的防守中,51军伤亡7千多人,整个徐州会战51军四个旅长伤亡三人,八个团长伤亡七人,日军伤亡达3000多人(有说法是9000人,无确定出处)。淮河阻击战后期是小规模拉锯战,前后历时近20天,挫败了日军北犯的势头,为之后中国军队赢得台儿庄大捷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可以说,没有淮河阻击战,就没有日后的台儿庄大捷! 淮河阻击战之后,徐州会战到了危机关头,为了掩护参加徐州会战的六十万大军撤离,伤兵累累的51军奉命掩护部队撤离,完成掩护任务后51军已经身陷重围,部队被截为数段,从容转战突出重围后集结仅剩一万余人。 台儿庄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墙

三:四处转战,敌后坚持 徐州会战后1938年8月,51军调赴大别山北麓前线,在参加武汉会战后,该军被留置大别山区开展游击作战。 1939年1月,国民政府成立鲁苏战区,51军奉命由安徽省立煌县开赴鲁南,进入沂蒙山区。开始了五年的敌后游击作战。牵制了十万日军始终不能南下作战。此时军长由牟中衍接任,周毓英任副军长。仍下辖第113、第114师。同年6月,该军利用沂蒙山区的有利地形,与日军激战20余天,粉碎了日军的“围剿”,但第114师师长方叔洪不幸阵亡。1942年1月,周毓英接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113师、第114师、暂编第12师。 由于山东战场属于敌后战场,鲁南贫穷且无后方,更无粮弹补充,加上八路军徐向前部开赴山东战场,短时间内建立了大量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压缩了于学忠部的生存空间,到1943年3月至5月,该军和日伪军连日血战,损失惨重。6月上旬,51军奉命撤出鲁南,暂往鲁西待命。1944年3月,51军调往鄂豫边界的大别山区,并参加了豫中会战,后撤到河南商城整训。直到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进行军队整编,51军改编为整编第51师,原军长周毓英改任师长,韩世儒任副师长,下辖整编第113旅、整编第114旅。1946年,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整编51师由河南调往苏鲁战场。到1947年1月,该师几乎被解放军全歼,中将师长周毓英、少将副师长韩世儒以下11000人被俘。这是解放战争中被全歼的第一支原东北军部队,由于在西安事变之前和东北军有深厚的合作友谊,加上东北军给予了困难中的红军巨大援助,陈毅还于2月2日接见了周毓英等五位原东北军将领。


磊哥1虐猴


近现代史上的山东名将,能排第一的应该是吴佩孚。

在北洋军阀的诸将中,吴佩孚毫无疑问是军事才能最高的高级将领。

吴佩孚1874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清末曾经中过秀才,后来与人冲突被革去秀才功名,一度以做算命先生为生,经历丰富。

吴佩孚后来考取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毕业后加入了袁世凯的北洋军。到清朝灭亡时,吴佩孚升任曹锟第三镇的团长。袁世凯称帝失败去世前夕,吴佩孚升任曹锟下属的少将旅长。

从职位可以看出,吴佩孚在北洋集团内部资历不算特别深,但在袁世凯去世后的北洋军阀混战期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耀眼的主角。

(吴佩孚)

吴佩孚作为主要军事领导人的直系军阀先后击败段祺瑞的皖系军阀和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声威显赫。吴佩孚本人因为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的常胜战绩,被称为北洋军阀混战时代的常胜将军。吴佩孚也一度被认为是有可能武力统一中国的人物。

但吴佩孚本人作为军人能力很强,作为政治家的水平就不怎么样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失败,吴佩孚就更多的败于政治因素而不是战场。1926年开始广东国民政府大举北伐时,只剩残兵败将的吴佩孚也毫无悬念失败,之后下野离开中国顶层的政治舞台。

除了吴佩孚之外,另一位北伐军的手下败将孙传芳也是山东人。孙传芳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可惜崛起太晚,根基不深,即使如此北伐中也曾经大败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之外,抗日名将王耀武也是一位值得一提的山东名将。


仁勇校尉


作者就是山东人,提起近代山东名将,中国人都知道的是张自忠、王耀武、宋哲元、于学忠,等等,因为他们都是响当当的抗日名将。不把张自忠将军排在近代山东名将第一,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山东人民吗?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中国军魂,民族英雄,被日军尊称为“活关公”

山东临清属于聊城,作者就是聊城人,我骄傲!我自豪!

张自忠将军最高职务是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衔陆军中将。张自忠立志报国,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张自忠将军坚决抗日,先后率军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张自忠将军亲自上阵搏杀,身中数弹,又受多处刀伤,不幸牺牲。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日军为他举行战地葬礼,广播称之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我军抢回张自忠将军遗体后运回重庆,途径宜昌时,宜昌十万军民恭送将军灵柩,日军飞机三次飞临,群众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将军灵柩到达重庆后,蒋介石亲自到船上迎接,为张自忠将军扶柩痛哭,扶灵穿越重庆全城,并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举报国葬,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全国忠烈祠,列为第一位,追授陆军二级上将衔,成为二战时期盟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他的夫人李敏慧悲痛欲绝,绝食七日而死,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张自忠将军的英勇事迹感动全国,毛主席、周总理亦为其题词致哀,周总理题词是“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新中国成立后,批准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均设“张自忠”路纪念。


如此赢得国共两党、全国人民,甚至日本侵略者的尊重,近代史上还有谁?把张自忠将军称为“抗日第一勇士”,也不会有太大争议!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抗日名将,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说

说起王耀武,大家都知道解放军“打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的口号,但说起抗日,中国没有几个人比王耀武更能干。

王耀武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既勤勉好学,精明强干,军事才能突出,又擅长搞关系,会做人,跟古代山东名将戚继光很相似。王耀武是著名的74军(后来的整编74师)主要创始人,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战绩颇佳,是少数几个没有大败,且被日本侵略者视为劲敌的将领,打出了74军“抗日铁军”的赫赫威名。


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国民党军界长期流传“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三人都是黄埔一期生,山东人,却不如三期生的王耀武),就连我党高层将领也认为王耀武是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军功战绩,位列十大抗日名将毫无压力。

除了张自忠、王耀武外,参加长城抗战、七七抗战的宋哲元(山东乐陵人)、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的于学忠(山东蓬莱人),个个都是英勇抗战的热血男儿,令人肃然起敬!

山东也走出了不少开国将帅,虽说山东的开国将帅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如江西、湖北、四川、安徽、河南等省,且没有开国上将,只有孔庆德等3名开国中将,但山东子弟兵的英勇善战是全国闻名的。

1、孔庆德,山东曲阜人,开国中将。


早年参加革命,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参加抗战的老八路,曾参加了奇袭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隶属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参加了上党、邯郸、邓县、襄阳和挺近大别山等战役,任第58军军长;建国后历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被周总理亲切称为“孔大炮”。

2、刘兴元,山东莒南人,开国中将。


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参加抗战的老八路,主要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刘兴元历任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5纵队政委、第42军政委,建国后历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等职。

3、孙继先,山东曹县人,开国中将。

孙继先将军的人生相当传奇,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一身武艺比传奇将军许世友还要强硬。参加长征时,孙继先作为营长,率部参加了湘江突围、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著名战斗,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立下卓著战功。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孙继先将军作战英勇后隶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参加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担任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率军解放舟山群岛。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出自山东的近代名将?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王耀武、吴佩孚、孙传芳、于学忠、张宗昌、韩复渠,以上都是山东名将,排第一名的军事家应该是吴佩孚和王耀武。


君230835428


大渡河十八勇士之首,开国中将孙继先当推首位。


文居斋


李耀文少将(55年).上将(88年)。李将军是三八式参加革命为数极少的五五年被评为少将军衔的其中一名。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鍚荼壸109060891


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赵登禹将军,佟麟阁将军,王耀武将军,李仙洲将军。


爱生活爱旅行2212


戚继光!明代抗倭英雄,让明,晚被满族兄弟臭揍把玩近百年有他在,谁与争锋!


HUIxinliu


纯粹军事而言应该是王耀武排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