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你問我答:

問: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答: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例多可以追蹤到與確診的病例有過近距離密切接觸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問: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答: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問:空氣中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還能開窗通風嗎?

答: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從這個角度講,在日常通風環境下,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建議每天至少兩次開窗通風,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問:按照現在的防護手段比如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氣溶膠傳播?

答:新冠肺炎目前還是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如果是在常規臨床護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採取正確佩戴口罩的飛沫傳播防護措施,是足以滿足保護普通公眾,而不被感染的。(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問:如果小區裡有了確診病例,或者樓裡有隔離的人,傳染的風險有多大?

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被確診後,會在定點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會按照有關要求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確診病例家中及小區公共區域將進行清潔消毒。作為小區一般居民,無須過度恐慌,只需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大家都沒有免疫力,都是易感的。無論小區是否有病例,都要注意防範。社會不是封閉的,即使小區沒有病例,如果不注意防範,也有感染的危險。公寓的電梯或步行樓梯的過道,通常是空氣流通不好的地方,坐電梯或走樓梯,都要戴口罩。房間窗戶每天要打開一段時間,讓房屋有一定時間通風。在疫情終結以前,儘可能避免用手直接觸摸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社區公共設施表面,觸摸了一定不要再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應該儘快洗手。(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問:醫護人員乘坐交通工具、回家會不會把病毒帶出來?

答:從科學角度來說,即使是在隔離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也都是按照要求,經過科學防護才進入病房開展工作的。經過正確的消毒防護措施和院感防控手段,醫護人員離開病房和醫院時是不會攜帶病毒的。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日夜奮戰在一線,希望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能被尊重、被善待。(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問:什麼是糞口傳播?

答: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所謂的糞口傳播,是指患者糞便汙染了食物、水等,然後進入人體消化道感染人。“病從口入”,就是對糞口傳播的通俗說法。糞口傳播的傳染病較多,有霍亂、手足口病等。

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研究,近期部分省市報告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便標本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提示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但還不能確定進食病毒汙染的食物引起感染和傳播。

當前防控工作已經充分考慮糞-口途徑傳播的風險,在國家衛生健康委2月6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對實驗室檢測、密切接觸者管理、特定人群防護及特定場所消毒等內容,提出了相應措施和要求。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研究,明確是否通過進食受汙染的食物感染。

對於公眾,尤其是餐飲從業人員,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手衛生,飯前便後、接觸容易汙染的物品後要洗手。(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問:出門必須戴手套嗎?

答:如果外出不能滿足流動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條件,外出可戴手套(不露手指的手套均可,同時注意保持手套乾燥),脫下手套後注意手部清潔,並及時清洗手。

問:火車站、機場過安檢等需要取下口罩,這種密集場合取下口罩會被傳染嗎?

答:火車站、機場過安檢等短暫取下口罩,一般不會被傳染。在取下口罩時,建議與前面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比如1米以上,注意避免與其他人正面相對。面部識別結束後立即戴上口罩。整理好個人物品,儘快通過安檢通道。(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

問:已經有地方出現了因為沒帶口罩,50秒或者15秒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案例,請問病毒的傳播途徑究竟是什麼?

答:這種情況是否會感染,關鍵在於和病人的距離以及是否採取了防護措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呼吸、講話、咳嗽、打噴嚏都能產生飛沫。與病人近距離出現在同一個場合,特別是病人講話或咳嗽,如果沒有戴口罩,造成傳播是可能的。因此,在疫情沒有控制以前,去人員密集場所一定要戴口罩,做好防護。(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

問: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

答:這個問題應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如果是獨處,沒有與外人密切接觸,可以不戴口罩。比如一家人健健康康宅在家裡、在自己的私家車上,或者單獨在戶外,比如小區遛個彎兒,在行人稀少的公園和街道上散步,可以不戴口罩。

出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商場購物、乘坐電梯、封閉辦公,到普通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醫用口罩、也叫一次性醫用口罩。回家後將口罩置於潔淨、乾燥通風環境下自然晾乾,還可以重複使用。

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從事和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遞等,還有普通門診、病房的醫護人員,居家隔離人員以及共同生活人員,建議佩帶醫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口罩的使用時長和更換頻率。一般來說,如果口罩沒有明顯的髒汙、變形,可以不必四小時一換。但如果口罩出現髒汙、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常說的n95或kn95等醫用防護口罩,在健康人的日常情況下是不必要的。但與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觸的一線醫護人員必須佩戴。請理性防護、戴合適的口罩,將n95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為什麼增加輕症病例?有什麼意義?

答:目前確實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從目前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來說,主要是和病人密切接觸者,家庭成員發生得更多一點。這種病人本身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比如發熱、乏力、肺炎,但是如果做咽拭子檢查的話,核酸是陽性的,就會把他定義為無症狀感染者。從發病機制來講,這部分人帶有病毒,就可能是傳染源,可能會造成傳播,但是從情況來看,既然病人是無症狀感染者,相對病情偏輕,病毒量的多少和病情輕重還是有一定相關性的,就是說病毒量會比較少,因此在傳播能力上會比重病人的弱一點。(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李興旺)

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指南明確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可能成為傳染源,現在返程高峰即將到來,通過這種現有的體溫篩查的措施很難識別出無症狀感染者,請問有沒有更多的管理措施?

答:目前確實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從目前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來說,主要是和病人密切接觸者,家庭成員發生得更多一點。這種病人本身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比如發熱、乏力等。

問:有媒體報道稱,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在乘坐交通工具或電梯時,雙手難免碰到這些光滑的把手或是電梯按鈕,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一些小區裡電梯間裡放了一些面巾紙,希望乘客可以用面巾紙按電梯,這種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果?

答:實際上乾淨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陰暗、潮溼,比較髒的地方存活的時間更長。這些天都在說電梯的按鈕、門把手風險比較高,這個風險比較高並不是因為病毒在上面存活時間長,而是因為這些地方是高頻接觸的地方,因為相互接觸交叉感染的風險就大,所以有三條對應策略:一是適當的增加消毒頻次,原來一天一次,現在可以一天多次。二是可以用一個面巾紙或者是用消毒紙巾把它隔開,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也可以在碰了它以後用手消毒劑來揉搓雙手,做好手衛生。(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 張流波)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問: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難免手會碰到車門、座椅或者拉環,甚至和周圍的乘客發生身體的碰觸,這時候可能無法立即洗手,在這種情況下,市面上有很多消毒溼巾、消毒噴霧以及免洗的洗手液,用這些方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呢?

答:要讓手乾淨有兩種方式:一是用流動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劑。用流動水來洗手時有一些比較嚴格的步驟,要洗手掌、手背、指縫、手指、手指尖、大拇指、手腕。如果出門在外,沒有流動水,洗手比較難,就可以用手消毒劑來進行手衛生。這種手消毒劑也是要把剛才說的這些部位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劑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毒劑,因為酒精揮發比較快,殺菌效果比較快。如果有些人對酒精過敏也可以用無醇的手消毒劑。如果沒有手消毒劑,用消毒溼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

問:疫情開始以後,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不斷增多,確診的人擔心病情嚴重,無法治癒,疑似病例擔心自己會被確診,這些人的心理壓力可能會阻礙他們治療和康復。對這些人群和他們的家人,應該如何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答:獲悉自己被確診或可能被確診,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調節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壓力:

第一,認識瞭解危機。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大概會經歷4個階段:1、警覺期。主要表現為震驚、恐慌、不知所措,或者腦袋裡面一片空白。2、消極防禦期。為了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緒,個體會本能地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如會否認、退縮和迴避,或者高度警覺,或者漠視危險的存在,或者控制悲傷的表達。3、現實適應期。危機事件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能夠採取積極的態度面對並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當前的問題,焦慮情緒逐漸減輕,自信心增加,社會功能恢復。4、恢復成長期。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付技巧。

第二,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1、增加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度。現在很多的反應是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要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是正常反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度宣洩情緒。2、保持穩定狀態。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可以通過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等訓練來實現。3、採納積極的應對措施。根據國際心理援助準則,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包括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電話、網絡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

第三,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北京市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 楊甫德)

問:隨著很多地方延遲開工開學,有一些人還會留在家中一段時間,並且要求減少戶外活動和外出,有一些人可能會出現煩燥恐慌等情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麼緩解?

答:目前,疫情防控需要儘量做到少出門、不聚會,這是有效阻斷疾病傳播的方式。出於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負責,應儘量減少不必要外出。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出現頻繁刷手機、作息紊亂等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不適。而且這種改變不是主動選擇,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適應性改變。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如果不能儘快調整好生活方式、適應現在的情況,就很難緩解這種不適。如何調整生活方式,有幾點建議,概括為五個一:

1、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2、鑽研一件事請。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3、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聊天的主題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沒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4、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喜歡的室內運動。現在有一些很好的運動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遠程約好一起鍛鍊。

5、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特別難受,自己無法調整時,應當撥打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擊。總結起來就是試試五個一、擁有好情緒、提升免疫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 陳雪峰)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科學防控,我們一定要聽專家的話,面對災難,要相信科學,不傳謠、不信謠、不造謠。堅定信心,加油中國!我們一定能贏!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防“疫”課堂」什麼是氣溶膠傳播?口罩可以重複用嗎?國家衛健委權威回答


原陽融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