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不殺武則天以絕後患?

易開江


我覺得當時的李世民不是不想殺了武則天,而是不能殺了武則天。當時李世民身為統治者就得到了一個預言,預言說唐朝三代會出現一個女王,還說以後的唐朝皇帝會很虛弱,將會有一個姓武的女人成為一代女皇。此事也讓李世民心有不安,但是李世民就和主管李淳風討論此事。

李世民就是想要用盡一切辦法推翻這個預言。說起了李淳風我們就會想到袁天罡。他們都是形而上學大師,都身懷技能。因此,李世民也特別信任李淳風的能力。同時,也因為這個古老的迷信,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歸咎於神靈。因此,古代有特殊的崗位,即欽天鑑。當皇帝和他討論的時候,李淳風是袁天罡的成員之一。他說書中的跡象開始出現了。這位姓武的女人現在已經住在皇宮裡,並將在40年後成為新的皇帝。

這時的李世民就與李淳風討論,想要殺了宮中所有姓武的女人。李淳風一聽就直接否決,此女子本來就是要做皇帝的,這就是天命,天意不可違,如果強行違背,就會導致生靈塗炭。此外,這個女人在成為皇帝40年後會變得更加善良,如果她現在必須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隻會是暫時的。到時候,肯定會有更強大的女性爭奪王位,李氏家族很可能會滅亡。

就在唐太宗臨死之前和特意提醒李治,可卻並沒有一絲的幫助,當時的李治十分的迷戀武則天,也很信任自然也就不用防備她,這就是天意。武則天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她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使自己變得更強大。與此同時,她的情報也是對李世民的威脅,所以直到李世民去世,她的地位並不高。因此,她一直在和李治說一些非常接近的話,但很長時間後這並不是真的,所以王子很困惑。

李世民不是不想殺,而是殺不得。李世民也是為了唐朝的興衰。畢竟武則天並沒有讓所有人失望,一個女人統治天下,讓眾人屈服,我也不禁開始對她感興趣了。


宜頌文化


作為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橫空出世,更是伴隨著神話和預言:

唐太宗時,星象學家李淳風占卜發現,太白星屢現於白晝,宮中傳言有女主登基。李淳風就向唐太宗李世民稟報:唐朝歷經三代皇帝以後,將會有女主武王取代李氏而奪得天下。

後人據此提出這個疑問:為什麼李世民在聽到預言後沒有殺武則天以絕後患?

筆者認為這裡的預言不一定是真事,正史當中也沒有明確的記載,當屬於謠言。

一、唐代的歷史背景對女性十分友好。

  • 有人說“唐有胡氣”。


隋唐的皇族基本都是北周的重臣或是北周重臣的後代,李淵的祖先李虎便來自於北周八柱國之一。

鮮卑族以狩獵畜牧為生,男性經常數天或者數月都在外面狩獵,家中則是由婦女主持著家政和與外面聯絡,漸漸地也就能夠獨擋一面,養成了發號施令的習慣。

北魏的孝文帝改革漢化後,鮮卑族的民風民俗很多依然保留了下來。曾有太皇太后馮氏臨朝稱制長達25年之久的先例;唐高祖李淵的妃嬪張婕妤等更是屢屢干政,被說是“胡氣”。

  • 唐朝的風氣開放、女性地位高。


史書記載,唐朝女性不僅有一定的經濟地位,有財產的繼承權;穿衣服也可以穿男子服飾,不受到約束;有更多的社會活動的空間和自由,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也更為活躍:


《舊唐書》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五:“武德、貞觀之時,宮人騎馬者,依齊、隋舊制,多著冪旂……永徽之後,皆用帷帽,拖裙到頸,漸為淺露……中宗即位,宮禁寬弛,公私婦人,無復冪旂之制。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絕不行用。俄又露髻馳騁,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


從以上可以看到,唐朝的婦女在社交、商業、文化等方面都十分活躍。更有記載民間女子陳碩真組織起義,自立為皇的事件。


二、這個預言出自野史《朝野僉載》,正史無記載,李世民有可能根本就沒聽過這事

我們看到的這個預言原文如下:

《朝野僉載》·卷六:唐太宗之代有《秘記》,雲唐三代之後,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這段話只是在野史中記載的,不能以此推斷為真實的歷史事件,真實的歷史當中唐太宗可能根本沒聽說過這件事。


三、即使真有此預言,李世民也不相信女人能稱帝

歷史上的皇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子稱帝的先例是沒有的。唐太宗即使聽聞了幾句傳言,也不會相信。

再者,武則天生於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是唐朝的開國元勳且和唐高祖關係非常好,後來武則天因為容貌秀美,再加上身份地位的原因,入宮做了唐太宗的妃子。

李世民出生於598年,武媚出生於624年。年齡差26歲。貞觀十一年武媚14歲時入宮,此時李世民40歲。一個14歲的少女,皇帝是不會相信她有這樣的心思、能力將來坐上帝位的。


四、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奉行仁治,即使真有此預言,也不願大開殺戒

(1)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以及支持太子的齊王李元吉,並且收編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所有家眷,並帶兵逼迫李淵退位,將皇帝寶座傳給了自己。

(2)李世民的事功與仁政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一直推行仁政:


  • 他知人善用;廣開言路。

最有名的當屬那句:“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這是李世民在魏徵時去世後所寫,可以看出唐太宗虛心接受建議的品質,他的仁厚和廣納建議。


  • 他推崇以德治國的理念、尊重生命。

史書上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他曾經了放390名死囚犯們回家探親,並和這些死囚們約定他們必須在次年秋天自覺回來。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這些死囚犯們在沒有人去監視監督他們的情況下,都如期歸來,沒有一個人選擇逃亡。那一年間大唐王朝一片祥和,百姓都是安居樂業,於是一年後李世民就下令赦免了這些死囚犯的罪行了。


  • 他施行“藏富於民”的國策,薄賦斂,輕刑罰。

貞觀之治中提出“法貴簡而能禁,罰貴輕而必行”的原則,刑不必重,卻要做到“小過不察則無煩苛,大罪不漏則止奸慝,使簡而難犯,寬而能制”。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來,唐太宗在當政時期,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休養生息的國策。所以就算聽到了一些沒有依據的謠言,天底下的“武姓”人那麼多,他也不會全部殺掉,這是不符合他的國家政策,也會失去民心的。

結語:李世民之所以沒有殺掉武則天以絕後患,一方面這種說法本身就沒有正史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時代的背景,唐朝女性的地位高、以及唐太宗本人的仁政。

換個角度說,也是女皇帝的出現,才有了後來的開元盛世,還有如此光輝燦爛的唐文化。


輕舟子




1、武則天的這些傳說只在民間傳說,並未在宮中傳開。

2、武則天當時只是才人,沒想到她會和自己的兒子李治好上,並母儀天下。

3、即使太宗相殺武則天,由於李治喜歡武則天,也會極力在太宗面前斡旋的。


流洛之家


在李世民去世之前,宮廷是傳說過姓武的陰人三代之後要取而代之,改朝換代。李世民也專門追查過,結果在御林軍中真的找到一個叫武英仁的,完全滿足姓武,名“陰人”(音同字不同)把這個人夷三族,並且也確實追查到武媚娘身上,李世民一看,嬌滴滴的一個弱女子,還侍奉過自己,不可能的。只要不讓她生養,將來就是一個老死內庭或者出家的結局。武媚娘因為時常幫李世民整理書信,也聽說了這件事,暗自驚心,想原來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可能,眼下怎麼躲過這一關呢?原來武媚娘看過鑼戲,於是每到半夜,她就披頭散髮,舌頭吐到外面,在御花園裝神弄鬼,再在宮女中散佈李世民殺過的人的鬼魂要找李世民索命,李世民當然有些害怕,就問方士,方士當然只能從迷信的角度提意見,一是找了一個自願犧牲的人,殺了他給陰曹地府帶錢財賄賂閻王,有個姓劉的被選中做了死鬼,然後方士做起法來,說他回話了,閻王說皇上殺辱太狠,不能再隨便殺人了。武媚娘才躲過一劫。至於迷惑唐高宗,廢兒子稱帝那就是後話了。


興海亭



路遙lgy


李世民曾想殺死武則天,他殺死武則天,可以說就像碾死一隻螞蟻一樣,毫無憐憫。他不殺武則天,也不是出於同情,而是因為李淳風。

話說這李淳風,有一天夜觀星象,發現天象奇異,怕是不久後就有大禍。於是卜了一卦,卦象顯示,女主武氏,會終結李氏江山。李淳風便把這卦象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一聽,可不得了,本著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漏殺一人的原則,李世民尋找後宮所有武姓之人,但都沒有頭緒。最後,鎖定了一個人,此人便是武媚娘。

李世民當即就想殺了她,因為她未來可能取代自己的江山,寧武媚娘怎麼哭訴,說自己以後一定不干預政事,實在不行出家也行。這李世民就是不依不饒,想動用大型。李淳風這時候說話了,說陛下不要魯莽,天意就是如此,你殺了她,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女主武氏站出來的。我的意思是告訴您,一定要告誡李氏後代,盡心執政,方可保江山穩固,如果你殺了她,結局會更慘,武氏再怎麼說也是個女子,如果江山落去外族之手,後果更不堪設想。



李世民一聽,當即就取消了殺武氏的計劃,對李淳風說,你這不扯淡嗎,不能殺你跟我說這個幹嘛,弄得我整日擔心。所以就留下了武則天,若干年後,女主武氏真的接替了李氏江山,只不過後來又還回來了。


歷史密探


歷史無法假設,也無法重來,後人各種想象亦都是茶餘飯後的圍觀娛樂,以資歲月平淡。太宗一生披荊斬棘,文韜武略,殺伐決斷,晚年懈怠也屬正常,那時的武氏還是小姑娘了,卑微如塵,根本入不了太宗的法眼。風起於青萍之末,明月當空,有誰知?四十年後,武氏當國,大唐榮耀被曌亮夜空,播撫四海,歷史在清明的初唐轉了一個彎。


塵香時代


李世民不殺武則天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愛武則天,愛與殺,很難聯繫在一起。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一生為大唐的建立和南北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在位期間,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對外開疆擴土,國內的百姓經過戰亂後得到了休養生息,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雖然有玄武之變,後來的史學家對李世民也有很高的歷史評價,就這樣一位近乎完美的統治者,晚年的一位妃子和他的繼承者之間有一段荒唐的風流韻事。

李世民晚年身邊有一位侍妾,叫武媚娘,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大周皇帝武則天,當時這位小才人在後宮顯得特別不行眼,雖然長得沉魚落雁,也許晚年的李世民對她提起不了什麼興趣,也有人慫恿李世民殺了武則天。畢竟兩人相愛過,李世民並沒有殺她的任何決策,他在生前不殺,死前就更不會殺了。或許,他深深知道,武媚娘在宮中孤苦零丁的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她有理由留在這個世界。

按照當時唐朝宮中的規矩,沒有生育過的妃子,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殉葬,另一種是出家當尼姑,反正就是不能留在塵世間,武媚娘沒有生育,選擇了離長安不遠的感業寺削髮為尼,貌美的武媚娘在李世民在位時,就和當時的太子李治有糾纏說不清的關係,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畢竟兩人年紀相當,郎才女貌,武媚娘落髮為尼之後,此時已經為皇帝的李治,對貌美的武媚娘念念不忘。

眾所周知,唐朝是一個觀念非常開放的國家,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出過家,你的各項歷史就清白了,你就是一個完美的人,可以說是白紙一張,可以重新在上面寫字,李治通過一系列運作後,武媚娘重新入宮,成為了唐高宗李治的嬪妃,皇后,就這樣一個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女人,竟然成了唐朝的最高統治者,最後改唐為周,成為歷史中唯一的女皇帝。


也許有人會問父親的嬪妃,最後竟然成了兒子的皇后,是多麼的可笑,荒誕,在當今社會中,如果兒子娶了父親的小三,亂倫這個名詞會伴隨他的終身,但在當時的社會,社會輿論並沒有對他們有過多的自責,反而更多的是讚揚他們忠貞不予的愛情。其實,我們還可以讚揚李世民與武則天之間的愛情。愛情不是佔有,是讓對方幸福。


吾評武願


首先我們得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殺君弒父得到的——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剛剛誕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宮的玄武門外,發生了一場流血政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一舉殺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位,名為唐太宗。

這場政變的起因是:唐高祖李淵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為人正直,而且戰功卓著,身邊又有一批諸如房玄齡、尉遲敬德、秦叔寶等文武人才,因此威信極高。李建成戰功、個人威信均不如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甚至給李世民的酒裡下毒,千方百計想除掉他。於是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設伏,誅殺了建成、元吉二人,最終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想取代太子位是真的,李建成想剷除後患也是應該的,李元吉支持名正太子李建成也是正確的。這場皇儲之爭沒有誰對誰錯,不過,骨肉相殘,終究會給唐太宗這樣一位賢明的君主留下歷史的汙點。


然後就是李世民和武則天的關係——

夫妻

李世民叫武則天媚娘武則天叫李世民皇上

才人是武則天伺候李世民時候的封號,是地位比較低的妃子,但是的確是李世民的女人。後來李世民去世,武則天被迫出家為尼,李世民之子李治登基後把武則天接回宮又冊封了昭儀,後來升級到宸妃再到王后,李治去世後武則天做了皇帝。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武則天?

有幾種說法。

1 唐太宗晚年的時候,宮外忽然開始流傳“女主武王”的預言,說唐三代之後,當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本來是一個民間的流言,後來就傳到宮廷裡了,李世民聽了這個話很難受。他秘密地把李淳風(時任太史令)召到宮裡,問他有沒有這回事。唐代的太史令管天文曆法,相當於現在的占星術大師。李淳風說,臣夜觀天象,發現有太白經天,這意味著有女主要興起。又說,我經過一番推算,發現這個女人已經在陛下的宮裡,是陛下的眷屬。不出三十年後,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還要誅殺李唐皇室的子孫。李世民聽了非常緊張啊,說,那怎麼辦呢,既然預言和天象都一致了,就這樣吧,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我要在宮裡頭清理清理,凡是姓武的、跟武沾邊的我們都殺了算了。李淳風說,這可不大好啊,有一句話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這麼一個人下來,就會保護她,您恐怕輕易殺她不得,而且會殃及眾多無辜,上天會怪罪的。退一步說,就算您把她殺了,上天的意思如果沒有改變的話,他還會再派一個人來。這個人我剛剛說是陛下的眷屬,已經在陛下的宮裡了,現在是個成年人了,三十年之後就是老年人了。老年人心地比較仁慈,可能對陛下的子孫會留有餘地。如果您現在把她殺了,上天又生出一個新的人來,那這個人三十年之後可是年輕人啊,年輕人心狠,殺起陛下的子孫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所以您還是別殺了吧。這是一個說法。


2 李世民那是隻知道一個關於“武”的人會奪取他兒子的江山(李淳風說的),然後就以為是李君羨,把他給殺了。壓根兒不知道那是指武則天……

3 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喜歡武則天(不太可靠的理由)

4 因為武則天又沒有犯法。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年十四歲時,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對於唐太宗時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太宗馴馬一事。太宗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唐太宗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唐太宗誇獎武則天的志氣。  但武則天並未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皇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餅藏2


(武則天書法)

武則天(624-705),即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性皇帝。“唯一”與“女性”,“武則天”一直是個熱門與熱鬧的歷史話題。比較有意思的是,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時,已知悉武則天日後將篡奪大唐江山,但沒有果斷處理。這種說法是子虛烏有,還是空穴來風?

這則傳聞,來自一本民間《秘記》:唐太宗之代有《秘記》,雲唐三代之後,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風以詢其事,淳風對曰:“臣據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四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將殲盡。”帝曰:“求而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不可廢也。王者不死,雖求恐不可得。且據佔已長成,覆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四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壯嚴毒,殺之為血仇,即陛下子孫無遺類矣。”

這本民間《秘記》,是確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無法考證。但關於《秘記》的傳聞,為諸多正史所採信: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貞觀二十二年)時太白屢晝見,太史佔雲:“女主昌。”民間又傳《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惡之。會與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羨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又以君羨官稱封邑皆有“武”字,深惡之,後出為華州刺史。有布衣員道信,自言能絕粒,曉佛法,君羨深敬信之,數相從,屏人語。御史奏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壬辰,君羨坐誅,籍沒其家。上密問太史令李淳風:“《秘記》所云,信有之乎?”對曰:“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盡殺之,何如?”對曰:“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借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孫,無遺類矣。”上乃止。

《舊唐書.列傳第十九.李君羨傳》:李君羨者,洺州武安人也。初為王世充驃騎,惡世充之為人,乃與其黨叛而來歸,太宗引為左右。從討劉武周及王世充等,每戰必單騎先鋒陷陣,前後賜以宮女、馬牛、黃金、雜彩,不可勝數。太宗即位,累遷華州刺史,封武連郡公。貞觀初,太白頻晝見,太史佔曰:“女三昌。”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太宗惡之。時君羨為左武衛將軍,在玄武門。太宗因武官內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羨自稱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羨封邑及屬縣皆有“武”字,深惡之。會御史奏君羨與妖人員道信潛相謀結,將為不軌,遂下詔誅之。天授二年,其家屬詣闕稱冤,則天乃追復其官爵,以禮改葬。

《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九.李淳風傳》:太宗之世有《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嘗密召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殲盡。”帝曰:“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覆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讎。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太宗然竟善其言而止。

《新唐書.列傳第十九.李君羨傳》:貞觀初,太白數晝見,太史佔曰:“女主昌。”又謠言“當有女武王者”。會內宴,為酒令,各言小字,君羨自陳曰“五娘子”。帝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又君羨官邑屬縣皆“武”也,忌之。未幾,出為華州刺史。會御史劾奏君羨與狂人為妖言,謀不軌,下詔誅之。

《新唐書.列傳一百二十九.李淳風傳》:太宗得秘讖,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問淳風,對曰:“其兆既成,已在宮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孫且盡。”帝曰:“我求而殺之,奈何?”對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無辜。且陛下所親愛,四十年而老,老則仁,雖受終易姓,而不能絕唐。若殺之,復生壯者,多殺而逞,則陛下子孫無遺種矣!”帝採其言,止。

以上史料可以歸納出這樣兩點:

其一,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唐太宗都在關注大唐江山是否變色的問題。唐太宗在分析各種可能性後,確定了重點嫌疑對象李君羨,讓其當了替死鬼。

其二,武則天也被列入重點嫌疑對象,但唐太宗權衡利弊後,沒有采取果斷措施以絕後患。

唐太宗當時的決策,是否正確呢?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其決策的依據是必然性,而不是或然性。如果所有的或然結果都解決掉,唐太宗只能殺掉所有人,只留下李氏皇室。所以,唐太宗的決策無可厚非,歷史中的“如果”只能是後人牽強附會。

武則天取代李唐是歷史事實,但這個結果同樣不能證明唐太宗決策的錯誤。武則天成為女皇,存在以下幾個關節點:

其一,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並無特別受寵之處。唐太宗駕崩後,武則天依後宮之例入長安感業寺為尼。正常情況下到這個時候,武則天“從政”“干政”的可能就不存在了。

其二,唐高宗將武則天納入宮中,發生在永徽二年(651年),起因是王皇后為制約蕭淑妃向李治提出的,並非武則天的主動作為。沒有這個偶然原因,武則天仍舊沒有“從政”“干政”的可能。

其三,武則天協助處理朝政,是因為李治風疾發作,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武則天儘管表現出出色的理政能力,並未得到李治的信任,且差點被廢。皇后協助理政,不是必然地導致江山喪失。

其四,武則天命運的重大轉折,是由於太子李弘病逝。而太子李弘的病逝與武則天無關,如果沒有這個偶然,武則天最終的結局只能是安享晚年,不可能成為女皇。

其五,李治駕崩,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由於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皇太后武則天才開始走上歷史的前臺。李顯被廢黜,李旦為帝,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自專朝政。

其六,武則天臨朝稱制,徐敬業等舉兵反武。徐敬業兵敗自殺,武則天的女皇地位才正式穩固……

這些不難看出,武則天成為女皇,是一連串偶然的歷史事件形成的。《資治通鑑》等正史的宗旨,是為執政者歷史借鑑。借鑑,其實就是一種參考,絕對不是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