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如今大陸流行文化的崛起,港臺文化的沒落?

醉翁人494


我沒覺得港臺流行文化沒落,主要是大陸從七十年代末開始,經過四十年的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力日漸增強,如今GDP已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導語

大陸在硬實力增強的同時,科技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十幾年來,文化、娛樂等各類領域的軟實力也逐漸增強,本身體量大,加上資本雄厚,從劇本、製片、選導演、選演員、後期製作等一系列都有大量專業公司操刀,尤其作為流行文化風向標的影視劇,湧現了大量製作精良,口碑收視均不俗的作品。港臺體量小,面對大陸的崛起,相應的就沒法可比了。

01大陸前三十年

建國後三十年間,大陸民眾的休閒娛樂方式較為單一,大人們白天出工,回家後聊聊天,說說家常,打打撲克,有的給孩子講講故事。小孩子們白天就是在外面瘋玩,“貓捉老鼠”,“黃鼠狼抓小雞”,女孩子們跳牛皮筋,跳繩,男孩子們玩劈洋片,扔鏢,擲紙飛機……白場上,田壠上,是他們的樂園。

春天來了,草木蔥蘢,田野裡蠶豆葉長滿了,小孩子們最興奮了,趕著去採蠶豆耳朵,這真像人的耳朵。有些二、三人一起在外面搭臺燒野飯,那個飯特別香。

百花盛開了,香氣撲鼻,蝴蝶、蜜蜂兒都聞著來了,那幾片沒有粉刷的舊牆頭裡,蜜蜂會鑽進去稍作歇息,有的小孩一手拿著一個小瓶,一手抓著一根細細的小棒,來到舊牆邊掏蜜蜂,再放入瓶裡。有時會將已作“階下囚”的蜂的蜜挖出來吃,超級甜,這可是原汁原味的,無任何添加劑。

年青人被組織去排練樣板戲,那個時候樣板戲可時髦了,《紅色娘子軍》,《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我父親曾經演過《智取威虎山》裡的少劍波,因他當年細皮白肉,一副書生模樣,聽說楊子榮是由一個長相威武的糙漢子扮演,可惜我見不到他們演出,不知道我父親扮相如何?

農村裡,看露天電影成了大家唯一的念想,這露天電影也不是天天有,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才有一次,每當有夜晚要放露天電影的消息傳來,從天色將晚開始,男女老少,三三兩兩,不斷從附近幾個小隊匯攏到放映點來,那個寬大的水泥白場上,頓時出現密密麻麻,姿態各樣的人,小孩子最開心了,在場地周圍跑來跑去,累了就坐在最前面。

白場正對面是一戶農家的白牆頭,這就是天然的放映的屏幕,那個時候,大概是有幾個點錯時放片子的,有時這邊一盤片子放完了,第二盤片子還未送到,此時場上罵人聲、小孩哭鬧聲,此起彼伏,突然間,只聽見有人喊叫:“來了,來了!"黑暗中只見一人狂奔而來,氣喘吁吁,高舉著電影片子,好了,大家又接著往下看了,大多數人也習慣了。

那個時候的露天電影放的都是主旋律影片,根正苗紅。如《閃閃的紅星》,《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小兵張嘎》,《三進三城》……

02改革開放後

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忽如一夜春風來",改革開放的春風一下子刮遍了神州大地,“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農村裡有些家庭條件好的人家買了電視機,起初是小的黑白電視機,有的在外面掛片彩色的薄片,權當作變色的彩電,後來彩電也有人家買了,一到晚上,沒有電視機的人們都湧到別人家去看電視,小孩子們熱情最高了,在家匆匆吃過晚飯,直奔電視機人家去了。後來,小隊裡用集體資金買了電視機,放在一個大禮堂裡,有專人管理,晚上時分大家又全湧過去了。

八十年代初,大陸引進大量的港臺劇,特別是率先進來的香港電視劇,如《射鵰英雄傳》,《霍元甲》,《陳真》,《萬水千山總是情》,《上海灘》……

有著豐富曲折的情節,離奇多變的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加上眾多香港明星,如黃日華、翁美玲、周潤發、趙雅芝、汪明荃等的傾情演繹,吸引了全國上下的觀眾,熱潮一波接一波,使得長期浸潤在樣板戲、紅色電影等單一文化娛樂中的民眾眼前一亮。

相伴著香港電視劇的熱播,劇中的主題曲和片尾曲也傳唱開來,大街小巷粵語歌曲到處播放: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戀,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濁流……”

那時,大街上隨處可見時髦的年輕人,他們燙捲髮,著喇叭褲,穿蝙蝠衫,手上一個隨身聽,哼著流行曲……

O3九十年代中期後

港臺流行文化風盛行十幾年後,大概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逐漸被韓日風所替代,韓劇一大波襲來,製作更加精緻,霸道總裁與灰姑娘的完美童話,俊男美女組合打造,吸引了一大批中國粉絲。

經典韓劇的代表作有《冬日戀歌》,《藍色生死戀》,《大長今》,《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

O4大陸近幾年來

十幾年來,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崛起,受資本青睞,一大批文化影視製作公司出現了,有錢好辦事麼,有的引進國外或港臺製作技術,有的成立經紀公司,著力培養演藝人才,加上後期電腦特效技術的提高,湧現了一大批製作優良,口碑突出的國產影視劇。

前幾年古裝劇也出了一些精品,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陸貞傳奇》,《後宮甄嬛傳》……

還有諜戰戲也盛行一時,如《暗算》,《聽風者》,《偽裝者》,《麻雀》……,都屬於佼佼者。

這幾年古裝戲又大火,如網劇《冬宮》熱,《陳情令》一經推出,火爆熒屏,兄弟情,親情燃爆了,陳情令CP們火了,劇中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一下子爆紅。《慶餘年》延續穿越古風,依舊受到追捧。

O5如今

經濟的發展帶來文化的繁榮,無論是大陸文化、歐美文化、港臺文化、日韓文化,還有亞非拉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民眾的休閒階段可供選擇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多樣,越來越齊全了。

希望我們國家日益富強昌盛!如今,中國正面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考驗,但我相信,只要我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戰“疫",一定能夠克服難關,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祝願祖國昌盛,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比蜜甜!


長之安兮


大陸流行文化的崛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陸經濟近些年的快速發展,社會各層建設取得了十足的進步等。我覺得和這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其實說大陸流行文化的崛起,是相對而言的。相對我們大陸自身來講,不能說現在的流行文化比上世紀90年代好,只能說現在的流行文化發展的更加多樣化、多元化,能給觀眾在觀影時帶來更多選擇。

其實大陸最近幾年流行的綜藝,大部分都是模仿日韓或者西方國家的相關節目,自身創新的比較少。另外,我們國家對外的文化輸出量也不大。

綜上,說大陸流行文化的崛起,我們要辯證來看。

再來看“港臺文化的沒落”,港臺文化的沒落也是相對的。港臺文化的巔峰應該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出現了一大批影帝,如成龍、李連杰、四大天王等。現在港臺文化不能說是沒落了,只能說沒有以前輝煌耀眼了。因為現在流行文化眾多,不像上個世紀,大家沒有什麼選擇,港臺憑藉自身的經濟實力,有更高的文化輸出水平,現在隨著經濟差距的縮小,這個優勢已不復存在。




傳播正能量g


流行文化的繁榮是與經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20實際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中的香港和臺灣迎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機,文化事業自然就會跟著一起發展起來,在80年代到2000左右達到頂峰,湧現出了臺灣的林青霞、鄧麗君、羅大佑、李宗盛、李安、小虎隊、周杰倫和香港的張國榮、譚詠麟、四大天王、beyond、梅豔芳、吳宇森、王家衛、徐克、梁朝偉、張曼玉、成龍、周星馳等(排名不分先後,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影視界和音樂界的人物,而且當時香港影視界大體是可以和好萊塢比肩的。

但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巨大的市場吸引大量資本、藝人(包括港臺的資本、音樂人和電影人),同時大陸本身的文化事業也得到了很好發展,出現了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陳寶國、章子怡、張豐毅、陳道明、李雪健、李連杰(移民了)、張鐵林(移民了)、張國立、鞏俐(移民了)、劉歡、那英、汪峰、韓紅、齊秦、朴樹等音樂人和電影人,還有吳京、黃渤、胡歌、劉濤、孫儷等。

總之呢, 現在大陸的流行文化的崛起是相對的,港臺的流行文化沒落也是相對的,雖然大陸的流行文化作品比較多,但好作品還是比較少的,遠不能同港臺流行文化的鼎盛時期相比。


麥田裡的思考者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如今大陸流行文化來源何處?流行文化是相對於傳統文化而言的,眾所周知,由於近代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以及現代中國的貧窮落後,流行文化十分潺弱,只是到了當代,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才有了流行文化的春天。那麼我們的流行文化來自何處呢?個人認為,主要就是來自港臺的流行文化,以及近鄰日韓等國,再者就是歐美的流行文化。正因為我們和港臺同宗同祖,傳統文化一致,才使得港臺流行文化在大陸大行其道,頗有市場。如今大陸的流行文化可以說是“空前繁榮”,傳統文化反而顯得冷冷清清。

其次,我認為說“如今大陸流行文化崛起,港臺文化沒落”欠妥。因為如今的大陸流行文化的興盛不是源於自身,而是港臺等外來流行文化的“入侵”,港臺文化不僅沒有沒落,反而更加繁榮,只是他們把文化的舞臺搭設在了大陸,君不見,舞臺上眾多的港臺流行文化大咖,既使少有的大陸流行文化大咖,好多亦是“港臺腔”。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不能為“如今大陸流行文化崛起”而沾沾自喜,反而更應重視流行文化的諸多負面影響,加以正確引導,同時大力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西行者之123


西漢經學家劉向在《說苑·指武》中說的很明:“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當然,如今文化的流行,背後的支撐一定是經濟基礎。1979年改革開放前,中國窮啊,國門打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因為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亞洲四小龍受中國特別是年輕崇拜,羨慕、無條件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簡直到了盲目的地步。

如今時過境遷,中國發展了,富裕了,新一代年輕人沒有了崇拜,更不會去模仿。相比之下,港臺文化確實可以用“沒落”形容。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新中國70華誕,70年滄桑鉅變,北京閱兵遊行振奮中華兒女,吸引全球目光。

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化,中國元素定會成為各國競相模仿的對象,這是一個趨勢,也是發展的必然。當然,靠的不是武力,是文德,中國加油。


感觀古道西風


跟歷史有很大的關係,

解放戰爭以後,很多文藝工作者去了香港臺灣,所以早期他們的根基好,而且政策開放的相對較早,文化的繁榮自然比內地要早很多,這就是為什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文化市場幾乎就是華人文化市場的代表。

1.改革開放以後內地對教育的重視,恢復高考以後內地很重視教育,對文化的追求自然越來越高。

2.內地經濟騰飛以後,到了一定階段,人們對文化的追求已經對文化意識的覺醒,不斷自我提高,最終在各個層面上大範圍地超越了港臺文化。


高高智商玩家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人為振興中華努力一代又一代,過去曾經在文化上悲哀,被人看不起,無以言表的情感是廣大中國人不自信,抬不起頭心裡自卑幾代人。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起飛,今天的中國人終於揚眉吐氣,無比自豪,港臺地區的部分人還沒有適應中國的崛起,還是以舊眼光看待大陸人。經濟的起飛必然帶動文化的繁榮,流行文化就像30年前港臺音樂風靡全國一樣!所謂30年河東,大陸文化始終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流行文化的崛起是必然的,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成正比的!


andy周視界


所有文化的崛起,背後都是經濟的力量在起作用。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化作為精神層面的產物,也必定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效應。

70-90年代,香港,臺灣經濟高速發展,百姓生活富裕,文化娛樂產業也相應得到有力的發展,韓國日本也是如此。

進入21世紀,中國大陸的經濟開始高速發展,文化產業也由輸入為主,變成自產甚至還有輸出。

如同當年大唐盛世一般,萬國來朝,多少人慕名而來,只為學習中國的文化。


你是方向感


從全世界各個國家層面看,以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發展,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流行程度,比如一直強到現在的美國所輸出的好萊塢大片文化,上世紀亞洲四小龍的,韓國韓流文化,以及港臺流行音樂,電影輸出的文化。

從個人層面來看,近幾年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強勁增長,人民富裕了起來,經濟增長同時,文化精神層面需求增加。

因此在資本充足和主流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大陸的流行文化迅速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近幾年你到香港臺灣地區看到的是很多人在看大陸劇。

這也是一個國家自身實力增長的很好體現


柏楊同學


人們常說:亂世出英雄,盛世出文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港臺影視,流行歌曲,迪斯科和街舞,曾經在大陸風行一時。那時,到處可見穿著喇叭褲,提著4喇叭收錄機的年輕人一步一扭的,播放著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鄧麗君的經典歌曲,幾部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和巜上海灘》等每晚播出時,百萬千萬人口的城市,幾乎都空巷了。臺灣瓊瑤的小說,影視劇充斥著大陸的市場,幾乎年輕人都成了追星追劇的狂熱者。那時,正是大陸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敞開胸懷擁抱著時髦的港臺文化潮流。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港臺經濟繁榮,物阜民豐,被稱為東南亞4小龍。

然而,三,四十過去了,大陸經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增長,很快就把港臺日韓拋在了身後,一躍就成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第一大商貿中心。經濟繁榮就是文化發達的經濟基礎,港臺的文化已經不再是大陸青年追捧的亮點。現在幾乎瓊瑤金庸的小說都沒有人看了,港臺影視劇上演觀眾也是聊聊無幾。一冷一熱的現狀,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好與追求,也是大陸經濟飛速發展的必然。港臺優勢“無可奈何花落去”,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似曾相識燕歸來”,已經成了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