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六岁了,吃饭特别慢,对吃饭特别抵触怎么办?

老爺们儿


我认为,在这个孩子吃饭时,也吃也给他讲孫悟空偷吃先桃的故事,吃饱了才能才力气大,如果不行就不管他吃不吃饭,饿他几饨饭,他不吃才怪了。因此,对六岁的小孩又能骄生惯坏了,一切顺其自能吧!


华西里2


说下我侄子,5岁前爷爷奶奶带,体弱多病,吃饭特别费劲,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不咽下去。后面回到他爸妈身边,他妈妈是这样做的,这顿饭没吃完,不好好吃,中间不给任何零食,一直等到下一顿开饭。粗茶淡饭,但是孩子养得又黑又壮。

你可以试一下,不过要狠得下心,我就做不到[捂脸]




违规词太多


1.和孩子一起孩子制定规则

比起你的说教,孩子更愿意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我儿子今年4岁,其他都挺好。就是每次吃饭要么到处跑,要么就玩桌上的东西,磨磨蹭蹭,不专心吃饭。每次老婆都会被儿子气的大吼,各种威胁。但是吃不了两口又会被其他的事情吸引,丝毫没有作用。为了孩子吃饭的问题老婆费了老大的劲。

我问儿子:“你觉得你多长时间可以吃完饭?”,儿子对时间并没有观念,但是对数字大小是知道的。

看他发愣,我补充到“爸爸20分钟可以吃完”。

儿子说:“我15分钟就能吃完”。

我对儿子点头:“爸爸相信你!”。

然后吃饭的时候,儿子刚要打算离开座位。

我拿出手机,“噢,儿子,爸爸忘记给你计时间了”,我打开计时器,然后儿子12分钟吃完,“你只用了12分钟就吃完了,根本没用15分钟”。

然后孩子向妈妈炫耀。

后来每次吃饭我都会打开计时器,儿子吃饭不专心磨蹭的问题就解决了。现在已经不用再通过计时器的了,儿子可以自己好好吃饭了。


一个6岁的孩子正是处在好动、到处探索、好奇的年纪,我们本就不应该期望他能坐在餐桌前专心吃完一顿饭,毕竟孩子并没有那么饿。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给孩子理解和尊重。理解孩子孩子才会愿意和你交流,听取你的意见。

2.让孩子去体验自然后果

决定自己怎么做而不是去要求孩子怎么做。

孩子的磨蹭是因为孩子知道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所以你的习惯性的回应对孩子没有任何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我们让孩子去体验到磨蹭带来的自然后果——父母不加干预!

像晚饭时间(和孩子一起约定时间)如果孩子磨蹭不愿意过来吃饭,让孩子体验的自然后果就是,晚饭时间结束了,我不会为你去热饭,也不应该再刷一次碗,再清理桌子。你可以自己去做饭吃或者选择饿肚子。

当孩子发现我们没有以习惯性的行为来回应孩子时,孩子会以剧烈的方式进行试探,比如发脾气,大哭。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善而坚定的拒绝。

当孩子知道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孩子便会找到负责任的办法。

3.孩子对食物没有欲望

  • 孩子身体原因不容忽视,孩子可能消化不好,对食物没有欲望,父母可以咨询一下医生,帮助孩子提升对食物的欲望。多让孩子锻炼,帮助消耗能量。
  • 父母本身做的食物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建议父母提升厨艺,饭菜可口孩子自然胃口会提上来。
  • 做饭前,可以问问孩子想要吃什么食物,比如给出选择,是想吃米饭还是想吃面条。

4.让孩子参与做饭

6岁的孩子是可以跟着父母一起准备食物的,让孩子做一些能做的事情,比如打鸡蛋,择菜,洗米,,,孩子对自己参与做的饭相信会更加认可!


若辰老爹


在他五六岁的时候也是不太爱吃饭,我媳妇就手里拿个棒子一边喂饭一边威胁,看着孩子哭着吃饭的样子实在是让我心疼,为了这事儿孩子他奶奶和我们没少生气,没办法孩子的生活教育都是由强硬派的媳妇一把抓的,现在的问题来了,孩子14岁了体重80多公斤胃口也特别的大,幸亏是个儿子如果是个丫头的话都出不了门了。媳妇现在也后悔了,也落下一个话柄在我嘴里。让儿子减肥现在是我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大问题。现在以我的经验来说,孩子能吃多少是多少尽量让他吃些有营养的,少吃零食多吃饭。在我们70年代的时候,孩子多父母亲忙,饭一上桌孩子们就跟土匪一样那时候几乎就没有剩饭,零食几乎没有。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冬天大家围坐在火炉边,妈妈烙着饼子我们等着出来一个干掉一个,那个香呀就别提了。那时候的我们一样茁壮成长,所以说现在的娃娃就随他去吧,瘦一点不一定是坏处。


金丝玉GF


孩子吃饭慢,对吃饭特别抵触,我认为有以下四种原因,附带给你四种解决方法作为参考。

第一,孩子不饿。

孩子到了正常饭点不吃饭,那可能是因为他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时候吃过一些零食、水果或者其它的食物。

在吃饭时间不吃饱,也许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就饿了,孩子便会吃一些零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他肯定不会觉得多么饿。

建议:如果在饭点儿,孩子不吃饭,你不用管他,家长吃完就把东西全部收走。等孩子上午或者下午饿了想吃零食的时候,除了水果外,其它东西不要给他吃,多饿他几次就改掉这个毛病了。

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坚持,别心软。

第二,诱惑当前。

当孩子想看动画片、玩手机、玩游戏、玩玩具了,他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吃饭上。

为了能尽快的去玩,孩子要么不吃,要么就应付一下,少吃几口。

或者就算孩子在吃,他的思维也会沉浸于游戏动画里,没有完全集中到吃饭上,边吃可能还边想:下一局我该怎么打才能过关呢?

建议:父母可以在吃饭时跟孩子聊他关注的游戏或者动画,把孩子的思绪从游戏里面带出来。虽然聊的还是游戏,但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家长身上,同时在聊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时不时的给他下达指令:吃饭、吃豆腐、喝点汤等等,思维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喜习惯,我家就是这么解决的。

还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化的方式,比如:把这把这个煮玉米吃了补充点能量,下次你就能打败怪兽过关了。

第三,心情不好。

孩子曾经因为某些事情犯了错,父母在饭桌上训斥孩子,会让他没有了吃饭的心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得吃不下饭去”

你家孩子应该不是这一种,如果一到饭桌上就心情不好的话,他要么直接说不饿,要么会很快的吃完,然后尽快离开餐桌,以避开你们的说教,而不会吃饭磨蹭。

建议:在吃饭的时候,多跟孩子聊一些高兴的、能让他快乐的事。

比如:给他讲故事。不过,吃饭的时候一直说话不是一个好习惯,也会影响家长进食。父母可以尝试用手机给孩子放故事听,像喜马拉雅等平台上有很多儿童的有声故事,找一些他感兴趣的,只听,不要给他放视频。

这个方法对我家孩子也有效。

第四,不合胃口。

一种可能是做的饭菜孩子不喜欢,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不可能每顿饭都不合胃口。

另一种可能是孩子吃惯了零食,导致他不喜欢吃五谷杂粮和果蔬。

建议:给孩子变换花样;或者把一些水果、蔬菜、干粮做的奇形怪状一点,或者做成卡通形象。

另外,也建议你们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因为缺锌或者其它原因导致的孩子厌食。

以上建议供你参考,最后顺祝你们平安、健康。



兰煦敏


制定餐桌规则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餐桌规则,比如:餐桌上每个人应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吃完后才能离开座位,一旦离开后就不能再回来继续吃饭。所有人都应该在正常的进餐时间内吃完饭,一旦过了吃饭的时间就应该收掉饭菜,如果正餐没吃完就不能吃零食等等。

除了孩子,家长自己也要遵守规则,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给孩子破例。

避免环境干扰

想要孩子专心吃饭,就要避免其他事物的干扰,比如电视、手机、玩具等与进餐无关的事物都不要出现在进餐时间里。否则孩子习惯了一心二用,那么在做其他事情时也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影响做事情的效率,对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少吃零食多运动

想要孩子好好吃饭,就要提升孩子的食欲。比如:两餐之间可以适当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同时消耗大量的体力引发孩子的饥饿感。如果孩子正餐吃的量偏少,或是距离吃饭时间还比较久(饭前两小时),家长可以适当为孩子准备一些健康的零食,比如水果、牛奶、坚果等,但不应过量。

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家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感受到食物的魅力,比如在绘本中了解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在身体里的代谢过程;在家中参与一顿饭的制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等方式认识更多的食物;在田地里观察食物的踪影,寻找食物的起源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1.父母尽量不要在餐桌上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可以在饭前或饭后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不要在餐桌上这样做。即使选择饭前饭后也要与吃饭的时间相隔1个小时以上。如果马上就要吃饭了,把孩子训斥一顿,那么孩子同样不能愉快地进餐。

2.餐桌上说些愉快的话题。吃饭的时候的确是一个忙碌的家庭交流的好机会,但要尽可能和孩子交流一些各自知道的信息或说些愉快的话题。现在信息很多,父母们和孩子们每天都接触很多不同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大家交谈一下,既互补了各自的见识,父母们又可以通过和孩子的交谈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孩子缩短心理距离。

3.播放就餐音乐。舒缓、柔和的音乐能增进就餐时的愉快心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以在吃饭时在家播放一些高格调的、健康的音乐,不仅能调节一家人的就餐情绪,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呢!

4.不要让孩子在吃饭时看书或看电视。在一般情况下,从小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看书或看电视,因为看书或看电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样不利于孩子吃下饭菜的消化吸收。父母要求孩子做到,当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温馨的就餐氛围。


唠嗑先森


重视三餐吃饭

吃正餐的时候一定不可以随便,如果连爸妈都随意端着碗到客厅看电视吃,有一口没一口的,孩子怎么会重视呢?从小阶段就要让幼儿重视吃饭时间,到餐桌上认真吃,不是闹着玩的。

2 耐心培养习惯

好的习惯总是比坏习惯难养成,所以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坚持、沟通,一步一步把孩子导向正确的观念,让孩子知道正餐的重要性。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后,对于日后的人生都有帮助,看看有些大人的饮食习惯一样很差,就会导致肠胃等身体机能出了毛病,得不偿失。

3 不能轻易妥协

对于一些该正视的饮食、健康问题,爸妈可不能轻易妥协,每次都让孩子吃一大堆零食,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伤害了他们的成长、健康。

4 戒掉零食

如果他已经尝过家中糖果零食的美味,藏起来也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而已,照样不吃正餐一直吵着要饼干糖果。但是爸妈可以在土豆片、糖果中偷偷撒些盐巴、胡椒粉等,让孩子觉得不好吃,久而久之就会连接成一个不好的印象,便不会想再讨那些饼干来吃了。

妈咪或爸爸在做菜时,可以试着把孩子叫进来一起帮忙,并教导他们认识食材、调味料等,让小孩看见一起制作出来的成品,除了有成就感之外接受度也会比较高!


123大冒险


小魏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家孩子六岁了,吃饭特别慢,对吃饭特别抵触怎么办?只要做到这3点,你家孩子也能乖乖自己吃饭!

全中国的妈妈都在问:宝宝不肯吃饭怎么办?

无数家庭每天都在上演吃饭游击战。小孩跑,大人追,哄一下吃一口,一顿饭两小时。

我们来看看关于孩子吃饭,家长们都有哪些误操作:

三岁,每天自己坐在小板凳上吃饭。每次吃饭,一开始是他自己吃,会掉一些饭菜出来,爷爷奶奶看到之后,既心疼粮食又怕小Z把衣服搞脏,马上抢过小Z的饭碗开始喂他了。

一岁多,每顿饭都是家长特别做的流食,饭菜全部做成糊状。遇到肉类,爷爷奶奶会自己咀嚼好了再喂给吃。

吃饭的时候喜欢看动画片,经常看着看着就忘记吃饭了,往往一集放完了饭还没吃几口。爸爸妈妈就会说,乖乖吃饭,如果半小时吃完的话,就奖励你一个棒棒糖。这个办法一次两次还可以见效,后来就不灵了。

吃饭的时候爱玩闹,家长就会威胁说,好好吃饭,不快点吃完罚你不能去游乐场。但是不紧不慢地吃了一点,还是哭着跟家长去了游乐场。

为什么孩子吃饭会产生这么多问题,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呢?

一句话,中国家长的控制欲太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小孩吃饭的时候能够安安静静,不吵不闹,令行禁止,不掉不洒,一旦达不成这种状态,家长就会干涉。

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西方的父母似乎很轻松。

从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开始,西方的父母就停止了喂饭行为。从一岁左右开始,美国父母就把吃饭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孩子吃多吃少,用勺子还是用手,洒到桌上或者搞脏衣服,父母统统不在意。

他们从孩子吃饭开始培养独立意识。孩子从小就认为,吃饭是自己的事情。

娇妈曾经去一个美国朋友家做客,那是一个从国内移民过去的朋友。当我看到对方一岁半的女儿全程自己乖乖吃饭,不需要大人操一丁点心的时候,禁不住感叹文化差异之大。

为什么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也存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呢?

对待孩子,中国的家长们永远在追求成功,即使是吃饭这件小事。之所以家长要喂,要哄,要逼,归根结底,家长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完成这件事,不允许他们认为“失败”的事情发生。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

用手吃饭不可以吗?

吃得慢一点不可以吗?

一顿吃少一点不可以吗?

饭洒到衣服上不可以吗?

正是因为家长在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所以孩子吃饭才会变成难题。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著作《巨婴国》里讲述过,对于幼儿来说,用手抓东西吃是满足他的全能感的一种方式,在幼儿时期全能感得到较好满足的孩子,成人以后越容易发展完善的人格。同时,用手吃东西能够锻炼小孩的手部肌肉,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喂得饱饱的,即使孩子已经多次摇头表示不想吃了,家长也还是强制性地把饭喂完。家长没有考虑过孩子可能已经吃过零食或者别的东西,肚子并不饿,这种强制喂食的行为就让孩子对吃饭产生了抵触情绪。

从此,吃饭就变成了一项任务,而不是乐趣。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制性喂食让孩子体验不到饥饿感,从而也就学不会珍惜。

至于很多家长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这就是大大的陋习了。一方面,成年人口腔中含有很多细菌,通过这种方式全部传到小孩的嘴里了;另一方面,硬质食物正是锻炼幼儿咀嚼能力的最佳机会,小孩自己嚼得越多,牙齿和口腔肌肉发育得越快。

所以,各位家长们,如果你们觉得自家小孩很难搞,自己付出了很多心血却收效甚微,那一定是自己“管太多”。

我小的时候吃饭很慢,爸妈从来没有为此批评过我,我自己也享受细嚼慢咽的方式。

但是我的一个姑姑,每次看到我吃饭都要疾言厉色地批评我:还不快点吃!吃个饭都这么慢,长大有什么出息!

那神情,跟容嬷嬷一模一样。以至于每次看到她,我就觉得吃饭是个苦差事,多美味的饭菜都食之无味了。

吃饭,原本是一件纯粹的享受,却因为家长的种种行为,失去了其中的快乐。

如何科学地让小孩吃饭,是中国家长需要学习的,家长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要接受一件事,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在吃饭这件事上,请家长忘掉让孩子“听话”这个概念,其本质,是家长需要放下自己的权力欲和掌控欲。

从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开始,请停止喂食这个动作。即使TA吃饭慢,用手抓,洒到桌子和衣服,但此时的TA是自己那个混沌蒙昧世界的帝王,吃饭是TA唯一能掌控的事情,是纯粹的快乐。

孩子怎么吃,吃多吃少,都由TA自己决定,请家长们交出决定权。别怕浪费,别怕麻烦,无非是多洗几件衣服,多擦一下桌子,浪费几粒米,但是对孩子的未来的好处却是巨大的。

第二,对于已经养成“不好好吃饭”习惯的孩子,家长需要弄清楚“不好好吃饭”的原因。

那种游击战式的吃饭方式,家长的解决之道就是停止喂饭,让小孩自己吃。

如果是爱看动画片等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吃饭这件事情上,家长需要制订明确的规则,并且言出必行,执行到底。比如,饭前一个小时,不能开电视。如果孩子不能遵守规则,那就制订惩罚制度。

孩子不吃饭,欧美的家长们的解决方式就是“饿一顿”。如果这一顿要看电视,那就别吃饭了,下一顿再吃。孩子饿的时候再怎么哀求,家长视若无睹,因为这是规则。

这种方式非常值得国内的家长借鉴。可惜,国内的家长们总是不能把惩罚制度落实,无论是罚孩子饿一顿还是不能去游玩之类的,总是禁不住孩子的哭闹就破功了。

而惩罚不执行的结果,就是孩子认为耍赖是有效的,自己不遵守规则是无所谓的,从此,家长对孩子的威胁都会失效。

第三,坚决停止家长的一些陋习,比如咀嚼喂食,只喂流食等。

一位幼师曾经反馈过,她的幼儿园里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因为家里的老人坚持只喂糊糊,结果孩子根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吃饭,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吞咽能力只相当于九个月的婴儿。

改变孩子的吃饭习惯,归根结底要改变的,是家长的心态和方法。要相信,孩子的习惯只是“果”,大人的行为才是“因”。

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家长“无为”才是有为,“不管”才是真正有效的管。

为什么在孩子吃饭、写作业这些小事上,家长们总是容易失控和焦虑?因为家长们意识不到,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一旦孩子失去他的自主权,只能听家长指令,他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这些事对孩子而言,就变成了任务,主动变成被动。从家长的角度,呈现的结果就是完成事情的难度变大了。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权力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禁止,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假若对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话,就等于给他加上了镣铐,会使他变得畏缩、消极、无进取心。

吃饭这件小事,请家长们高抬贵手,少管

希望我回答的问题能够帮助你,谢谢!



vlog小魏


建议先排除生理原因,看看孩子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脾胃是否健康,吸收是否有异等,如果身体健康,没有问题。就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饮食习惯不良造成的。是否存在习惯性劝食习惯性挑食习惯习惯性条件进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有,可能就需要从孩子进食习惯开始调整。第一,先控制孩子除正餐以外的其他食物的获取。第二,三餐定时定点,约定饭后不再提供食物。第三,跟家人统一口径和执行方案,并坚决执行,统一教育理念对最终成效至关重要。第四,做好迎接孩子因饿肚子断零食引发的一系列“报复性”行为,控制怒火和情绪,用平和的语气坚决的态度告诉孩子,这次是认真的了,吃饭是自己的事饿肚子也是自己的事,选择行为承担结果。第五,孩子开始定时定点吃饭后,请全家一起坚守同盟捍卫成果。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很漫长的过程,但是一个稍微的侥幸或者放纵却很容易毁掉。最难最难的一部分,个人认为是全家人教育理念的统一,难于上青天。除此之外,孩子会不会饿坏啊,会不会生病啊,这些问题,我觉得都不是问题,孩子多聪明啊,知道没戏立马就会调整“作战方针”。进食是生存本能,孩子来到世界那一刻就已经拥有这个天生的本领。不过是用进食作为“砝码”以求满足条件而已,往往屡试不爽。被深爱的有恃无恐。[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