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通過日軍的軍刀如何區分將官、佐官與尉官的階級?

沈孟棟


日本軍刀的歷史,是從明治維新時開始的。在此之前,日本國內都是流行的武士刀,但在明治維新時,日本政府實行廢刀令,武士不能再公開攜帶刀劍,只有皇室成員、前各藩藩主(大名)、軍人和警察才能攜帶刀劍。

隨後,日本政府將國內武士手中的武士刀全部收繳,重新鑄成軍刀,用於軍隊兵器。

最開始,因為明治維新中,日本陸軍的戰術和軍制都是師從德國,海軍則為英國制,這也導致他們的軍刀也被西洋化,當時日本天皇、首相和軍官們,都是佩帶有櫻花紋飾的西洋式指揮刀。



等到1933年,隨著日本的崛起,日本國內開始提倡復興日本本土文化,這個時候開始有人不斷向政府提出復興日本刀劍的建議。

恰好就在這時,侵佔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以第6、第8師團等部8萬餘眾,向中國長城主峰口等處發起進攻,長城抗戰由此爆發。

當時,中國軍隊第29軍第37師的大刀隊在趙登禹旅長的率領下,乘雪夜迂迴至喜峰口日軍側後,摧毀敵炮兵陣地,殲敵3000餘人。

在這場戰爭中,日本士兵用他們的西洋指揮刀和中國士兵的大刀進行白刃戰,結果被殺得毫無還手之力,中國大刀一戰成名。

事後,日本報紙發表聲明說:“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隨後,在日本陸軍大臣的倡導下,日軍遂於1934年廢棄華而不實的西洋式指揮刀,全部改為拼殺力度極大的日本式軍刀。自此,日本軍刀制度也終於形成。



當時的日本軍刀,主要仿照以前日本武士刀的樣式製作而成,主要有三種型號:一種是裝備中高級軍官的將官軍刀;一種是裝備中級軍官的佐官軍刀;最後一種是裝備低級軍官的尉官軍刀。

從刀的樣式和材質來看,這三種型號的軍刀,並沒有多大區別,甚至看起來幾乎是一模一樣。它們最大的區別,主要有兩塊:刀柄顏色和裝飾。

關於刀柄顏色,通常情況下,尉官軍刀是黃銅色刀柄,佐官軍刀是銀色刀把,將官軍刀則是金色刀柄。

至於軍刀的裝飾,主要看“刀緒”的顏色,也就是掛在刀尾部的穗狀裝飾物的顏色,通常情況下,將官軍刀的刀緒是金色,佐官軍刀的刀緒是紅色,尉官軍刀的刀緒是青色。

當然,在軍刀的一些工藝和細節上面,這三種型號的刀還會許多差別,但這需要專業懂刀的人士才能鑑定出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上面這兩種辦法,是最好且最快辨別它們的辦法。


我是趙帥鍋


二戰時期,日本軍官除了佩手槍,還另配有一把指揮刀,士官也配軍刀,因範圍比較大,就不在本文探討範籌了。

有別於士兵,特別軍官指揮刀一舉,士兵不是衝鋒就是撤退,顯然軍刀對軍官意義重大,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同時是戰時的指揮工具,又可用於近戰防身,適合白刃戰。

由於日軍軍官分將佐尉三等級,因此軍刀也分為將級、佐級和尉級軍刀,抗戰劇《亮劍》中,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雲龍率一營打掉了日軍華北方面軍組織的一個軍官戰地觀慕團,其中繳獲的那把將官刀被386旅旅長要去了,就送了晉綏軍第358團團長楚雲飛一把繳獲的佐官刀,作為回贈楚雲飛送其一把雄性勃郎寧小手槍。


其實,日軍的將官刀、佐官刀和尉官刀,在質材上並沒有明顯區別,只是在刀穗上有所區別。所謂的刀穗,就是軍刀的裝飾品,是掛在刀柄上的,起一定的美化作用,僅次而已。

軍官的刀穗只是籠統地分為將官、佐官和尉官,而不再細分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三等九級的區別。

一般將官刀穗的帶子部分,外側為茶色,裡側為紅色,其間有用金絲線呈M型裝飾的紋飾,流蘇為金色絹絲。

佐官刀穗的帶子部分,外側為茶色,裡側為紅色,無金絲線裝飾,流蘇為茶色與紅色混合絹絲。

尉官刀穗的帶子部分,外側為茶色,裡側為紺青色,亦無金絲線裝飾,流蘇為茶色與紺青色混合絹絲。

由於將佐尉官的刀穗不好區別,因此,在國內拍攝的抗戰劇中,是看不到將佐尉官軍刀刀穗的區別,絲織的有之、牛皮的有之、紅櫻的有之,麻繩的有之、沒有刀穗的有之,真的是五花八門,別有一番景象。

這個真的非專業人士不清楚,也難為劇中的編導和道具了,只要不再出現1940年的侵華日軍裝備美軍1943年秋季才裝備的M-3衝鋒槍就算是萬幸了,對這幫喜歡玩穿越連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都不具備的人就不能要求太高了。


國平軍史


兔哥回答這個問題。歡迎你的關注。日本軍隊在二戰時都有佩帶指揮刀的軍官,無論是陸軍海是海軍,打仗時都拿著指揮刀瞪眼張嘴的哩囉哇啦的亂叫,大概是指揮小鬼子們打仗。那麼這些有資格佩帶指揮刀的鬼子都是什麼級別的人呢?我們看看二戰時日本鬼子的軍銜級別。二戰時期,日本軍人佩帶指揮刀的級別。


上面是日本的軍銜(二戰)
。其中少尉以下的都屬於士官級別。其中又分準士官和下士官。准尉(準士官),剩下的都屬於下士官,如,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根據日本二戰時的佩帶指揮刀的等級看。是有士官刀的,日本的士官屬於軍官序列。因此從伍長都有資格佩帶,而實際情況通常是從軍曹級別往上才佩帶。二戰時期日本軍人佩帶的指揮刀,對應的級別的區分。

首先是日本的皇親國戚。如日本天皇的表弟,表兄等等這一類人,不包括娘兒們,天皇的親戚女人們不佩刀。這些人不論官階大小都佩刀,而且刀的手柄都是象牙制白色刀柄,並標有皇家標誌,這類佩刀並不是佩發的,都是自己花錢定製。



將官級別的軍刀。首先這些刀的來源有祖上傳下來的,有天皇御賜的,也有自己花錢定製的。還有下面的軍官們行賄贈送的。日本將官們通常都有幾把刀,它們主要起身份像徵,不會去衝鋒陷陣的拼殺。


刀的手柄通常都是鍍金的,也有象牙的,但和天皇的表兄弟們有如別。佩有精美的絲帶纏花紋飾,刀鍔(護手格)為金色,刀鞘蒙皮,刀緒(刀柄飾穗)通常是金色,帶子裡面也是金色,這是主要的區別。

佐官刀,這個和將官的差不多,主要區別是沒將官那麼華麗,刀柄通常為銀製絲帶纏花。刀緒飾穗為紅色。佐官刀也是需要自己花錢定製,也有天皇御賜的。當然也有祖宗留下的。尉官刀。

最主要的區別是刀柄,刀柄為鋁,或銅製,絲帶纏花飾紋。刀緒為青色,也有藍色的,士官刀。

這個不用花錢買,配發,用機器製造的產品。士官刀和其它軍官用刀有些區別,因為幹壞事的通常都是尉官和這些士官們。士官刀的血槽深而長。刀柄和尉官沒什麼區別,刀緒就差多了,沒什麼穗什麼顏色的。就是皮子做的一條帶子,自然色。嫌不好看自己買好的去。

關於日本軍官佩刀其實並沒有什麼嚴格的要求,必竟除了士官其它都是自己花錢買。由於日本戰爭期間物資匱乏,其它的裝備其實也需要自己掏腰包,當然多少都得花點。日本軍人戰爭中犯重重罪惡,最後終於被正義打敗,而日本的軍刀也成為戰勝國的戰利品。(以上為個人的論點,難免有誤,歡迎指正,也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一併謝過!)


兔哥42928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日本軍隊的軍刀大致可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個種別,其中對軍官階級的標識設定有所不同,大致如下:

陸軍軍官軍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陸軍軍官所使用的軍刀包括“指揮刀”和“軍刀”兩類,其指揮刀是歐式軍刀造型,軍刀則主要是昭和9年式(94式)軍刀、昭和13年式(98式)野戰軍刀、昭和18式(3式)軍刀,造型是日本傳統的太刀式。用於區分持有者身份的屬具主要是“刀緒”,中國一般稱為“刀帶”,即系在刀柄上的裝飾性絛飾。

其中,歐式的指揮刀的正刀緒都是金色,為西式的織帶式樣,用金屬絲(印度絲)編成,通過織帶本身的變化體現出將、校、尉的區分,具體圖式如下:

(日本陸軍所用的歐式指揮刀)

(將官指揮刀刀緒)

(佐官指揮刀刀緒)

(尉官指揮刀刀緒)


除了正刀緒外,二戰時代,日本陸軍的指揮刀以及日本太刀式的軍刀,廣泛使用的是下面這種刀緒,根據刀緒內襯的顏色、裝飾來區分軍官的級別。這種刀緒的外表面都是棕色(日本稱為茶色),內面,將官是紅色、編入三股金線。佐官是紅色。尉官則是藍色。具體的圖例如下:

(昭和13年式軍刀。刀鞘為“國防色”,從軍刀刀緒內襯的藍色可知,配用者的身份是尉官)

(尉官刀緒特寫)

(佐官所用的內襯為紅色的軍刀刀緒)

(將官刀緒。可以看到內襯為紅色,刀緒上有用三股金線編制的紋路。刀緒的穗飾則是金色)

除軍官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日本軍隊的下士階級(日語漢字“下士”,相當於我們現在所稱的士官)也有軍刀,初期採用32式(1898式),戰爭後期使用95式(1935式),這種軍刀的刀緒則完全是棕色。

(等級最低的“下士官”軍刀的刀緒)

海軍軍官軍刀

說完陸軍再說海軍。

日本海軍的“軍刀”分為劍(Saber)和刀(Sword)兩類。

其中的“劍”源自明治時代,是徹底西式的海軍佩劍樣式,黑色鞘殼、金色配飾,通過劍體上的裝飾來區分官員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日本海軍也有和陸軍軍官刀非常相似的“刀”,不過海軍刀的刀緒完全為茶色,沒有陸軍那種級別區分色。


海研會


不好意思,姍姍來遲的回答這個問題。

狹義的日本軍刀,只包括了明治維新後至日本投降期間,舊日本帝國陸海軍軍官及士官(日本的“士官”相當於中國的軍官,而中國的士官則對應日軍的“下士官”)裝備的指揮刀。

具體到二戰時期,日軍軍刀主要是指仿日本傳統刀裝的陸軍的九四式、九八式和三式及海軍的太刀型刀裝等。

比如,昭和13年(1938年),進入戰時體制的日本軍方頒佈了軍刀改制案,廢止了九四式軍刀的第二佩環,由於1938年為日本皇紀2598年,因此這一型軍刀被稱作九八式軍刀。

由於日本軍官的軍刀不是配發而是根據規範自行購買的。所以同一軍銜的日軍軍官的軍刀可能性型號不同。而且日軍規定的其實是刀裝,即按規範製作的軍刀外裝,而刀條則可以自行選配。這就出現了一個結果,即有可能是一個將軍配的是廉價的機制刀條,而一個尉官配的卻是家裡帶來的祖傳寶刀。

日本軍刀主要通過刀緒(掛在刀尾部,看著有點像窗簾頭的繩子,大家想象一下劍穗,日本軍刀刀緒分略緒和正緒。正緒是黃色金屬絲編織用於禮儀,略緒是黑色棉線編織戰場使用。)來區分軍刀的階級。

其中尉官是藍/茶色、佐官是茶/紅色、將官是茶/紅色帶子帶金線之字紋路、黃穗。

所以看刀緒就能一眼看出這把軍刀的級別了。


冷兵器研究所


戰爭帶給人們的記憶往往只有痛苦,不管是侵略國還是被傷害的國家。

每一個男兒都想象自己可以穿一身軍裝,都向往著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不管在世界上的哪個國家,男孩子們都有這樣的理想。但是軍隊是一個十分嚴格的地方,講究令行禁止,並且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以及嚴格的著裝佩戴要求。

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來探討一下日本軍隊是怎樣通過軍刀來區分軍官等級呢?

首先日本軍刀的來源是日本的傳統刀,日本人也稱作是劍,日本劍的原型來源於我們唐朝時的一種兵器——唐刀。唐刀較短,傳到日本後,日本人把它加長,做了一系列的改變。

日本人崇尚劍道,這劍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不同的等級佩戴的武器都有著很大的區別。不光是用料,材質上,最重要的是裝飾,顏色等等。那麼下面我們一一講解。

1.\t將官刀

在日本,凡是佐官以上軍銜的軍官,指揮刀均由天皇御賜,是榮譽和地位的象徵,這將官刀自然也是。而武士刀主要的區別就是在刀柄上,將官刀刀緒裡側的顏色是金色的,刀把由象牙製成。並且在這層金色上面還會有裝飾的花紋,級別越高,家族地位越高的這些花紋也一定更加精緻。

2.\t佐官刀

佐官在我們中國軍隊編制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是我們常說的校級,大校,中校等等。佐官的刀緒裡側是紅色的,刀把是銀色的。並且刀柄上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裝飾物。在我們喜歡的電視劇兩件當中就有這樣的一段,李雲龍把一把日軍佐官刀贈與楚雲飛,將官刀則被旅長要走了。

3.\t尉官刀

尉官刀的刀緒裡側顏色為藍色,等級又低了一級,刀把只能是銅色。製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精緻的,尤其是看重劍道的人,都會花大價錢去為自己準備一把寶劍,更不用說前面的那些將佐之類,更是花大價錢。

4.\t士官刀

在日軍侵華之前,日本軍隊中士官是沒有佩刀的,也許是為了鼓舞士氣,並且在戰場是的需要,日本政府通過現代工業的手段鑄造了大批的武士刀。這些武士刀大多是鋁製刀柄,並且很多刀身上還有三環的標誌。同樣印有三環標誌的還有38大蓋的刺刀。由此可見,士官刀的規格很低,但是為了滿足戰爭需求,在他們的刀身上還有血槽,這樣就加大了近身作戰時的傷害。

二戰期間除了日本陸軍,海軍空軍也都有配製武士刀,但大多沒有實用意義。很多貴族還專門請日本傳統劍的鑄造世家為自己訂做一把佩刀,用於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當然日本軍隊能夠大批量配備武士刀,與日本政府軍國主義的盛行有著脫離不開的關係。在當時,不光是軍隊,甚至在學校當中都會專門開設劍道課,專門教授學生使用武士刀,並且會舉辦各種比賽,當然比賽當中會使用護具和木製的武士刀。日軍的刺殺方法很多也來自於武士道。

武士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帶來的是無盡的恐懼,是無盡的侵略。所幸在日軍大肆侵入我國之時,有這樣一支軍隊挺身而出,他們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大刀也成了我們中國軍隊抗戰當中的標誌性武器之一。

我的腦海不由得閃現出了那首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小小嬴政


通過歷史老照片可以發現,侵華日軍軍官不一定有手槍,但軍刀卻是人人都隨身佩戴的。

軍刀對日本軍官來說,既是身份的象徵,也是用於白刃戰的防身武器。那麼,不看軍銜的話,如何通過軍刀判斷日軍軍官的官職大小呢?

日軍的軍官,分為將官、佐官和尉官3個等級,不同等級的軍官佩戴的軍刀有所不同,但無論是將官還是尉官用的軍刀材質大體是一樣的,只是裝飾軍刀的刀穗、以及刀把手柄不同。舉個例子,將官的刀穗顏色是金色,材料多為金色與紅色的絲線編制。佐官的刀穗顏色則是紅色,材料和將官不同,是紅色與茶色的絲線編織。而尉官的刀穗顏色就更加素了,既不用金色也不用紅色,而是用青色絲線編織。

刀穗所用的絲線顏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有刀把的手柄顏色。最高級別的將官刀柄是鍍金的,佐官的刀柄則是銀製材料,最低級別的尉官的刀柄,則用黃銅製作。

因此,觀察日軍軍刀刀柄的顏色,就可以分辨其大致級別,不過現在許多抗日神劇,不會注意這樣的細節,經常出現將官佩戴佐官軍刀的畫面。


兵說


在眾多抗戰影視劇作品當中,好像日本軍刀可以稱得上是日本軍人的標配了吧!你也總會看見這樣一幕:每當日軍要主動發起進攻時,不論是肉身近搏,還是狂轟濫炸,日本長官隨身所挎的軍刀總會成為他們發動攻擊的開始信號。



民間有過這麼一句話:“中國軍隊有衝鋒號,對峙的日本則有日本軍刀”,此話說出來,倒也有其道理所在。日本軍刀不是日本士兵每個人都能佩戴的,之所以日本軍刀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之上又被稱為指揮刀,那是因為它是作戰時指揮軍隊的鮮明標誌,如果士兵人人都佩戴的話,那豈不是不利於戰場混亂時刻的作戰。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軍銜制”吧。同中國民國一樣,日本軍隊中也採用的是“三等九級”制,我們只看日軍“元帥”,也就是指揮官一方面。①一等:將官。下轄大將、中將、少將;②二等:佐官。下轄大佐、中佐、少佐;③三等:尉官。下轄上尉、中尉、下尉。其次,便是日本士官了,在此我就不予以多說了。那下面我們看看日本軍刀又是如何以如何區別來與這將官、佐官、尉官相以搭配呢?



日本侵華戰爭時所用的軍刀為“昭和新軍刀”,這種刀在當時極其受到日本軍方的大力推崇,而且昭和新軍刀明顯不同於日本禮儀指揮刀和一九式舊軍刀。在當時來看,昭和新軍刀只有軍官用刀和士官用刀的明顯區別,至於題目當中的用日本軍刀來區分①將官、②佐官、③尉官,這種官職的話,從軍刀本身材質來看,是沒有太大差異可以有跡可循的。

其一:軍刀本身刀把的“鍍色”不同

我們從尉官開始說:尉官刀一般是黃銅刀把的,而佐官刀的刀把一般是鍍銀材質的,將官刀則是鍍金的。不過通過軍刀刀把的顏色來區分不同官銜的刀的話,也只是比較適用於日本傳統軍刀的所謂陸軍的九四式、九八式和九三式的指揮刀了,而且日本禮儀專用指揮刀也是相當符合這種通過刀把材質、顏色來區分等級的區分方法。


其二:軍刀配飾——刀緒的不同

刀緒?又叫做刀穗兒,簡而言之就是軍刀刀把的配飾,看似這刀緒只是為了用來裝飾軍刀以外,其實還有著區分軍官等級的作用。

明治“45年”軍刀區分方法:將官、佐官和尉官三者軍刀的刀穗都是用金色編制繩而編制形成,隨意說單單想憑藉刀穗的顏色來作為區分標準的話,顯然是不可行的。那麼究竟刀穗以何來判斷軍官等級呢?①刀穗的流蘇不同:將官的流蘇最大,而且最為形狀最圓;佐官的流蘇次之,而且稍微長些;尉官的流蘇最小,基本已經不成形狀。

“昭和新軍刀”區分方法:①將官軍刀的刀穗佩帶的顏色主要是“外茶裡紅”,其間有金絲線編織;②佐官軍刀的刀穗佩帶的顏色和將官相同,但是其間無金絲線纏繞;③尉官軍刀刀穗佩帶的顏色主要為“外茶裡青”,同佐官一樣,其間也無金絲線纏繞。


小鎮月明


軍刀其很多國家軍隊的必備品,雖然在古代,軍刀這種冷兵器是軍官戰鬥用的主要武器,然而近現代戰爭已經很少有時候會用到軍刀了,畢竟機槍突突遠比用刀來決鬥來得痛快。近現代的軍刀基本上是一個裝飾品罷了。


但是有一個國家是例外,這就是日本

日本在近代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但是日本又喜歡打仗,為了體現自己的武士道精神,日本軍人都會學習一定的劍道來充實自己,日軍指揮刀對於他們不僅是打仗用的,也是武士道精神,鼓舞士氣的必需品


那麼日本的軍刀有等級嗎?自然是有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等級。一般來說刀柄為鋁製的是士官,纏繩的是軍官。 刀緒裡側為藍色的是尉級軍官,紅色是校(佐)級軍官,金色的是將級軍官可以看刀把的,大體是銅色刀把是尉官,銀色刀把是校官(佐),象牙刀把是將官。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日本自古以來便是擅長使用刀的民族,從大化改新後,日本便誕生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因此,當日本處於戰國時期的時候,日本浪人來到中國為非作歹之時,他們使用的便是自己認為的武士道,不過當時我們把他叫做倭刀。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發展重工業,武士刀慢慢的被長槍長炮取代。

不過武士道精神一直都是日本一個文化,因此即使在當時日本人使用的是槍炮,但日本仍然沒有拋棄武士刀。在日本侵略中國時,在中國的大街上還是可以看到腳穿木屐,腰胯武士刀,走路大搖大擺的日本人。

他們走到街上橫行無忌,看著便讓人可氣,在二戰時期,日本的指揮官都會隨身配備軍刀,軍刀的配備來源於武士刀精神。據悉日本很多中低層指揮官都是武士出身,甚至於日本一些高級指揮還是日本劍道的流主。

在《雪豹》中,周衛國的同學竹下俊便是日本北辰一刀流的流主,劍道九段,北辰一刀流的很多弟子,都在日本軍方擔任要職,在雪豹中前一位北辰流主便是因為反對日本對中國使用戰爭而被日本人殘忍殺害。

指揮官職位有高有低,除了徽章可以辨別軍銜外,根據日本的軍刀如何辨別他們的官職呢?

看過亮劍的人都知道,李雲龍手榴彈奇襲山崎大隊的戲碼,李雲龍這三千六百顆手榴彈,一大部分是從軍區,軍需處要來的,軍需處長給李雲龍的要求是一把佐刀換二十箱手榴彈,李雲龍還開玩笑加十箱便給軍需處長弄來一個日本女人,從李雲龍和軍需處長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知道,日本的軍刀是可以區分將官的。

那麼到底如何區別呢?

區分日本將官、佐官的軍刀,一是看軍刀上面的製作材料,日本早在一戰之後,便準備好侵略中國的計劃,為此他們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武士道進行一番改造,製造上手工精良,普通的尉官刀,刀把是黃銅色,刀把一般鍍銅,遠遠看去會有黃色;而佐官刀把則是鍍銀,將官刀把自然是在上面鍍金,從日本將尉官、佐官配備銅、銀來看,日本從中國到底搜刮多少資源。普普通通的尉官都是黃銅刀把,而當時中國為了製造子彈,不惜冒著死亡的危險去撿日本人遺留下的子彈殼。

當然除了通過刀把可以識別軍銜之外,日本人還在刀把上綁著花穗,一般的尉官花穗都是黃紅色,而佐官和將官花穗則是黃紅色,並且將官的花穗上面編織著金絲線,不僅如此,將官的花穗流蘇是尉官的三倍,而佐官的流蘇則是尉官的二倍,因此除了可以通過刀把觀測軍銜之外還可以通過花穗流蘇多少來區分軍銜。

在二戰時期,中國很多將領都以奪得日本指揮刀為一個樂趣,說實話日本的軍刀的確很鋒利,要不然像李雲龍這樣的人會看上日本軍刀嗎?日本在中國除了用毒氣彈、機關槍殺死許多中國人之外,死在日本武士刀下的中國人不在少數,南京攻陷之時,日本將南京變成人間地獄,更為可惡的是,兩位日本軍官,以殺中國人為興趣,看看誰的刀殺的中國人多。

雖然日本的刀厲害,但是在國軍二十九軍,大刀隊面前,他就是孫子,大刀隊讓日本人見識到誰才是用刀的祖宗。日本侵佔中國早期,因為工業落後,武器落後的原因,中國人使用白刃肉搏戰和日本人相搏鬥,在中國人艱苦卓絕的奮鬥下,這才有了最終的勝利,侵華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因此我們要珍惜如今的生活,同時對日本也要保持一定的敵意,因為至今他們仍然不願意承認對中國做的事,甚至公開祭拜靖國神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