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箇中醫小知識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趣味中醫 | 華佗與紫蘇的故事| 每天一箇中醫小知識

相傳東漢末年,名醫華佗在一家酒店巧遇一群青年正在比賽吃螃蟹,空的蟹殼堆了一大堆。華佗上前勸他們說:“吃多了會鬧肚子,還可能有生命危險。”但這群青年還是不聽他的勸告,反而大吃不止。

當天,這群青年和華佗都投宿在這家酒店裡。半夜,吃螃蟹的幾個青年大喊肚子痛。當時還沒有治療這種病的良藥,華佗非常著急。忽然,華佗想起一次他在採藥時,見到一隻小水獺吞吃了一條魚,肚子撐得像鼓一樣。它一會兒下水,一會兒上岸,顯得很難受。後來,它爬到岸上,吃了些紫色的草葉,不久便沒事了。華佗想,那種紫色的草葉能解魚毒,一定也能解蟹毒。於是出去採了那種紫色的草,立即煎湯給幾個青年服下。過了一會,幾個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痛了。華佗為了記住這種草藥,就給他取了個“紫舒”的名字,意思是服後能使腹中舒服。因為字音相近,又屬草類,後人就把它稱作“紫蘇”。

紫蘇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葉、莖、子均可入藥,通常藥用的是全草。其性味辛溫,氣芳香,歸肺、脾二經。突出的功效是解表散寒,理氣寬中,解魚蟹毒。葉(蘇葉)偏解表散寒;莖(蘇梗)偏行氣寬中,葉莖並用則和胃止嘔;子(蘇子)最明顯的作用是下氣消痰,善治肺氣喘逆止痰嗽。

如果你對文章內容或相關課程感興趣,請關注微信號:正安文化北京[zanedubj],我們等你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