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向浸潤性癌是什麼?

用戶97846177021


傾向浸潤性癌這是對於腫瘤組織生長方式和生長程度的一種描述,常出現於臨床的病理報告中。

腫瘤生長方式

良性腫瘤常常是膨脹性生長,周圍邊界清楚,而惡性腫瘤常常呈浸潤性生長,癌細胞可侵犯周圍組織,分界不清。

浸潤癌的含義

如果在病理報告中讀出這個傾向於浸潤性癌,我們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這個並不算侷限於基底膜內的原位癌等早期癌症了,已經突破基底膜侵範間質或者其他組織了,相對於早期癌症來說,預後會差些。根據其實際浸潤範圍臨床的分期不同,預後也有很大的差別。

至於為什麼要加傾向呢?

因為病理報告也有一定的侷限性,主要受限於腫瘤標本多少,很多活檢的病理報告都會加入傾向於xx癌,或者XXX癌的可能,也就是希望臨床醫生再進一步結合影像學、病史、症狀體徵等其他輔助檢查進行綜合診斷。

說實話一般病理出現了傾向於XXX癌的話,患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一定要及時複診和儘快手術等規範治療。


骨腫瘤科張餘醫生


不得不說醫療的專業術語非常多,其實很多行業術語都非常多,但是有些詞一輩子行業外的也用不到,並不需要知道;但是醫療就不一樣了,絕大部分的人一生都會接觸不少,自然就會看到一些很生僻的術語。

在腫瘤檢查中,所謂的浸潤性就是癌細胞形成的原位癌開始突破基底層,這是癌細胞進入間質,進一步進入淋巴或者血行的(都是癌細胞轉移的主要途徑)。基底層(也有被稱為基底膜的)指上皮細胞與深層結締組織之間。在粘膜下層。

在癌症形成的初始階段,也是有一層膜包裹的。這時候是原位癌,如果能夠在檢查中發現並手術切除治療效果會很好。醫生病理檢查報告中會提到切緣陰性,表示切除的很乾淨,如果是切緣陽性,就需要做後續治療了。(這是原位沒有突破基底層的時候,如果還有別的情況也是需要做其它治療的)

如果癌細胞都突破了基底層,上圖中最右的那部分,可以確定為浸潤性癌。

如果檢查的時候剛剛是癌細胞在基底層那裡,檢查的結果不能完全確定時,會評估為傾向浸潤性癌。

一旦到了浸潤性階段,在治療時的難度會增加。除了能夠切除的部分,還需要做化療或放療的輔助治療。

如果屬於早期階段,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


美中嘉和聊腫瘤


這種表述一般出現在病理診斷報告中。

病理診斷是對手術切下或胃腸鏡、纖支鏡、膀胱鏡等取下的腫瘤標本,在顯微鏡下進行組織學檢查,以診斷疾病的良惡性。儘管現在各種影像學技術飛速發展,但是病理診斷仍然是腫瘤各種檢查方法中最可靠的,病理診斷被喻為“金標準”,也是疾病的最終診斷。

然後病理診斷也有它的侷限性,比如手術沒有切取到腫瘤組織或者取的組織太少,深度太淺,又或者半有大量的炎症壞死都不能給出一個十分肯定的答案。

傾向於浸潤性癌這樣的表述就是這樣,因取的腫瘤組織太少,太淺,或者壞死太多幹擾診斷,不能直接診斷浸潤性癌,但是癌的可能性非常大了,所以一定要去醫院進一步診斷,不要錯過治療時間。

希望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