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有哪些教育啟示?

行者慧仁


現實生活,是一幅風雨陽光交織的畫面;大多數的時候,骨感而不溫柔,也很薄涼!

但能用自己內心的強大,溫養自己,在漫漫人生前行的路上,用艱辛不易來昇華自已,終有一日會寵辱不驚地,站在那屬於自己的舞臺上!

人生當如西遊記,艱難險阻不畏懼。

風裡雨里昂首走,且歌且行且珍惜。





闊海6013


唐僧以慈悲為懷,以善其心,悟空剛正不惡,同妖魔作鬥爭,天不怕,地不怕,我們生活在幸福的今天,是否該出手時就出手,同斜惡鬥爭嗎?


邰社江


有五點啟示:

1.相信專業領域的人的話,隔行如隔山,比如,孫悟空讓唐僧呆在圓圈裡,因為他識破了白骨精。

2.合作才能共贏,《西遊記》裡每個人各有分工,少了誰都不行,孫悟空斬妖除魔,豬八戒負責惹是生非,沙僧負責挑行李。

3.很多時候要讓徒弟們相互牽制,不至於一頭權利過大。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孫悟空再厲害,上面還有如來佛祖,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低調。

5.做領導要有大格局,就像唐僧一樣,做徒弟也要各司其職,辦實事的才會受到重用。

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





語言營


四大名著自有其誨人之處,但《西遊記》中的警句又尤多了。揭露世情又不乏幽默,可讀性極強,關於教育,略舉幾處讀書筆記。

1、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不可炫耀)

2.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因人賞物)

3、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這是主旨,用今天的話來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4、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西方的歸佛,東方的歸聖。北方的解與真武,南方的解與火德。是蛟精解與海主,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悟空總是樂觀。)

5、老孫比在前不同,爛板凳高談闊論了;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閒。容敘!容敘!(責任感)

倘若孩子捱罵,也需有個教法,不若教他這句——

6、我恨不得囫圇吞他下肚,化作大便餵狗!(好罵人手段!hhh)

教育孩子的一大重要保障是為人父母師長者,萬望記得——

7、師父也忒護短,忒偏心!罷了,象老孫拿去時,你略不掛念,左右是捨命之材;這呆子才自遭擒,你就怪我。也教他受些苦惱,方見取經之難。(莫護短偏心)




象牙山金學研討會


說到《西遊記》,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很熟悉。

那麼具體到《西遊記》對關於子女教育方面的啟示,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反問一個問題,孫悟空喜歡西天取經嗎?不喜歡。為什麼還能堅持到底?因為有一個他最怕但又解除不了的東西——緊箍咒。對子女的教育,也需要這個緊箍咒。

沒有緊箍咒約束的孫悟空,當然更願意在花果山當他的美猴王。當美猴王舒服自在,但成不了正果。如果沒有緊箍咒的約束,孫悟空很可能永遠是一隻頑性不改的猴子。到西天得正果的時候,他才會深深感謝,但取經路上被師傅唸咒念得頭痛欲裂滿地打滾時,要說心中對唐僧沒有怨恨,恐怕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孩子,不也是無法無天的美猴王嗎?家庭是他的花果山。天天有吃有喝有玩,大人對他寵愛,百依百順。讓他學習,他一百個不願意。這時他也需要一個緊箍咒。但誰都不願意戴,何況一個孩子。

即使唐僧多麼慈悲,也感化不了孫悟空。沒有緊箍咒,孫悟空早就逃之夭夭了。那麼緊箍咒是誰給的呢?如來佛。如來佛瞭解孫悟空,知道如果不用強制性手段收束他,他就不會老實聽話跟唐僧去取經。

如來佛也理解唐僧的困難,因為唐僧的修為雖然可以當師父,但畢竟還沒有得道,法力還不夠。給孫悟空戴上緊箍咒,體現瞭如來佛的慈悲和智慧。

父母,其實是孩子的如來佛。真正關心孩子的,畢竟還是父母。孩子不管走多遠,也走不出家長的心,就像風箏不管飛多高,線永遠牽在家長手中。孩子學習的動力最終來自於家長。

但家長不能自己教孩子,必須把孩子交給老師。就像如來佛雖然要度化孫悟空,還是得把他交給唐僧。如來佛像大老闆,把握大方向,他不做具體的事。如來佛的高明,是給孫悟空選一個好師父,還給了師父念緊箍咒的權利。

因為他知道人性的複雜和現實的艱難,知道唐僧光憑慈悲降不住孫悟空,“沒有教不好的徒弟,只有不會教的師父”,只是對老師理想中的勉勵語,不能簡單地作為現實中硬性的要求。

每個家長都盼望老師把他的孩子培養成才,但在今天,大多數家長卻不願意給老師念緊箍咒的權力。不但不讓老師念緊箍咒,還總是提防老師對孩子太嚴格。孩子不好學,他們就怪老師沒愛心,沒本事。

他們忘了老師並不是神仙。他們只有小情小愛,沒有如來佛的大慈悲;只有小心計,沒有大智慧。於是老師束手無策,教育難見實效,老師家長互相欺騙敷衍,孩子永遠是無法無天的孫猴子。

所以家長老師要擺正位置,尤其是家長,因為你是在背後掌控一切的如來佛。家長一定要尊師重道,信任老師,賦予老師權力。老師以育人為天職,以成就人家子弟為心,念茲在茲,兢兢業業,像慈悲為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唐僧。

家長老師各正其位又默契配合,才能保障孩子走上取經之路,克服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如果是這樣,教育其實是簡單的。

《西遊記》真是一部偉大的小說。讀懂《西遊記》,就讀懂了人性,懂得了教育。




巷囗的那隻貓


《西遊記》作為四大古典名著,承載著中華文化獨有的精神內涵和人文思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加之受影視劇推動,在四大名著中,可以說《西遊記》是最受老百姓歡迎和熟知的作品。首先,從唐僧排除艱險一路西行、尋求真經佛法勸導世人這個層面來說,她倡導的是讓人們勇敢追求夢想實現夢想,人們對小說的喜愛暗合了對夢想的崇拜;其次,從孫悟空出生到大鬧天宮,她提倡的是人生而平等,不為強權折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反抗精神,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老百姓飽受權貴壓迫的怨氣得到聲張;第三,師徒四人一路披荊斬棘降妖除魔,戰勝一切妖魔鬼怪取得真經,告訴人們,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決不會缺席;第四,團結一心的團隊對事業成功很重要,唐僧的正直善良和把控全局防止冒進的能力,大師兄剛直不阿嫉惡如仇而且本事很強,二師兄憨直與呆萌,還有些小貪念,提現的是人性的原始本真,但他服從、聽話且有些本事,關鍵時刻能起大作用,三師弟忠厚老實、吃苦耐勞、安生本分、任勞任怨,是團隊的老黃牛,可以說四人組合是最合理最科學的組合。事實上,也許吳承恩先生想表達的是,師徒四人正是一個人的四種潛質與狀態吧!


寧夏石嘴山國動人


在古典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是唯一一部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閱讀,同是也被所有人群喜愛的作品,同時有它改變的影視劇更是數不勝數,而且收視率頗高,所以說《西遊記》是近現代中國第一大IP,是絲毫沒有誇張的。

西遊記對中國人思想文化的塑造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我們對《西遊記》也要以現代眼光批判的來看,畢竟它成書於中國專制皇權,走向成熟的明代,其中的思想糟粕也不是不少。我們要儘量給孩子汲取講解其中符合現代人文精神的元素:

一 團隊和平臺很重要

馬雲曾經說過,最成功的團隊就是西天取經團隊,唐僧是主管戰略的,決定方向和願景。孫悟空是掌管戰略執行的,豬八戒和沙和尚是一般執行者。

有了團隊就有了角色和分工,要想團隊的目標能夠成功,做好分內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團結協作也很重要。

要知道個人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組織成功的基礎上的,試想如果沒有取經團隊的成功,那麼孫悟空再有天大的本事,也就是一個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妖猴。

個人的能力的獲得必須依靠相應的平臺,才能有所發展和收穫。

二 個人邊界和成長試探都重要

我們過去,常常強調西遊中孫悟空的反抗精神,那麼問題是孫悟空也有濫殺無辜的時候,也有犯錯的時候,這就說明了我們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個人的邊界。

一個人的本我是什麼都想要的,但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算是孫悟空,他的慾望無窮大的時候,也會被壓在五行山下。

國人因為個人邊界的不清晰,所以經常公共空間和私有空間不分,鬧出不少“巨嬰”事件。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如西遊記中那樣,在孫悟空的成長中,他的探索精神和學習精神的可貴之處。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多學習,合理的探索,試想不去菩提老祖那裡學習,孫悟空也就是個石猴而已。

三 對目標的不放棄、對隊友的不拋棄

西遊團隊的目標是很清楚的,去西天取得真經,教化大唐百姓,可是一路上有艱險,有誘惑,還有散夥的危險,可是他們最後取得成功的關鍵,還是在於對目標的執著,所以那句老話說的非常有道理,“要立長志,而非常立志”。

西遊團隊的每個人都很清楚,每個人的價值,同時也會為團隊的利益,做出貢獻和犧牲,雖然有分歧,可是更多的時候,是團結和不拋棄。

總的來說,我們要用現代眼光看傳統,繼承其優點。


鴻客行


西遊記取經團隊一共四個人一匹馬,其中核心是唐僧,他代表的是一顆做事的恆心;孫悟空代表的是孩子的思維和頭腦,心猿意馬,小孩子雖然聰明但是很難專心做一件事情;豬八戒代表的是孩子的惰性,好吃懶做,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如此;沙僧代表的是腳踏實地的做事情;每個孩子都有這個小團隊代表的缺點或者優點,只要好好引導他們專注於目標,最終一定會取得真經。


董木勺


《西遊記》中有教育啟示的點有很多,想要得到什麼啟示,就要看你用什麼心態去看!

一、心猿意馬

《西遊記》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唐僧西天取經也是十萬八千里。這隻無所不能的“猴子”就是唐僧西天取經的心!路有多遠,唐僧的心就能飛多遠!暗喻人的心是可以到處飛的,人的心是像孫悟空一樣無所不能的。我們的心可以去任何地方,可以十萬八千里,我們的心會七十二般變化,我們的心就像孫悟空一樣力量巨大,能力巨強,但是破壞力也最強!

二、慾望無邪

《西遊記》中豬八戒是慾望的代表!我們知道唐僧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見到好吃的也不動心,見到女人也不動心,唐僧的慾望都體現在了豬八戒身上,所以不論豬八戒多麼的好吃,多麼的好色,唐僧都不會太生氣,因為豬八戒就代表著唐僧貪念的心!克服了自己貪念的心,克服了自己的貪慾才能取得真經!

三、理性邏輯

《西遊記》中沙僧是堅定的,是理性的,是永遠只說實話,只說對的話。沙僧是唐僧的理性和邏輯。擁有絕對的理性和縝密的邏輯是取得真經的必備條件!但是沙僧也是無趣的,他只會挑著行李,跟在後面。這也說明理性和邏輯的堅持是艱難的,是無趣的。無趣的東西堅持下來了,便是自律!

《西遊記》中的教育啟示有很多!只要我們本著學習的心態認真研讀,就可以發現很多可學之處!


小強愛寫作


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其實只是一個人。

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

《楞嚴經》上說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變。

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

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

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

就是人的氣度。

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

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

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

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

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

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瞭解“貪、嗔、痴”的本質。

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

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

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

“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但是唐僧聽不懂啥意思,最後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

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