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變”愛哭鬼“,是進入敏感期,家長要做好這幾點

現在的父母都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從而會自己的去了解和查閱相關的教育知識。同事小王,就是一個對孩子教育十分重視的父親。他和我們說,覺得自己3歲的兒子,最近進入了“敏感期”。就是總是愛哭,而且誰的東西就是本人才能動。就比如他媽媽的手機,就只能他媽媽才能動,小王動一下,兒子就大喊是媽媽的手機,爸爸是不能碰的。

每次有人敲門,也只能他去開,要是被其他人開了,他就會生氣,然後大哭,要重新關上,他再開一次。因為這樣,小王最近也是很頭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孩子突然變”愛哭鬼“,是進入敏感期,家長要做好這幾點


想必很多家長都曾看過或者瞭解過“敏感期”這個詞,但是有多少家長真的理解這個詞呢?很多家長沒有完全瞭解,也不知道什麼是孩子的“敏感期”

那對於處在:”敏感時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特殊階段對特殊事物的特殊敏感性,主要存在於嬰幼兒階段,在孩子0到6歲期間。敏感期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本能,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孩子會被環境中一些特定的事物吸引,做重複的事情。再這個期間孩子會有種固定思維,就比如媽媽的手機,就只能媽媽拿,爸爸的水杯就只能爸爸喝,不會變通和轉彎。對自己認定的事情有一股執念。

孩子突然變”愛哭鬼“,是進入敏感期,家長要做好這幾點


2,兒童在敏感期生活的日常表現

處在敏感期的孩子的表現是,處處都要一著他們的想法和意圖去做,稍微有不順心,他們的情緒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發脾氣,耍賴。

就比如:爸爸媽媽帶著欣欣上街,因為欣欣想要媽媽抱,所以媽媽抱了欣欣,爸爸就幫媽媽拎著包包。但是欣欣認為包包是媽媽的,所以只能媽媽背。爸爸說:媽媽抱著欣欣很累了,爸爸幫媽媽拿一下就還給媽媽。不管爸爸怎麼說,欣欣就一定要爸爸把包包還給媽媽。


孩子突然變”愛哭鬼“,是進入敏感期,家長要做好這幾點


很多時候,父母都認為這個是孩子任性無理取鬧的行為。其實這個是孩子到了敏感期的正常表現。當我們家長不能保證兒童順利度過這個階段,那麼兒童必定受挫。

那再孩子進入到敏感期的時候,父母們應該怎麼做可以幫助到孩子?

1,要學會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的敏感期是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這個敏感時期。

很多父母開始的時候不理解,覺得哪裡有什麼敏感期,就是孩子太任性,平常太慣著的後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發現,不管怎麼教育或者打孩子,孩子就是還是會這樣,然後就會開始瞭解和翻閱相關方面的知識。瞭解以後才知道,孩子確實處在一個敏感時期,然後學者理解和接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事情,對孩子多一份耐心。

孩子突然變”愛哭鬼“,是進入敏感期,家長要做好這幾點


2,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法,那父母們就給孩子多點耐心,多聽聽他們講什麼

很多父母都說,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改善這個敏感時期的事情。那如果沒有很好的方法,做父母的就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多聽一聽孩子說什麼。很多父母會說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一個問題重複很多遍,就比如,媽媽你為什麼今天穿這個衣服,很多時候媽媽回答了,孩子過一會兒又問,一邊兩邊的,慢慢的家長就開始不耐煩。當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做父母的就要給孩子多點耐心了,耐心的回答,耐心的和孩子說,你這個問題,問很多遍了,媽媽也回答很多遍了,今天不要再問了好嗎?用這種溫柔的方式來回答和引導孩子。而不是用責罵或者大吼的方式。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心是很脆弱的。

孩子突然變”愛哭鬼“,是進入敏感期,家長要做好這幾點


如果再孩子的敏感時期,父母們沒有用溫柔的方式好好對待,而且選擇用權威,責罵,強制的方式要求改變。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一個是會延長孩子敏感期的時間,一個是再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會更加叛逆和不好管束。雖然在孩子敏感期的時候,家長們會覺得特別辛苦,也特別不理解。但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夠健康的成長,家長們該辛苦的還是要辛苦。畢竟孩子的人生成長道路上,很多事情都只有一次。錯過了或者耽誤了,都沒有辦法重新來過。所以,既然選擇養育子女,就算不會,也要努力去學更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