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张居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就是竹韵


导语:

张居正是明朝首辅里面最优秀的一个,也是将明朝延续五十年的高人。如果没有张居正的改革,或许明王朝早在万历初年就会土崩瓦解。

明朝的灭亡原因不是内忧外患的军事对手,而是贪腐严重,经济衰败后的结果。一座大厦空有一个架子,可里面的装修都已经腐烂陈旧了,必然是要倒闭的。唯独重新装修一遍,才能让这座大厦焕然一新,显然张居正就是这么一个装修高手。

01避让盛世凌人的严嵩和高拱,张居正这才成功上位。

在张居正的人生履历中,最应该感谢的人那就是徐阶。作为张居正的老师,是徐阶将他一步步带入内阁,成为大明王朝的核心决策者之一。

那个时候还是嘉靖皇帝执政的时候,严嵩称霸朝廷二十年之久,就连徐阶都要低头讨生活,更别说刚刚入阁的张居正。

  1. 所以张居正作为内阁中的小弟,是非常低调的。他不轻易表态,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得罪任何高手。他跟高拱的脾气是完全相反的,高拱属于谁都不怕的那种角色,因为他有裕王撑腰。
  2. 严嵩倒台以后,徐阶当了几年内阁首辅,居然被高拱给赶下台了。为什么呢?因为高拱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跟徐阶并驾齐驱,为什么要听他话呢?
  3. 盛气凌人的高拱上台以后,张居正依旧低调行事。不过既然高拱可以扳倒自己的老师徐阶,那他张居正为什么就不能扳倒高拱呢?

所以张居正利用高拱容易得罪人的脾气,与太监冯保合作,成功扳倒了内阁首辅高拱,自己坐上了首辅大臣的位置。

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徐阶上台以后,并没有立刻提拔张居正,这也是张居正主动要求的。因为张居正需要韬光养晦,做一个真正的黄雀。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骡车出宣武门。---《明史》

由此可见,张居正是一个非常能忍的人,如果他不能忍,不要说到高拱那儿,早在严嵩活着的时候,就把他给赶下台了。

02张居正立志改革,是一个工作狂。

张居正上台以后,并不是为了闲着没事干。他虽然也收受贿赂,可是他对钱财真的没有那么执迷,他真正的志向,是为了改革国家吏治。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明史》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改革,能够将大明王朝从疲惫不堪中给拉回来。所以说张居正这个时候变成了一个工作狂,几乎每天挑灯夜战在办公室处理国家事务。

当时小皇帝万历还太小,10岁登基压根就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而张太后又不管朝政,所以政务全都由张居正一个人管理。

  • 他一边要管理全国事务,一边要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措施,张居正这段时间的确非常辛苦。不过辛苦是有回报的,一条鞭法在地方上的实施,虽然遭受到了不少阻碍,却在张居正的坚持下,扎扎实实地实行了下去。
  • 一条鞭法实行了10年时间,大明王朝的国库逐渐充盈了起来。整个大明王朝吏治腐败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 正是张居正收获累累硕果的时候,张居正居然突然猝死了。不用怀疑,他就是过劳死,比现在的程序员还要辛苦的工作。

作为大明王朝大权一把抓的人,张居正没有选择贪图享乐,而是选择励精图治,实行改革,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大明朝的内阁首辅怎么也就几百个,可是唯独张居正是有居安思危的想法的,他不满足于现状,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挽救大明王朝,他可不想混日子,所以张居正才能从数百位内阁首辅中脱颖而出。

03万历皇帝对不起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改革,救不了万历。

明朝实际上是在哪个皇帝手里开始灭亡的呢?其实有很多种说法,最可靠的一种,其实是嘉靖皇帝,但是嘉靖皇帝之后有张居正做出了有效改革,所以说挽救了大明王朝。而真正让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正是万历皇帝。

诏留空宅一所、田十顷,赡其母。而御史丁此吕复追论科场事,谓高启愚以舜、禹命题,为居正策禅受。尚书杨巍等与相驳。此吕出外,启愚削籍。后言者复攻居正不已。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明史》

万历是张居正的得意门生,从小张居正就教导万历皇帝读书,同时也对万历皇帝的生活习性十分严格。这就造成了万历长大以后,变得十分叛逆。

  1. 在一条鞭法实行的过程中,张居正突然去世,所有重担都压在了万历皇帝一个人身上。他真的有能力亲政吗?当然没有。
  2. 不过这个时候万历也已经20岁了,他总不能退缩,所以就开始自己治理国家。可是事情的难度比他想象中要大得多。万历的能力压根无法跟张居正相提并论,但是他清算的能力倒是不小。
  3. 得知张居正居然也是个贪污分子以后,万历皇帝痛彻心扉,
    认为自己童年的偶像形象彻底崩塌了,所以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进行抄家,张居正的家人也遭到流放。

其实这种情绪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张居正的重担根本就不是万历能够承受的,为了缓解压力,万历只有发泄情绪。

后来他治理国家也是一塌糊涂,根本就没有延续张居正的治理风范。最终张居正的改革成果被万历毁于一旦,万历皇帝索性躲在后宫不出来了,所以明朝是在万历皇帝手里毁掉的,一点都不假。

总结:张居正不是清官,却是有能力的好官。

张居正收不收贿赂呢?当然是收的。明史中对张居正受贿赂的事情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向他行贿的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居然包括了民族英雄戚继光。

但是我们能因为这一点,就完全否定张居正的为人吗?当然不能。明朝官场在严嵩这位巨贪的努力下,早就形成了一种私相授受的风气,似乎不送点礼,什么事儿都办不成一样。

同样的道理,张居正和戚继光也不能免俗,必须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不过张居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贪财,他知道自己为官的目的是什么。

他希望实现内心的抱负,希望能够促成改革,将大明王朝打造成一个富强的国家,这才是他一辈子努力的目的,很显然他差点就做到了,也为了这件事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江湖小晓生


以前有稗官野史把张居正描写成家有妻妾四十多人,他无法满足这些妻妾的要求,就猛吃壮阳药,结果是吃了过量的药物,一命呜呼了。今天我给张居正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奉遗诏辅政,重用戚继光:

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大学士张居正才华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1572年,穆宗去逝,太子朱翊钧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就是明神宗。张居正等三人奉穆宗遗诏辅佐年幼明神宗。

明神宗正式登基大典后,命张居正为首辅。他像老师教学生一样,辅佐年幼的神宗皇帝。还自编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故事书《帝鉴图说》,每天讲给年幼贪玩的神宗听,真是做到事必躬亲的地步。

神宗皇帝把张居正当作严师看待,对张居正是既尊敬又害怕。再有太后和宦官冯保的支持,朝中的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作主,是真正的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大权臣。

那个时候,沿海的倭寇都让戚继光的戚家军给肃清了,但是北方的鞑靼族还经常的入侵内地,骚扰边疆,对大明王朝构成威胁。张居正把抗倭名将戚继光调到北方去镇守蓟州(今河北省北部),戚继光到任后,他征调大量的民工和军队,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上修建了3000多座堡垒,以防鞑靼骑兵的进攻。鞑靼首领俺答见戚家军威伍善战,知道自己不是戚继光的对手。便表示原意和好,要求和平公正的贸易往来。张居正请示朝廷,明神宗封鞑靼的首领俺答为顺义王。在以后戚继光镇守的二三十年里,明朝和鞑靼族之间没有发生一次战争,北方各族人民是安居乐业。

二,打击地主豪门贵族,深化改革:

当时,由于朝政腐败,大地主兼并土地,巧取豪夺,地主豪绅越来越富,国库是越来越穷。张居正下令清查土地,结果查出了大量批被皇亲国戚、豪门贵族隐瞒的土地,这一来,使一些豪门贵族大地主受到了惩罚和限制,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丈量土地后,张居正又把当时名目繁多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成银两来征收,称为*一鞭法*。经过这种税收改革,一些贪官污吏就不能营私無弊了。

经过10年的努力,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使十分腐败政治有了好的转机,国家的粮仓存粮也够十多年用的。但是这些改革触犯了一些皇亲国戚、大地主官僚、豪门贵族的根本利益,他们表面不得不服从,背地里却对张居正恨之入骨。

由于张居正独揽大权,明神宗长大后,却反而闲得没有啥事干。这时候,就有一批亲近的太监在内宫用各种办法给他取乐。

后来,由张居正作主,把那些引诱明神宗胡闹的太监全部赶出宫去,太后还让张居正代替神宗皇帝起草了罪己诏(皇帝责备自己的诏书)。这件事情发生后,使明神宗对自己的老师由恐惧到怀恨了。

1582年,张居正病死,明神宗亲自执政。那些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纷纷攻击张居正执政时专横跋扈。第二年,明神宗把张居正的官爵全部撤掉;还派人查抄了张居正的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遭到极大的破坏,刚刚风清气好转的朝政又昏暗下去。

三,稗官野史是怎样描述张居正和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关系:

戚继光是明朝有名的抗击倭寇的大英雄,曾率戚家军在浙、粤、闽沿海抗击来犯明朝边界的倭寇,历经十余年,大小近百战,终于把倭寇赶出明朝的边界,再也不敢来犯,被誉为民族英雄。可是一些昧着良心的人在野史里描写戚继光巴结、贿赂首辅张居正的的丑闻。

《万历野获编》中说:戚继光在镇守登州时,虽然军务繁忙,却仍然要花钱雇佣当地老百姓去捕捉*海狗*,因为当时人们迷信海狗的生殖器当药材可以壮阳,于是戚继光定期派人将此物送首辅张居正煲汤喝,因此张居正才对张居正很是信任。后来人们发现张居正的个人日记,里面记载了一次戚继光*行贿*之事:戚继光的弟弟到京城里办差事时,给张居正带了一些土特产,但是张居正却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点,其他全部退了回去。这种正常的同事之间礼上往来,怎么能说是*行贿和受贿*。


隐者康司马


张居正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还是文学家、戏剧家、诗人、画家、史学评论家,非常非常有名。他还是一个独裁者,阴谋家,也有严重的经济和生活作风问题。

首先呢,张居正被人称为“千古第一相”,主要是他的功劳太大,不只是对当时的明王朝还是后世。说他是政治家,改革家,人家担得起这称号。推行考成法(类似今天的考勤),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主要是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整饬吏治,挽救了当时内忧外患的明朝,“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文学上也有造诣,明史说他“书过目,终身不忘”,是当时嘉靖万历年间的第一才子,比徐渭还出名。

张居正是阴谋家,老实人也干不到内阁首辅,徐阶是他老师,他们一起斗倒了严嵩,高拱是小皇帝万历的老师,高拱当上了首辅,张居正人长得帅,李太后两人也有暧昧(生活作风),设计把高拱赶走了。他还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他的爷爷被藩王害死了,张居正进了内阁之后就把这位藩王杀了,还把老师徐阶的敌人也杀了。

张居正是个独裁者,他曾说“吾非相,乃摄也”,摄政,当时的言官很厉害,动不动就参一本,张居正打压言官,连自己的学生刘台都给杀了。当时的书院不止教书还喜欢搞政治,于是,张大人把天下的书院都关了,真是“上天下地,唯我独尊”。

下:

张居正使明朝延续至少60年,是历史上极少见的救世之臣,无愧于“天下第一相”。



江陵烟雨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张居正任首辅十余年,推行“一条鞭”法,使得明朝“太仓栗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巩固国防、扫平叛乱。对于明朝来说是福,但对于万历皇帝朱翊钧来说却是泰山压顶般的存在,亲政前后都是张居正说了算,身为人臣竟然训斥皇帝,终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





彭衙古风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万历新政(又称张居正改革)。1582年张居正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1622年恢复名誉。

张居正当政的十年,所揽之权,是皇帝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张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体现在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条鞭法是介于“两税法” 与摊丁入亩之间的赋役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赋役制度的演变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在中叶以后便被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浪潮所吞噬,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剥。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承受的重负,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大江侃历史


张居正与商鞅、王安石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三大改革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辉煌政治生涯的明朝重臣,死后没多久却被清算(也就是抄家的意思),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怀信同学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张居正辅佐万历

在万历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也就只有十岁,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够帮助幼主震慑朝纲的人物,张居正则是最合适的人选。张居正的却没有辜负皇权的信任,他列举了很多条例希望能帮助幼主成长。在他的改革下,明朝的腐败渐渐的得到了治理,朝中的风气明显有了好转,在经济上,张居正也不遗余力,减轻了人民负担的同时增加了国库收入,万历帝对此很满意。可是,当万历帝渐渐长大以后,他发现张居正已经对皇权有了过分的使用威胁皇权,而且自己身为一个皇帝,以前却要听臣子的话,觉得很没有面子很是不爽,(距离产生美,没有距离了美就不存在)仇恨种子已经种下静等开花结果了。

张居中

管的多得罪人不少

在张居中执政期间,他大力的整顿了不正之风,查了很多贪官污吏,多方势力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由于张居正是首辅大臣,而且皇帝年幼,他们不敢把张居中怎么样,但是其死后,张家后人有没有能震得住朝纲的人,仇家那不狠狠的出一口气。纷纷上书万历皇帝,这些人列出了张居正的很多罪证,万历帝看完大怒,便立即抄了张居正的家。

万历皇帝

万历和张居正、冯保

据记载,在万历帝小的时候,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张居正和冯保都像是对待普通的孩子那样,会训斥和责打万历帝,当时由于万历帝年幼,这事只能记在心里。后来张居正病逝,太后也不干涉朝政多年,万历帝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路,他先是抄了冯保的家,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钱财,然后觉得张居中肯定也会有不少,所以又对张居正清算,就这样,万历帝不仅报了仇,还获得很多额外的金银珠宝,万历都乐出来花,老子终于报仇了!

张居中故居

所以: 要读懂张居正,就要懂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我是怀信同学,欢迎大家围观赐评,喜欢的话动动手点个关注


怀信同学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明代湖广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年间内阁首辅。

我们评价张居正,主要看他的政绩和影响。无疑,他是明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具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政治品格。他教育、辅佐幼主十年,弼成万历初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一代良相。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施政几乎没有受到多少批评,被批评的是他的贪权、专权、个人操守和政治道德。张居正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如同给垂死的旧制度打了一针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但是,通过加强专制巩固旧制度,是与当时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张居正死后,社会变迁的潮流如同洪水冲决堤岸,不可阻挡,明朝历史进入了转型期。张居正成了最后的卫道士,历史走向了他的反面。

隆庆元年(1567年),在高拱下台的第二年,张居正在徐阶的培养下,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入阁以后的张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起义不断和国库空虚、用度匮乏之际,并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导致民不聊生。

此外,内阁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白热化。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官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

在徐阶、高拱两大集团掐得你死我活的几年中,张居正的政治手腕也在步步增强。

直到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年仅十多岁的神宗继位。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怒万历生母李太后,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于是,张居正担任了首辅,终于走上了他的巅峰之位。

成功上位到首辅之位的张居正,开始了他大张旗鼓的改革之路。他从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特别是在财政改革上的大刀阔斧,更是掀起了波澜。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户部颁布的《清丈条例》对田地进行了清丈,在此次清算土地中,全国田地比之前丈量的增加了两百多万顷。从理财的角度看,清丈田亩对于朝廷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的额田、增加财政收入,有着积极作用。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不久推行“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创造了条件。

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

这是明朝财政上最大的一个改革项目,并且在张居正有生之年,为撑住明朝的国家经济命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上,这次改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

张居正不给自己留后路,他说“知我罪我,在所不计”。他要求的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做成,而不是为了获得或避免某种评价。

孟子讲,“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张居正改革则从整顿吏治开始,这是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冲击,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张居正未曾给自己留下后路。

也正是因为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这些树立起来的政敌在他死后,拼命地弹劾他。至于其他的短板,只能说张居正这个人日趋腐化,但也绝对不算腐败。

张居正是个极其复杂之人,后世对其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在《明史》里,张居正被列为权臣,就是说他用了不该用的权力。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治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张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因此在康熙时期修改了的《明史》,出于对鳌拜摄政问题的鞭挞,故而有意将张居正列在了权臣版块。

然后当世之人对于张居正的评价却是颇高,很多不该说他好话的人恰恰为他说了很多好话。

如李贽指出海瑞只是“万年青草”, “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而评价张居正则是“宰相之杰”,在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时,李贽写信给周思敬责备他不能主持公道,只求保全名声而有负于张居正对他的知遇之恩。

不管怎样,张居正身在明朝“烂熟期”,身体力行地负载着即将灭亡的明朝缓步向前了六十年,在他死后,腐烂和崩塌一触即发。他发起的改革产生的作用,值得用黄仁宇先生的话说:世间已无张居正。





天香引


壹零壹肆来回答这个问题。

张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荆州),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挑灯苦读,是为了混碗饭吃,进入官场;参与权力斗争,拉帮结伙,是为了保住官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人。 然而正是这个俗人,在权势、地位、财富尽皆到手的情况下,却将枪口对准了他当年的同伴,对准了曾带给他巨大利益的阶层。他破坏了规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国家,以及那些和他毫不相干的平民百姓。

他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的欲望,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但是他不顾一切、顶住压力坚持改革。若评选明代三百年历史中最杰出的政治家,排行榜第一名的非张居正莫属。在他当政的十年里,政治得以整顿,经济得到恢复,明代头号政治家的称谓实至名归。

这就是张居正,一个真正的张居正,是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

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欢迎各位留言探讨。




壹零壹肆


张居正,说他是良臣也好,说他是权臣也罢,这些都没有错。

在很多人眼中,张居正是明朝的中兴之臣,亦是治世能臣,在万历年间大刀阔斧的主持改革,实现了明朝的复兴,后期的“万历三大征”能够取得胜利和张居正的改革也有脱不开的关系,因而张居正作为良臣的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但人性本身就有两面,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百分百的善,更没有绝对的恶。

就拿张居正的上位来说,绝非光光凭借他的能力和努力就能轻易做到的,这里面就有太多人性的恶。

徐阶做首辅时,张居正的仕途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轮到高拱做首辅时,张居正的地位又被提高了一个台阶。但是,李春芳在做内阁首辅时,张居正明显已经失势,逐渐被边缘化,这个时候,张居正搬出了告老还乡的高拱,合力打压李春芳,铲除政敌,彻底稳固了自己在内阁的地位。

在搬倒李春芳之后,张居正又开始算计自己高拱,和人合力攻击高拱,高拱也好,李春芳也罢,毫无例外都成了张居正问鼎权力顶峰的垫脚石。

但张居正的贡献同样也不可磨灭,万历年间,朝廷已经腐败不堪,财政又缺钱,边境又是战乱四起,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而张居正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裁撤官员、整顿吏治、重新丈量土地,振兴王朝经济,将明朝领向了复国之路。

解决掉财政危机之后,张居正又开始大力发展军事,任用了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肃清了边境隐患。

按道理来说,张居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朝,但是,在攫取权力的同时,张居正也深深的沉浸在了权力之中,备受荼毒。张居正在铁腕专权,实行“万历新政”的同时,也彻底架空了朝堂众臣和万历皇帝,皇室的权力俨然成了张居正一人肆意挥霍的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