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書法才是好的書法?

存希齋書法


書法有筆、墨、紙三者之媒介,初學的人未得筆法,就在白紙上一個一個的寫去,白者紙,墨者字,只能是有墨而無筆,不能成為書,書法必須有墨有筆,輕重、疾澀、頓挫、轉折、疏密、映帶、這些必須合乎法則,才能稱之為筆,筆墨俱到,這才是學書之中斷功夫,如果要達到最上層,不妨有筆而少墨,但是此段必須功力到家,方能悟出。書寫作品時,通過臂、肘、腕的運用貫注於筆鋒,此時勢來不可擋,勢去不可止,任憑筆鋒因勢生髮,自由揮灑,從而達到一種自然流露的境界,此所謂意在筆先,提筆時應當預計此頁用誰家體勢,然後心手相應,一頁之內沒有雜體紛亂之弊,書體最忌雜體混濁,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無論是什麼風格的字體,都必須符合書法技術原理,有思想內涵和藝術美感,表現形式高雅文明,並且有良好的意境,主要體現在章法氣韻與律動,神形兼備,剛柔相濟,猶如一支優美動聽的樂曲,使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讓被欣賞者,能有身臨其境之感覺,體味書者本人的情感流露,並能使兩者融為一體而達到共鳴,愚人覺得這才是好的書法作品,有不同見解者,可各抒己見!





書畫可愛寶貝


什麼樣的書法才是好書法,這個問題問的有大。

什麼是好書法,我相信網友應該問的是:什麼是高水平書法?

首先,一個不懂書法的門外漢時沒有辦法判斷出水平高低的,只能看個大概,感覺這個可以,那個還不錯,並不知道好在哪,差在哪。這是眼界和學識所限,你的審美認知沒有經過藝術培養,基本看不懂藝術,我這話雖然有點難聽,但是這是事實,所以以下我所說的高水平書法的判斷依據都是給比較懂書法的人看的,不懂的人可以學習思考,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不理解沒有關係,多學習就好。

1、高水平書法是可以一眼就看出來的!

沒錯,就是一眼便知高低之分,所以你會看到,書法比賽的評委看參賽作品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幾秒鐘就能搞定,只是在水平不分上下的基礎上需要花點心思和時間。所以,我們可以第一眼看出大概水平。

如何看出呢?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筆法:看線條的質量,張力、彈性、厚重、古拙、蒼茫、輕盈、流暢等等,都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感覺,至於如何看,不是我這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2)結構:結構變化是否豐富,是端正勻稱?還是搖曳多姿?看看字形就知道是什麼審美水平的了。四平八穩的結字往往格調不高。

(3)章法:一看作品樣式,和諧的章法是讓人和舒服的,也是能一眼看出來,不擁擠,不鬆散、有條理、有節奏,和諧美觀,這個難度相當大,需要個人深厚的功力。

2、高水平書法中再判斷高低

這個時候的評判標準就很細了,需要多花時間去欣賞,有味道的細細品嚐。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書寫內容:書法寫的內容格調是否高,文言文or白話文?自作詩詞還是古代詩詞?文采很重要。

(2)氣息流暢:書寫的整體感覺是否和諧,有沒有什麼突兀的地方,行氣是否流暢自然。

(3)章法佈局及內容:落款寫的什麼內容,蓋章如何,印章分佈如何,都是考驗一個人對書法的基本素養。

(4)結構變化:看看同字的不用寫法,看看收放、疏密等關係處理是否得當。

(5)筆法變化:作者的用筆是否熟練,有沒有敗筆等,也就是看看用筆的熟練度,熟練度高的用筆是很不一樣的。並且熟練度高的人用筆變化多,細膩流暢。


至於寫錯字等問題並不是重點,因為寫錯字很正常,沒有人保證萬無一失。但是不能錯太多了。

當然不同書體的評價標準會有些變化。一個能夠欣賞篆、隸、楷、行、草五體的評委真的很厲害,我本人對草書就不太瞭解。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還是沒看的太懂,這很正常,因為如果你看懂了,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雲藝齋


看到這個問題,小塵想起以前看過的有關書法的文章。這裡小塵就結合以往所見來闡述自己的見解,僅供諸君可以參詳一二。


古人云,書法乃小道也。雖是小道,猶言有道。“道也者,不可須臾而離也。可離,非道也。”(《禮記中庸》)這個“道”,是宇宙規律,自然規律,是真理,而真理是永恆不變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從事書畫藝術創作的人,斷無創新可言!所謂“創新”,只不過是藝術家本人在按照藝術規律,不斷去探尋,不斷去體悟,不斷去接近“道”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綜合修養自然流露出來,並表現出純然屬於自己、有別於他人的藝術樣式而已。這個藝術樣式共性越多,獲得的共鳴就越多。

我們常說某某是“書法大家”、“散文大家”、“詩詞大家”,這個“大家”,就是他的藝術理念和藝術精神能最大程度上引領並代表大家獲得高層級的見解和審美,而這種高層級的“共同審美”的元素越多,則越能打動人,他也就越能代表“大家”。

我們說某位書畫家“涉筆即古”,其書“饒有古意”。書法要寫出古意來,真不是那麼容易,不僅要懂得古人的筆法和墨法,更重要是要懂得用心去體悟書寫之道和自然之道。這些都要經過大量的臨摹、技法訓練並用心體會才會有所得。書法要寫出古意,就是要將古人的優長通過臨摹、體會並融會貫通,吸收成為流淌在自己生命深處、靈魂深處的血液精魂。所謂的“創新”,寫出“新意”和“己意”,不過是把“古人的優長和自己的不足自然流露出來罷了”。其他藝術亦然。



因此小塵覺得,書法欲成一家一流,非博觀約取、涵養大德不可,寫書法只有融入到自然古樸之道中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好書法。


鄲攬風塵


這個問題其實問得非常的深刻。也非常的大。而且牽扯到一個對於書法藝術的認知和評價的問題。

那我們都知道,書法其實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確切的說書法的技法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是由筆法,結構和章法這三個部分組成的。

因此我們就可以說一個好的書法就是在筆法,結構和章法上能夠做到一個盡善盡美的狀態,那麼它就是一個好的書法了。

但是屬於書法技法部分的筆法、結構和章法的好,能不能說明這個書法在藝術上是好的呢?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我們如果想要去鑑賞一個書法的話,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礎的要求。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對於書法這三部分的理解。

一、筆法

一個好的書法作品,它的筆法必然是講究的。那麼筆法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其實說白了筆法就是我們用筆之法,也就是我們在寫毛筆字的過程中,怎樣用筆的一個問題。

而一個好的書法作品、一個好的書法家,他是善於用筆的。他在他的書法作品裡面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是講究的,都是能夠用他的筆來體現這個字的美,來體現這個筆畫的美的。

並且一個好的書法家,還能夠遵循書法的規律,也就是書法的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當我們寫一個字的時候,哪一筆應該用什麼樣的筆法,其實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不能夠隨便的亂用。

比方說這一個字我是該用垂露豎還是用懸針豎,我應該藏鋒,還是側鋒,其實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和法度在其中的。這些規律和法度都是書法家不能夠隨意更改的,這也是能夠體現一個書法家學識涵養的地方兒,一個好的書法家,必然會注意到這些地方。

二、結構

結構其實就是我們將筆畫組合起來,筆畫和筆畫之間構成的一種形態。如果通俗的講,就像我們小時候玩兒的積木,那些積木怎麼樣搭起來,怎麼樣搭起來能組成不同的形狀,什麼樣的形狀能夠組成什麼樣的圖案以及代表什麼樣的意思,這些都是屬於結構的範圍。

而中國書法之中的結構,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和法度在其中的。如果我們去看古代的書法家黃自元寫的一本書,叫做黃自元結字九十二法,就詳細規定了結構所要遵循的規律法度。

而一個好的書法家必然是要熟知這些法度和規律的,必然是要遵循這些法度和規律去進行藝術創作的。而違反了這些法度和規律的書法,都是不美的,也都是不講究的書法。

而具體的,對於結構的要求就是能夠做到自如地進行穿插、迎讓、組合、疏密等佈局,讓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安排更合理、恰當。

三、章法

章法,其實就是每一個字和每一個字之間的關係以及每一行字與每一行字、每一列字與每一列字之間的關係,以及整幅字之間的佈局和安排的關係。

一個好的書法作品,它的佈局和安排,必然是符合他的風格,他的氣質,書寫者的學識,涵養,以及當時的書寫心境的。

比方說這個人寫的作品是楷書的作品,那麼就一定要寫得端莊,寫得整齊,而且要美觀要美觀和大方一點。

但是如果他寫的是行書和草書的話,那麼他的行書和草書,就必須帶有他個人的情感特色,氣韻面目了。

而一個好的書法作品,它的章法必然是能夠強烈的體現一個書法家個人的氣質,學識和涵養的。這個是我們在考察一個書法作品章法方面的一個具體的要求。

總之,我們在看一個書法作品的時候,其實最先進入我們腦海的並不是這個字的筆畫和結構,而是章法的佈局和安排。在我們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之後,我們才有可能注意到那些筆畫和結構這些細小的地方。

而基本上我們鑑賞書法作品的話,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就可以了。一個好的書法作品的標準,也是如此。


松風閣書法日講


什麼樣的書法才算是好書法,這個自古以來沒有一個準確的評判標準。

大家認為“好看,耐看”,就是好書法!

實際上,一幅書法作品,做到“好看”還容易些,而真正達到“耐看”就難之又難了,甚至“難於上青天”!

自古以來,不知道有多少書家在為“耐看”而困擾,在努力,在探索。

真是學書之難,難於上青天啊!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的標準,應該是筆跡中代表著健康的心理、優秀的素質,含義是很廣泛的,應該說它沒有固定的標準或特定的形式。比如您說的勁、力度,在筆跡學意義上,代表的是剛強、自信、積極、進取。如果筆跡的風格特徵是從容、穩定呢,代表的心理含義就是穩重、沉穩、穩健、有韌性、自制力強;若是柔、潤,代表的心理含義就是多情、同情心強、善良。書法的標準,應該是代表著人類一切優秀的素質和心理,比如聰明、熱情、樂觀、創造力強、合群、正直、自信、果斷……等等,代表著這些特點的,就是好的書法,反之就是不好的。由於同一個人身上不可能同時具有人類的一切優點,所以任何人的書法,也不會同時集中起所有的優秀素質和心理特徵。書法的標準不應該是抽象的勁或瘦之類的標準,而是最適宜人類健康發展的心理特徵。這些心理特徵或許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因此若干年後可能有所調整,這就是說,書法的標準歷史地看應該會隨著社會的質變有小幅度的調整,不能一成不變。


北京純一齋傳統書法


餘逮津於書法而今十載,素不敢妄言得其要義,但覺書法應以結體為形,筆法為骨,氣勢為血,境界為魂也。而於書法,方寸之地籠挫天地萬物,得其一輒為大善。

點畫乃書法之基石,餘不多談。止言書法裁度,當有形勝、意勝、氣勝、境勝四品。形勝者,筆鋒字健;意勝者怡情逮趣;氣勝者縱橫捭闔;境勝者靜虛入幻。此四品者,因人喜好各窮其特,不宜必分高下。

書之品性,常決諸書者品性,書之氣質,常決諸書者氣質。故好為書者,書藝與品性當兼而修之,非博學多悟點滴養成別無二徑,尤不可急功近利心浮氣躁。




西洋畫家利用透視原理,通過各種顏料的多重堆砌,能夠把畫布上的圖案描繪成照片效果,逼真到可以用像素來形容。電子計算機利用精確的線條與色調數字控制技術,可以把漢字處理成大小一樣間距相等的不同符號,但這一切都永遠無法替代中國書法之美。



科學更多的是理性思維創造,而藝術往往是感性的質樸表達。撇去人文歷史元素,中國書法之美的核心在於結構和氣韻,只需筆墨紙硯,即可於簡樸之中成就大象。結構之美既有審美共性的主觀統一,又有個性張揚的風格迥異,總之在間架結構上千變萬化獨領風情。氣韻之美更是在形體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筆畫線條的屈展收放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形成行雲流水縱橫捭闔的神態氣質。因此,中國書法被世界公認為“最高藝術”之一。



作為傳統藝術的精華,書法與文學與戲曲不同,她始終脫離於政治,不受強權擺佈,不為時政干擾,一條生機之河奔騰不息源遠流長。中國書法長盛不衰的奧秘,在於她在漫長的芬芳綻放中,已經形成國人獨特的文化情結深入人心。

繼承是審美故事的延續,創新是書法生命的泉源,既不可對古人頂禮膜拜拘泥教條,更不能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在承與創的合力之下,中國書法永遠在路上,也必將會不斷地有高潮出現。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八面出鋒

藉助於八面出鋒,自然顯出墨色濃淡,溼中有幹,幹中有溼,濃中有淡,淡中有濃,變化千萬,使作品富有節奏感。

剛柔相濟

剛力,鐵劃銀鉤(粗狂或雄壯等);柔力,行雲流水(細緻或柔麗等)。

惜墨如金

楷書要求蘸一次墨寫一個字,甚至數字;行草一筆寫3-5字,每筆結束筆毛復原,要求紙上調鋒。

豁然開朗

留白處有寬有窄,寬處給人以忽然開朗之感。藝術是製造矛盾,到解決矛盾的過程。

一氣呵成

書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現。要在身體與心情皆好的狀態下寫字。書寫時隨意揮灑,一氣呵成。

錯落有致

一般情況下,作品的行距要寬,字距要緊。字忌並列,要錯開。節數間有空隙,排列組合要有節奏,大小字參差,突出中間書眼。

意趣盎然

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形的舞蹈。求變化中有呼應,使整體和諧,有強烈的節奏和視覺衝擊力。用好拙筆,用略慢,動中有靜,寫出墨趣。

融會貫通

書法的氣,是指點劃與不同字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趨向。


華聖傳媒


書法不是指單純的字,一整張綜合印章、落款、內容,佈局合理的才是好書法!






斌144834750


書法是雅俗共賞的、客觀存在的藝術,而人的審美卻是主觀存在。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在甲的眼裡是好作品,可是在乙的眼裡未必是好作品,甚至是壞作品。比如蘇軾的字,寫得確實是好,可是偏偏有很多人說是醜書。這是人的審美在作祟。所以,我認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必須是筆法、結體、佈局皆優,能夠讓絕大數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的。且看,如下書法視頻,你覺得如何?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陳忠建臨寫示範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44, "group_id": 6496056085483356685, "media_id": 1566260417866754, "vname": "\\u6b27\\u9633\\u8be2\\u300a\\u4e5d\\u6210\\u5bab\\u91b4\\u6cc9\\u94ed\\u300b\\u7b14\\u6cd5\\u89e3\\u6790\\uff08\\u7b2c\\u4e8c\\u5341\\u4e94\\u8bb2\\uff09.mp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