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機構化”時代即將來臨,“垃圾股”將逐漸地被邊緣化

A股“機構化”時代即將來臨,“垃圾股”將逐漸地被邊緣化


樓市受到調控,投機空間幾乎消失,其他理財渠道,也受到國家的嚴厲打壓,那居民的理財資金,還有哪些領域?當然是股市,股市池子足夠大,A股目前有3700多隻股票,可容納幾十萬億的資金。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截止2019年11月底,開立A股賬戶的自然人投資者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58億,機構投資者數量繼去年回落後重現增長狀態,年內累計增加2.45萬,散戶投資者佔比99.78%。這組數據說明什麼問題?


第一,越來越多人關注到股市的機會,願意這個階段來到市場,是對股市未來的發展抱有希望。去年的A股表現不錯,主要指數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賺錢效應以及牛市預期的渲染,吸引更多的新股民入市。流動性是股價波動的關鍵,只有流動性充裕,才能有行情,越多人進入股市,行情的上漲才會越猛烈。所以說,散戶進場的意願大了,對股市而言,相當於能量的補給。


A股“機構化”時代即將來臨,“垃圾股”將逐漸地被邊緣化


第二,除了看到數據規模之外,我們還需留意到一個現象,2019年新成立的基金數量,有同比90%的增幅。背後反映的是一種趨勢,A股正走在“美股化”的路上。從持股結構來看,個人投資者持股佔總市值的比例,從2014年的28%下降到2018年的21%,個人投資者持股佔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從2014年的72%下降到2018年的53%,2019年入市的機構資金更多,這個比例進一步下降。持股結構呈現出的特徵是,A股“散戶化”程度已經明顯下降,機構投資者持股佔比持續上升,“機構化”時代即將來臨。


第三,近4年來,新增投資者數量呈現下降趨勢,帶來的資金,與外資機構不斷加速流入的資金,以及監管層引導中長線入市的資金相比,可謂是杯水車薪。外資機構以及中長線機構都是專業、理性、有錢,意味著市場風格會在這些資金的引導下,會趨於理性。歷史上A股散戶佔比高,呈現的風格就是市場投機氣氛重、有效性弱、波動性大,未來在機構化、國際化的長期趨勢之下,藍籌、白馬等績優類的上市公司將受到外資更多的青睞。

A股“機構化”時代即將來臨,“垃圾股”將逐漸地被邊緣化

“去散戶化”是大趨勢,但也不用太過於焦慮,一般的投資者,可把資金交由專業的機構來打理,比如購買基金。2019年基金賺得盆滿缽滿,與此相反的是,有一半的投資者是虧錢的,其中大部分是中小投資者。造成這種分化的局面,是因為市場的機會是結構性的,對選股的要求更加高。IPO發行常態化,註冊制在科創板上試點,股票數量逐步增加,但市場的資金確實有限的,不能夠以前那樣對每隻個股都“雨露均霑”。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會選擇基本面好的股票,才能吸引人氣,而“垃圾股”在擴容時代,已經不具備什麼殼價值,就會被逐漸地邊緣化。因此,我們要逐漸學會用機構的眼光去選股,改變自己以往投機的風格,主動適應“機構化”時代!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