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房子會降價嗎?


疫情過後,房子會降價嗎?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今年的冬天顯得異常“寒冷”。截止目前,全國至少有60多個城市停止商品房銷售,多數省市要求在建樓盤的售樓部和房產中介機構暫停對外營業,對於房地產的影響無需多言。但是假如不出現這起突發事件,國內房地產市場大概率會在今年春節前後開始回暖,到了三四月份還會迎來一波“小陽春”熱潮,未來幾年將繼續發揮經濟增長主要作用。

一方面,樓市在經過幾年的嚴格調控下,已經在“相對低谷”的位置徘徊了一段時間,無論是市場規律使然,還是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都必須讓樓市再次吹響衝鋒號。而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國際經濟整體性蕭條,外部市場開拓受阻,國內其它實業又萎縮不振,保6重點目標任務任重道遠,等等壓力也要求房地產再次揚帆起航。而能夠拿得出手來提振經濟的,也僅剩房地產這個領頭羊了。雖說堅持調控不鬆懈,不以房地產刺激經濟的既定方針不會變,但是不等於市場不需要適度激活。

疫情過後,房子會降價嗎?

其次,按照以往慣例,春節期間很多農民工返鄉,城市居民也發了一些年終獎金,手裡的積蓄多了起來,無論是剛需還是改善需求的購房者都會把買房擺上議事日程,而且選擇在春節這個時間節點購置房產,開發商還會搞各種促銷活動,購房者能享受更多優惠,市場一定會火起來;從年度行情發展趨勢來看,放開城市流動人口落戶政策以後,各城市難免要展開搶人大戰,過去只針對高學歷的人員,而此次不僅降低了學歷要求,更是將青年勞動力也包括在內,面廣量大的爭奪對象也會掀起一股房購熱潮。

再次,從今後幾年來看,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未來五年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幾年,方方面面都需要經濟來提供保障。在保持市場穩定的同時,更要保持經濟穩步增長。房地產承載著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任,帶動上下游數十個企業共同發展,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佔據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是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有力推手。借用專家的話來說,房地產就像是一塊“臭豆腐”,聞起來臭,但吃起來香,香自然有它香的道理。

疫情過後,房子會降價嗎?

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爆發,徹底打亂了市場的運行軌跡。受疫情影響,社會各行各業損失巨大,房地產業也難以倖免。如果按照上次非典疫情處置經驗,此次新冠事件可能會在三四月份結束,之後還要經過1到2個月的觀察期,因此市場真正能夠完全擺脫困境,最快也要等到今年6月份以後。而半年的時間對於高資金運轉的房地產來說顯然非常難熬,種種因素都會導致房價下降。

一方面,今年是開發商貸款集中到期的時間,絕大多數的房企都是高負債運行,過去通過預售回籠資金的做法今年已經行不通了,而且在停工停售期間管理層和員工的工資照舊要發,管理的成本費用同樣要支付,銀行的利息一分不會少,這種只進不出的日子對於急需資金週轉的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巨大的現金流壓力迫使房企必須採取降價銷售措施來緩解。

疫情過後,房子會降價嗎?

其次,受疫情影響,停工停業導致購房者收入減少,有限的儲蓄還要用於應對疫情防控和日常生活,預算中的購房款就要重新進行規劃,而房企如果像過去那樣只是象徵性的適當讓利,對於動輒上百萬、數百萬的總房價來說顯然是杯水車薪,因此開發商必須採取力度更大的降價,才能刺激購房者購買慾望。

再次,此次疫情發生後,對於那些把槓桿用到極致的家庭來說衝擊最大,進而也引起警醒,如果繼續保持這種超前消費的生活方式,把家庭大部分財富都集中在流通性較差的房產上,在突發災難面前會不堪一擊,很多家庭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觀念,更加註重用錢規劃。因此開發商僅僅像過去那樣宣傳造勢肯定也不行,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才能調動起購房者的積極性。

再者,此次疫情給國家和家庭帶來慘重損失,以個體工商戶為例,包括餐飲、娛樂、服務、零售、交通等行業被迫關門或停擺,輕則恢復遲緩,重則破產倒閉。如果房企繼續維持原有利潤空間死扛房價不降,不僅房子難以買出去,同時也失去社會輿論支持,中小房企更是難以扛住壓力,率先降價是必然選擇。

疫情過後,房子會降價嗎?

但是,房價下降的趨勢雖然已經形成,但降幅也會在可控範圍之中,並不代表房價會大跌。一方面,保持市場穩定的政策調控方向沒有改變,房價大起大落的負面作用很大,政策絕對不能允許。其次,建房成本擺在那裡,非內部結構存在瑕疵,或者位置較差的特價房,其它房子利潤可以減少一部分,但開發商不可能虧本甩賣優質房源。三是有人口和經濟支撐的一二線城市房價抗跌性強於人口流失且經濟薄弱的三四線城市,不可能出現整體性下跌。另外,黑天鵝效應是短期的,隨著疫情結束,市場在獲得喘息的機會後,一切還會照常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