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卻不敢碰雞鴨鵝魚,連只蚯蚓都怕,怎樣克服?

土生土長的村妹


不敢碰雞鴨鵝魚和蚯蚓等,這跟是否生長在農村關係不大。比如,城裡有些人雖然很少見到雞鴨鵝魚和蚯蚓等,但他們不畏懼。怕,是因為膽小,不僅僅是雞鴨鵝魚和蚯蚓等,見到什麼都怕,內心對外界事物產生恐懼感,好象這些東西隨時要威脅或傷害自己。其實,要克服膽小畏懼的心理就是多多接觸,一次懼怕就來兩次,兩次懼怕就來三次。比如,就以怕雞來說,剛開始叫別人幫忙給您捉住,您慢慢去觸摸它,感覺心裡不害怕了,您就自己去捉,直到內心強大到一個無所畏懼的心裡產生為止。總之,多練習,多實踐,一定能克服畏懼心理。這個回答滿意嗎?


重慶雄鷹2657


這種人都是存在的,慢慢適應就好了,我小時候最怕螞蟥,看到它們起雞皮疙瘩,手腳發軟,後來看到小夥伴把螞蟥用小棍子翻串(裡面翻到外面,像翻豬腸),看誰翻得快比賽好玩,後來就一點都不怕了,我老婆現在還是怕,見到螞蠟叮上腳那就會魂飛魄散,尖叫連連。


人為727


我從小也是很怕,高中畢業已經十七歲了,看見莊稼上有蟲子嚇得夠嗆,為此,很抗拒種地,在集體工廠做了八年工,後來工廠倒畢,我又回到農村,那時不興打工,只好種地,當時,蟲子沒現在多,一季度蟲子高峰期打一到兩遍藥,平時有蟲子就找,一開始我拿個小剪刀,把蟲子一剪兩截,效率慢不說,有一次,我看見了半截又成活了的蟲子,因為剪不準,只剪了尾巴,它們不吃葉,光吃桃,一個你吃吧,不行,鑽個眼就又換一個,看到被棉玲蟲吃一點就落地的棉桃,一個個落下,真的很恨,恨到忘了害怕,抓住它就撕的境地,當然,有家人陪伴喲。

在說雞鴨,別人養雞,我也養,後來孩子們想吃雞肉了,我卻不敢殺,讓丈夫殺,他也不敢,後來,我們相互鼓勵,他逮住雞,我拿刀一剁,完事,雞沒頭了,卻在院子裡嘣了近一個小時,滿院子全是血,叫我們鄰居好笑一段時間。他們教我,頭剁下,要抓著雞讓雞頭朝下,三五分鐘即可,它就死了,在鄰居的幫助下,我又殺了一次,現在你想吃雞鴨,我半個小時弄淨一隻,下鍋就等吃肉吧。




青草地4783


我也!!!

好像無解。問題是好像小時候也沒有被他們啄過,但還是莫名恐懼,雞鴨,鸚鵡,等所有帶喙的動物。對其他動物哪怕是蟲子都沒那麼害怕。

電視上出現了,捂著眼睛光速換臺,書本上看見,恨不得撕掉,在路上看到繞著走。吃雞肉鴨肉,但是從來不敢看到雞頭鴨頭;理解不了養鳥當寵物的人;去動物園都繞開禽鳥館;理解不了還有打飛機去廣場喂鴿子的.噩夢裡都是被他們圍攻,和他們共處一室我選擇go die

覺得這類動物簡直太可怕了,這種恐懼我覺得無解,是種生理上的反應,一看到渾身嚇得起雞皮疙瘩,希望有人能研究一下這種情況的原因,哭唧唧(´;︵;`)

歡迎同病相憐的寶寶和我交流,如果有大佬知道原因也可以告訴我,難道是因為我小時候吃雞腿吃多了?


村佬


你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一直以來我都不插手農事,家裡也就一畝地,也不用我插手。去年我辦了個合作社,做種養殖,剛開始什麼都不懂,看到田裡多腳的蟲子就以為是蜈蚣,整個人起雞皮疙瘩,不敢動它,看到蛇更是腳都發軟不敢越半步。浙浙的接觸多了,知道了蜈蚣與蟲子的區別,現在蟲子不怕了,連蜈蚣都敢抓了,看到蛇也不怕了。最好克服的辦法就是多接觸,你對他就沒有恐懼了。



農人小梁1


經常的去接觸,我以前也不敢抓蚯蚓,但是釣魚時間久了,也就幹拿著了,小時候抓螞蚱抓毛毛蟲,現在就不敢抓了,還不如小時候呢,就是太久不接觸。所以不習慣。我是最怕蛇的了,我只要聽說哪裡有蛇出現過,我都不敢從那裡走。現在天天接觸,蛇不在手臂上都不得勁。


運氣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題主我想你根本不是農村人,在農村三歲小孩最喜歡抓雞摸狗,抓魚捉蝦,最喜歡抓魚,捉青蛙。普通的小孩看到魚就是命,高興的跳起舞來。尤其是炎熱的夏天,抓魚抓得滿頭大汗,小夥伴們個個真神氣,初生牛郎不怕虎,玩得真開心。


林林生態果園


有人懼怕一些對人類沒有致命傷害的東西,都是人的心理作用,並不是所怕的東西有多麼恐怖和兇險,這與人懼毒蛇和猛獸有本質的區別。


一、人有懼怕感很正常,這是一種自我保護


應該說每個人都有懼怕感,可以說沒有人會不具有懼怕感,如果人什麼都不怕,那這人估計會經常碰壁的。例如懼怕失敗、懼怕疾病、懼怕車禍等。


懼怕就時刻提醒自己,要小心行事,小心面對,這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對人類是大有好處的。


二、懼怕感是有選擇性的,這與懼怕的對象對人造的心理壓力有關。

懼怕感是有選擇性的,一般都怕那些如老虎獅子之類,那是因為人自身的力量對付不了老虎和獅子,會有性命之憂。


有些人怕毒蛇,那是因為毒蛇有劇毒,稍有不慎就會送命。


有些人怕登高,站在高處就好象要掉下去一樣,那是因為怕摔死。


三、怕有些形狀的動物,可以說是大多數人的共性


有些動物,本也體形很小,對人也沒有致命危害,但讓人看到無形之中就會產生一種不適應的感覺,如無毒的蛇、水蛭、蛆、毛蟲……等等。這可能與它們的形狀有關。


四、懼怕那些安全的小動物,這或許與小時所受處的環境有關。


懼怕毒蛇猛獸這很正常,這是因人的力量和技巧受限制,怕蚯蚓也或者聯想到了蛇之類。但懼怕那些農家養的家禽雞鴨鵝之類,這好象有點奇怪,這可能與小時的經歷有關。或者被它們追過,或者被它們啄過,或者被大人用這方面的言語恐嚇過。


五、克服這種懼怕心理的方法


要克服這種懼怕心理,如果真有決心,我用一個小故事告訴你,其實這也簡單。


原來我也不敢拿刀殺雞殺鴨的,有年我愛人生孩子,農村人認為,月子裡的人吃老母雞有營養,可以髮乳和調養身體。


但孩子的奶奶不在家裡,沒人殺。心中又不願因這點小事去託人,就心一橫,牙一咬,捉起雞,用一隻腳踩住雞頭,一刀下去,雞首分離,扔在地下隨它去。幾分鐘後,雞不動了,就再用開水脫去毛,切開裡面洗內臟,一隻雞就這樣加工出來了。後來經常殺雞、殺鴨甚至幫助屠戶殺豬,就再沒有一點恐懼感了。

還有,我旁邊有人喜歡釣魚,開始也怕蚯蚓,但經不住別的釣魚同仁的誘惑,現在拿蚯蚓就好象是在拿魚一樣的開心。


你如果怕這些小動物,不妨學學我,心一橫,牙一咬,看它能怎樣!多抓幾次,多下幾次手,其實你就已經勝利了,就已經克服了。


一生好人大司馬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對於您所說的這些,覺得習以為常,沒有害怕的心理。我老婆是城裡人,但她跟我一樣,也不怕。所以我認為,對於這些事物感覺害不害怕,跟是不是農村人沒有必然聯繫,是個人天性使然。至於如何克服這些恐懼心理,我認為:

一、雞、鴨、鵝是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家禽,日常吃喝離不開它們。我時常感覺它們是我的好夥伴,是那麼的可愛。它們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在被宰殺時,場面是有些許血腥。這些可以通過日常多接觸、多瞭解來克服恐懼。有時候,多角度瞭解一樣事物可以改變我們對它的最初看法。

二、類似蚯蚓、蛇這種,我認為很難克服,有些人天生就對爬行類動物異常恐懼,連正眼都不敢瞧。這種在生活中不常見的動物,儘量避免就是了,不用刻意去克服。

農村人也是人,並非一個特殊的群體,所以,如果確實都克服不了,那就順其自然唄,畢竟尊重自己的天性也何嘗不可!






半湯燒酒基


生在農村長,長在農村,卻不敢碰雞鴨鵝魚,你這蚯蚓都怕,怎麼克服?

有些人的膽量不是與生俱來的,有時也是隨著時間的改變對事物也有所改變,現在的農村人有些跟城裡是一樣的,新農村建設了,土地承包給別人,每天白天上班,下班回到農村,其實就變成了生活在農村的城裡人,就算你在農村長大,你沒有去接觸這些雞鴨鵝魚,蚯蚓,不敢觸碰是正常的。

不像7080後的小時候,都是在田間水溪里長大的,他們每天接觸的就是鄉下的雞鴨鵝魚,放假在小溪裡捕魚是很常見的,吃魚對於那個時候的人都是一種奢侈,所以說為了吃去抓魚,還會不敢觸碰魚嗎?雞鴨鵝更是普遍,小時候經常幫爸爸媽媽餵雞鴨鵝,還會到稻田裡面去撿田螺,餵鴨鵝,只為了鴨子早點下蛋。有時也會去挖蚯蚓餵雞鴨鵝,有些膽大的天生就不怕蚯蚓,而有些膽小的在經過接觸,慢慢的就沒有恐懼感了。

所以說像你這種身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不敢碰雞鴨鵝的很正常,如果說要克服的話,最好自己養幾隻,小雞毛茸茸的,從小養起,慢慢的就會克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