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納》:二十世紀被漏掉的經典,一副凡人的肖像

《斯通納》:二十世紀被漏掉的經典,一副凡人的肖像

大家好,今天為你介紹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約翰·威廉斯的《斯通納》。約翰·威廉斯這位美國作家估計很多人都不熟悉,不怪我們,他在美國也是這幾年才火起來的。

威廉斯一輩子只出版了三本小說,而且每本風格都不一樣,第一本小說《屠夫十字鎮》經常被當成西部小說,其實是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的成長經歷;第二本小說就是《斯通納》,這本小說最早出版於1965年,據說出版之前被7家出版社拒稿,出版後也銷量慘淡,賣了不到2000冊就絕版了;第三本是歷史小說叫《奧古斯都》,講述羅馬帝國第一位元首的故事,這本小說幫助威廉斯拿到了1973年的國家圖書獎,這也是威廉斯第一次得到大眾的認可,按說也該出名了,結果小說還是沒大賣,作家直至1994年去世,依然默默無聞。

2006年,已經絕版多年的《斯通納》被出版人發掘了出來,在美國重新包裝上架,在全球陸續引發了一陣閱讀風暴,在多個國家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主流媒體都爭先恐後地報道“斯通納現象”,無數大牌作家都把這本小說作為自己的年度好書,紛紛撰文表達自己的讚譽。要知道,此時距離初次出版《斯通納》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威廉斯終於獲得了大眾的認可。

《斯通納》:二十世紀被漏掉的經典,一副凡人的肖像

《斯通納》這本小說為什麼最早出版的時候無人關注?五十多年為何又能暢銷全球?《斯通納》這本小說的故事到底有何不同尋常之處?讓我們從頭開始講述,慢慢了解。

這本小說的開篇有點不同尋常。大多數小說的開篇都儘量寫得不動聲色,很少透露小說的主要信息,只有這樣寫才能引發我們的好奇心。但是《斯通納》的開篇,第一段就把主人公威廉·斯通納的一生寫完了。斯通納十九歲進入大學,讀了八年,拿到了哲學博士學位。此後,就留在了大學教書,一直到去世。他的職稱很低,連個教授都不是,上過他的課的學生也沒幾個人能記住這位老師,他也沒留下什麼有名的著作。他去世後,學院裡的幾個同事向圖書館捐獻了一部手稿,紀念他。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人對這位教師感到好奇了。

斯通納這個人物與大多數我們讀過的小說中的人物都不一樣,這個人物太普通了,普通到用幾句話都能概括完他的一生。這樣的人物,作為讀者你會感興趣嗎?小說家這樣寫這個開篇有點欲揚先抑的意思,其實就是想告訴我們,如果你對一個普通人的一生不感興趣,趁早就放下它,去尋找你那些史詩和英雄小說來讀,這樣描述普通人的小說不適合你。要知道,小說家威廉斯創作這本小說的時候,美國文學正處在“垮掉的一代”鼎盛時期,文學中最盛行的是離經叛道的英雄和叛逆者,像威廉斯塑造的斯通納,一個普通的大學老師,一生默默無聞,幾乎沒人關注。

《斯通納》:二十世紀被漏掉的經典,一副凡人的肖像

約翰·威廉斯肖像

這本小說的創作手法也採用了最普通的編年體形式。要知道,這本小說出版時,文學界最流行的寫作風格是後現代主義,就是各種繁複多變的小說技巧,讓人讀起來頭暈目眩的感覺。但是威廉斯對炫技不感興趣,他就採用最簡單的寫法,就是說,從一個人物的出生到死亡,按照時間順序平鋪直敘地講述他的一生。這也是當年這部小說被人忽視的原因。

斯通納出生在美國密蘇里中部的一家小農場,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斯通納很小就開始幫助家裡做農活,擠牛奶、餵豬、收雞蛋。這些簡單的活兒,就算他後來去鄉村學校讀書也沒放下過,父母的農活兒太忙了,家裡只有他一個孩子。讀完高中之後,斯通納本來以為,父母會讓他放棄學業,回到家,接替農場的活兒。沒想到,父親決定送他去距離家四十公里外的密蘇里大學,讀農學院。

小說一直都在強調斯通納的出身。這種出身並非是為了說明他是一個無產階級,而是想說明斯通納年輕時候的選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生活的貧困已經把整個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了。當生活都成為問題的時候,你當然不會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所以,斯通納年輕時候的選擇都是被動的,都是被人推著向前走。父母讓他去讀大學,他就去上大學,讓他高中畢業留在農場,估計他一輩子就是個小農場主。父母讓他去大學學習農業知識,他就乖乖地註冊了農學院。小說中說他在大學做功課完全像在農場幹農活兒,全心全意,兢兢業業,既談不上快樂,也談不上多大的痛苦,成績中等,這樣混到畢業估計也沒啥問題。

《斯通納》:二十世紀被漏掉的經典,一副凡人的肖像

創作中的約翰·威廉斯

我們都知道,就算是普通人,人生裡也會面臨著許多重要的節點,比如高考,擇業,結婚,生子,等等。對於斯通納來說,他人生中的重要的第一個節點發生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大二的課堂上,他選修了一個學期的英國文學課,遇到了一位老師叫阿切爾·斯隆。斯通納發現,他對文學課真是一竅不通,每次聽老師上課都是雲山霧罩,稀裡糊塗。他雖然記住了很多作家和作品的名字,第一次考試還是差點不及格。有一次在課堂上,斯隆老師講授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十四行詩,正好提問到斯通納。斯通納表現很糟糕,他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講的十四行詩是什麼意思。斯隆老師表現得很有耐心,他熟練地吟誦著莎士比亞的詩歌,對著斯通納說了一句:莎士比亞先生穿越三百年在跟你講話,斯通納先生,你聽到了嗎?

這句話彷彿當頭棒喝一樣,敲醒了斯通納渾渾噩噩的多年心智。斯通納的自我意識開始懵懂地覺醒,他意識到了自己再也不是過去的自己。但是具體有什麼不同,我們很難用語言來描述。這就體現了一個作家精湛地創作手法上。威廉斯寫到這個部分的時候,用了很多細節來描述斯通納看待事物再也不同以往,比如,他看到陽光照在同學身上,他看到自己的身體,感覺到血液的流動,他感受到天氣的變化和風景的不同,他看到周圍的同學,就好像以前沒見過他們,好像距離他們很遠又很近。這一切都預示著,斯通納再也不是那個被別人推著向前的年輕人了,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開始運用頭腦提升和改變自己的生活。

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