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并非死于支持变法,爱新潮好叛逆,卖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清朝入关后,十个皇帝,除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位皇帝分别葬在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易县清西陵,陪伴这些帝王长眠地下的,还有他们的皇后和嫔妃,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妃子,莫过于光绪帝宠妃——珍妃。

珍妃一生只有短暂的25年,她被光绪帝爱过、宠过,也被慈禧太后打过、骂过,最终投入井中,爱情、政治、宫斗、谋杀......诸多戏剧冲突交织在这个女人身上,构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戏。

珍妃并非死于支持变法,爱新潮好叛逆,卖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裕隆皇后、瑾妃、珍妃

1889年,光绪大婚,慈禧为他选了一后两嫔,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光绪的表姐,慈禧想通过她控制光绪,可惜隆裕性格木讷,相貌一般,光绪不喜欢,慈禧不待见。15岁的瑾嫔、13岁的珍嫔是一对姐妹花,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女儿,瑾嫔性情忠厚,毫无特色,难入光绪法眼,相比之下,珍嫔清秀俊美、生性活泼、聪明伶俐,绝对碾压皇后和姐姐瑾嫔。

光绪帝体弱多病,患有严重遗精病,对隆裕皇后避之不及,对瑾嫔也没什么兴趣,而容貌俏丽、志趣广泛、谈吐不俗、性格开朗、善解人意的珍嫔引起了光绪帝的注意,将她视为知己,在珍妃面前,光绪帝几乎忘记了皇帝的尊严,两人经常手牵手边说边笑,就像民间的恩爱夫妻,珍妃在光绪面前也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珍嫔并不是一开始就和慈禧发生矛盾冲突,相反,在她刚入宫的那几年,和慈禧的关系颇为融洽,珍嫔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慈禧觉得这个小丫头的精明劲儿,很像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高兴的时候,就亲自教她写大字的诀窍,珍嫔写出来的字漂亮端庄,慈禧干脆就让珍妃代自己写“福”“寿”斗方,赏给那些讨字的王公大臣,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瑾嫔、珍嫔加恩晋妃位。

珍妃并非死于支持变法,爱新潮好叛逆,卖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在世人的心中,珍妃一直是一个因帮助光绪维新变法而遭慈禧嫉恨,继而被打入冷宫,最终惨死的时代牺牲品,然而,历史上的真相并非如此简单。

珍妃被光绪宠幸源于她特立独行的个性,她最终被慈禧赐死,同样与她的性格离不开。

珍妃自幼生活在任广州将军的伯父长善府中,广州作为开放最早,与西方接触最早的城市,珍妃的思想远比内地的贵族女子更加开放,长善又好结交名人雅士,对珍妃的思想和个性有较大影响。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珍妃,在礼法森严的皇宫大内显得格格不入,慈禧对她的新鲜感过去后,逐渐开始反感,而珍妃毫无察觉,依然我行我素,在几个方面不断得罪慈禧。

首先是喜欢新鲜玩意,尤其迷恋照相。顽固的清朝遗老认为照片会摄人魂魄,折损阳寿,珍妃偏偏迷恋照片术,她买来相机,不仅在自己的景仁宫照,还跑到养心殿,摆出各种造型,不但给自己照相,还帮别人照,甚至还教太监照,据传她暗中指使戴姓太监在东华门外开了一个照相馆,被慈禧知道后,照相馆被查封,戴姓太监被打死,珍妃拍摄的照片也被销毁。

喜欢赶新潮,男扮女装。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而思想开放的珍妃尤其喜欢赶新潮,经常购置各种新式服装,这在压抑天性的清廷后宫绝对是一个另类,在她人看来,珍妃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是来迷惑皇上,不但常买新衣服,珍妃尤其喜欢女扮男装,这种反串角色的做法让光绪帝大感新鲜,甚至背地里让珍妃穿上自己的龙袍。

第三是逾制。清廷规定,后宫嫔妃只能乘坐四人轿,光绪帝对珍妃极其宠爱,特意赐给她一顶八人大轿,珍妃恃宠而骄,出入乘坐八人大轿,很快被人告知慈禧,慈禧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轿子砸毁。

第四是性格直,不会曲意奉承。隆裕皇后既是慈禧的娘家侄女,又是皇帝正妻,后宫嫔妃必须无条件服从,而性格耿直的珍妃仗着光绪的宠爱,根本不吃这一套。她甚至连慈禧眼中的大红人李莲英的帐也不买,因此,这些人经常在慈禧面前煽风点火,说她的坏话,而单纯的珍妃根本不知道人心的险恶。

珍妃的低收入远远跟不上她的消费水平。而清朝皇后每年1000两,妃300两,嫔200两,从小生于官宦之家的珍妃,一年300两怎么够花销呢?她经常打赏太监,出手大方,所以入不敷出,只能另找生财之道,深宫内院如何才能赚钱?很快,她就发现,慈禧、李莲英经常巧立名目,大肆卖官,赚的是钵满盆满,珍妃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宠爱就是资本,皇帝的权力可以变现。

珍妃并非死于支持变法,爱新潮好叛逆,卖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珍妃卖官分工明确,由堂兄志锐选择目标,拉拢客户,奏事处太监打听官缺,珍妃负责给光绪吹枕边风,里应外合,开价收钱。

她连接着做了几笔大生意,把上海市市长(上海道)这么重要的岗位卖给了一个叫鲁伯阳的文盲富翁,价格高达四万金(相当于现在的800万元),正常程序下,这么重要的职务,通常由军机处提出人选,皇帝最终确定,而光绪帝却在名单之外提名了鲁伯阳,军机大臣们只好照办。而前任上海道台,则是一员干将,曾国藩的女婿聂仲方,鲁伯阳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两江总督刘坤一弹劾罢免。

珍妃很快又把肥缺四川盐法道卖给了一个叫玉铭的仁兄,结果此人是文盲一个,在光绪的质询中暴露无疑,光绪再宠爱珍妃也绷不住了,把玉铭打发回家,算是给珍妃一个面子,不再追究。珍妃还将广东海关道卖给耿九,并把堂兄志锐提拔为礼部侍郎,自己的老师文廷式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由此可见珍妃目光短浅,只管卖官,完全不懂官场规则。

其实,卖官在清朝并不违法,也是政府许可的选官途径,一直都有捐官的做法,问题的关键是,卖官一直是慈禧和李莲英的“专利”,却被珍妃插一脚,慈禧自然不答应,直接扣上一顶“违背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的大帽子,而倔强的珍妃反唇相讥“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意思是你垂帘听政有违祖制,我只不过是向你学习而已,慈禧大怒,珍妃被“褫衣廷杖”,就是扒去衣服打屁股,这在清一代是极为罕见的,翁同龢求情也遭到拒绝,姐姐瑾妃受牵连,两人都被降为贵人,珍妃的太监高万枝被处死,60多名太监被发配或杖毙,伺候珍妃的白姓宫女被驱逐出宫, 珍妃从此被幽禁,和光绪隔绝不能见面。

从1894年10月,珍妃就不能再见光绪,而维新运动的“公车上书”则是1895年4月发动,此时的珍妃早已无法参与政事,更不可能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获罪。

但是珍妃和光绪相处的那段时间里,她发现光绪是一个不甘当傀儡的人,也希望励精图治,摆脱慈禧控制,只是手中无权,大志难伸,珍妃对光绪反抗慈禧的行为一直都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珍妃并非死于支持变法,爱新潮好叛逆,卖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前排左崔玉贵,右李莲英

1900年7月20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带光绪出逃,将珍妃从幽禁处提出,借口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年轻惹出是非,命珍妃自尽,珍妃不肯,嚷着见皇上,城外炮声隆隆,心急如焚的慈禧命人将珍妃投入井中,左右太监们不敢向前,太监崔玉贵说“都是怂小子,看我去。”,崔玉贵将珍妃提到井口,珍妃哭喊见皇上一面,崔厉声说“没有那些说的”,一脚把珍妃踢如井中,还投下几块大石头。

慈禧回京后,为了安抚光绪帝,将珍妃尸体打捞出来,装殓厚葬,将罪责推到崔玉贵身上,削去二总管职务,送回庆王府,不久,崔玉贵再次回宫。

珍妃之死,是“后党”和“帝党”斗争的一个牺牲品而已,而珍妃倔强的个性,从她入宫那一天就已经决定了她终究是一个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