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追尿素兩天後能打除草藥嗎?需要注意什麼?

江大545


尿素中所含的氮素是小麥生長髮育不可或缺的三大主要元素之一,如果土壤裡缺乏氮元素,會影響小麥的生長,苗株細弱矮小,葉片小而薄且失綠髮黃。

氮元素是構成作物蛋白質和核酸不可缺少的成分,直接參於葉綠素的合成,而葉綠素又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因此,小麥苗株缺氮時,葉片葉綠素會減少,光合作用產物會降低,葉片就退綠髮黃,因而給小麥追施尿素後,會促進小麥迅速生長,葉片增大變厚,葉色亮綠,抗逆能力培強。

同樣道理,尿素的肥效被雜草吸收後,也可起到相同的促進作用,雖然雜草葉面積增大,有利於雜草對除草劑的莖葉吸收,但同時又增強了雜草對除草劑的抗藥性,影響清除效果,況且尿素追施後,會受到土壤水分和溫度的影響,溫度高、水分適宜,尿素會在2~3天內轉化被小麥吸收利用,如果溫、溼度都低,需7天左右才能被小麥吸收利用。


所以,從理論知識來分析,小麥追施尿素2天后,不宜打除草劑,原因是既然尿素對小麥有促進生長、增強抗性作用,那麼它對雜草也就有促進生長和增強抗性作用,增強了雜草的抗藥性,這樣就和打除草劑的目的,徹底快速清除雜草產生了予盾,即:尿素促進生長,除草劑抑制生長並滅除。

因此“基層農人”的觀點是:先打除草劑,1周後再追施尿素,這時除草劑藥效因內吸傳導至雜草全株,頂瑞生長點停止生長,幼嫩葉片也不伸展,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喪失吸收能力,尿素追施後也無法吸收,不會增強抗藥性,滅除雜草效果好,同時追施的尿素,可促進小麥的生長,還可緩解除草劑對小麥植株帶來的藥害抑制。


因此在除草劑的使用上,以及除草劑和肥料之間的時間安排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小麥田用除草劑,冬小麥在冬前、返青至拔節前,一般越早除草效果越好,春小麥在2~4葉期雜草出齊後噴施。

②,小麥的不同時期,對除草劑的敏感性不同,噴藥時要嚴格掌握噴藥時期和用量。

③,適當的土壤水分、較高的溫度是發揮藥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噴藥時注意土壤溼度和溫度,氣溫10℃以上,土壤溼潤時,滅殺效果最好。

④,有機質含量低的沙質土不宜噴用,如撲草淨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使用時要看清包裝說明。

⑤,避免在土壤乾燥、10℃以下低溫用藥,以免影響藥效,噴藥後半天內無雨,避免大風天用藥,防止飄移到鄰近不同作物上產生藥害。

⑥,除草劑不宜與鹼性農藥混用,也不能與肥料混用,在和速效化肥施用的時間上,儘量錯開隔1周時間,儘量先打除草劑,1同後追施如尿素速效化肥,既有利於徹底滅除雜草,減少雜草消耗尿素中的氮素,還可促進小麥生長,緩解和促進因除草劑噴施不當等帶來的抑制藥害,既能使除草劑藥效發揮至最大,還避免了先施尿素後打除草劑,帶來的尿素肥效白白消耗,即先打除草劑,滅除雜草,減少養分消耗,後追施尿素,增加養分,提高尿素利用率,使除草劑滅草效果和尿素利用率都會達到最佳狀態。



以上屬個人從理論分析和小麥種植實踐經驗觀點總結,供參考!謝謝!


基層農人


我給大家來說一下,小麥追尿素後是隨時都可以打除草劑藥的。首先注意,不要先打藥再追尿素,如果這樣,中間一定要隔7一10天為好,同時,除草劑的用量可以適當增加,而尿素的使用量根據田閭小麥的長勢決定。

原因,小麥除草劑在使用後,不論是尖葉還是闊葉草,都需要一個時間吸收藥液,同時,使用不同的除草劑,作用時間也是有區別的,快的3一5天即有效果,慢的能達到15天之後才會出現效果。

除此之外,小麥在返青後追肥,一般會選擇和澆水一起進行,我們這邊就有先打除草劑,再追肥,隨後澆水這9步驟,而如果追肥、澆水和打除草劑間隔時間太短,水也會稀釋除草劑的濃廢,造成除草效果不好,另外一方面,當澆水過後,除草劑溶於水中,容易被小麥所吸收,導致藥害出現。





鄉村革麗


麥追尿素兩天後能打除草藥嗎?需要注意什麼?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首先,大家都應該知道的一個常識是:小麥除草(藥劑除草)應擇時擇期。這需要外部環境(無風、無雨雪、天氣晴好);氣候環境(環境溫度不低於13度);等因素的支持。否則藥劑除草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在這兩大因素的前提下,小麥追尿素肥兩天後是不適宜打除草劑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一:易傷麥苗。

除草效果最理想的時段,應該在小麥出苗至第一次分櫱後,在其拔節返青前。若這一時段小麥需追施尿素,則說明其苗弱,或長勢較弱。而其長勢較弱施以尿素後,接著應適量施以水肥。或灌澆一遍以促尿素液化入泥,促其吸收。若不施水肥或灌澆,則尿素粒易粘在麥葉上或難以滋入土中。而達不到施肥促長的預期效果。另則導至麥子吸肥緩慢。若此時藥劑除草則更易傷苗。

二:不利於“斬草除根”。

小麥施入尿素肥兩天後,在小麥吸肥壯苗的同時,所除的雜草也在吸肥滋長。雖說兩天時間不長,但在能夠除草的適應環境裡,雜草生長的速度更快。“春風吹勁草”就是這個意思。在雜草長勢正烈和吸肥正之時,進行藥劑除草,其效果要大打折扣了。

三:除草前的做法及除草後的措施。

小麥應選擇適當的時段進行除草。在除草前的3至5天期間應做到不施肥或少施肥。除草前的3至5天時間也建議不施水不灌水。主要是因為促小麥生長的同時也促草長。更加能夠促其根。使得雜草根系更旺,給後續除草帶來困難。

在做到除草前3至5天不施(灌)水,不施肥。選擇適宜的時段進行除草。天氣的選擇要做到,除草後最低不小於32小時無降雨。也要做到除草後3至5天不施水不施肌甚至一週內不施水不施肥。這樣則更易麥苗的生長,更禿廢荒草的叢生。


總結,小麥的施肥與草劑的機理配治,也是有著一定的學理與機理(時理)有機配匹的。注重其的生長與制宜時理,會有更大的收穫。


村民小江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於中東的新月沃土地區。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於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蛋糕、麵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麵、年糕、意式麵食、古斯米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

種植技術

(一)耕作與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層鬆軟,土碎地平,於溼適宜,促進小麥苗全苗壯,保證地下部與地上部協調生長,所以是創造高產土壤條件的重要環節。具體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麥複種的麥田整地由於稻田長期浸水,土壤板結,通透性較差,所以要通過水旱輪作,乾溼交暫,促進土壤熟化。整地特點是,前作收穫較早時,應抓住宜耕期儘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溫晴朗天氣,充分炕土曬垡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達到深軟細乎,上虛下實;前作為晚稻或雜交稻制種田,由於收播間距很短,應在水稻散籽時即開溝排水,力爭薄片曬垡,短期炕田;在不貽誤小麥適時播種的前提下,也可淺旋整地,為小麥創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長基地。

2.旱地小麥的整地要立足於逐年加深耕層,結合增施有機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複種形式進行整地。即前作收穫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菸草等,收穫應首先淺耕滅茬,然後深翻炕土,使殘茬腐爛並接納秋雨,雨後淺耙,減少蒸發,另一類如甘薯,棉花等,收穫時間緊迫,如果用常規之法,勢必貽誤播期,這是西南區小麥低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後期行間鬆土保墒,種麥時再耕細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種等連續作業,保證小麥適時播種。

(二)少耕、免耕與半旱式栽培

1.少耕與免耕所謂少耕、免耕,是與傳統的整地而言,減少整地次數,降低整地強度,而對於田溼土粘,耕作困難,又易破壞土壤結構的麥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這是對小麥整地技術的一個發展和完善。據對稻茬麥免耕研,其增產機理可以歸納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結構與水分免耕未打亂土層,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溼耕造成的粘閉現象。免耕與翻耕相比,耕層土壤容重分別為i.15~1.20及1.34~1.40,水、氣比較協調。

(2)利於提高播種質量在保證適時播種的前提下,由於田面平整,利於挖窩或開溝點播,貫徹種植規範,避免了粗耕爛種所造成的深籽、叢籽、露籽,達到苗齊,苗勻、苗壯。

(3)根系發達,抗倒力強土壤結構較好,有利於根系發展和吸水。據多點調查,免耕單株次生根數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漿期用32p示蹤測定,標記後第8天,脈衝數高出63.01%。

(4)壯苗早發,增產顯著免耕田有較好的土壤生態環境,幼苗出時快,分櫱早,生長優勢明顯。在各個生育時期,免耕的葉面積指數均高,群體光合能力強,單位面積增產5~20%。

定位研究(4年)以來,對後作水稻未發生不利影響,但長期免耕後與土壤肥力、病蟲害的關係如何,尚須繼續進行探索。此外,免耕田雜草較多,後期也易脫肥,所以應有適當的配套措施。

2.半早式栽培小麥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環節。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穫後,利用原壟埂稍加修正後播種小麥。下溼、爛泥田廂寬170~200釐米,一般為27~40釐米,溝寬33~40釐米,溝深27~33釐米。用溝中稀泥覆蓋稻茬和肥料後,晾曬1~2天后播種,並以幹渣糞或細土蓋種。小麥生育期間,溝內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廂面12~15釐米,後期18釐米),以使壟面不幹,既有利於小麥生長,又能保證水稻及時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條有效途徑。

半旱式小麥生產水平,一般可達旱作條件下70~80%以上,個別土壤類型還高於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廣種植較大面積。其增產原因,除一部分與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於改變了土壤的水熱狀祝。一方面壟溝把小麥根系深度擴大了10釐米左右,而且壟面通透狀況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氣協調;另一方面壟溝使土體表面積增大,白晝較平作溫度高1.2~2.0℃,最大可達4℃,夜間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積增加約200~400平方米/畝。在良好的水,熱、氣條件下,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於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較強,前期應適當控氮,以免增多無效分櫱,但後期容易脫肥,所以應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補施氮、磷肥。此外,半早式栽培的起壟作埂,播種施肥等花工較多,需要提高機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術,進而提高此類中低產田的小麥生產水平。

如何種植優質小麥

一、注意選擇高肥水地塊。高產優質小麥品種要求土壤養分必須全面、充足,才能滿足其高產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選擇地力高、水澆條件好的地塊,要增施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二、注意適期晚播,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過大,造成後期管理被動。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節肥。目前推廣的優質小麥品種,有的不抗倒伏,特別對於群體過大的麥田,在返青至拔節前須進行一次化控處理,可噴施多效唑或麥業豐。要重施起身拔節肥,控制多餘下落穗的形成,促進穗大粒多。

四、注意澆好灌漿水,麥黃水,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澆好灌漿水,對於增粒重,預防乾熱風有重要作用。天氣乾旱,運用麥黃水,有利於下茬套種,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結合防治病蟲害,噴2-3次葉面肥,如0.2%-0.3%磷酸二氫鉀,能減輕乾熱風危害,增產效果明顯。

五、注意防治病蟲害。一般說優質小麥更易遭受病蟲害,如小麥紋枯病、白粉病,蚜蟲比常規品種發生早且重。應根據預測預報,及早防治。






鄉村故事陝西東哥


小麥追施尿素與打除草劑沒有任何關係,它們互不干擾,互不影響,更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痴騎朽翁


灌溉和農藥最好錯開三到七天,無論哪個在前,影響農藥效果。


泰山伯龍


十天之後才能澆水,不然容易發生藥害!


陪你看威海


可以,不影響肥料吸收了


河南串兒哥


小麥追溼尿素兩天後可以打除草劑。噴施過除草劑10天內不能澆水,因為有的除草劑起效比較晚,如果此時澆水的話容易稀釋藥物濃度,影響除草效果,同時小麥吸收帶走藥物的水分後容易發生藥害,影響小麥生長以及產量。





麗麗的農村事


合理安排,小麥田除草劑,最好在追肥前不低於二天。好處是除草劑的藥液,已經被雜草完全吸牧。雜草,要麼根系中毒,要麼阻礙雜草光合及養份輸送而萎蔫。如果追肥後打除草劑,雜草在有更充沛的氮源,反而增加除草的難度。草越肥越壯,越增加除草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