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未來怎麼樣?

時光流逝



老張說甲醇汽車


我是充電汽車的使用者,在深圳開電動車已有三年曆史了,目前電動車充電還是非常方便,充電樁幾乎深圳每個角落都有,在高德導航裡輸λ充電樁,有好多充電樁都可以充電,所以 非常方便,而且每公里只要兩毛多錢電費就夠了,電動車提速快,起步快,聲音很小。

有人說電動車有輻射,我開了三年多了,親身體會到他們說的都沒有跟據,現在我身體一切正常,說明輻射很小,你說一點輻射沒有那是不可能的,用手機也有輻射呀,

現在國產電動車都可以做到充滿電400公里的續航能力了,而且還在不斷提高,所以我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有市場,有發展,也方便。


彭雷牛哥


新能源汽車後期的發展會相當強力,從能源安全角度以及控制環保的角度來看新能源電動汽車是最有長期發展潛力的能源類型。

電動汽車本身只是能源戰略其中的一個終端,作用是減排並推動能源結構的變化,電氣化變革推動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循環往復電動汽車又反向推動了新能源發電的發展,細化之後如下。

能源安全很容易理解,國內的戰略石油儲備僅滿足90天安全線,假設爆發戰爭民用車會因無油可用全線癱瘓,私家車影響的僅僅是出行的便利性,而作為運輸線血管的公路運輸一旦停滯物價會瘋長隨之引發的蝴蝶效應會非常可怕。

所以尋找一種能替代燃油或減少燃油使用量的全新能源是勢在必行的,而以現階段的文明等級來看只有電能可以做到,那麼讓電可以更好的被利用且同時又能同步提升環保、再次在推廣的過程中可以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創造最大的價值,能實現這樣的方式貌似是最理想。


目前理論上只有電動汽車可以做到這種理想的模式,原因如下:

從車輛本身而言電機可以滿足任何公路車型,包括重型汽車列車;能驅動高鐵動車這種巨獸以超高速行駛的電機技術儲備中國世界領先,同樣的技術應用在小太多的重型汽車上就像推玩具一樣簡單,所以公路運輸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政策從PHEV轉型到REEV也是在乘用車領域有一定積累後開始轉型到商用車,REEV增程式發電模式無需為里程擔憂,以重型柴油車為例使用大功率大扭矩驅動電機行駛,用作發電的發動機和電機功率雖然比小型乘用車仍舊大很多,但相比動輒十幾升排量的發動機而言發電動力發動機無非需要兩三升(汽油車1.5T=1.5升),節油是顯而易見而且非常誇張的。

所以這一輪車型的轉變也許可以看到能源結構的變化,其次促進新能源發電的比例增加也會從這一階段開始,目前有兩個利好。

  • 其一為REEV的推行,這會帶來很多中大型商用車的電動化,這類車是隻適用磷酸鐵鋰電池的;

  • 其二是補貼可能不在以能量密度作為標準,現在幾乎鑽入高能量密度牛角尖的三元鋰電池有可能淪為第二選擇,乘用車也會以成本更低、容量衰減速度更慢而且循環充放次數是三元鋰2~4倍的鐵電池為主;

關鍵點:磷酸鐵鋰電池在電動汽車完整的使用週期結束後,內阻加大的電池不宜作為動力電池但非常適合作為發電廠的儲能電池,且可以持續使用30~50年。

目前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多種類型存在嚴重的儲能不足,不能儲存的電能當然會被浪費,這類車淘汰的電池正是解決儲能問題良藥,所以這類車普及率越高新能源發電的比例就會越大。

當然儲能並不會一直儲存在那,峰谷的調控以及電動汽車普及可以讓大部分車輛在夜間充電平衡日間和夜間的電耗;合理的消耗、合理的儲能發展是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最快的方式,這兩種清潔能源一旦普及火電的比例會迅速下降,排放汙染逐漸降低天也會更藍。


所以在沒有更理想的模式改變能源結構之前,電動汽車仍會是新能源汽車最理想的發展方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天和Auto


未來20年,都是一個美麗的扯。

1、電動車對環境的汙染遠甚於汽油汙染,這就是最大的原因,所以未來的電池大面積使用,對於地球的傷害那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嚇死人不償命啊。所以管理部門絕對不會允許未來的汽車全部是電動汽車。現在電動車鳳毛麟角,所以鼓勵電車發展,但是絕對不會大面積,甚至全覆蓋的利用。

混動雅閣

2、充電問題

充電問題似乎是一個亙古難題,從電動三輪就可以看出來,電動三輪的發展也有將近20餘年了,但是充電慢的問題幾乎是沒有一點針對性解決方案,專家們也是望洋興嘆,而且現在的快充也得一個小時才可以充滿,關鍵是,快充一個小時,普通充電都是一宿一宿的,這就很難堪了。

3、對於咱們老百姓來說,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電池貴的也是可以了,巫婆我得電動三輪換了5塊電池竟然要了我1100塊錢,試想一下,一臺幾十萬的額轎車呢?要多少錢,那真的是無可限量的感覺了呦。

4、至於混動汽車,也就是所謂的混合動力,那真的就是一個美麗的扯淡啊,拿卡羅拉來說混動車15萬,5個油,非混動12萬,6個油,哎呦,巫婆暈了。

巫婆說的有道理嗎?

未來20年,絕逼還是汽油車的天下。


石家莊庫裡


現今,發展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提升國際地位,特別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過去的幾年中,政府有關部門為了鼓勵電動汽車的發展,相繼出臺了一批扶植措施,這些政策不但對電動車技術研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還對我國電動車的產業化有著不小的推動。如此優良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預期下,我國目前的電動車產業化發展熱情不斷高漲,這也帶動了以上游供應、關鍵零部件製造、整車組裝和配套設施建設為主的電動車體產業系的孵化。

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一的汽車消費大國,世紀之交的2000年10月“鼓勵轎車進入家庭”第一次被堂堂正正的寫入“十五”規劃的建議中,短短十年的發展,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讓世界矚目。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地球環境,全球汽車產業的風向標也集體指向了“環保、節能、高效”。中國大力扶植髮展電動汽車的產業政策更是引領了世界汽車行業的發展走勢。

現代電動汽車一般可分為三類: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但是近幾年在傳統混合動力汽車的基礎上,又派生出一種外接充電式(Plug-In)混合動力汽車,簡稱PHEV。

據統計,法國城鎮居民80%以上日均駕車裡程少於50km,在美國,汽車駕駛者也有60%以上日均行駛里程少於50km,80%以上日均行駛里程少於90km。PHEV特別適合於一週有5天僅駕車用於上下班,行駛里程50~90km之間的工薪族使用。PHEV是在混合動力汽車上增加了純電動行駛工況,並且加大了動力電池容量,使PHEV採用純電動工況可行駛50~90km,超過這一里程,即必須起動內燃機,採用混合驅動模式。所以PHEV的電池容量一般達5~10kW·h,約是純電動汽車電池容量的30~50%,是一般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容量的3~5倍,可以說它是介於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之間的一種過渡性產品。與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和一般混合動力汽車(HEV)對比,PHEV由於更多的依賴動力電池驅動汽車,因此它的燃油經濟性進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更少。由於動力電池容量的加大,每輛車的售價至少比一般HEV高2000美元左右。

我國目前的電動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政策,主要對代表未來電動汽車發展方向的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給予補貼。在這3種類型中,由於混合動力汽車技術基本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基本不需要另行建設配套基礎設施,並且企業適應性較強,基本可以實現規模化、批量化生產,因而是示範推廣的重點。對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由於技術複雜,生產成本高,並且需要另行建設有關充電裝置、加氫站等配套基礎設施,短期內還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筆者認為,為形成相關技術儲備、搶佔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有必要進行小規模的商業化示範推廣。

在筆者看來,我國目前發展電動汽車是正確的,但是兼顧市場和消費者來看,筆者認為應該有個妥當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來過度。發展初期,我們應一手抓柴油動力轎車的發展,一手抓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我們不能人為改變事物的發展規律,讓汽車的發展在中國脫節。借鑑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的汽車動力發展歷程,在目前,可靠、環保、高效的選擇是發展、普及柴油動力轎車。據最新的調查數據,在歐洲國家各類柴油車佔總體汽車保有量的近90%。當然,這並不能否定電動汽車,我們還要繼續鼓勵、扶植有能力的汽車企業研發電動汽車,為今後的汽車走向鋪墊道路,進而幫助我國從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國走向世界頭號汽車大國


小池聊科技


近年來,隨著馬斯克特斯拉的熱銷以及中國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戰略支持,新能源汽車迅速成為汽車行業最火熱的板塊,各大車企紛紛設立新能源汽車公司,跑馬圈地建廠房,引設備,招專家,組建行業聯盟報團取暖,都想瓜分新能源這塊具有無限潛力的大蛋糕,就連和汽車毫無關係的其他行業大佬們(如格力董小姐,樂視賈躍亭,騰訊馬化騰等等)也紛紛轉投新能源汽車行業,每年幾千億的熱錢湧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確實讓人矚目。

那這麼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到底發展水平如何呢,可以說現在還處在盲目擴展,軍閥混戰時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那麼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到底如何呢?

從行業來說,必將經過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正所謂勝者為王,後面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質資源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有實力,有技術,有人才的車企裡面,行業上下游也會越來越集中,後面越有實力的發展會越好,正所謂20/80定律,20%瓜分80%的市場,剩下的80%實力稍弱的瓜分剩餘的20%市場。一些競爭失敗,沒有實力,技術和人才的企業要麼破產,要麼轉行,要麼被收購兼併。

從新能源汽車技術角度分析,未來將向更長續航,更快充電,更高安全性,更可靠品質,更方便維修方向發展,同時會與時下最流行的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向智能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方向發展。


雪狼17503


熟悉我的小夥伴都知道19年底我動了買電動汽車的念頭,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家裡的車不止一輛,二來是因為我自己的車也已經是第六個年頭,加之有自己的車位安裝充電樁也方便,所以想要體驗一下新科技。不過在我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各品牌車型的深度試駕以後,我打消了這個念頭。今天就拿我老馬的親身經歷給大家聊聊電動汽車如今的現狀和我對其未來的展望。

電池發展遇瓶頸

眾所周知,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受到最大的阻礙就是電池發展的瓶頸。因為電池密度的問題遲遲不能解決,電動車的續航無法得到質的飛躍,這也是最為車主詬病的一個槽點。我們在選購電動汽車的時候所看到的理論續航大多為NEDC續航,實際上現在市面上的電動汽車能實際跑到NEDC的少之又少,即使春秋天溫度適宜的時候續航還算令人滿意,到了夏天或者冬天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我年底試駕的那會,南京白天室外溫度基本在5度,我在車內開了空調,試駕的幾款車平均只能跑到NEDC的63%,對於一輛很新的試駕車來說,這個數字完全無法讓我認同,這也是打消我當下入手電動車的最大原因。後來我就這個問題諮詢了現在在電動車市場工作的哥們,他給出的回答和我看到的現象是一樣的。

環境保護恐本末倒置

不僅是電池容量密度的瓶頸,翻閱各種論壇和當地的實際調研,電池的回收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尾氣汙染和電池汙染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如果真的要普及電動車,一定要把電池回收的問題解決好,否則與當初大力推廣新能源為了保護環境的初衷就本末倒置了。

電動汽車養護

關於電動汽車的養護是一大難題,現在普及率不高,關於電動汽車的養車用車信息都十分稀缺。我曾和開新能源快車的師傅聊過他們車子的電池衰減,他們表示基本每一年多需要和公司申請換車,因為長時間使用快充,電池衰減很快,低於40%續航他們就不敢再接單了,要趕緊找地方充電。

所以對於普通車主來說,最實際的建議有兩點:一是不要長時間使用快充,這能很大程度的降低電池的衰減。二是不要讓電池極限放電,通常使用還有30%的時候就趕緊找地方充電,至少保持20%的餘電。另外儘管不需要像傳統燃油車那樣定期更換機油保養,但是電動車也需要定期去4S店進行各項檢查。特別是發生了碰撞和底盤磕碰以後,一定要及時進行底盤檢查,防止電池受到損傷進而引發自燃等嚴重的安全事故。

電動車必將是未來的趨勢,但是在經過了幾年的大力推廣後我們也看到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是很多很多的,只有把這些問題真正解決好,才能打消老百姓們對於電動汽車的顧慮。


馬頭人車庫


機遇期彌足可貴,挑戰也不會少,不過隨著產業鏈的逐漸成熟,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十足可觀。

目前,全球能源和環境系統面臨巨大的挑戰,汽車作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需要進行革命性的變革。因此,世界各國都紛紛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我國更是將其列入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其發展高度關注,陸續出臺了各種扶持培育政策,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49.7萬輛,成為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專家預計,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45萬輛。

從應用領域來看,截至2015年12月底,新能源汽車用於公共領域的比例為65%, 而且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5年4月,私人領域份額超過公共領域,達到最高值61%。汽車限購城市是私人領域推廣的主要貢獻者,貢獻度前三名為上海(26%)、北京(14%)、深圳(8%)。

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鼓勵機制還會持續,力度上也越來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外,以後地方政府還會陸續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例如購置稅優惠,停車收費優惠等,還將會提供一些行駛上的便利,比如新能源汽車不限行等。再隨著電池技術進步,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將大大提升充電便利性,降低購置成本,也會加快促進電動轎車進入家庭的速度。

面對當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良性的市場與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更主要的是,要打造出適合市場可持續性發展的好產品,要從傳統的汽車產品、充電設施、車輛服務和車聯網領域,逐步擴充至以滿足用戶綠色出行為核心需求的智慧出行生態圈,全方位覆蓋到新能源車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人們打造更加環保、高效、便捷的出行體驗。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旭日中升1949


新能源的前景

1. 國內視野

1.1 中國對於新能源電池的補貼的力度和持久度,是對新能源電池產業的佈局,比如 寧德和比亞迪. 端倪已經體現. 看好

1.2 新能源車的充電樁的公私兩用的部署,以及高速公路費用減免、停車優惠、以及限行限號路權的使用,表明了用心和決心. 看好

1.3 新能源購置稅的減免政策持續. 看好

1.4 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的認知和提高 看中

1.5 資本市場的隨政策方向而行,看好

2. 國際視野

2.1 歐洲國家提出禁售政策,鼓勵新能源,不過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口號不是喊 是靠做.

2.2 美國不鼓勵 認為是能源戰略計劃 不支持


識字牧童


未來三五年之內,傳統燃油動力還將會是主流。未來十至二十年,個人認為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爆發期。

目前,燃油發動機增壓技術,直噴技術,稀薄燃燒技術,可變進氣技術,氣缸暫停技術,自動啟停技術等新技術會逐步普及。變速箱也會朝多檔(高於7檔)液力變矩和CVT/DCT發展,還是具有一定優勢。

未來一段時期,以Volt為技術代表的插電增程技術會逐步普及。此時傳統發動機只是作為高巡航歷程的一個後備動力,一般情況下均以電池電能單獨驅動,燃油基本被電能取代。屆時傳統的發動機會完全被蓄電池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