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發展中醫,發展中醫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孫文善醫生


現在的中醫的命根在中藥上,只有中藥保證麼有了假藥,才能讓中醫壯大發展,中藥不正,所謂發展都是空話,中藥不正,真正的中醫優勢表現不出來,中藥不正也不可能救助患者,中藥不正一切都是空的,假的,只有中藥沒有摻入假藥,中醫才可將西醫比較下去,中醫才能健康發展。

現在的中醫仍然有瑕疵,待中藥調理乾淨了,再剔除瑕疵,那時候才是真正的中醫天下,西醫會成為中醫的助手,也不需要醫生那麼辛苦地到處動刀了。

沒有中醫中藥會死更多的人,西醫沒有能力撐起人類的健康。


迦馨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發展中醫?那麼反過來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發展西醫。鑑於此,需要從多方面來對比。首先,藥方。第一個,中藥藥方:蔥白30克,淡豆豉克,紫蘇子10克,姜半夏12克,桔梗10克,蜜炙款冬花10克,蜜炙枇杷葉10克。這是當時我感冒,一箇中醫給的藥方。只吃了一頓,精氣神都來了,感冒也好了。西藥藥方:頭孢,999,感冒靈顆粒,沒有任何好轉,還因為吃藥,頭痛犯困,後來又給我多加了一味藥,維c,很明顯,沒效果。

再次,治療過程。因為我是在外,都是口述病情,西醫聽完我的症狀,直接開藥,中醫聽完我的病情,看我的臉色,舌苔,眼睛。

第三,抓藥過程。西藥,一分鐘拿完。中藥,拿稱一個一個的稱,稱完之後再分成幾份,整個過程不低於十分鐘。

第四,吃藥過程。西藥,一杯水足矣,時間不足十秒。中藥,準備藥引,用水熬藥,時間半小時。

通過以上對比,為什麼不願意發展中醫就很清晰了,中醫藥材多,需要熟悉多重藥性,還要掌控藥量,消耗的時間多,以上是中藥的弊端。因為藥材多,所以作為醫師,需要知道的多,否則不能夠全面掌握藥性,開出來的藥未必能治病,又因為耗時長,患者未必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吃中藥。相比於西醫,即便中藥治病治本,從根本提高身體免疫力,降低生病的概率,卻也很難普及。鑑於此,中藥可以向著方便服用,藥方標明藥效方向發展,既降低了醫師開藥難度,有降低了患者服用中藥的難度。

至於第二句,中醫動了誰的奶酪,這個問題實在太過於廣泛,我也只能略說一二。第一,中國要與世界接軌,懂漢語的不多,因此,中醫難以在世界同行面前交流。鑑於此,我們真不應該本末倒置,厚此薄彼。沒有自己的文化,去跟別人交流啥,充其量就是個門外漢,也就是所謂的看門狗。第二,醫師自身的利益。學中醫,開中藥的地方,人往往比較少,學中醫就意味著掙得錢比別人少。第三,患者的顧慮,西藥即便吃錯,頂多就是身體沒有好轉,西藥的那個劑量,在人體免疫系統面前,真的沒那麼大影響力,除非長年累月吃西藥,才會影響到免疫系統。但是中藥不一樣,患者看著拿著亂七八糟的東西,首先想到的是衛生安全,其次是味道苦澀,難以下嚥。綜上不難看出,並非是中醫動了誰的奶酪,而是從社會,醫師,患者三者的角度來看,中醫都比較難以接受。當然,我這這篇文章並不是要給這個結論的,我要的是驚醒患者,讓他們能認清哪個才是你需要的,只有真正需求了,才不怕各種困難。

中西醫的對比,就拿鋪路來打比方。西醫剷平,越治越虛弱。中醫填平,越治越強壯,前提是你找到了真正的中醫。西醫在於治,中醫在於補。西醫在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則是辯證的理論去治療。只有多次自我否定,剩下的才是那個最接近的答案。綜上,中醫才是我們患者真正需要的醫術,中醫才是醫師最終的追求,中醫才是我國之國粹。


博道淑


中醫沒有動了誰的奶酪而是作繭自縛了一下。

小時候被父親逼著學習中醫,反抗了一把,掙脫了。

中年了,偶爾間因對營養產生了興趣而接觸了中醫,才打開了這個寬闊的令人著迷的領域。很nice 的一門學科。越是深入越能體會到生命與這門學科之間的無縫對接。

不過,話又說回來,表達中醫效力之一的中藥卻未能如願以償。從土壤 種植到採摘 熬製技術的落後制約了中醫的發展。有些膏方 有些中成藥中也採用西藥的快速成效法。。。這些是令人傷心的。

再說成為中醫,中醫與西醫成醫的方式不同。無法用現代的學習模式來承接下一代。中醫更看重的是全局觀,西醫研究的是微觀體系。中醫以前通常為世家,基本都有童子功。對中藥的認識辨別那是耳聞目染地沉浸式的學習。這樣的悟性是渾然天成而非靠背書就可成就。所以,現代的中醫連自己都不能修好身那又怎能治病救人呢?庸醫比比皆是,遠觀氣色,搭他一把手感知一下體溫便可以略之一二。

再者,作為醫生只注重醫,不注重調。連基本做飯都不會,也是無法看好病的原因之一。中醫的老祖宗伊尹不就是個廚子嗎?(當然也是思想家 國師)用飲食來調理開胃。中醫的醫理是通過各樣輔助方法使身體恢復自我免疫的能力。但是這個輔助過程目前只走了單一的一步,而不是全部。特別不注重營養的調理。忘記了食物的攝入才是開啟健康的第一步。

所以。。。。。中醫曾有的輝煌都淹沒在了不可一世的驕傲中,也是眼下的社會風氣中,看重知識帶來的利益不看重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納納貓1


1.中醫是經驗積累,缺乏理論基礎,起源於黃帝內經,擴與陰陽八卦;

2.有些結論是錯的,如相似相補,有些是人為定義如物質性寒溫熱屬性相剋等;

3.見效慢;

4.由於沒有理論基礎,難以形成系統,病理的異同沒有做出有說服性的結論,難以研製新藥,只能依靠經驗調整配方測試。


薛健328


華佗,李時珍,扁鵲,張仲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髓,何去何從?中醫需要西醫審批,這是中醫沒落的真正原因!敗家子!


正覺然


1、中醫理論太高級,沒有標準,一般人理解不了,大眾不理解造成不信任。西醫理論都系統化,標準化了,容易理解,普通人能接受。

2、中醫注重整體調養,而不是簡單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效果不一定快,西醫病變了就切了,簡單粗暴

3、中醫注重實踐經驗,沒有幾十年出不了師,西醫很多知識在書上,背吧,出師快

4、多數人對中醫檢查手段印象刻板,還停留在望聞問切,其實誰說中藥就不能借助現代手段了,關鍵看治療理論和思路

5、中醫的特點註定了培養人才和管理成本高,而西醫可以大規模,速度快的為社會提供醫人才學,中國人多,社會醫療服務缺口大,國情決定了現階段主推西醫來快速提供醫療服務


冷夜雨928


中醫沒有發展前途,除非中西醫結合發展,否則,離開西醫死路一條,因為它已經跟不上人類對疾病治療需求的步伐,終究是要被淘汰掉的。為什麼國家支持中西醫結合發展,其原因就是為了保住中國幾千年來的中醫文化遺產,儘管中醫已經醫術登峰造極,效果窮途末路,但是中藥資源還是一個寶庫,需要開發和利用,這就順坡下驢,讓中醫搞搞。


ylxiaoren


最關健的用西醫思想量化中醫,

前幾年好多中醫老師傅沒有行醫證,非法行醫,

老師傅也沒法帶徒弟,使得近代中醫傳承出現人才斷層,中草藥層面好多西醫沒量化的不明成份的藥,也用不了!中醫師可用的藥大大少了!


gyt99899


中醫理論歷經數千年,弊病不少,但更多的是因人施醫,因病用藥,而非其他。是藥三分毒,這句話不是白講的。

中醫是中華文明重要構成,不可避免受到各學說以及哲學思想左右加之影響,一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天人合一”就干擾了中醫外科手術一千多年止步不前,話說華佗還曾經做過“開顱手術”有過腦部釋壓理念,有刮骨療傷清除腐肉的實踐,這些遠遠領先西醫一千多年,而西醫不過是這三四百年藉助工業化紅利有了迅猛發展,顯微鏡成就細胞學,微生物病毒理論又奠定了對症用藥基礎,活體實驗進一步加速了臨床醫學進步,採礦化石化學工業又讓西醫合成藥物有了充足資源,整個西醫體系進入了良性循環,迅猛發展,遠遠超出了其他文明醫學成就。

說到這裡,是不是新時代下,其他文明醫學是不是真的沒落被消亡了呢!?事實上並沒有,就中醫而言,在很多時候依舊取得了多種疾病遠遠超出西醫體系的療效,具體都可以看到查到。

時代在進步,文明在發展,中醫當然要從根本上反思,要吸收現代工業化文明及科技發展的成果,再也不能抱守殘缺,固步自封,真的要套用一句“與時俱進”。

前面談到中醫望聞問切因人因病問診施藥,那中醫的臨床醫師是不是可以借鑑西醫體系將中藥精細化複合化,可以膠囊劑學學日本,可以顆粒劑學學西醫定量化用藥,特色藥學學雲南白藥做專做精只針對外傷內淤。最最關鍵點是不要但凡西醫能治就不用中醫,而中醫能治就一定不用西醫方法論,為什麼不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症下藥,中醫為什麼就不能用西醫的某些方法來輔助中醫治療?非此即彼的邏輯要不得,中醫發展的數千年中什麼時候變成了不願不敢吸收優秀理論和技術了,那“傷寒論”“本草綱目”等等是怎麼寫出來的。

事實是,中醫因為博大精深,需要有志於此和人文理念的優秀人才才能夠不拘門戶發揚光大,沒有優秀人才,不可能對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有深入認知,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中醫人才,多的是魚目混雜醫德醫風差的醫生!西醫卻吸收了多數優秀人才,但卻被西醫體系的專利,儀器,臨床數據等受限多數外流。

談到動了誰的奶酪這個話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傻子都知道搶吃的,加之中國醫學體系尤其院校培養體系專科化,中醫不學西醫,西醫不學中醫,結果都是治病救人,最終某個文明背後資本財團牟利而已,十四億不小的數字!


我愛江南水鄉人家


陰謀論,做好自己,就能發展。治療效果不佳,就遭非議。別往中藥裡摻西藥,摻了請明示。自己也要轉變觀念,現在物理已經進化到分子原子的層次,我們最好與時俱進,把中藥進行分析,弄清楚藥中哪些成分是起積極作用的,哪些是對人體有害的。用現代手段加工方法進行提煉。說中醫好的,說中醫壞的,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樣爭來爭去已經沒有意義。絕對好的東西(事物),不存在。要讓大家信服,就沉下心來,拿出驚豔的結果。大眾自然趨之若鶩,總比長著一臉麻子,卻嚷嚷著我貌比潘安來得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