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劉備單挑打架,哪一個比較厲害,誰會贏呢?

河邊人A玖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問題,兩人相處於不同時代,還有血緣關係,況且這兩人都不是以武力擅長的人,如果非要比較,我還是選擇劉邦!

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

這是《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的一個小故事,劉邦喝醉了,碰見一條大蛇擋路,他沒有害怕,直接上前把蛇砍成兩段!普通人如果遇到蛇早就嚇跑了,就算是喝酒了碰見這麼大的蛇恐怕也沒有多少膽子了,劉邦沒有畏懼還上前砍成2段,這也說明劉邦武力非凡了!

鴻溝對壘,項羽寫信給劉邦單挑,項羽找人單挑也不會找菜雞吧,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劉邦具體的武力值,只是說他不及項羽,考慮到劉邦還比項羽大24歲,就算劉邦=0.5項羽吧!

《三國演義》上記載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橋段—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人能和呂布對戰,並且最後小勝,那麼我們作一個假設:

以呂布為一個單位,劉關張小勝大於呂布,劉關張=1.1呂布,假設三人出力相同,劉備武力=0.36呂布

假設項羽和呂布武力值相同,劉邦=0.5呂布

劉邦的敵人是驍勇善戰的秦軍和項羽的虎狼之師,並且劉邦最後統一了天下。

劉備的敵人同樣是魏國和吳國,最後只能三分天下。

從這方面劉邦已經勝過劉備了,劉邦的武力值可能也比劉備高,最後劉邦能贏!


小璽歷史


這個問題真的是特別!

劉備平時動不動就將其先祖中山靖王抬出來,就那個幾千年來生兒子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他都引以為傲。如果漢高祖劉邦真站在他面前,平時動不動就哭得稀里嘩啦的劉備,此時還不得大雨滂沱啊!還用動手嗎?劉備已經輸了。

假如劉備不知道對方是劉邦,那麼就他倆的個性來說,劉邦還是完勝。劉邦從不按套路出招,獲勝才是硬道理,管什麼仁義道德。而劉備呢,且不論他內心想法如何,滿口可是滔滔不絕的忠孝禮義。

此二人的對戰,讓我想起了宋襄公和楚成王的泓水之戰,別說,兩者還真是如出一轍。當宋襄公還高舉仁義大旗之時,楚成王哈哈一笑:“我,蠻夷也!”那麼,可以想象兩劉對戰時,劉備還在那口若懸河地發表仁義之說時,劉邦仰天大笑:“腐儒!”勝負即刻見分曉。

言歸正傳,那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吧。

一、出身

劉邦為晉國卿大夫士會之後,其祖父還是豐縣縣令。劉備呢,為中山靖王之後,其祖父也是東郡範縣縣令。兩人皆為貴族之後,不過到他們這一代時,都因改朝換代或朝廷沒落,而淪落為農夫和織蓆販履之輩。

因此,就出身而言,兩人可以說是不分上下,都可以說是白手起家。

二、第一桶金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豪傑奮起響應。秦朝既亡,項羽分封18路諸侯,劉邦便是其中之一,被封於漢中和巴蜀之地。

漢朝末年,董卓專政,袁紹揭竿而起,率領天下18路諸侯奮起抗擊董卓。劉備雖未能躋身於18路諸侯之名列內,但也算一戰成名。劉備經過一番努力後,佔領益州和荊州。

兩人稱王時,雖然劉備的地盤比劉邦多了一個荊州,不過劉邦只花了3年時間(前209—前206年),而劉備卻用了35年(184—219年)。因此,就攻城略地的速度而言,劉備比劉邦不是差一點半點。

三、稱帝

劉邦在漢初三傑的輔佐下,4個月佔領關中之地,開闢一南一北兩個戰場,為時不到4年,便消滅其他諸侯,統一天下,於前202年稱帝。

劉備雖有諸葛亮和關張趙馬黃五虎將的輔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不但未能再建寸功,反而痛失關羽和荊州。曹丕率先稱帝后,劉備也被迫匆忙稱帝。劉備稱帝后,不思開疆拓土,而執著於為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之言,率領精銳攻擊東吳,結果幾乎是全軍覆沒。

韓信討要齊王的封號時,劉邦恨不能殺了他,然而張良和陳平的一腳便踩醒了他,馬上恢復理智,結果韓信果然為他所用,很快為他打敗了項羽。而劉備呢,關羽之死便讓其失去了理智,將隆中對的戰略計劃拋到九霄雲外,就這樣的格局,和劉邦相比,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四、智囊團

劉邦有張良、韓信、陳平、酈食其等人,劉備也有諸葛亮、龐統等人。但是韓信集戰略家和兵法家於一身,他生平的戰役和戰略思想早已成為大漢謀士和將軍們的教科書。諸葛亮的隆中對便是參考了韓信當年的戰略,不過研習韓信兵法的還有曹操等人,因此,如果諸葛亮仍舊沿用韓信之兵法,效果便只能大打折扣了。

除此之外,張良、陳平等人常在關鍵時刻為劉邦指點迷津,轉危為安。而劉備除了諸葛亮,貌似無人可用。

五、武將實力

在《三國演義》的演義下,劉備坐擁三國武將前十名的半壁江山,那為何最後只能被人壓制在益州呢?小說就是小說,真正的攻城略地靠的是實力。當然,如果羅貫中出手寫楚漢戰爭,那麼彭越、黥布、灌嬰、樊噲、周勃、酈商等人個個都將是傳奇。因為他們的對手項羽的武力值可比呂布厲害多了。

因此,個人認為劉邦的武將團隊絕不會弱於劉備團隊。

結語:

劉邦和劉備,兩人皆為貴族之後,同是白手起家,曾同據漢中之地,最後又都稱帝。何其相似的經歷啊,如果他們之間必須有一戰,那麼結果如何呢?

  • 1)如果兩人單挑,劉邦不循舊,而劉備迂腐,因此劉邦完勝;

  • 2)如果從雙方的團隊來考量,無論是漢初三傑的智囊團還是彭越、黥布等人組成的武將團隊,都實力碾壓劉備的團隊;

  • 3)劉邦不但知人善用,且具帝王胸懷,而劉備雖禮賢下士,但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兩人雖同據漢中,最終劉邦擁有天下,而劉備只能被吳魏堵在其中。

綜上所述,劉邦是真正的帝,而劉備最多不過是一方諸侯,勝負不言而喻。您認為呢?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三國志·蜀書·先祖傳》

讀春秋思無忌


咋一看,劉邦和劉備單挑貌似關公戰秦瓊的意思,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物怎麼能放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呢?不過,本著娛樂為主的心態來給各位看官分析比較一下以供娛樂參考!

總體來說劉邦VS劉備,劉邦應該勝利指數80%,劉備20%

首先:劉邦是漢朝開國大佬,劉備是漢危時期三國蜀漢;時間上劉邦早,地盤上劉邦大。

其次:從出身來看,劉邦野史是混混出身,這兩個字可能不雅不過差不多吧,所以,從小混江湖戰鬥經驗豐富;劉備出身也不咋地,以編草鞋為生,算是早期創業者;這點上劉邦佔優。

再者從創業過程及成就上:高祖劉邦那是野莽出身,反秦立漢,開創了一個大國王朝時代;劉備是在漢朝式危,分割諸侯而已,偏據巴蜀,不過總算沒有辜負漢後人。

最後從當時籠絡人才看:劉邦下邊人才濟濟,文有:蕭何,張良;武有:韓信,樊噲等,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劉備這邊也不差多少,關羽,張飛,諸葛亮等;所以,要是開戰兩邊都會幫忙,估計半斤八兩。

總結如下:

劉邦VS劉備,無論從自身經驗,單挑優勢,還是從挖掘身邊幫手來看,劉邦都是優勢滿滿,劉邦勝!

各位看官,你認為呢?


小馬過河2017


劉邦和劉備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英雄豪傑人物。也是人們耳熟能祥的開國帝王!。他們兩人都出生低微,都是通過自己的不懈打拼,實現了人生逆襲,最終成為了一國之君。

論功績,劉備自然是沒法和劉邦相比的

劉邦掃滅群雄,一統天下,奠定了大漢400的基業;而劉備只是割據西蜀,晚年又失去了荊襄,西蜀二世而亡。功業自然不能和劉邦相比。

講個人武功戰力,劉邦與劉備單挑打架,誰會贏? 個人認為劉備要勝劉邦太多!分析如下:

一、劉邦是一位武功懷身的帝王

1、大家看相關的影視作品,可能會盲目的認為劉邦一介落魄書生,只是依靠著蕭何才當上了亭長。這就錯了!!!秦朝的“泗水亭長”是什麼職位?在秦朝只有在戰鬥中取得不俗成績的底層士兵,在軍隊中得到提拔,退伍之後才可以到地方上當亭長。劉邦能當上亭長,因為劉邦曾經就是一名職業軍人,作為職業軍人自然是會武之人。

2.劉邦任沛縣亭長,夏侯嬰傳送文書。作為同僚,就會一起吃吃喝喝。有一次吃酒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兩人嗆起來,結果劉邦把夏侯嬰打傷了。夏侯嬰是誰?他可是領兵擊敗過李由、章邯、趙賁、楊熊的猛將,劉邦能在爭執中打傷夏侯嬰,證明了劉邦也是勇武之人。

二、劉備不僅是一位功夫高強的帝王,更是一位劍術大家。

1、《三國演義》中關羽到張飛的酒莊喝酒發生爭執,張飛和關羽相鬥,兩人實力相當,難分勝負,這時候劉備走了上去,兩手一伸,抓住了關羽與張飛正在激戰的手,關羽和張飛就這樣被劉備架住。關羽、張飛可都是當世一流猛將啊!這就可以看出劉備有著十分高強的武功。

2.三英戰呂布時,當時關羽、張飛二人共戰呂布,二人落得下風。劉備拍馬而出,加入了亂戰,三人一起打敗呂布!試想一下,如果劉備沒有很高的戰鬥力,恐怕在四人亂戰中,早就被當世第一高手呂布斬於馬下了。由此也可看出劉備的武功之高。

3、劉備入川在雒城大戰中,蜀中第一名將張任向劉備衝殺過來,劉備的大將黃忠、魏延等人被張任手下纏住,無法抽身保護劉備。此時的劉備獨身應戰,此時的劉備已經52歲了,面對年輕氣盛的張任,劉備並沒有落任何下風,如果劉備再年輕幾歲,那麼張任或許根本不是劉備的對手。由此證明劉備必定是武功高手無疑!!

4、我們再來看明代嘉靖時期名將何良臣所寫的《陣記》。《陣記》在論述古代著名的劍術家和劍術時有這麼一段文字:“卞莊子之紛絞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起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作者把劉備的“顧應法”與其他各家的劍術相提並論,稱之為五大劍術之一。由此可見劉備不僅會武功,而且還是非常厲害的劍術大家。

由以上對劉邦、劉備兩位帝王的武力分析得出,劉備在個人武力上應該是要勝過劉邦很多!你們認為呢?


歷史英雄會


橫向對比啊,比文的還是武的,單挑還是群毆。

劉邦和劉備要是打架,劉備必輸,畢竟沒有劉邦哪來的劉備囂張,當然這是開玩笑。

如果單純對於個人武力,劉備會贏。劉邦更趨於文人多一點,雖然劉邦一直對文人的態度不咋樣,甚至說是喜歡侮辱文人。

但是劉邦年少的時候曾有過遊學經歷,後來才回到沛縣當亭長。至於劉備,在發家之前,也只是有箇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從幫母親編織草鞋就能看出,劉備不具備遊學或者上學的條件,古代上學開銷也不小。

而歷史上關於劉邦的武力描述幾乎沒有,作為痞裡痞氣的劉邦即使打架也是街頭之間的事情,沒有太大的武力描述。相反劉備武力值不低,不說別的,劉備剛出山的時候,帶著關羽張飛二人,都是衝鋒在前的。

而且劉備還有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這也能看出單挑的話劉備勝算更大

如果你說的是群毆,我還是更傾向於劉邦。劉邦作為一個帝國的皇帝,手下也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兵法大家韓信,謀士張良,後勤蕭何

這樣的組合無解的。

劉備雖然也有諸葛亮和趙子龍,關羽等人的幫助,但是相比擁有一國之力的劉邦,無論從人數還是質量都差了一截。


史山泛舟


首先只能做為遐想,僅夠娛樂。

1.劉邦推翻秦朝,覆滅項羽,可謂是豐功偉績,反觀劉備,只做到三足鼎立,這就直接說明了兩者在眼界上的差距。

2.兩人出身不同,劉邦實為草根,而劉備則為皇室宗親,在起點上有很大的區分,這也導致兩人的心機出現的距離。

3.論戰力,劉邦出名的混混,熟悉市井打架套路,劉備自幼習文練武,則中規中矩。

綜合以往幾點,劉備只有捱打的份,無論是在心機,眼界還是打架上,就沒辦法與劉邦抗衡。



磊話磊說


感謝今日頭條提供的優質平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漢高祖劉邦大漢王朝的建立者,他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到權傾天下的皇帝,有許多過人之處與才能,劉備,自稱劉皇叔,中山靖王之後,從一個賣草鞋的窮困潦倒之人,經過努力做到了蜀漢皇帝,如果單純論單挑打架的能力,我覺得劉備是要強於劉邦。

劉邦,出身於典型的農民家庭,而且是一位好吃懶做的人,他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他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長大後,經考試做了泗水的亭長,時間長了,和縣裡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後來,他通過屢敗屢戰,終於打敗了貴族出身的項羽,取得了天下,他屬於膽子特別大,混混無賴的那種形象,歷史中併為記載他作戰勇猛等事項,屬於統帥型人才,但論軍事又不如韓信。

劉備,史書上有記載作戰十分勇猛,裴松之為《三國志·法正傳》做的註釋中記載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這段大體意思是:劉備與曹操作戰的時候,局勢有所不利,需要撤退,但是劉備當時非常生氣,只讓法正躲避,自己堅持親自衝鋒,法正沒有辦法,只好表示主公不撤自己也不撤。劉備冷靜下來,率領軍隊撤退。“備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翼,恐備之心未得論也。(《三國志·董昭傳》)”

劉備在投靠曹操前,曾經與袁術、公孫瓚一起對抗曹操、袁紹,曹軍陣營對劉備最主要的印象是“勇”,認為他的威脅首要也在勇,其次在於大志。而曹操之所以在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只把劉備一個人看作豪傑,其原因也在於此。

如果以取得成績及後世影響力及團隊作戰來說,劉備是不及劉邦的,但是,單純從單挑層面來比較,劉備是遠遠強於劉邦的!


雄風吹不斷的風


導讀:


劉邦是西漢王朝的創立者,而劉備則是三國時,蜀漢政權的締造者,兩人要看誰強,相隔數百年誰也說不清。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比雙方對手的實力來看雙方的能力還是可以的。

劉邦的對手:

1、秦國軍隊;關於秦國軍隊因為主力一南一北真正也沒有主力和劉邦直接硬碰硬,所以和劉邦交戰的都是次一級的秦國地方駐守部隊。

關於具體戰果,史書並沒有清晰的描述,看劉邦發展的挺好的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前期並沒有遇到很大的挫折,前期最大的挫折是因為自己人的背叛這個不提。所以在這一時期劉邦的沛縣軍對秦國地方駐守部隊,劉邦勝。

2、蜀漢當地軍方;史書沒有過多描述,但是劉邦能以此地為基礎,那只有一個結果,劉邦勝。

3,三秦軍隊;這是一支名義上封王,實際上效忠於項羽的的軍隊。

歷史明確記載了沛縣軍擊敗三秦軍的過程,所以結果是,劉邦勝。

4、新六國軍隊;這並非一路人馬,各個復辟的老貴族、崛起的新貴族、裝備不一樣、人數不一樣、分佈地區極廣。劉邦擊敗章邯名聲大振,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擊敗幾支攔路的軍隊,並且匯合人數高達56萬的聯軍。這一回合,劉邦勝。

5、楚軍,劉邦的好運到此告一段落,56萬聯軍一個上午就潰散了,與人數3萬左右的楚軍交手不到一天,聯軍就全部潰散。劉邦慘敗。

6、楚國聯軍,統帥還是項羽,只是人數多了一點加入了一些支持項羽的諸侯軍隊,這個回合雙方僵持了幾年,總的來說項羽主力軍還是保持著進攻的態勢,劉邦始終處於據守的地步,後來的該下之戰擊敗項羽。這個回合劉邦勝。

7、匈奴聯軍,統帥:冒頓。議和得止,這個可以算劉邦敗。

8、大漢建立後的一些諸侯,需要說明的是劉邦也沒有徹底的消除各諸侯國的威脅,比較著名的一場對抗是與英布的一場正面對抗,素有善戰之名的英布失敗。

結果:可以說劉邦幾乎和秦末的東方最強的勢力都交過手,除了和項羽、冒頓之外幾乎很少有敗績。即便面對項羽、冒頓這兩個強敵劉邦也沒有徹底失敗。

劉備的對手:

早期以黃巾軍為主、後來參與地方家族、軍閥的爭鬥。

1、黃巾軍

2、曹操軍

3、呂布軍

4、江東孫家軍

5、蜀中政府軍

6、漢中張魯軍

劉備較為輝煌的勝利很少,赤壁之戰算一個。

因為劉備的軍隊人數很少,他一生征戰,算是個老兵了,有一些鐵桿親信,加上各地招募的軍隊,劉備軍隊的規模一直不是很大,前期總數大致在2萬以下,到了後期總人數不超過8萬。

兩人都是白手起家,相比較而言,肯定是劉邦的能力更上一層樓了


流金歳月


這個問題比較有趣

一、從最終的結果來看

  從成王敗寇的準則上說,劉邦當然更強,因為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大漢,劉備則霸業不成鬱鬱而終。可是假若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綜合劉邦和劉備的各方面來看,我認為劉備要強於劉邦,而且是遠強於劉邦。那麼為什麼更強的劉備失敗了,而更弱的劉邦成功了呢,我認為這是一種巧合,原因就是劉備的敵人比劉邦強了太多太多。

二、從面對的敵人來看

  劉備的敵人強於劉邦,因此劉備霸業不成,這看似是一種為劉備找的藉口,實際上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劉備的主要敵人是曹操,劉邦的主要敵人是項羽,這兩人的軍事才能不相伯仲,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但在政治和戰略上,項羽比曹操差了太多。

  項羽率楚軍滅秦,本已成為天下的主宰,在鴻門宴上還把劉邦的性命都攥在了手裡。可項羽不僅沒殺劉邦,後來還把巴蜀和漢中的土地封給了劉邦,讓劉邦做了漢中王;不僅分封劉邦,他還分封了十七個所謂的諸侯王,連同劉邦共一十八人。

  把天下握在手裡,不稱帝,不滅主要對手,還把肥美的土地分給他們,項羽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眼光最差的 “天下之主”。曹操與項羽恰恰相反,他在實力還相對弱小的時候就敢 “挾天子以令諸侯”,把皇帝搶來,代替傀儡做真正的皇帝。

  曹操以皇帝的名義四處擴張,消滅一個又一個的諸侯;而項羽能做皇帝卻不做,滿足於一個西楚霸王的名號,然後把天下分封給自己根本無法信任的諸侯,兩人的戰略水準高下立判。

  對於主要對手劉邦,項羽總是心存婦人之仁,三番五次因為輕視或者心軟放過,最後換來自己四面楚歌、烏江自刎;而赤壁之戰前,面對力量連自己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到的劉備,曹操依然要趕盡殺絕,因為他知道劉備的能力,只要劉備活著一天,他曹操就有一天的心腹之患。

  由此看來,劉邦的成功實在太僥倖,誰讓自己的對手是一個政治頭腦如嬰兒的項羽,而不是政治和謀略都一流的曹操呢?

  面對曹操這樣智勇雙全還兵強馬壯的英雄,劉備不僅能活下來,還在他眼皮子底下取得了天下三分之一,這的確是本事。從二十七歲起兵征討黃巾,到六十一歲病死於白帝城,劉備在刀尖兒上滾了三十多年,幾次面對曹操都甚至可以說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

  像劉備這樣的履歷,劉邦是不具備的。從沛縣起義到一統天下,劉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就做完了所有事。雖然也曾經歷鴻門宴上的兇險,和彭城失利逃跑時腳踹自己孩子下車的狼狽,但終究沒有劉備這樣三十多年滾過來的艱辛。

  不到十年就一統天下體現了劉邦深得人心,不過假如給他三十年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未必能做到劉備這樣的百折不撓。




飛鷹走狗之徒


 劉邦和劉備,比較劉邦和劉備究竟誰更厲害?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趣歷史小編一起看下去。

  劉邦簡介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備(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劉邦和劉備究竟誰更厲害?

  劉邦和劉備也許是漢朝最有名的兩個皇帝,這兩人所在的時空雖相隔了四百年,但他們的身世、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與他們的性格特點,都有非常巧合的相似之處。

  正因為這種相似,後世的寫史者和讀史者總是自然地把他們二人聯繫起來。陳壽在《三國志先主傳》中為劉備總結時就以 “蓋有高祖之風” 來評價劉備,意思是 “劉備大概是有一些像漢高祖劉邦的” 。

  劉備被如此評價不完全是巧合,這與他刻意模仿劉邦不無關係,因為他一生捍衛劉邦所建立起的大漢王朝,也一生都在試圖重塑漢高祖的輝煌。所以劉備與劉邦兩人本身的相似,再加上這樣的一種傳承與模仿,讓無數歷史愛好者對此二人津津樂道。劉邦和劉備到底誰更強,也成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

  一、從最終的結果來看

  從成王敗寇的準則上說,劉邦當然更強,因為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大漢,劉備則霸業不成鬱鬱而終。可是假若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綜合劉邦和劉備的各方面來看,我認為劉備要強於劉邦,而且是遠強於劉邦。那麼為什麼更強的劉備失敗了,而更弱的劉邦成功了呢,我認為這是一種巧合,原因就是劉備的敵人比劉邦強了太多太多。

  二、從面對的敵人來看

  劉備的敵人強於劉邦,因此劉備霸業不成,這看似是一種為劉備找的藉口,實際上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劉備的主要敵人是曹操,劉邦的主要敵人是項羽,這兩人的軍事才能不相伯仲,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但在政治和戰略上,項羽比曹操差了太多。

  項羽率楚軍滅秦,本已成為天下的主宰,在鴻門宴上還把劉邦的性命都攥在了手裡。可項羽不僅沒殺劉邦,後來還把巴蜀和漢中的土地封給了劉邦,讓劉邦做了漢中王;不僅分封劉邦,他還分封了十七個所謂的諸侯王,連同劉邦共一十八人。

  把天下握在手裡,不稱帝,不滅主要對手,還把肥美的土地分給他們,項羽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眼光最差的 “天下之主”。曹操與項羽恰恰相反,他在實力還相對弱小的時候就敢 “挾天子以令諸侯”,把皇帝搶來,代替傀儡做真正的皇帝。

  曹操以皇帝的名義四處擴張,消滅一個又一個的諸侯;而項羽能做皇帝卻不做,滿足於一個西楚霸王的名號,然後把天下分封給自己根本無法信任的諸侯,兩人的戰略水準高下立判。

  對於主要對手劉邦,項羽總是心存婦人之仁,三番五次因為輕視或者心軟放過,最後換來自己四面楚歌、烏江自刎;而赤壁之戰前,面對力量連自己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到的劉備,曹操依然要趕盡殺絕,因為他知道劉備的能力,只要劉備活著一天,他曹操就有一天的心腹之患。

  由此看來,劉邦的成功實在太僥倖,誰讓自己的對手是一個政治頭腦如嬰兒的項羽,而不是政治和謀略都一流的曹操呢?

  面對曹操這樣智勇雙全還兵強馬壯的英雄,劉備不僅能活下來,還在他眼皮子底下取得了天下三分之一,這的確是本事。從二十七歲起兵征討黃巾,到六十一歲病死於白帝城,劉備在刀尖兒上滾了三十多年,幾次面對曹操都甚至可以說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

  像劉備這樣的履歷,劉邦是不具備的。從沛縣起義到一統天下,劉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就做完了所有事。雖然也曾經歷鴻門宴上的兇險,和彭城失利逃跑時腳踹自己孩子下車的狼狽,但終究沒有劉備這樣三十多年滾過來的艱辛。

  不到十年就一統天下體現了劉邦深得人心,不過假如給他三十年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未必能做到劉備這樣的百折不撓。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劉邦 “好酒及色”,說不好聽就叫酒色之徒,酒色之徒怎麼能經得起富貴的誘惑,怎麼能忍受得了長久的不如意?事實上,劉邦因為 “好酒及色” 還幾次差點送了命。

  劉備則不同,雖然《三國志》中有劉備 “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的記載,與同樣愛玩的劉邦有些相似,但畢竟還沒有到酒色之徒的地步;而且成人之後的劉備在心中樹立了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他要堅守漢朝皇室血脈的榮光,堅持把老百姓從戰亂中拯救出來,這一點難能可貴。

  假如劉備沒有光復大漢的信念,他絕對堅持不了三十年征戰的艱辛,也就沒有後來的蜀漢政權了。劉邦沒有劉備這樣的志向,他在從鄉里的小混子變成皇帝的過程中,一直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最後被局勢推上了皇位。

  所以,劉邦未必能經受三十年的風霜雨雪,假如換他做劉備,他也未必經受得住一次次猛烈打擊,堅持拼下去。

  三、兩人的共同點

  劉邦和劉備同樣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他們能吸引到能人的支持,同時他們會用人。儘管劉邦是靠著這個優點才滅掉項羽,可以說這是劉邦最大的優點,但我認為劉備在吸引人和用人上仍然略勝劉邦一籌。

  劉邦在起義時,其實手下已經有了一個完備的班底。蕭何、樊噲、盧綰、曹參、周勃、夏侯嬰這些漢朝的開國功臣,在劉邦做亭長的時候就跟劉邦一起混了。

  而劉備起兵討伐黃巾的時候,身邊只有關羽、張飛,這還是他的結義兄弟,很親近的人。劉邦起義的時候已經四十七歲了,身邊有一幫兄弟不奇怪,而劉備出道的時候不到三十,小年輕一個,又是貧民,身邊的幫手少也不奇怪。

  可是二十多年後,劉備手下出現了一個以諸葛亮、法正為主要謀士,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為主要武將的豪華陣容,這就令人稱奇了。

  這套陣容雖然比後來有張良、陳平和韓信等人加入的劉邦陣容差了一點兒,但考慮到劉備始終處在極其弱勢的地位,東奔西躲,依然組建起了這麼一套班底,我們還是要給劉備一句公正的稱讚。

  三顧茅廬的故事天下聞名,劉備的求賢若渴和他的真誠待人是歷史級別的。劉邦稱帝后,殺了不少功臣,曾經的信任與和諧都隨著權力的慾望不復存在了;而劉備稱帝后給我們留下的則是白帝託孤的千古絕唱,他對諸葛亮的信任被陳壽在《三國志》中稱讚為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這是貴為天子的人中很少能做到的事,至少劉邦就做不到。

  劉邦劉備,一個造反,一個保皇,卻殊途同歸,都佔有巴蜀之地,都有北進關中,一掃天下的大志,卻最終前者大展宏圖,“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而後者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命運的造化,值得後人深思。

趣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